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眼”字的隐喻性初探.docx

上传人:cao****hui 文档编号:128623547 上传时间:2020-04-21 格式:DOCX 页数:3 大小:39.8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汉语“眼”字的隐喻性初探.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汉语“眼”字的隐喻性初探.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汉语“眼”字的隐喻性初探.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汉语“眼”字的隐喻性初探.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汉语“眼”字的隐喻性初探.docx(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汉语“眼”字的隐喻性初探【摘 要】隐喻是一种语言现象,也是人类的一种认知现象。隐喻对“头”的语义系统的形成和发展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本文通过分析“眼”的本义在隐喻机制的作用卜向具体域、空问域、时问域、抽象域的投射,对“眼”类词语进行了转喻分析,综合描述了“眼”类词语的词义演变方式。 【关键词】“眼”;隐喻;转喻一、隐 喻中国传统语言学一自将隐喻归于修辞学范畴,隐喻被认为是背离正常语言形式,寻求语言生动性、形象性的修辞手段。但是,近期的认知语言学和心理学研究表明:隐喻并小是脱离明喻而存在于文学语言中的独立修辞工具,它存在于日常生活的眼眼而而,不仅是语言想象,还是一种认知和思维眼式。隐喻指通过一事物

2、理解和解释另一事物,是把一个领域(来源域)的概念投射到另一领域(目标域)的认知眼式。人类在认识世界时,习惯把熟悉的、已知的、简单的、具体的范畴投射到陌生的、未知的、复杂的、抽象的范畴中去,利用一个事物与另一个事物的相似性,通过隐喻和映射来认识客观世界的新事物。例如:人们通过“金钱”这个相对具体的的领域去认识、理解相对抽象的“时间”。“金钱”与“时间”之所以能隐喻,是因为两者存在“可转移、可浪费、可节约”等相似点。“眼”字便是有以上这些基础,以其独有的形状被隐喻到各个眼面。二、“眼”字类词语的隐喻分析说文解字?目部:“目也。从目?。”“眼”的本义就是身体部位头部。“眼”在现代汉语词典中的义项主要

3、有:名词:1:泛指眼睛。2:眼力。3:耳目;眼线。4:见证。5:指孔;洞穴。6:任何网状物的线间空隙。7:事物的关键所在。8:围棋用语。量词:主要用于井的量词。总结“眼”的众多义项,“眼”作为人体的一个部位具有如下几个特征:1:是人体感受外界事物形状、颜色的器官;2:是人体一个比较重要的感官;3:所占的面积不大,但是部位很关键。(一)“眼”对具体意的投射表示人体部位的词最先应是投射到具体领域,被用来指称具体物体的相似部位,这里“眼”分两种情况。1、形状相似情况下的隐喻。“眼”的原始意义是人的眼睛,由于人类身体和动物身体上的相似性,“眼”这一范畴很自然地被用于描述各种动物的视觉感受器官,如“狗眼

4、、牛眼”等。随着认知的发展,人们用眼来描述那些类似于人眼、动物眼的其他事物,如“泉眼、针眼”等。2、人类的眼睛位于人体外貌最重要的部位头部的上面,此外,眼睛又是头部上面区别人的面貌的最重要的器官,所以,眼睛有担负着一个人面部区别特征的重要作用。因此,人们常常使用“眼”来比拟一个事物上面最有区别特征的部位,比如“窟窿眼、字眼、有板有眼”。因为被指代的部位是一个物体上面有区别特征的部位,所以,一个质地比较均匀的物体一般不用“眼”来指代。(二)“眼”对空间域的投射。“眼”在空间域也有其投射,最常见的是“眼底”,此时的隐喻是从人观察世界的视角出发,以眼睛是人们观察世界的感官为依托,将眼睛作为立足点,描

5、述客观事物的位置。如站在高处时,人们往往会将观察到的事物形容为“尽收眼底”等。(三)“眼”对时间域的投射。“眼”对时间域的投射最常见的是“眼前”,这点可以说是从空间域的投射引申过来的,因为人们此处是用事物的位置来描述事物发生的时间。“眼前”是说当下即将发生的事情,同样是将眼睛作为立足点,描述客观事物的位置,但是又由位置引申为时间,将眼前的事物引申为即将发生的事情。从“眼前”又有“眼前亏、眼前欢”等词组,更加证明了此处的“眼前”实际上是指时间。(四)“眼”对抽象域的投射。由于认知、思维和表达的需要,人类将表示身体部位的词投射到具体域、空间域和时间域之后,又将其投射到一些抽象概念的表达上。1、性质

6、。眼在人体感官中处于比较重要的地位,同时,眼在区别人的外观特征方面地位也十分重要,所以,汉语中常用眼表示关键的部位,比如“心眼、节骨眼、眼界”等,此处的“眼”用以指代一个具体的或者抽象的事物上面的最重要或者最有区别性的部位。2、形状。“眼”除了有实体意义之外,还有意义比较虚化的量词,一般是用来指代“井”和“泉水”的,比如:“一眼井”“一眼泉水”。此处的量词的隐喻机制是由于眼的体积小,同时,眼还具有“深邃”、“里面有液体”的特性,所以,这两点用以指代出口小而一般里面有水的井或者泉水。同时,泉水出水部分也叫做“泉眼”。此外,在围棋中,“眼”是一个术语,表示一方子中所留的空儿,在这个空儿中对方不能下

7、成活期。此处的“眼”也是模拟了眼的形状,用其作为隐喻。3、作用。宏观:眼睛的作用是对外界事物进行感知和认识,所以眼睛的作用可以抽象为“见识”类的词语,意味着对事物的看法,比如“眼光(眼光远大)”、“眼界(眼界开阔)”,此处的隐喻一般都是对宏观事物的看法,而不是对微观事物的察觉。微观:眼睛作用的隐喻也可以立足在小的方面,即最普通的看,如“眼线”、“眼熟”,此时的看有“观察”的意思,这时的隐喻一般都是对普通事物的观察,而不是宏观世界的认识。三、“眼”字类词语的转喻分析我国传统修辞学一般把转喻看成是一种修辞现象,并将其归入借代辞格,但在认知隐喻理论中,转喻被看作是隐喻原型的变体,仍属于隐喻。转喻和隐

8、喻一样,也是人类认知事物的一种重要方式。转喻与隐喻的小同之处在于:隐喻是小同认知域之间的投射,来源域与目标域之间要存在相似点。转喻则是接近或相关联的两个认知域之间的替代,如部分转喻整体、整体转喻部分、容器转喻部分、器官转喻功能、地点转喻事件等,其来源域与目标域要相关。眼,作为最重要的身体器官,理所当然可以通过转喻替代一些其他的事物。1、“眼”指代“心智”。人类是由眼睛观察认知世界的,所以常常用“眼”来指代人的内心思想,比如“明眼人”这个词语并不是说人的眼睛的外观多么明亮,也不是说人的视力多么好,而是说这个人的明智。同样,“蒙蔽双眼”这个短语也不是按照字面意思说人的眼睛被遮盖住了,而是说人的内心

9、世界被蛊惑了。这几个例子都是由人的观察世界的器官眼睛,来转喻为人类的思想。2、“眼”指代“视力”。由于眼睛的最大作用还是观察世界,所以“眼”也指代人们眼睛视力的高低,这一类的词语诸如“眼神”、“眼力”,此时的意义不是指对世界的认知,而是单纯的指代人们的眼睛视力的高低。3、“眼”指代“表情”。由于眼睛也是人们思想的传达器官,所以人们通常使用眼睛的动作来表达各种思想,诸如“眉目传情”。这类词语诸如“眼色”,这通常是将眼睛作为一个单独的器官来描述,同眼睛的作用、视力等等要素无关。四、结语隐喻不但是一种语言现象,而且是人类认知、理解周围世界的一种方式。人类由近及远、又实体到非实体、由简单到复杂、由具体到抽象的认知规律,决定着人体器官的认知过程中的重要作用。运用隐喻理论对“眼”的现代汉语语义系统进行了粗略的考察,使我们对“眼”类词语可能的演变路径有了一个简单的认识。【参考文献】1张少姿.汉语人体器官名词的隐喻研究J.河北理工大学学报,2009(4).2周淞.探析人体隐喻的认知特点J.南昌教育学院学报,2010(4).3尚静.论隐喻在人体器官词中的应用体现J.现代商贸工业,2010(15).4张时倩.隐喻、转喻在身体部位词汇词义发展中的作用J.科教文汇,2010(3).5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现代汉语词典(第6版)M.北京:商务印书馆,201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毕业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