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红外分析与近红外分析

上传人:平*** 文档编号:12856827 上传时间:2017-10-21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37.4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红外分析与近红外分析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中红外分析与近红外分析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中红外分析与近红外分析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中红外分析与近红外分析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中红外分析与近红外分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红外分析与近红外分析(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尽管可以用傅里叶红外和 GC 联用,但接口等技能要求高,通常不得已才用近红外光谱(NIRS) 、中红外光谱(MIRS) 中红外光谱产品名称:ERASPEC 中红外汽油分析仪 产地:奥地利原装进口 1技术指标用途 测试汽油的辛烷值,密度,芳烃,烯烃,苯,甲苯,含氧化合物,甲醇,乙醇,氧含量,氮甲基苯胺,苯胺,甲缩醛,萘,醋酸丁酯,碳酸二甲酯等(详见产品说明书) 。测量方法及原理 不同的物质由于化学组成不同,存在不同的化学键,不同的化学键在红外区域都有或强或弱的吸收峰,在中红外指纹区,不同的物质对应的吸收峰都是不同的,即可以根据吸收峰出现的位置判断是何种物质。而且吸收峰的大小与物质的含量有着正向相

2、关性,当含量在一定范围内,此相关性可以用简单的化学方程进行表达,即可以通过吸收峰的大小计算对应物质的化学含量。相应标准为 ASTM D6277,ASTM D5845 及国内石化行业标准 SHT0797 氮甲基苯胺根据以上原理在波数为 748cm-1 处有强烈吸收,可根据吸收峰大小算出氮甲基苯胺的含量,精度为 0.1%,重复性为 0.1%。甲缩醛的强烈吸收峰为 1143cm-1 和 1048cm-1,同理可算出含量。精度为 0.1%,重复性为 0.1%。波长范围 2500-25000nm测量时间 1min /每个样品样品量 10ml/每次测量单位 体积百分比,重量百分比密度测量 0.0001g/

3、cm3,内置安东帕独立密度计。热机时间 小于 5 秒,无需额外热机,超声波马达驱动,开机可测试。标定时间 小于 5 秒,参比和样品池自行切换,实时采集背景参比,无需额外试剂标定。测试过程 仪器自动进样,自动样品分析,自动结果大屏幕显示。显示屏 超大 6.5 寸彩色触摸屏,可快速输入和编辑。数据处理 可连接打印机打印测试结果,可使用 U 盘下载测试结果,可连接电脑进行谱线处理。结果存储 可存储大于 6000 组测试结果方便用户查看。谱线处理 退卷积分和激光定标技术,消除基线漂移和零点漂移对实验结果的影响。操作语言 中文,英文,法文,德文等。接口 4 个 USB 接口口, 1 个以太网,1 个 R

4、S232 和 LIMS 通讯接口。 电源 85-264V AC,47-63Hz功率 70W现场作业 可载使用 12V/4A DC 直流电源。尺寸及重量 宽 220x 高 320x 厚 280mm 。8kg 以上是供应 ERASPEC 中红外汽油分析仪的详细信息,由 杰韦弗(中国) 西安分公司自行提供,如果您对供应 ERASPEC 中红外汽油分析仪的信息有什么疑问,请与该公司进行进一步联系,获取供应 ERASPEC 中红外汽油分析仪的更多信息。分子的振动能量比转动能量大,当发生振动能级跃迁时,不可避免地伴随有转动能级的跃迁,所以无法测量纯粹的振动光谱,而只能得到 分子的振动-转动光谱,这种光谱称

5、为红外吸收光谱。红外吸收光谱也是一种分子吸收光谱。当样品受到频率连续变化的红外光照射时,分子吸收了某些频率的辐射,并由其振动或转动运动引起偶极矩的净变化,产生分子振动和转动能级从基态到激发态的跃迁,使相应于这些吸收区域的透射光强度减弱。记录红外光的百分透射比与波数或波长关系曲线,就得到红外光谱.前段时间参加了 2009 年 BCEIA,其它报告会上有两个报告是关于近红外检测的应用,而在平时,可能大家对中红外了解得相对多些。按照光谱波长,大致将 0.762.5um 分为近红外,2.525um 分为中红外,251000um分为远红外。其中,中红外主要应用于物质的定量和定性检测方面,而更偏重于未知物

6、的鉴别或辅助其它方法进行未知化合的结构鉴定等定性检测,但对近红外呢?希望大家根据在平时的积累和工作中实际应用,从原理、方法、应用范围以及仪器的使用等多方面谈谈对近红外、中红外的看法。不求多、不求全面,只求大家参与!近红外与中红外光谱分析的区别 2011-11-03 中国化工仪器网 点击:113近红外光(NIR)是介于可见区和中红外区间的电磁波,不同文献中对其波长范围的划分不尽相同,美国试验和材料协会(ASTM)规定为 700nm 至 2500nm。NIR 常被化分为短波近红外(SW-NIR)和长波近红外(LW-NIR),其波段范围分别为 7001100nm 和 11002500nm。1800

7、年,Herschel 首次发现了 NIR 光谱区;1900 年前后,NIR 光谱仪器使用玻璃棱镜和胶片记录器,其光谱范围局限于 700nm1600nm。50 年代的商品 NIR 光谱仪使用硫化铅光敏电阻作检测器,其波长范围能延伸至 3000nm,能用于定量分析,但,由于 NIR 消光系数低和谱带宽而解析困难,该技术并没有获得广泛应用。60 年代,KarlNorris 使用漫反射技术对麦子水分、蛋白和脂肪含量进行研究,发现 NIR 光谱用于常规分析的实用价值。随计算机发展和化学计量学(Chemometrics)诞生,NIR 和化学计量学结合产生了现代 NIR光谱学。NIR 最先应用于农业领域。

8、80 年代,光谱仪器制作和计算机技术水平有了大的提高,NIR 被广泛应用于在工业和其它领域。近几届匹司堡分析仪器会议上,NIR 已成为红外光谱分析报道的热点。NIR 在线分析应用给石化工业带来了巨大经济效益,更是引人注目。根据红外辐射在地球大气层中的传输特性,通常分为近红外(0.75m 到 3m)、中红外(3m 到 30m)、远红外(30m 到 1000m)。主要区别是波长不同,应用领域不同。红外吸收光谱法是定性鉴定化合物及其结构的重要方法之一,在生物学、化学和环境科学等研究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无论样品是固体、液体和气体,纯物质还是混合物,有机物还是无机物,都可以进行红外分析。红外光谱法广泛应

9、用于高分子材料、矿物、食品、环境、纤维、染料、粘合剂、油漆、毒物、药物等诸多方面,在未知化合物剖析方面具有独到之处。(NIR)分析技术是近年来分析化学领域迅猛发展的高新分析技术,越来越引起国内外分析专家的注目,在分析化学领域被誉为分析“巨人” ,它的出现可以说带来了又一次分析技术的革命。近红外区域按 ASTM 定义是指波长在 7802526nm 范围内的电磁波,是人们最早发现的非可见光区域。由于物质在该谱区的倍频和合频吸收信号弱,谱带重叠,解析复杂,受当时的技术水平限制,近红外光谱“沉睡”了近一个半世纪。直到 20 世纪 50 年代,随着商品化仪器的出现及 Norris 等人所做的大量工作,使

10、得近红外光谱技术曾经在农副产品分析中得到广泛应用。到 60 年代中后期,随着各种新的分析技术的出现,加之经典近红外光谱分析技术暴露出的灵敏度低、抗干扰性差的弱点,使人们淡漠了该技术在分析测试中的应用,从此,近红外光谱进入了一个沉默的时期。80 年代后期,随着计算机技术的迅速发展,带动了分析仪器的数字化和化学计量学的发展,通过化学计量学方法在解决光谱信息提取和背景干扰方面取得的良好效果,加之近红外光谱在测样技术上所独有的特点,使人们重新认识了近红外光谱的价值,近红外光谱在各领域中的应用研究陆续展开。进入 90年代,近红外光谱在工业领域中的应用全面展开,有关近红外光谱的研究及应用文献几乎呈指数增长

11、,成为发展最快、最引人注目的一门独立的分析技术。由于近红外光在常规光纤中具有良好的传输特性,使近红外光谱在在线分析领域也得到了很好的应用,并取得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从此近红外光谱技术进入一个快速发展的新时期。我国对近红外光谱技术的研究及应用起步较晚,除一些专业分析工作人员以外,近红外光谱分析技术还鲜为人知。但 1995 年以来已受到了多方面的关注,并在仪器的研制、软件开发、基础研究和应用等方面取得了较为可喜的成果。但是目前国内能够提供整套近红外光谱分析技术(近红外光谱分析仪器、化学计量学软件、应用模型) 的公司仍是寥寥无几。随着中国加入 WTO 及经济全球化的浪潮,国外许多大型分析仪器生

12、产商纷纷登陆中国,想在第一时间占领中国的近红外光谱分析仪器市场。由此也可以看出近红外光谱分析技术在分析界炙手可热的发展趋势。在不久的未来,近红外光谱分析技术在分析界必将为更多的人所认识和接受。现代近红外光谱分析是将光谱测量技术、计算机技术、化学计量学技术与基础测试技术的有机结合。是将近红外光谱所反映的样品基团、组成或物态信息与用标准或认可的参比方法测得的组成或性质数据采用化学计量学技术建立校正模型,然后通过对未知样品光谱的测定和建立的校正模型来快速预测其组成或性质的一种分析方法。与常规分析技术不同,近红外光谱是一种间接分析技术,必须通过建立校正模型(标定模型)来实现对未知样品的定性或定量分析。

13、具体的分析过程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步骤:一是选择有代表性的样品并测量其近红外光谱;二是采用标准或认可的参考方法测定所关心的组分或性质数据;三是将测量的光谱和基础数据,用适当的化学计量方法建立校正模型;四是未知样品组分或性质的测定。由近红外光谱分析技术的工作过程可见,现代近红外光谱分析技术包括了近红外光谱仪、化学计量学软件和应用模型三部分。三者的有机结合才能满足快速分析的技术要求,是缺一不可的。与传统分析技术相比,近红外光谱分析技术具有诸多优点,它能在几分钟内,仅通过对被测样品完成一次近红外光谱的采集测量,即可完成其多项性能指标的测定(最多可达十余项指标)。光谱测量时不需要对分析样品进行前处理;分析

14、过程中不消耗其它材料或破坏样品;分析重现性好、成本低。对于经常的质量监控是十分经济且快速的,但对于偶然做一两次的分析或分散性样品的分析则不太适用。因为建立近红外光谱方法之前必须投入一定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才能得到一个准确的校正模型。近红外光谱主要是反映 C-H、O-H、N-H、S-H 等化学键的信息,因此分析范围几乎可覆盖所有的有机化合物和混合物。加之其独有的诸多优点,决定了它应用领域的广阔,使其在国民经济发展的许多行业中都能发挥积极作用,并逐渐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主要的应用领域包括:石油及石油化工、基本有机化工、精细化工、冶金、生命科学、制药、医学临床、农业、食品、饮料、烟草、纺织、造纸、化妆品、质量监督、环境保护、高校及科研院所等。在石化领域可测定油品的辛烷值、族组成、十六烷值、闪点、冰点、凝固点、馏程、MTBE 含量等;在农业领域可以测定谷物的蛋白质、糖、脂肪、纤维、水分含量等;在医药领域可以测定药品中有效成分,组成和含量;亦可进行样品的种类鉴别,如酒类和香水的真假辨别,环保废弃物的分检等。相信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近红外光谱分析技术这一先进的技术必将得到广泛的认同和应用。文章链接:中国化工仪器网 http:/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