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历史 全国各地模拟考试八.doc

上传人:li****i 文档编号:128618144 上传时间:2020-04-21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62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三历史 全国各地模拟考试八.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高三历史 全国各地模拟考试八.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高三历史 全国各地模拟考试八.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亲,该文档总共1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高三历史 全国各地模拟考试八.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三历史 全国各地模拟考试八.doc(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2届高三全国各地下学期模拟考试历史试题(八)一、选择题1某同学在研究唐代历史时看到这样的表述,“贵族跟平民的等级是严格的,只有一条似有似无的狭径,如进士及第等,作为庶民爬上贵族地位的阶梯,而贱民则连这个狭径都没有”。资料中“”可能是()A门第 B科举C战功 D耕织解析:解答本题注意题干材料中的关键信息“进士及第”,这是科举考试的结果,故B项正确。答案:B2北京大学张传玺教授曾以“中国古代国家的历史特征”为题,从政治文明的高度,以翔实的资料为基础,史论结合,认为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具有明显“公天下”的因素;同时,还有不少学者认为,从制度文明的角度看,古代中国政治体制体现了“现代行政”的特点

2、。若以此为研究主题,下列最合适的话题是()A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是民主制度B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与现代行政制度相同C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的合理性与生命力D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是封建君主专制的产物解析:材料所说的“封建政治”为分封制,“郡县政治”为中央集权制,分封制不利于加强中央集权,A项错误;中央集权制不是以血缘为纽带,C项错误;分封制维护的是奴隶制度,D项错误。答案:BB唐朝在国家制度和机构上注重创新C隋唐中央部门机构相互牵制、制约D隋唐中央部门的官员素质得到提高解析:示意图反映了三省六部制的内容。A项发生在明清时期,隋唐三省六部制只是在一定程度上加强了皇权。B项不正确,唐朝是沿用隋朝的三省

3、六部制,不是创新。C项正确,三省六部制加强了中央机构的相互牵制和制约,从而加强了中央集权。D项是科举制度的作用,在示意图中没有反映。答案:CA郡县制 B科举制C宗法制 D察举制解析:宗法制是按照血缘关系的亲疏远近进行权力分配和继承的制度。其核心是嫡长子继承制。郡县制、科举制、察举制虽然“贤能”的标准并不相同,但都是“任人唯贤”。答案:C7.著名导演李少红执导的50集电视剧红楼梦(新版)深受年轻人的喜爱。右图是红楼梦(新版)第五十三回中贾府在除夕之夜隆重祭奠先祖的剧照。该祭祀活动源于()A宗法制 B分封制C郡县制 D礼乐制度解析:“贾府在除夕之夜隆重祭奠先祖”体现了尊祖敬宗的观念,这与以父系血缘

4、关系维系统治的西周的宗法制有关,A项正确;B、C、D三项显然与尊祖敬宗无关,排除。答案:A解析:内阁制度是在明朝废丞相后设立的,其主要职责是备顾问兼协理章奏,不参与决策。张居正当权时,“部权尽归内阁”说明这一时期内阁的权力越来越大。答案:D10史记记载,刘邦称帝之后以旧礼尊其父,有人劝说刘父:“今高祖虽子,人主也,太公虽父,人臣也。奈何令人主拜人臣!如此则威重不行。”此后其父以尊礼待刘邦。从文中可以看出()A刘邦违背了纲常伦理B宗法关系要服从于君权C汉初宗法制趋于崩溃D君臣关系等级森严解析:材料中“有人”认为刘邦不能向其父行旧礼的根据是刘邦是君主,可见,君主的威严是第一位的,宗法关系要服从于君

5、主专制。答案:B11青铜器宜侯夨簋中记载,周康王命令虞侯夨说:“把你迁到宜地,赐给你美酒一卣、前商美玉一块。赐给你土地,有山谷肥田三百、有地一百二十、有城邑卅五座、乡村一百卌个。赐给你人,包括居住在宜地的前商王族十七族姓、赐甸民七族姓、庐民二百五十族姓,赐已在宜地的庶人六百十六族姓。”这一记载中,没有反映的政治制度是()A分封制B宗法制C世袭制 D封建君主专制解析:解题关键是解读材料,材料中要注意两点信息:一是“公天下”的因素,二是“现代行政”的特点。答案:C12故宫养心殿有一对漆红圆柱,上面镌刻着雍正帝手书的一副楹联“惟以一人治天下,岂为天下奉一人”。结合当时的历史背景,对这副楹联理解正确的

6、是()体现了统治者励精图治的思想反映了统治者对集权的极端渴望 一定程度上体现了传统的民本思想完全是统治者自欺欺人的真实写照A BC D解析:“惟以一人治天下,岂为天下奉一人”大意是“做皇帝要以自己亲历亲为地治理天下,而不是仅仅被天下人所奉养”,体现了统治者励精图治的思想;反映了统治者对集权的极端渴望;一定程度上体现了传统的民本思想。“完全是统治者自欺欺人的真实写照”说法较片面。答案:B是铁犁牛耕农业是国家赋税收入的主要来源A BC D解析:解答本题一定要抓住题干要求,解读信息一定要来源于图片本身。虽然农业是国家赋税收入的主要来源,但是图片本身并不能说明这一观点。答案:A14西汉时期,业主开垦荒

7、地而获得土地,并无买卖交易发生,但业主也要模仿土地买卖文契,刻石立碑,说土地是由“东王公”、“西王母”、“山公”、“土公”等杜撰的神话人物手中买来。上述现象表明西汉时期A封建土地所有制开始确立B鼓励土地买卖C尊重业主对土地的所有权D禁止开垦荒地答案:C16元代著名的文学家张养浩在山坡羊中写道:“一头犁牛半块田,收也凭天,荒也凭天。粗茶淡饭饱三餐,早也香甜,晚也香甜。布衣得暖胜丝绵,长也可穿,短也可穿。草屋茅舍有几间,行也安然,睡也安然。雨过天晴驾小船,鱼在一边,酒在一边。日上三竿犹在眠,不是神仙,胜是神仙。”对这首词的解读不正确的是() A反映了古代农耕经济的落后性和保守性B反映了小农经济状态

8、下农民生活的富足和惬意C反映了古代自然经济状态下农民不思进取的心态D反映了中国古代传统小农经济的基本特点解析:材料艺术化地反映了小农经济的状况,但是,小农经济的自给自足是在极低的生活标准下的自给自足,农民非常贫穷,所以应选择B项。答案:B17明代缪宗周诗云:“陶舍重重倚岸开,舟帆日日蔽江来;工人莫献天机巧,此器能输郡国材。”对此理解错误的是()A体现了明代商品经济的繁荣B反映了明代水路运输的发达C透视出明代手工业生产状况D折射出明代冶铸业技艺高超解析:根据关键信息“得业则生,失业则死”“染坊”“染工”“机房”等可知,题干材料叙述的是明朝时期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答案:B19.上表为明清时期各地集

9、市变化统计表,表中数据说明,自明朝嘉靖至清朝道光年间()A农民与市场的联系不断加强B南北经济交流日趋频繁C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D州县集市的密度北方超过南方解析:由题干表中数据可知,明清时期农村集市数目增长很快,说明这一时期农村商品经济不断发展,农民与市场的联系不断加强,故A项符合题意。B、C、D三项在表中无从体现,排除。答案:A20. 下图是天工开物中对我国古代某一手工业生产工序的介绍。据图判断,这一解析:注意分析图片,图1是寻找木头等材料,图2是捣烂材料,图3是进行加工制作,图4是把制作出来的东西晒干。综上可知应为造纸业,故选B项。答案:B21苏州出土了一块明清时期的碑刻,记载了一起商标侵权

10、案,“近有无耻之徒,假冒本堂牌记,或换字同音,混似射利,粘呈牌记,叩求示禁”。这反映出苏州()A资本主义萌芽 B劳资矛盾尖锐C商业法律十分完备 D商品经济发达解析:材料中的纠纷是因为使用商标引发的,是商品经济发达的表现,材料中没有雇佣关系的信息,故A、B两项错误,C项本身表述错误。答案:D22据考证,从唐代遗存下来的印刷品实物中,可考的专门刻家就有“成都府樊赏家”、“龙池坊卞家”、“西川过家”、“京中李家”等多家。这实际上反映了()A唐代民间手工业成为主导B唐代官方印刷手工业部门发达C唐代私营印刷业开始兴起D唐代不再抑制民营手工业发展解析:明清以前,中国古代手工业中占主导地位的是官营手工业,故

11、A项错误;“家”实际上反映的是私人经营,所以B项错误;压制工商业的发展是中国封建社会的传统政策,故D项叙述错误。材料中的“刻家”是指专门从事雕版印刷的人家,“刻家”多,说明了私营印刷业的兴起。所以正确答案是C项。答案:C23明代警世通言吕大郎还金完骨肉中写一商人在县城入厕时,“偶然官府在街上过”,吓得他“心慌起身”逃走,竟把装银子的袋子遗忘在厕所。为何官员隔墙路过就将一个本分的商人吓得魂飞魄散?拍案惊奇总结了这一社会通则:“那富的人,怕的是见官。”这反映了()A农本思想根深蒂固B明代商业发展迅速C农业在社会经济中占据重要地位D专制统治严重压制了商业的发展答案:D二、非选择题25阅读下列材料:材

12、料一周以后的秦朝(公元前221前206年),尽管存在时间短暂,却用一个组织得很严密的帝国结构取代了周的分封制;这种帝国结构一直持续到1912年最后一个皇朝被推翻时才告终。它包括一个独揽大权的皇帝、一个秩序井然的有效的官僚机构、军用驰道网和北方的长城;所有这些使中国受到了世界上最稳定、最持久的统治。材料二秦始皇一举废除了分封制度,不过,继秦而起的汉皇帝更重实际且谨慎,他先略微恢复一点分封制,然后再将其削弱到微不足道的地步。秦始皇建立的帝国结构又渐渐恢复,只是没有原先的恐惧和压迫。因之,汉帝国繁荣了四个世纪,约相当于罗马帝国的统治时间。材料三宋以后的元朝(12791368年)是独特的,因为它是蒙古

13、人而非中国人的皇朝。那以前,游牧民也时常入侵中国,但只能偶尔控制个别地区。而那时,一支蛮人的入侵队伍却首次成功地征服、统治了整个中国。实际上,这些蒙古人当时已侵占了欧亚大部分地区,那时的中国仅是一个东起太平洋、西至黑海的庞大帝国的一部分。但是,这些蒙古统治者,人数上较之他们千百万的中国臣民,少得可怜,而且,得不到中国贵族和农民的拥护。他们以征服者的身份进行统治,对中国的制度或者中国人的生活方式几乎没作什么让步。他们起用外国人参与行政管理,推崇趋于衰退的佛教而不提倡儒家学说,并普遍地剥削国民。因此,当他们的军事力量衰落时,其政权也就为起来造反的农民和心怀不满的士大夫所消灭。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14、请回答:(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说明“帝国结构”的主要表现。(2)据材料二,汉朝在初期是如何管理地方的?产生了怎样的后果?最终是采取什么措施“将其削弱到微不足道的地步”的?(3)结合材料三和所学知识,元朝是在地方采取了哪些措施“首次成功地征服、统治了整个中国”的?材料中作者认为元朝“庞大帝国”被消灭的原因有哪些?(4)结合以上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中国古代地方制度演变的趋势。原人改变生活方式;思想上没有提倡影响深远的儒家思想,阶级矛盾尖锐。(4)趋势:中央集权不断加强,地方权力不断削弱。2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自宋元时期,一种新型经济的发展实际上已经在自然经济的“死水”中泛起了“微澜”

15、;到了明清时期,在我国江南地区又出现了一种与自然经济完全相悖的新经济的萌芽。材料三史学家戴逸指出:“18世纪的康乾盛世,貌似太平辉煌,实则正在滑向衰世凄凉,可当时中国没有人认识这一历史真相。历史的悲剧只有在悲剧造成以后很久时间,人们才会感到切肤之痛。”英国公使马戛尔尼在1794年写道,“中华帝国只是一艘破败不堪的旧船,只是幸运地有了几位谨慎的船长才使它在近150年间没有沉没”。(1)根据材料一图片指出中国古代社会经济状况,并说明历代统治者重视和鼓励农业的举措。简述小农经济发展受到哪些条件的制约?(2)宋元时期的“新型经济”指什么?列举其泛起“微澜”的表现。明朝城市经济的发展和唐宋相比有着怎样的突破性?(3)18世纪康乾盛世的“太平辉煌”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中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