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新潮冲击下的社会生活教案5 岳麓必修2.doc

上传人:cao****hui 文档编号:128627628 上传时间:2020-04-21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4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历史新潮冲击下的社会生活教案5 岳麓必修2.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高中历史新潮冲击下的社会生活教案5 岳麓必修2.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高中历史新潮冲击下的社会生活教案5 岳麓必修2.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高中历史新潮冲击下的社会生活教案5 岳麓必修2.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历史新潮冲击下的社会生活教案5 岳麓必修2.doc(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12课 新潮冲击下的社会生活(教案)课标要求:了解近代以来人们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变化的史实,探讨影响其变化的因素:以我国近代报刊、影视的普及为例,说明大众传媒的发展给人们生活方式带来的巨大变化。知识目标:近代中国在中西文化的碰撞和交汇下社会物质生活、文化生活、社会习俗变化的表现。能力目标:(1)注重创造情境让学生主动参与,引导学生对近代社会生活演变进行分析、讨论,提高学生概括、归纳历史知识和辩证思维的能力,帮助学生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2)结合图片,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依次了解在工业文明的影响下中国近代社会生活各个方面的变化,使学生切身感受到东西方文化的激情碰撞与中国近代化的密切关系。教学方法

2、:比较法、情景创设法、讨论法教学重点:近代社会生活变化的表现教学难点:探讨近代社会生活变化的原因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导课:同学们看我今天的衣服好看吗?如果能穿越时空的隧道,我穿着这样的服饰回到文革时期的闹市,会怎样?为什么?每一个时代都有他自己的服饰特色,服饰是随着时代而变化的。那在工业文明浪潮的冲击下,中国的服饰是怎样变化的,今天我们来探讨一下新潮冲击下的社会生活。一、服装修饰-断发易服1、服装:幻灯片:第一服饰特点:长袍马褂西装革履并向不悖。长袍马褂与西装在中国流行,那是不是就把传统服装抛弃了呢?没有。洋装的流行,促成了中国服饰的改良,出现了中山装和旗袍。

3、幻灯片:看旧式旗袍和新式旗袍有何区别?新式旗袍在满洲旗装基础上,融合了洋装的简洁、美观的特点。方便了行动,体现了个性。是中西合璧的产物。今天旗袍作为中国女性的传统国服,开始走向世界。近代是西方服饰引领我们,今天是我们服饰引领世界?为什么会出现这个改变?中国强大了,地位提高了,经济发展了。幻灯片:清朝官府标识,看出什么问题?有等级。中山装图片,能看出等级吗?他体现的是什么观念?平等、自由。造型的含义:四个口袋,礼义廉耻。左下口袋,以文治国。五个扣子:五权分立。袖口三个扣子:三民主义。这也是中西合璧的产物。中山装与旗袍都是中西合璧的产物,可见在西方工业文明的侵略下,我们并没有丧失自己,而是善于吸收

4、发展自己,这也体现了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兼收并蓄精神。幻灯片?看出图片的特点了吗?中国近代政治上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经济上多种经济形态并存。那政治经济上的多元化也推动了近代服饰上的多元化。再看这个图片上的男士服装,假设你是当时民族工业中的一个工人,在生产中你会选择图中的哪种男人服装。为什么?中山装,新服饰更便于人们的生活和工业生产。结论:中国的服饰变革是与工业生产的需要相适应的。过渡:在看这个图片除了服装样式多,图中人物,还有什么变化?鞭子没了。2、断发:学校要求大家三统一,其中有一条“统一发型”,在清朝也是统一发型的。男人都梳长辫。看材料,提取有效信息,为什么要断发? 材料一、清辫子由三股头

5、发编结而成,被附会为“三纲”。长褂扣一般用五粒,被拟为“五常”。清末,革命派认为,“欲除满清之藩篱,必去满洲之形状。一朝除去,而后彼之政治乃可得而尽革也。”材料二、今则万国交通,一切趋于尚同,而吾一国衣服独异,则情愿不亲,邦交不结矣。且今物质修明,尤尚机器,辫发长重,行动摇舞,误缠机器,可以立死,今多机器则强,少机器则弱,辫发与机器不相容也。且垂辫既易污衣,梳刮又费时,为外人指笑。既缘国弱,尤遭戏侮。 1、外国人讥笑中国人的辫子,2、辫子不适合近代工业生产和世界潮流。3、反清反封建。反封建,可见,断发也带有什么色彩?政治色彩。幻灯片:这个人对剪辫子的态度能看出来吗?为什么不愿意?习惯(老百姓留

6、辫子很大程度是习惯,凡是跟自家生活尤其是身体无关的事情,只要是习惯了,老百姓就不乐意改,穿戴也是如此。平民百姓没有学过美学,在他们眼里顺眼的就是美。)、迷信(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能轻易毁伤。剪掉辫子会有灾难)、对政局不了解(一般老百姓也不愿意让辫子没了,最怕的自然是官府当自己要造反。)过渡:幻灯片,新发型中梅兰芳,从事什么职业,著名的京剧表演艺术家。西方文明的传入后,人们娱乐生活除了看戏外,还有什么变化呢?二、大众传媒1、电影:中国电影网的网址是: 为什么?中国拍了第一部电影。此后电影发展史上有两个数字?1913、1931,你能说出相关史实吗?2、报纸的发展历程如何?学生介绍。问:报纸、电影除

7、了娱乐,还有什么影响?(学生答不出的教师利用幻灯片图片提示)宣传民主自由思想,反封建,提供经济发展信息。总结:舆论为政治经济服务。工业革命冲击下,近代社会习俗也发生了变化。三、社会习俗过渡:象征大清王朝的长辫子,在民国政府发出剪辫通令后,从男人们的头上剪去了,可是留在女人脚上的枷锁却仍然继续。1、不缠足运动:幻灯片:三寸金莲图。缠足五代时由男性统治者畸形的审美观而造成。明代,进入兴盛时期,满族妇女不缠足,清统治者入主中原后,起初极力反对汉人缠足,一再下令禁止女子缠足。可辫子剪掉了,缠足依然存在。古语云:小脚一双,泪眼一缸。古代妇女缠足是个异常痛苦的过程,那为什么还屡禁不止呢?材料:1、据统计,

8、仅湖南一地列名湘报的不缠足会员就达1060人,如果加上为不缠足会捐款的人达1132人之多。然而,列名该组织的无一女子,不缠足变成了彻头彻尾的“男人运动”。2、古代妇女崇尚“女子无才便是德”,妇女大门不出,二门不迈。3、古代,脚的形状大小成了评判女子美与丑的重要标准,作为一个女人,是否缠足,缠得如何,将会直接影响到她个人的终身大事。当时社会都以女子大脚为耻,小脚为荣 。中国的女子在长期男尊女卑及苛刻的礼教下,已不认为自己具有独立的人格,为了取悦于男人,她们心甘情愿地争相缠足,并以小脚为荣、为尊。 电视剧人间四月天中,小孩子嘲笑未出嫁的张幼仪“大脚丫,嫁傻瓜”。4、梁启超先生曾发表这样的言论:“强

9、男之头不如弱女之足。”答:小脚女人多数足不出户,难以接触何接受新思想。受封建思想束缚,迎合男人审美观。要解放女子小脚,必须先解放男人思想习俗千年,根深蒂固。受封建思想的束缚,所以,不缠足也是反封建,带有政治色彩。过渡:思想解放不彻底,也体现在婚葬礼仪中体现的更为突出。2、丧葬礼仪:近代,西方文明、卫生、简洁的丧葬礼仪出现,举例李叔同。葬礼上只收挽联、诗文、花圈。但厚葬仍然盛行。费尔巴哈曾经说过“中国人是最为死者操心的民族。说的就是厚葬。这种恶习今天仍然存在。幻灯片:厦门安乐永久墓园一处250平方米的基地,却卖出了800多万元的天价。探究问题一、发表你的看法。探究一:材料一:目前许多人仍然无法屏

10、弃“厚葬”观念,纷纷追逐高价墓碑。广西南宁市佛子岭公墓园里,部分坟墓的豪华程度令人咋舌有的占地20多平方米,有的完全用汉白玉砌成,有的极尽雕龙画凤之能事,最“牛”的竟花了30多万元。 材料二:目前,全国许多地方都有丧葬竞相攀比奢华的现象。谁家送葬的车队长、谁家的墓地占地宽广装修豪华、谁家祭祖仪式宴席“人气”旺规模大等等,这些攀比行为,大都有一个相似的说法:希望去世的亲人到“阴间”过上好日子。 南国早报2005年3月31日材料三:记者在河北省部分农村采访时了解到,农村人情消费的膨胀和大宗消费的攀比性心理导致严重的铺张浪费,一家死人,全村举丧的现象,致使一个普通农民的葬礼就能消费掉一个普通农户一年

11、的收入,人情债成了农民经济生活中的一个沉重负担。 材料四:据了解,某一农民,母亲 在世时不予孝敬,老人去世后大办丧事以显“孝心”,结果遭邻里乡亲唾骂。河北日报2005年7月13日小组讨论,发表自己对这些事件的看法同时,清明节马上就要到了,也可以然学生结合这个发生在自己身边事实发表看法)(这几年,豪华墓地成了清明节的热门主题词,各地豪华墓地价格一路攀升,甚至直逼最贵商品房的价格。另外,受“买好墓地,活人添寿”观念的影响,活人墓之风也持续蔓延)3、婚姻变革:新旧婚礼幻灯片,和新旧婚姻表格对比,新式婚姻有何特点?体现自由、简洁、平等、民主4、见面礼仪变化:现在大家跟朋友见面,用什么礼仪,(握手)。如

12、果是亲密一点的朋友呢?(拥抱)那在清朝大臣见皇帝用什么礼仪?(跪拜)。我们都看来很多清宫戏,哪位同学愿意给大家演示一下跪拜礼仪!为了更好的理解这节课的变化,我设计了一个小短剧,让同学来切身体会一下当时的变化?短剧表演:要求:声情并茂,进入角色。两个好朋友:一个关心政治生活, 一个关心娱乐生活。 请模拟两人相见使得情景。(甲:关心政治,乙:关心娱乐。见面礼、称呼、传媒、娱乐、形体、服饰、政治方面)甲:啊,是某先生,这剪了辫子,穿上西装,竟没认出来(惊喜、握手)乙:民国了,思想不能太老旧了,多日不见,最近过的可还好吗?甲:唉,身体倒还可以,只是担忧时局呀?乙:担忧?甲:是呀,你没有看申报吗?报上说

13、孙总统已辞职,袁总统在北京上任了,最近与日本人接触较多。如此,国家岂不堪忧?乙:我想袁总统一家并非持真正的民主平等观念的,袁家传谭鑫培先生搭台演戏,却只给戏班几个大洋,谭先生不满,袁二公子还骂他为臭戏子呢?戏子难道不是国民吗?甲:时局堪忧啊!近代社会习俗的变化,只是发生在通商口岸,接受先进文明,经济发达地区。广大的内地和农村地区几乎没有什么变化。变的不彻底。从这可以看出,传统陋习的变革、人们观念的更新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那么,结合今天所学知识,你认为贯穿整课内容的线索是什么?请用一个字来概括。( “变” )变”)对,那么你们有没有想过为什么会“变”呢?(多媒体打出问题)探究二、结合材料和刚才所

14、学知识探讨,为什么近代中国生活会变,变又带来什么影响?材料一、民国期间政府仿照西方各国,颁布了男女礼服的形制。1910年,清政府颁布准许自由剪辫的法令。维新派人士倡导发起女权运动。材料二、1840年,鸦片战争之后,随着国门的打开,西方文明对中国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社会习俗造成猛烈冲击。维新派康有为上书光绪帝,认为女子裹足,不能劳动;辫发长垂,不利于机器生产;宽衣博带,长裙雅步,不便于万国竞争的时代,请求放足、断发、易服。 材料三、受西方民主、平等、自由观念的影响, 伴随着晚清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大业的进行,社会习俗也发生了变革,晚清社会也呈现出平等化的时代特征。材料四、民国期间政府仿照西方各国,

15、颁布了男女礼服的形制。1910年,清政府颁布准许自由剪辫的法令。维新派人士倡导发起女权运动。材料五、1840年,鸦片战争之后,随着国门的打开,西方文明对中国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社会习俗造成猛烈冲击。答:原因:西方工业文明的冲击;清政府及民国政府政策的推动;民主自由平等的政治运动的推动;经济的发展的需要。影响:促进经济发展;推动民主革命;改变思想观念小结:在西方工业文明、西方民主自由平等思想、政府及先进中国人合力作用下,中国的社会生活发生了深刻的变化,而这些变化又进一步促进经济的发展,推动民族革命,改变人们思想。一句话:变化来自于在西方工业文明的冲击下中西文化的碰撞和交汇的结果当堂训练:“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送别李叔同是中国近代史上一位文化名人,他的个人经历深深地烙上了“中国近代”的烙印。简历:1880年出生于天津官宦家庭,5岁丧父,与母亲相依为命。18岁他与茶商之女俞氏成婚,同年因有人说他是“康梁同党”,携眷奉母逃到上海。25岁时,其母去世。32岁时,他到了杭州在浙江省第一师范执教1、你能否猜测出在他儿时眼中的男性是怎样的一个形象?2、推测其管家在闲时如何打发时光?3、他父亲的葬礼在他心中印象怎样?4、他的新娘在嫁给他时是如何装扮的?5、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