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绪管理)情绪管理取向团体辅导对国小适应欠佳学童改变历程之研...

上传人:管****问 文档编号:128513761 上传时间:2020-04-21 格式:DOC 页数:103 大小:979.0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情绪管理)情绪管理取向团体辅导对国小适应欠佳学童改变历程之研..._第1页
第1页 / 共103页
(情绪管理)情绪管理取向团体辅导对国小适应欠佳学童改变历程之研..._第2页
第2页 / 共103页
(情绪管理)情绪管理取向团体辅导对国小适应欠佳学童改变历程之研..._第3页
第3页 / 共103页
(情绪管理)情绪管理取向团体辅导对国小适应欠佳学童改变历程之研..._第4页
第4页 / 共103页
(情绪管理)情绪管理取向团体辅导对国小适应欠佳学童改变历程之研..._第5页
第5页 / 共10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情绪管理)情绪管理取向团体辅导对国小适应欠佳学童改变历程之研...》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情绪管理)情绪管理取向团体辅导对国小适应欠佳学童改变历程之研...(10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情緒管理取向團體輔導對國小適應欠佳學童改變歷程之研究目 次第一章 緒論1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目的1第二節 待答問題3第三節 重要名詞釋義3第四節 研究限制4第二章 文獻探討6第一節 情緒管理的理論基礎6第二節 適應欠佳之探討10第三節 情緒管理與適應欠佳之相關研究13第三章 研究方法22第一節 研究對象22第二節 研究者的背景26第三節 研究工具與步驟27第四節 團體方案30第五節 資料蒐集與分析33第六節 研究資料的檢證35第四章 研究結果與分析36第一節 團體中成員的互動情形36第二節 適應欠佳之學童在團體中行為改變歷程43第三節 情緒管理團體輔導對適應欠佳學童之輔導效果53第四節 適應良好

2、成員之團體參與過程與結果70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72第一節 研究結果與討論72第二節 檢討與建議75參考文獻79附錄一 快樂一級棒小團體輔導活動紀錄83附錄二 活動單元回饋單84附錄三 團體輔導活動前問卷(活動前家長問卷)85附錄四 團體輔導活動前問卷(活動前教師問卷)86附錄五 團體輔導活動後問卷(活動後家長問卷)87附錄六 團體輔導活動後問卷(活動後教師問卷)88附錄七 訪談大綱(學童)89附錄八 訪談大綱(家長)90附錄九 成員在團體中的行為表現觀察紀錄91表 次表2-1 情緒的定義6表2-2 情緒管理的意義8表2-3 適應的意義11表2-4 國內情緒管理相關研究一覽表13表2-5 國內適

3、應欠佳之相關研究一覽表18表3-1 正式研究對象之基本資料25表3-2 快樂一級棒小團體輔導方案30表4-1 觀察個案在十次團體中行為改變歷程表50表4-2 A成員在參加團體後的輔導效果比對表54表4-3 A成員參加團體後的改變- 訪談教師的結果55表4-4 B成員在參加團體後的輔導效果比對表56表4-5 B成員參加團體後的改變- 訪談教師的結果57表4-6 C成員在參加團體後的輔導效果比對表58表4-7 C成員參加團體後的改變- 訪談教師的結果58表4-8 D成員在參加團體後的輔導效果比對表60表4-9 D成員參加團體後的改變- 訪談教師的結果61表4-10 E成員在參加團體後的輔導效果比對

4、表62表4-11 E成員參加團體後的改變- 訪談教師的結果63表4-12 F成員在參加團體後的輔導效果比對表63表4-13 F成員參加團體後的改變- 訪談教師的結果65表4-14 G成員在參加團體後的輔導效果比對表66表4-15 G成員參加團體後的改變- 訪談教師的結果67表4-16 H成員在參加團體後的輔導效果比對表68表4-17 H成員參加團體後的改變- 訪談教師的結果69 圖 次圖 3-1 研究歷程圖25104情緒管理取向團體輔導對國小適應欠佳學童改變歷程之研究第一章 緒論本章共分三節,分別說明本研究之研究動機與目的、待答問題、名詞釋義,分述如下: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目的當前的教育環境及教

5、育問題,可謂面臨了空前的遽變與挑戰,隨著社會環境的快速變遷,台灣的人口結構及家庭結構逐漸轉變,除了學校的弱勢學生(社經地位低、文化不利、身心障礙、外籍配偶等)逐漸增加所造成的教育問題,對教師來說是一大挑戰外,生長於家庭解構(單親、外籍配偶、離婚、再婚等)、家庭功能失常、忙碌的雙薪家庭(尤其父或母在大陸、外國工作)下的孩子所出現學校適應問題,更讓教師感到棘手。而少子化造成的學校減班,教師超額的問題,彷若天外飛來的一筆惶恐,影響著國小教師的工作士氣。而政治的民主開放、人權理念的蓬勃,社區人士及家長參與學校事務層面日益加廣加深,社會對義務教育的問責聲浪高漲、零體罰納入教育基本法等,更讓教師教學生涯雪

6、上加霜,如臨深淵、如履薄冰。學校教育彷如面臨了內憂與外患(不但要縮短學生學習落差,也要輔導行為偏差學生,做好親師溝通等,又要面對社會問責及教師專業的考驗,更要擔心動輒得咎,工作不保)。研究者擔任輔導室工作三年,發現了一個很有趣的現象,輔導工作的效能,從遭受質疑(所謂輔導無用論、輔導扶倒,不扶還好,一扶就倒!、輔導室涼主任等等)發展到受到重視(自從教育部頒布實施建立學生輔導新體制-教訓輔三合一整實驗方案之後,國小輔導室的功能與角色,變得重要且不再孤單),演變到今天,隨著友善校園方案的推行,零體罰納入教育基本法,輔導知能成為教師必備,用以因應零體罰的師林秘笈。研究者又發現,近一年來,接受輔導室輔導

7、的個案日益增多,而且學生年齡有逐年降低的現象,以往教師轉介至輔導室的學生大多是中、高年級,尤以高年級居多,現在則降至中、低年級,甚而以一三年級居多。他們大多是適應不良而產生偏差行為。例如,二年級升三年級後的適應問題:不習慣每週只有兩個半天而逃學、不進教室上課;因緊張或焦慮而導致學習落後,為了引起注意而不服管教;或因缺乏適當的關愛以至於在學校中和同學爭吵、打架,以及鬧事,甚而偷竊等情形。在本學期初,還發生二年級生在課堂上踢老師的小腿,只因他沒有把訂正好的考卷拿給老師批改,老師糾正他。這偏差行為若能在低、中年級就顯現出來算是幸運的,畢竟年紀越小越容易矯正。但通常這些問題若發生在中、低年級學童身上,

8、很可能因不嚴重而被忽略,但隨著年齡增長,偏差行為日益嚴重,到了學童升上高年級,問題就更加擴大,更加一發不可收拾,成為高年級老師的困擾。因此,教育工作者對學童的偏差行為應有高度的洞察力,及早發現學生適應欠佳原因,並及早採取積極而有效的輔導矯正措施,以防微杜漸;研究者身為輔導室工作人員,希望能透過情緒管理取向團體輔導的方式,瞭解適應欠佳兒童在情緒管理團體輔導中的互動情形,以協助教師輔導適應欠佳學童,以收早期發現、早期治療之效。此為本研究之動機之一。面對壓力與管理情緒,是人人必需學習的重要課題,教師若能重視自身的情緒管理,表現出活潑、快樂和安定的態度,則學生也會學習教師的風範,也就是說教師以身作則,

9、透過身教來影響學生的情緒管理。但是,小學階段學童心智未臻成熟,自我覺察及自我反省的能力薄弱,只靠身教是不夠的,仍需透過言教來加以指導;換句話說,情緒管理理應被學校當做一門課程,以教授學生如何管理自身的情緒。然而台灣的父母在傳統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心態下,抱著成績至上,文憑第一的觀念,要求子女以考上第一志願學校為目標,造成考試領導教學,學校老師或為生存,或為符合家長的期望,教國語數學都覺時間不夠了,哪有時間教情緒管理?而自民國九十年,九年一貫課程實施之後,道德課程美其名是融入教學,事實則是消失了。基於此,研究者以輔導室行政支援教學的理念,提供本校學生情緒管理團體輔導課程,探討適應欠佳學童在情緒管

10、理團體輔導中的行為改變歷程,以協助教師輔導適應欠佳學生,此為本研究之動機之二。研究者以前及現在所服務之學校輔導室 ,雖實施過小團體輔導,研究者也親自帶領或參與過小團體輔導,但往往在最後一次的輔導課程結束之後,研究即告終了,頂多是詢問教師或學生是否在團體輔導中受益的情形,而有受益的情形也多半沒有紀錄下來,之後便將所有輔導活動成果編輯成冊,之後便歸檔束之高閣了。不僅研究者所服務過的學校是如此,據了解,很多學校亦復如是。當我們想做小團體輔導時,向友校或上網尋找資料,所得也多半是實施計畫、輔導方案等資料,至於方案實施的成效、學童在團體輔導中的互動情形及行為改變狀況等則不得而知,如此實在有所缺憾。因此,

11、本研究擬在團體輔導活動結束後,對適應欠佳學童之輔導成效,繼續探討與研究,此為本研究之動機之三。基於上述研究動機,研究者擬從情緒管理取向,針對國小中年級適應欠佳學童,設計一小團體輔導方案,進行小團體輔導,其目的如下:一、瞭解適應欠佳兒童在情緒管理團體輔導中的互動情形。二、瞭解適應欠佳學童在情緒管理團體輔導中的行為改變歷程。三、探討情緒管理團體輔導對適應欠佳學童之輔導效果。第二節 待答問題基於上述研究動機與目的,本研究欲探討的問題如下:一、適應欠佳兒童在情緒管理團體輔導中的互動情形為何?二、適應欠佳學童在情緒管理團體輔導中的行為改變歷程為何?三、情緒管理團體輔導對適應欠佳學童之輔導效果為何?第三節

12、 重要名詞釋義壹、情緒管理情緒管理即是能察覺自我情緒、管理自我情緒、認知他人情緒、自我激勵能力, 積極的增加正向的情緒,然後透過適當的途徑加以表達或紓解。本研究所指的情緒管理是指透過對情緒的了解與接受,運用適當的策略,體驗、了解情緒,並試著掌握自己的情緒,使對生活適應的能力提高。貳、適應欠佳適應欠佳學生泛指出現包括攻擊、違規、衝動、退縮、膽怯、焦慮、人際問題、學習適應問題等社會不適應行為之學生。本研究之適應欠佳學生是指在吳武典(1997)提出的適應欠佳行為分類為標準輔助下,由各班級任教師協助篩選具有明顯適應欠佳特質與行為的兒童。其具體行為包含1.外向行為,例如逃學、逃家、暴力行為;2.內向行為

13、,例如畏縮、消極、缺乏信心;3.學業適應問題,例如不做功課、低成就;4.焦慮症候群,例如焦慮、害羞、情緒緊張;5.人際關係不佳,例如孤僻、喜歡他人吵架、愛打小報告。研究對象選取的步驟,是先由班級導師根據上述適應欠佳行為進行篩選並推薦,再徵求學生及家長的意願後定案。參、輔導效果係指根據本研究對適應欠佳之學童在情緒管理團體輔導中與他人之互動變化情形,觀察結果之探討,並依據團體結束後對學童教師、家長、學童本人的訪談內容和對家長、導師的適應欠佳行為輔導效果問卷表作內容分析,以瞭解情緒管理團體輔導對適應欠佳學童的輔導效果。第四節 研究限制本研究在執行的過程中的因研究對象、資源、人力、時間上的因素,有以下

14、幾點限制:一、研究對象之限制:本研究以彰化縣某小學二年級學生一名、中年級學生七名適應欠佳之學童為研究對象,研究對象選取以導師觀察和學童意願為主,所得的研究結果與解釋並不適宜作過度推論。二、研究者之限制:研究者雖有多次團體帶領的經驗,但在情緒管理取向之團體輔導的專業訓練和實務經驗上,仍嫌不足,且研究者的人格特質、學經歷背景和價值觀等因素,也可能會影響研究結果與解釋,故所得結果在推論時,也需考慮此一因素。另外研究者因身兼團體領導員、訪談者、資料分析者、報告撰寫者,在輔導歷程的轉變分析中,因身兼多重角色而可能影響研究的客觀性。三、研究場地之限制:本研究因無適當的場地可資利用,此限制是否會影響團體輔導

15、的進行,亦值得考慮。四、研究方案設計上之考量:本研究之團體方案,為研究者參考國內外探討情緒管理團體輔導的理論與研究,針對中年級國小適應欠佳的兒童而設計,由於實施對象中有一年齡較小學童,在方案實施過程中,該生出現比中年級的學生自我中心和易分心的情形。如此是否會造成團體輔導的限制,值得考量。第二章 文獻探討第一節 情緒管理的理論基礎壹、情緒的定義情緒這個字源出於拉丁文emotum, 原文具有波動而出, 蜂擁而上或是使之激動的意思。牛津英語字典對情緒的解釋為心靈、感覺或感情的激動或騷動,泛指任何激越或興奮的心理狀態。國內外學者對情緒各有不同的解釋,整理如表2-1:表2-1 情緒的定義學者對情緒的定義張春興(1991 )情緒是指個體在受到某種刺激時,所產生的一種身心激動狀態;雖然對於其發生,個體能有所體驗,但對其所引發的生理變化與行為反應卻無法控制。黃德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经营企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