常抓教育实践 走好群众路线.docx

上传人:cao****hui 文档编号:128635839 上传时间:2020-04-21 格式:DOCX 页数:3 大小:41.2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常抓教育实践 走好群众路线.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常抓教育实践 走好群众路线.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常抓教育实践 走好群众路线.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常抓教育实践 走好群众路线.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常抓教育实践 走好群众路线.docx(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常抓教育实践 走好群众路线践行群众观,筑牢生命线。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蕲春县财政局不折不扣地把整风精神贯彻始终,做到在党性上“补钙”、在作风上聚焦、在思想上受触动、在整改上下真功,实现了财政“四风”问题大整顿、党员干部作风大改进、落实惠农政策大提速、管理服务机制大创新、社会满意度大提升。 /1/view-12176659.htm将“学、查、改”环环紧扣,做到真学真懂真用贯彻“严格、认真、深刻、实效”的要求,将目标定位在“系统地学,深入地查,扎实地改”。(一)拓宽教育渠道,打牢思想基础。学习是加强党性修养的前提,也是整个路线教育活动的基础工程。我们紧扣学习内容,在学习形式上推陈出新,做

2、出分单元学习的具体安排,列出各单元的时间表和讨论题。同时,改进学习方法,处理好工学矛盾,多途径给党员接受教育开辟了广阔的空间:既抓集中学习,又抓分散自学,用自学弥补因工作或出差耽搁的时间;既抓好党委成员自身的学习,又结合各自分管的业务抓好支部(股室)联系点的学习,过好双重组织生活;既由局中心组牵头抓好核心层学习,又由各党支部组织好党员基础层学习,并把机关党支部书记作为骨干培训的重点对象;既把党员活动室作为学习场所,又在局域网上交流心得体会和民情日记,汲取先进经验;既坚持边学边议,又安排全局性学习心得集中交流活动,检阅了阶段性的学习成效。我局“严细安排、严明纪律、严格考学”和“分单元学习安排”的

3、做法部署,得到黄冈市委、蕲春县委的一致好评和推介,还在全县路线教育活动促进会上作典型交流发言,介绍了增强“四个意识”、树立“四个观念”的收效(即,增强“补钙”意识,树立学习观;增强担当意识,树立事业观;增强改革意识,树立创新观;增强公仆意识,树立民生观)。(二)广开批评言路,找准突出问题。批评环节,我们突出问题导向,坚持真查实找,采取了三管齐下的措施:开好“三会”(局党委班子成员会、各党支部委员会、服务对象座谈会)提意见;发出“三函”(向县直服务单位、乡镇办村和农民朋友及各财政所发函)征意见;开展“三谈”(即各人到片到所与基层干部职工“约谈”,党委成员与分管股室负责人“恳谈”,组织机关党员结合

4、到村到户开展“三万”活动“访谈”)听意见;并研究推行“二二八”工作法,即采取“面对面”与“背靠背”两种形式,拓宽“系统内”和“社会上”两条渠道,调查座谈“八种对象”,做到“上级点,群众提,自己查,互相帮”,上下联动找问题,收集意见和建议129条。在对问题分类梳理汇总的基础上,召开专题民主生活会,一班人展开了“真刀真枪”的批评与自我批评,剖析了局领导集体在“四风”问题上,主要表现为“六个不够”(即学习不够刻苦,工作不够勤奋,作风不够扎实,生活不够俭朴,管理不够精细,自律不够严格)。接着,各人联系思想和工作实际,正反照镜子、相互把把脉、里外“透视”加“CT”,做到真亮丑、真批评、真治病,开展了自己

5、剖析、他人帮助、领导点评“三堂会诊”。赵县长和市县督导组两位组长充分肯定局党委班子专题民主生活会,认为做到了见人见事“有辣味”而不变味,能红脸而不翻脸。(三)坚持标本兼治,下力整改落实。为切实解决好班子建设、干部作风和服务群众等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局党委抓细抓实整改方案,列出八个方面22条整改措施,逐一明确牵头领导、责任股室、完成时限,打好整改落实的“攻坚战”,做到能改的,迅速着手改到位,不留余地;准备改的,明确表态抓兑现,不务空谈;对一时解决不了的,努力创造条件逐步解决,不等待观望。如财源建设扶持不力、行政事业经费不足、转移支付标准偏低等,或通过部门预算安排调剂,或组织专班积极向上争取,或与

6、相关部门共同会商,多方联动克难攻坚。我们具体从三个方面抓落实:一是从我做起,向我看齐,班子带头抓落实。围绕财政改革、社会稳定、财政增收、农民减负、社会事业发展的目标,以及“七大片区”建设和“三争”的任务,确定财政部门的大事、实事,并分解到班子成员牵头承办,形成干部带头抓落实、合力办大事的局面。二是加强基层,打好基础,局所联动抓落实。“离百姓有多近,百姓对你就多亲”。我们在整改中确立了乡镇(办)财政干部和驻村专管员“岗位在村,重在服务,责在连心”的工作机制,以及“局机关干部住点包所,加强组织协调,切实解决基层财政环境不优”的整改措施,局党委成员按照管线包所责任制要求,深入基层、了解情况、交心谈心

7、,从政治上真正重视、工作上真情关怀、生活上真心爱护一线的同志,调动大家扎根基层、干事创业的积极性,使基层组织的战斗力得到增强。三是健全规章制度,强化纪律约束,检查督办抓落实。坚持用制度管人管事管作风,并以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和新修改的预算法为契机,加快预算公开步伐,严格“三公”经费预算规模和开支渠道,向“法无授权不可为,法定责任必须为”的深处发力,全方位构建办事依法、遇事有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依法理财新格局。同时,狠抓各项工作的督办检查,不回避矛盾,不讲情面,发现问题,及时通报,限期整改,严防“四风”问题反弹。运用“四个坚持”的基本经验,抓好作风建设的“新常态”通过这次活

8、动,我们认为新形势下开展党内集中教育活动要做到“四个必须坚持”:坚持领导带头示范,认真履行抓党建的主体责任和直接责任;坚持建强工作专班,组织培训好支部书记等业务骨干,通过研究制发十几个指导性文件(方案)和29期活动情况通报,做好通盘谋划、大事实抓;坚持突出问题导向,从细处入手,向实处着力,上下联动合力攻坚,使查摆和解决问题做到纵向到底、横向到边;坚持破立并举、标本兼治,注重建章立制,扎紧制度笼子,强化对管人管事管钱管权的刚性约束。教育实践活动收尾不是收兵,而是整改落实新的“出征令”。我们要持续深入“反四风、改作风、正财风”,强化思想政治建设铸好“魂”,强化素质能力建设固好“本”,强化纪律作风建

9、设塑好“形”,使践行群众路线长效化。按照习总书记提出从严治党的八项要求和“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的重要论断,继续抓常抓细抓长,做到四个“新常态”: (一)努力向中央基准看齐,把坚定理想信念、增强政治定力放在第一位,使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成为一种新常态。坚持以习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为统领,自觉、全面、具体地向中央基准看齐,践行“四有”(心中有党、心中有民、心中有责、心中有戒)要求,增强“三个自信”,解决好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这个“总开关”问题。要严格遵守党的政治纪律和组织纪律,同中央保持高度一致。贯彻执行党的各项决策部署,特别要落实好“公款姓公、公权为民”的各项监督管理任务,执行好严肃财经纪律的

10、各项工作部署,树立正确的权力观、地位观、利益观,增强践行群众路线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二)始终站在群众立场考虑问题,坚决纠正发展观的背离和政绩观的偏差,使遵循民意施政、按民意办事成为一种新常态。要把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制定政策、开展工作都要站在群众立场思考问题,充分尊重群众意愿,把群众满意作为第一标准。要摆正“公仆”与“主人”的位置,对群众有感情,对工作有激情,正确处理好“一要吃饭”与“二要建设”的关系,纠正发展观和政绩观的偏差,多做打基础、利长远的事情,解决好“最后一公里”问题,用民本情怀和改革精神,形成维护群众利益的长效机制。(三)持之以恒地同“四风”做

11、坚决斗争,用好的作风赢得群众信任,使践行“三严三实”、从严管理干部成为一种新常态。这次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狠刹“四风”,一些多年存在的作风顽疾和不良风气得以扫除,一批顶风违纪的人和事得到从严惩处,干部作风为之焕然一新。作风建设持续向好已成大趋势,从严管党治党必将成为一种新常态。新时期践行群众路线,必须以高度的政治自觉,把“三严三实”贯穿到财政管理服务全过程。对党员干部思想上的苗头性问题“提领子”“扯袖子”,使大家受警醒、知敬畏,坚持严修身、严用权、严律己,谋事实、创业实、做人实,表里如一,言行一致,用好作风取信于民。(四)自觉接受群众的批评和监督,运用好“四个重要法宝”,定期自我检查,使严

12、肃党内生活成为一种新常态。习总书记强调,要贯彻执行民主集中制、用好批评和自我批评武器、严格党内生活、加强党性原则基础上的团结,并指出这是加强党的建设的“四个重要法宝”。局领导班子和各基层党支部都要用好这“四个重要法宝”。同时,自觉接受群众的批评监督,在工作中坚持走群众路线,掌握群众工作方法,提高群众工作本领。要从严落实党内政治生活各项规定,严格执行民主生活会、“三会一课”、党委成员双重组织生活会、民主评议党员等制度,不断增强党员干部“四自”(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能力,使从严管理、从严要求成为常态。要让从严治党真正“做到位、严到份、紧到点”,我们要当好“五个角色”,即:当好服务的“先行者”,当好改革的“排头兵”,当好管理的“操盘手”,当好节俭的“带头人”,当好廉洁的“新标杆”,争做“清廉为官,事业有为”的“两为”好干部。(作者系蕲春县财政局局长)责任编辑/宋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毕业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