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教学 学生习作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doc

上传人:cao****hui 文档编号:128622610 上传时间:2020-04-21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3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历史教学 学生习作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高中历史教学 学生习作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高中历史教学 学生习作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高中历史教学 学生习作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历史教学 学生习作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doc(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学生论文作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一、问题的提出新课程改革的实施给现代教育发展带来了新的发展契机,也为学校教学发展指明了方向。它强调教学中学生主体地位的凸显,即重视学生在学过程中的感悟,将学生作为一个活生生的、有思想的个体加以对待,重视学生的自我学,在教师适当地引导下,能够“生成”新的知识,并且积累起学的经验,以达到终身学的目的。这样的理念符合现代社会知识快速更新导致的对人才需求层次的增高,并且也与世界教育的“主动性学”接轨,正是在这样的新课程理念下我们试图转变我们历史教学的方式。然而,现实是残酷的,目前高中生在历史学的过程中有着诸多问题。学生普遍地对历史缺乏兴趣,丧失了兴趣的学是痛苦的,丧失了

2、学生热情的教学也是乏味的,造成学生如此学现状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我们一直引以为傲的“填鸭式教学”。这个问题经过教师教学方法的转变解决并不难,而在学生的兴趣培养起来之后如何让学生自觉地、理性地对历史事件分析则难以解决。比如在台湾地区“319”公投期间,学生中都有一种爱国热情,反对“”,但却希望当时就用武力的方式解决台湾问题;在2004年美国大选期间,学生大多数希望布什失败,理由竟然是他是一个仇视共产主义的人;还有对于现在中共正在进行的一系列的“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教育活动,学生并不能从历史的发展高度上看到中共的与时俱进也就是说,现在学生中普遍的缺乏一种对历史的理性思维,这是由于历史的教育过程中,

3、学生并没有从中培养起责任感与使命感,甚至存在着相当多的人认为“高考之后历史就没有用了”,历史的教育现状迫切要求我们改变现在教育理念和方式,以加强对学生历史观的培养。另一方面,我们目前的人才选拔体制高考还是一种十分有效的机制,而作为高中的文科毕业生,想写出一份语句连贯、言词达意的答案都十分困难,笔者曾在海宁一中2005届的高三文科班作过一个统计,在一次高三模拟考中,全班55份答卷中,仅有21份没有错别字,这21份没有错别字的答案中语意通顺的仅有6份(其中一份仅写了四句话),这不该是高中文科培养出来的人文素养!这样的现状必须扭转,但我们不能把一切的文字书写的问题都抛给语文学科,人文无处不在,更何况

4、各科有各科的书写规范,这个责任是不可以推御的。二、问题的思考教育的功能就是发现问题并且解决问题,问题并不可怕,可怕的是面对问题束手无策。恰在此时,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冯建军教授的一席话给了我启示,他说教育是“用一个智慧的生命照亮许多智慧的生命”。因此,首先作为教师的我们应该有自己对问题的看法。“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正是基于这样的信念,我查阅了大量的理论研究的著作。在高中历史新课标中明确地提出了“通过历史学,使学生增强历史意识,汲取历史智慧,开阔视野,了解中国和世界的发展大势,增强历史洞察力和历史使命感。”的教学目的1。从新课标的要求看,历史教学的目的不再是简单的记住历史事件而人物,而是通

5、过历史的学,学会一种分析社会的方法和智慧。无独有偶,在历史新课程的研究过程中,赵亚夫、刘军等人也提出了历史教育的终极目标是培养学生的历史使命感与责任感,以树立起学生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2,也就是说历史的教育目标是培养出有历史责任感和使命感的新时期人才,而不是历史的记忆者。由以上的专家的观点来看,我思索的方向是合理的,关键是找到具体的作法,在这个过程中我得到了母校哈尔滨师范大学历史系诸多老师的指导,他们给了我实际上的帮助,在长时间的交流中,我越来越发现,“学生论文作”是培养学生人文素养的有效方式。“论文”,在现代汉语词典中解释为“讨论某种问题或研究某种问题的文章”,由此可见,论文并不是高高在上、

6、只有专家才有资格去写的东西,任何人只要是对某问题有了自己的想法,将其写成文章都有是论文。“作”一词在现代汉语词典中解释有二:“练写作。练的作业(指文章、绘画等)”,显然,作还不是十分正规的、有规范的东西,是一种尝试,但这种尝试的目的是掌握规范。“学生历史论文作”不等同于历史作业。是让学生在深入地了解了某一事件或者人物的基础上,对于历史的发展提出自己的见解,并能在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的相关原则指导下,形成书面材料,在这个过程中,以锻炼学的学意识和动手能力。历史教育担负着育人的功能,学生论文作的探讨从根本上说也是为教学实践服务的。学生在历史作过程中,培养起对历史的探究欲望,逐步地自觉运用历史

7、辩证唯物主义理论指导自己的学,并且在作的过程中,树立起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以指导自己的日常学和生活。具体的说,有以下三点价值:(1)改变学生的学史态度,激起学生的学史兴趣。受传统教学方式的影响,历史成了可有可无的、抄抄背背的枯燥学科,历史学科本身的教化功能基本上丧失,学生的学史兴趣不高。通过“学生论文作”,提高历史学科对于学生人生观确立过程中的作用,并且通过复杂多样的历史发展过程,培养起学生的学史兴趣,以兴趣促学。(2)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以解决现实生活问题。历史的学不单单是记住历史上发生了哪些事情,而要明白历史上这些事情的发生、发展的一般规律性,并且用这些一般规律性指导自己的生活实践,也就

8、是我们经常说的“鉴往”是为了“知来”,“知来”才是我们的教育目的。(3)纠正某些不恰当的观念,提高历史的教育功能。2005版日本的历史新教材的篡改历史之所以引起了包括中国在内的世人的关注,其重要原因就是历史对于一个民族意识的养成有重要作用。目前许多国家都将历史学作为民族精神养成的主要途径,偏偏在中国这样一个有着五千年文明史的大国中对于历史教学看成了是“可有可无”的内容,不是历史不重要,而是历史本身已经丧失了他的教育功能3。因此,通过历史论文作,培养起学生应该具备的史观,防止中国也出现“垮掉的一代”。三、问题的解决中国古代著名的教育家孔子就提出了“温故而知新”的教学理念,认为学是在对旧有知识的理

9、解基础上而产生新的认识;英国著名的历史学家汤因比在提到自己走上史学研究之路中也提出,“旧知识问疑新知识建构”的学史之路。由此可见,学生知识的自我建构是古今中外的教育家都十分注重的,而且现在我们也正在进行建构主义的实践探索。中学历史教学的课堂教学模式研究历来是一个热点问题,但是课堂之后的学生知识的“生成”研究并不太多,美国知名学者斯蒂芬布鲁克菲尔德和斯蒂芬普瑞斯基尔的“讨论式教学法”的研究中,也提出了“如何让学生将讨论的东西成果化”的问题,这实际上也就是对于学生论文作方式的探索4;而当前许多的一线教师在实践中也提出了相类似的课题研究,如佘少华、李心亮、王金发等学者都在进行的“开放式教学研究”、时

10、培霞等提出的“有意义学理论在历史教学中的应用”,这些研究都在试图寻找一种适合于历史教学实践的教学模式。这些新的教学思想固然有其先进性,但是这些模式也都有一处共同的不足,就是将教育局限在了课堂之内,忽略了个体的成长是在家庭、学校、社会三位一体中进行的,也就忽略了社会资源具有的教育功能;同时,这些理论的落脚点都是在学生的知识体系的建构上,而忽视了历史教育的本质在于培养学生负责任的人生态度和为人类发展谋福利的价值观上。“学生历史论文作”不是要让学生将每堂课的内容回去重写一遍,而是让学生在课后,通过对课堂教学内容的回忆,尤其是课堂教学过程中产生过“交锋”的观点仔细思考,并且在思考的过程中,查寻资料,将

11、自己的思想形成为文字材料。通过这样的过程,实现教育的本质要求。并且在“作”的过程中,不断的汲取人类历史的文明积淀,在汲取中思索历史发展的本质要求,以实现人生的升华,冯建军教授就提出了“教育是为了生命的事业”的论断。因此,实践过程不是定时、定量的,有思想随时可写,无见解则不写,避免将论文作演变成为历史作业。“作”的真正展开是琐碎的,但,正是在琐碎的过程中我发现了学生的成长,比如在德意志统一的过程中,我曾经引导学生评价俾斯麦,有一位同学不愿意评价他,想要评中国的俾斯麦李鸿章,在他的文章中就出现了“中国代的先驱,中国代的伟人,中国代最值同情之人”的论断5。另外在中日代的戊戌变法与明治维新的成败比较中

12、,学生不拘泥于史学界的主流观点,而是旗帜鲜明的提出了中日变法的领导人的差异性决定了变法的成败6。不论学生的论文的观点是否符合主流理论,只要他们肯去思索,就说明他们有了知识的“生成”,我们没有必要扼杀这种“离经叛道”的思想,也许若干年之后,这些学生中就会出现一两位思想家,那也是我们教育的巨大成功。“作”的尝试还在展开中,由于开展的时间还只有一年,许多东西都还没有整理成系统的东西,但是只要我们做了,就一定会有收获。四、实践的绩效经过了一年多的尝试,我们获得了一点点的成绩。2005届毕业生中,由孙春菊执笔的盐官主要景点的旅游发展一文,将历史与地理紧密结合,从本地的现状出发,以时代的使命感为主线,为当

13、地的发展出谋划策。该文获浙江省2004年中学生历史研究性学论文评比二等奖;潘鑫同学在高一时就表现出了对历史的浓厚兴趣,但她一直都很难切入历史问题的要害,经常地在历史的关键之处的外围打转,经过了一年多的“历史论文作”的练,其答题的思路越来越清晰,往往只言片语就切中要害,高考发挥正常,考入了哈尔滨师范大学中文系;与其相类似的还有孙方园同学,历史的主观题的答案是越写越少,分是越来越高,最后考入了长安大学广播电视编导专业还有众多的同学,他们对于自己身负的历史使命有了新的认识,“不管将来身在何处,我们都会尽己所能,为了民族的自立自强而奋斗不己”,这就是2005届毕业生的毕业誓言。我们的尝试还在开展之中,

14、我们相信,经过我们的不懈努力,我们一定会为历史教育开辟一个全新的领域,为中国的教育事业做出我们应有的贡献;我们追求着,我们努力着注释:1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版2参阅高等教育出版社,历史教学的新视野,2003版,4750页3参阅中学历史教学参考中赵亚夫先生20042005年所写的“图片上的历史”4参阅讨论式教学法实现民主课堂的方法与技巧,StephenD.Brookfield和StephenPreskill著,罗静、褚保堂译,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2版5该生从李鸿章的洋务企业对中国经济代化的作用论证其代化第一人,从他与列强签订不等条约时的一系列努力论证其是中国代的伟人,从他被迫担当卖国贼的骂名论证历史对他的不公,全文思想虽有点激进,但论证的过程充分合理。6该生从康有为、梁启超、严复、张之洞和伊藤博文、木户孝允、大久保利通的生中寻找其受教育、经济生活、思想的差异,从而论证在人类的历史发展中,人的差异是导致事物差异的根源,虽然不符合唯物史观的经济决定论,但是其从人类发展的角度论证中日差异的原因,也是另辟蹊径,也是对当前民众最有直接提醒作用的角度。4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