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数据时代大学生上网隐私泄露问题对策分析.docx

上传人:cao****hui 文档编号:128632227 上传时间:2020-04-21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40.9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大数据时代大学生上网隐私泄露问题对策分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大数据时代大学生上网隐私泄露问题对策分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大数据时代大学生上网隐私泄露问题对策分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大数据时代大学生上网隐私泄露问题对策分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大数据时代大学生上网隐私泄露问题对策分析.docx(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大数据时代大学生上网隐私泄露问题对策分析摘要:“大数据”时代在大步朝我们走来,它在信息传递、资源共享方面给人带来巨大便利,同时也给人们带来一定的个人信息安全问题。尤其是大学生这个群体本身就不可避免地处于“大数据”洪流之中,在自我保护意识还没有加强的情况下,隐私泄露问题显得就更为突出。本文从整体角度出发,分析研究了在“大数据”视阈下大?W生隐私泄露问题的表现、危害,并从国家治理、行业规范、个人自律方面提出了保护大学生隐私的解决办法,使“大数据”更多地发挥其积极作用。 /1/view-13003668.htm关键词:大数据;大学生隐私泄露;解决办法近年来,伴随着互联网、物联网、云计算的快速发展,人

2、们对互联网的应用和依赖程度的加深,海量的信息朝我们涌来,“大数据”应运而生。大学生作为这个时代的新生力量,在这个潮流中也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他们产生也消费着大量的信息。但是,由于法律不健全、行业不规范、个人不自律等原因,大学生的个人隐私也受到了侵犯,我们的信息就悄无声息地被人传递着、交易着、扭曲着。“大数据”从2005年发展至今,已经从最早的经济领域蔓延至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在移动互联网高速发展的今天,我们生活在一个信息化时代,我们每天都在产生各式各样的“数据”:当你玩微博时,当你在淘宝买衣服时,当你看热门电视剧时我们无不提供着海量的信息。我们每个人都生产“大数据”,也在消费利用着“大数据”。“

3、大数据”从个人和企业处汲取营养,个人和企业也从“大数据”中获益。一、大数据时代大学生个人隐私保护的必要性我们享受着“大数据”给予我们的无穷便利,也不得不思考伴随着“大数据”的快速发展及应用,随之而来的自由权利的滥用、个人隐私的泄露。个人隐私是公民个人生活中不愿公开的秘密,但是现实生活中的信息收集与处理方式、监控扫描等形式却在将我们置于零隐私的处境。我们浏览过的信息、我们填写过的信息,甚至我们时时刻刻产生的信息都在不断被透明化。现实生活中很多大学生可能有这样的经历:刚在淘宝浏览过心仪商品,再次打开淘宝主页最显眼的一定是你之前浏览的相似品;在某个公众场合进行了市场调查,随之而来的便是很多骚扰电话和

4、短信;在外面吃过一次饭之后,总会不定期收到该商家的其他商品的推荐短信总的来说,我们的个人隐私被利益驱使下的某些人或行业组织无端泄露,而个人信息遭泄露后的危害极大。(一)个体陷入被动,自由意志受限制由于网络没有相应的限制,我们每个个体都可以自由地发表言论,做出自己的行为选择,这些自由带给集体不自由。其次,我们的行为选择也变得不自我而受限制,是在通过“大数据”分析后做出的理论上具有一定科学性,这实际也是对我们选择权的限制。这就意味着,不仅我们的个人隐私被无形泄露,我们的私人领域,个人意志选择也在被无形地吞噬,属于我们自己的空间越来越少。(二)信息泄漏事件频发,给生活造成严重困扰一方面我们理所当然地

5、享受着“大数据”,另一方面,我们自身的隐私可能也在悄无声息地被泄露、被利用着,更危险的情况在于我们的“个人行为被预测”。信息泄露事件的频发,影响我们的正常生活,加剧社会的不信任感,不利于和谐社会的构建。(三)网络信息的不对称影响社会的公平正义,易引发信息泄露网络信息不对称是互联网发展过程中主体差异影响的结果,掌握信息的人群处于优势地位,可能会因为信息处理不当或利益驱使泄露隐私。网络信息的不对称造成我们机会的不均等。造成互联网信息的“马太效应”,信息富裕者利用信息之便获取更多有用的信息,使“贫者”更“贫”。(四)个人隐私信息本身的特性不需要我们资源共享从道德伦理方面考虑,我们每个人都有不愿公开的

6、隐私,它们可能是涉及我们自身利益或是情感隐私,属于我们每个人的私人领域,不应被侵犯。因此,我们有理由、有权利保护我们的隐私不被侵犯。二、当前“大数据”时代大学生隐私保护存在问题(一)高校大学生的安全教育体制并不完善,大学生隐私安全意识淡薄大学生自我保护意识不强,对网络危险事件的洞察力弱,极易造成隐私泄露问题的发生。首先,大学生独立思考、独立选择能力差,还不完全能对自己的行为选择负责。大学生社会经验少,对社会危险的抵御能力差。其次 高校安全教育体制不完善,它们主要侧重于对主要现行法律的普及、对校园多发事情处理方式也较陈旧,与网络安全发展不适应。再次,高校安全教育的力度也不大,不能起到很大的作用。

7、(二)不法组织恶意泄露,将大学生隐私信息卖给不法分子牟取暴利掌握我们信息的组织或机构因利益或因安全意识淡薄,未妥善处理隐私情况,造成隐私泄露。有些甚至恶意泄露我们的隐私谋取暴利,例如一些招聘网站存在着虚假招聘,贩卖求职者信息的情况。(三)互联网工具设备自身的漏洞,对个人信息保护不全商家根据自己的利益需要可以设置移动设备,如苹果手机会随时向苹果总部不断发送用户的地址及使用手机的情况,便于他们更好地进行市场调研,了解消费者需求,制定更好的销售战略及产品研发。这就在无形之中将我们的隐私泄露了。(四)“大数据”时代下的隐私权保障立法不全,执法不严政府作为网络平台监督的主体,在构建网络共享平台、实现信息

8、资源共享的基础上,应该加强对信息拓展渠道及信息获取渠道的监管,而监管最有力的渠道就是立法。现在我国对隐私保护及互联网监管的法律法规还不完善,各种配套设施不健全,利益驱使下极易造成隐私的泄露。三、大学生在“大数据”背景下个人隐私防范之道“大数据”时代,隐私泄露频发,不仅影响我们的个人名誉、生活,信息的不对称等问题,也造成一系列的社会问题。因此,保护个人隐私问题必须提上日程。为防止个人隐私泄露,主要防范之道总结如下。(一)国家应制定并完善网络安全法及配套设施 政府作为网络监督的主体,应在构建网络共享平台、实现信息资源共享的基础上,建立保护我们的隐私和监督信息行业运营的法律规范,加强对大学生自我保护

9、意识的宣传教育工作。2016年11月7日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四次会议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除了学习该法律中提出的网络运行安全的一般规定,还要对大学生上网易泄露隐私的情况进行相应的监测预警和应急处理,做好相应的配套措施,切实维护网络安全,坚决抵制违反网络安全的行为,必要时要让其承担一定的法律责任。(二)加强网络道德建设和行业自律第一,坚持底线。在运用信息的同时,要有自己的底线,遵循责任制原则,对超出法律规范外的行为要追责。第二,加强行业自律和行业道德。互联网行业及信息持有者应自觉维护人们的隐私权,根据自身发展特点助力隐私权的保护问题解决。第三,互联网应通过宣传加强教育

10、,培养社会成员的社会责任感。(三)大学生应规范行为保护个人隐私对待隐私泄露问题,大学生作为主体除了遵守国家制定的网络安全法规外,还要从自身出发,切实维护自己的隐私安全。1.注意自己隐私输出的渠道,从源头治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诚信是立国之本,同时也是一个人立身之本。正是这样,在我们获得各种各样权益机会的同时,我们也在用我们的“诚信”做担保,这在很多方面便体现为我们个人信息的利用。因此,我们要特别注重自己每一次的信息输出,确保自己的信息用在合理合法的渠道,并拥有完善的信息保护体制。除了我们明确的信息输出渠道,生活中还存在着潜在的、危险的信息泄露方式:如火车站快速充电站

11、会自动往移动设备安装APP、微信性格运势测试间接被“大数据”分析出我们的喜好等。所以,我们还要加强我们的辨别能力,切实保护我们的个人信息。2.加强信息监管力度,勇于揭露不法泄露隐私行为。现实生活中我们不可避免地要输出个人隐私,但是我们可以养成一些上网的小习惯来保护我们的个人隐私:第一,及时清理电脑和手机的缓存。通过缓存可以了解你的重要隐私,但是也可能会被一些网站获取信息,从而进行不道德、不规范的事情。第二,要加强个人密码的安全等级,并经常更换。必要时要学会用不同的密码,增强安全性,切忌大量使用相同的密码,以免密码泄露后造成大量隐私泄露。第三,定期清理垃圾杀毒,不要轻易打开不熟悉的网站,提高防范

12、意识。对于们超出我们能力的隐私泄露行为,我们要勇于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也为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做出自己的一份?献。3.自觉加强保护意识,学习网络安全法规,规范自己的行为。要做到隐私不被侵犯,首先我们要了解何可为何不可为,这就要求我们要学习有关网络安全的相关法规条例,从自身做起。在保护自身隐私合法权益的同时,尊重他人合法权益。“大数据”带来的隐私泄露问题不禁让我们反思:注重对个人隐私的保护,在我们享受“大数据”带来的便利的同时,让互联网更多地发挥它的积极作用。参考文献:1孙毅,郎庆斌,杨莉.个人信息安全M.大连:东北财经出版社,2010.2郭晓科.大数据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3.3郎为民.漫话大数据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14.4颜祥林.网络环境下个人信息安全与隐私问题的探析J.情报科学,2002(9).5王泽群.大数据环境下隐私保护的行政立法研究.J.行政论坛,2016(4).编辑/岳凤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毕业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