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英语教学游戏教学在新标准英语课堂上的实践探索.doc

上传人:cao****hui 文档编号:128626567 上传时间:2020-04-21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2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英语教学游戏教学在新标准英语课堂上的实践探索.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高中英语教学游戏教学在新标准英语课堂上的实践探索.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高中英语教学游戏教学在新标准英语课堂上的实践探索.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英语教学游戏教学在新标准英语课堂上的实践探索.doc(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游戏教学在新标准英语课堂上的实践探索 早在60年代,周恩来总理就提出过学习外语要从小抓起的要求。他以形象生动的语言明确地指出,我国的外语教学要“高质量、多语种、一条龙”。进入新世纪以来,小学英语教学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不论是学校还是社会都十分重视小学英语教学。我校从建校伊始便坚持从一年级起开设英语课,并把把推行外语教学作为学校的一项特色教育。为了能够使这项特色教育持续有成果,我们选用了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编写的新标准英语New Standard English (NSE),这是全国第一套以新颁布的英语课程标准为指导和基础的“一条龙”英语教材。 英语课程标准(以下简称“标准”)以学生“能做某事

2、”的描述方法设定了九级目标要求。新标准英语教材从内容的选择、层次的递进、课程的设置等各方面都能比较好地契合标准的这一总全设计。比如在一年级每册的新标准英语中,设计了十个左右的模块(Module)。每个Module都有几个英语指令,与之相对应的歌曲(Song)和韵文(Rhyme)或数来宝(Chant),更重要的是,每个Module都有一个主题,比如说谈论职业、说明身体部位等。经过听做、说唱、玩演、读写、视听的教学后,学生可以学会用英语做某些事。例如:落实“Whats this ?”这个Module教学后,学生可以用英语询问自己不认识的物体是什么,或是学会用英语向别人介绍某个物体是什么。再如:学习

3、了“Happy Birthday”这个Module后,学生可以用英语为别人祝贺生日,会运用英语送给别人生日礼物,唱生日歌等。总的说来,这套教材不仅按照英语教材的最基本要求,做到语言准确、地道、真实,还选用了反映当前的生活现实和未来语言发展趋势的语言材料。而这套教材最大的一个特色,便是在教学建议中设计了大量与模块内容相配合的游戏活动。如何把这些游戏活动引入课堂,发挥其最大的效能,使英语学习变得形象、具体、有趣,让孩子们乐学,这是在我教学中一直实践和探索的问题。 本文拟从综述游戏教学的理论依据入手,再涉及游戏教学的基本模式和基本原则,并进一步探讨有关游戏教学的效果和体会。 一、理论依据 当代素质教

4、育理论认为,教学要“以学生为中心”。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学要针对学生的需要。在老师的引导下,学生能通过对所学对象的观察、分析、归纳等逻辑思维活动自己发现,即“发现学习”(discovery learning),同时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享受学习(Enjoy learning)。这样,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强烈的学习动机,能发展学生的创造性和独立性。 英语课程标准对一级目标的总体描述是:对英语有好奇心,喜欢听他人说英语。能根据教师的简单指令做游戏、做动作、做事情(如涂颜色、连线)。能做简单的角色扮演。能唱简单的英文歌曲,说简单的英语歌谣。能在图片的帮助下听懂和读懂简单的小故事。能交流简单的个人信息,

5、表达简单的情感和感觉。能书写字母和单词。对英语学习中接触的外国文化习俗感兴趣。不难看出,对低年级的小学生而言,英语教学的目的是使学生获得一些英语的感性知识,激发他们学习英语的兴趣和培养能力,使学生敢于大胆开口说英语。 根据需要,在英语教学中加入适当的游戏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兴趣,符合乐学原则。喜欢游戏是孩子的天性,儿童是从游戏开始学习的。游戏教学就是要在教学中尽可能地采用游戏的方式,将枯燥的语言现象转变为学生乐于接受的、生动有趣的游戏形式,为学生创造丰富的语言交际情景,使学生在玩中学、学中玩。游戏教学强调学生的主体性,要求师生共同参与,而不是教师唱独角戏,体现了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作用的共同发挥;游戏教学符合小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他们天性好奇、好动、好胜,注意力不能持久,意志薄弱,很大程度上凭兴趣支配学习,教师的教法可以直接影响学生对功课的兴趣;利用无意注意规律的教学游戏,有利于学生正确的学习方法和良好的学习习惯,有利于化能为易,有利于减轻学生负担,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 2用心 爱心 专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