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战高考之物理一轮复习讲义47 力学探究性实验 .doc

上传人:li****i 文档编号:128495492 上传时间:2020-04-21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48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备战高考之物理一轮复习讲义47 力学探究性实验 .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备战高考之物理一轮复习讲义47 力学探究性实验 .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备战高考之物理一轮复习讲义47 力学探究性实验 .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亲,该文档总共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备战高考之物理一轮复习讲义47 力学探究性实验 .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备战高考之物理一轮复习讲义47 力学探究性实验 .doc(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备战高考之物理一轮复习讲义:47 力学探究性实验(人教版)高频考点:“探究弹力和弹簧伸长的关系”实验、测定动摩擦因数实验、探究加速度与力的关系实验、探究动能定理实验动态发布:2011安徽理综卷21题、2010浙江理综第21题、2011山东理综卷第23题(1)、2010山东理综第23题、2010江苏物理第11题命题规律:“探究弹力和弹簧伸长的关系”实验、测定动摩擦因数实验、探究加速度与力的关系实验、探究动能定理实验是高考考查的重点和热点,考查的试题难度中等。命题分析考查方式一 “探究弹力和弹簧伸长的关系”实验 【命题分析】探究性实验一般采用图象法处理实验数据,作图时要设法选择适当的物理量作纵横坐

2、标轴,使图象线性化,即“变曲为直”。例如探究加速度与质量的关系,将a1/m图象改画成am图象,探究“动能定理”实验画成EkW图象。考查“探究弹力和弹簧伸长的关系”实验试题难度中等。 图2例1(2011安徽理综卷21题).为了测量某一弹簧的劲度系数,将该弹簧竖直悬挂起来,在自由端挂上不同质量的砝码。实验测得了砝码的质量m与弹簧长度l的相应数据,六对应点已在图上标出。(g=9.8m/s2)(1) 作出m-l的关系图线;(2) 弹簧的劲度系数为 N/m.【解析】:本题以“探究弹力和弹簧伸长的关系”实验切入,考查图象法处理数据能力和利用m-l关系图线求弹簧的劲度系数。由平衡条件得mg=kx=k(l-l

3、0),解得m= k/g (l-l0)。由作出的m-l关系图线可知,图线斜率等于0.262g/cm=0.0262kg/m.。由k/g=0.0262可得弹簧的劲度系数为k=0.02629.8N/m=0.258 N/m【答案】(1)如图所示。(2)0.2480.262例2(2010浙江理综第21题)在“探究弹簧弹力大小与伸长量的关系”实验中,甲、乙两位同学选用不同的橡皮绳代替弹簧,为测量橡皮绳的劲度系数,他们在橡皮绳下端依次逐个挂下钩码(每个钩码的质量均为m=0.1kg,取g=10m/s2),并记录绳下端的坐标X加i(下标i表示挂在绳下端钩码个数)。然后逐个拿下钩码,同样记录绳下端面的坐标X减i,绳

4、下端坐标的平均值Xi(X加i+X减i)/2的数据如下表:挂在橡皮绳下端的钩码个数 橡皮绳下端的坐标(Xi /mm) 甲乙1216.5216.52246.7232.3284.0246.54335.0264.25394.5281.36462.0301.0(1)同一橡皮绳的X加i X减i(大于或小于);(2) 同学的数据更符合实验要求(甲或乙);(3)选择一组数据用作图法得出该橡皮绳的劲度系数k(N/m);(4)为了更好的测量劲度系数,在选用钩码时需考虑的因素有哪些?【解析】因为橡皮绳在伸长后不能完全恢复到原来的长度,所以同一橡皮绳的下端面的坐标X加i小于X减i。根据挂在橡皮绳下端的钩码个数每增加一

5、个,计算出橡皮绳下端的坐标的改变量(即橡皮绳的伸长量)若下表所示:挂在橡皮绳下端的钩码个数橡皮绳下端的坐标改变量(Xi-X1)/mm甲乙1230.215.5367.530.04118.547.75178.064.86345.584.50153045607560123456(Xi-X1)/mmmmF/N图5J-A由上表可看出,乙橡皮绳下端的坐标改变量(Xi-X1)/mm与钩码个数在实验误差范围内成线性关系,而甲橡皮绳下端的坐标改变量(Xi-X1)/mm与钩码个数只有前几个在实验误差范围内成线性关系,所以乙同学的数据更符合实验要求。作出乙橡皮绳的弹力(等于橡皮绳下端所挂钩码的重力)随橡皮绳长度变化

6、量(即橡皮绳下端的坐标改变量)的关系图象,如图4J-A所示。图象斜率k=F/x即等于该橡皮绳的劲度系数k。由图得k乙=60N/m。答案:(1)小于(2)乙(3)k乙=60N/m。图5J-B(4)尽可能使伸长量在弹性范围内,同时有足够大的伸长量,以减小长度测量误差。【点评】橡皮绳的劲度系数k也可通过作出乙橡皮绳的弹力(等于橡皮绳下端所挂钩码的重力)随橡皮绳长度(即橡皮绳下端的坐标)的关系图象,如图5J-B所示。图象斜率k=F/x即等于该橡皮绳的劲度系数k。由图得k乙【解析】:由于同时听到小球落地和滑块撞击挡板的声音,说明小球和滑块运动时间相同,由x=at2和H=gt2联立解得滑块沿斜面运动的加速

7、度与重力加速度的比值为a/g= x/H。对滑块, mgsin-mgcos=ma ,而sin=h/x,cos=/x,a= g x/H,联立解得=(h- x2/H )。由=(h- x2/H )可知,能引起实验误差的是长度x、h、H测量时的读数误差和小球落地和滑块撞击挡板不同时造成的误差。【答案】x/H (h- x2/H ) cd【点评】探究“用一把尺子测定动摩擦因数”的实验涉及巧妙,可操作性强,可重复性强,难度不大。考查方式三 “探究加速度与力的关系、探究加速度与质量的关系”实验【命题分析】“探究加速度与力的关系、探究加速度与质量的关系”实验是关于牛顿第二定律的重要实验,是高考命题频率较高的实验,

8、高考关于“探究加速度与力的关系、探究加速度与质量的关系”实验命题难度中等。图3例4(2010山东理综第23题)某同学设计了如图3所示的装置来探究加速度与力的关系。弹簧秤固定在一合适的木板上,桌面的右边缘固定一支表面光滑的铅笔代替定滑轮,细绳的两端分别与弹簧秤的挂钩和矿泉水瓶连接。在桌面上画出两条平行线MN、PQ,并测出间距d。开始时将木板置于MN处,现缓慢向瓶中加水,直到木板开始运动为【解析】由于木板从静止开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由d=at2/2得a=。由牛顿第二定律可得F1-F0=ma,解得a= F1/m-F0/m,此实验要求水的质量必须远远小于木板质量,当矿泉水瓶中水的质量逐渐增大到一定量后

9、,图象将向下弯曲,所以能够表示该同学实验结果的图象是图C。由于水的质量可以几乎连续变化,所以可以方便地获取多组实验数据,所以选项b正确。答案: 增大d或让F1大于F0的前提下尽量小 c b【点评】 本题考查探究加速度与力的关系实验,意在考查考生对新颖实验情景的把握和理解,考查考生的实验能力、分析能力和综合运用知识能力。图4例5(2010江苏物理第11题)为了探究受到空气阻力时,物体运动速度随时间的变化规律,某同学采用了“加速度与物体质量、物体受力关系”的实验装置(如图4所示)实验时,平衡小车与木板之间的摩擦力后,在小车上安装一薄板,以增大空气对小车运动的阻力(1)往砝码盘中加入一小砝码,在释放

10、小车 (选填“之前”或“之后”)接通打点计时器的电源,在纸带上打出一系列的点(2)从纸带上选取若干计数点进行测量,得出各计数点的时间t与速度v的数据如下表:时间t/s00.501.001.502.002.50速度v/(ms-1)0.120.190.230.260.280.29请根据实验数据作出小车的vt图象(3)通过对实验结果的分析,该同学认为:随着运动速度的增加,小车所受的空气阻力将变大,你是否同意他的观点?请根据v-t图象简要阐述理由图4J【解析】根据打点计时器的使用方法,为了使纸带上打上尽可能多的点,应先接通电源后释放小车,所以在释放小车之前接通打点计时器的电源。根据实验数据先在描点后用

11、平滑曲线作出小车的vt图象由作出的小车vt图象可知,小车做加速度越来越小的加速运动。由于小车所受拉力可视为不变,加速度减小,说明随着速度增大,小车受到的空气阻力增大。【答案】(1)之前 (2)小车的vt图象如图4-J所示。(3)同意。在v-t图象中,速度越大,加速度越小,小车受到的合外力越小,说明小车受到的空气阻力越大。【点评】 本题迁移教材实验装置和方法,考查探究阻力与速度的关系。考查方式四 “探究动能定理”实验【命题分析】动能定理是高中物理的重要规律,“探究动能定理”实验是高考考查重点,难度中等。例6.(2009广东物理第16题)某实验小组利用拉力传感器和速度传感器探究“动能定理”,如图6

12、甲,他们将拉力传感器固定在小车上,用不可伸长的细线将其通过一个定滑轮与钩码相连,用拉力传感器记录小车受到拉力的大小。在水平桌面上相距50.0cm的A、B两点各安装一个速度传感器记录小车通过A、B时的速度大小。小车中可以放置砝码。 图6甲(1)实验主要步骤如下: 测量_和拉力传感器的总质量M1。把细线的一端固定在拉力传感器上另一端通过定滑轮与钩码相连;正确连接所需电路。 将小车停在C点,_,小车在细线拉动下运动,记录细线拉力及小车通过A、B时的速度。 在小车中增加砝码,或_,重复的操作。图6乙(2)表1是他们测得的一组数据,其中M是M1与小车中砝码质量之和,v22v12|是两个速度传感器记录速度

13、的平方差,可以据此计算出动能变化量E,F是拉力传感器受到的拉力,W是F在A、B间所做的功。表格中E3=_,W3=_.(结果保留三位有效数字)(3)根据表1,请在图6乙中的方格纸上作出E W图线。表1 数据记录表次数M/kgv22v12|/(m/s)2E/JF/NW/J10.5000.7600.1900.4000.20020.5001.650.4130.8400.42030.5002.40E31.220 W341.0002.401.202.4201.2151.0002.841.422.8601.43【解析】比较第1.、2.、3次实验数据可知,当拉力由0.400N增大到0.840N时,拉力做功由0

14、.200J增大到0.420J,即拉力做功与拉力大小成正比,所以W3=1.220/0.4000.200J=0.610J。同样,比较第1.、2.、3次实验数据可知,当两个速度传感器记录速度的平方差v22v12|由0.760(m/s)2增大到1.65(m/s)2时,动能变化量E由0.190J增大到0.413J,即动能变化量E与速度的平方差v22v12|成正比,所以E3=2.40/0.7600.19J=0.600J。图6J【答案】(1)小车 放开小车 改变细线上钩码的个数 (2)0.600 0.610 (3) E W图线如图6J所示。【点评】探究功与速度变化的关系实验是新课标教材增加的实验,该题对该实验进行深化,将打点计时器和纸带换成了速度传感器,重点考查实验基本操作和分析处理数据能力。分析表格中的实验数据要能够通过浏览表格中的数据,找出数据之间的关系。也可通过分析实验过程,W是F在A、B间所做的功,位移不变,由功的定义得到功W与拉力F成正比,从而利用比例关系得出W3的值。由动能的定义式可知,当物体质量M一定时,动能变化量E与物体速度的平方差成正比,从而利用比例关系得出E3的值。6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