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黄石第三中学高一物理期中.doc

上传人:cao****hui 文档编号:128437030 上传时间:2020-04-21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29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湖北黄石第三中学高一物理期中.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湖北黄石第三中学高一物理期中.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湖北黄石第三中学高一物理期中.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亲,该文档总共1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湖北黄石第三中学高一物理期中.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湖北黄石第三中学高一物理期中.doc(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黄石三中高一年级2018年上学期期中考试(物理)一、单项选择(共28分)1.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 “坐地日行八万里”的地球可以视作质点B. 建立质点概念的物理方法是理想模型法C. 古代“刻舟求剑”故事中,刻舟求剑者的错误在于错选了参考系D. 第4s末和第5s初指同一时刻,在时间轴上二者对应同一点【答案】A【解析】“坐地日行八万里”的地球不能看做质点,否则就没有自转了,故A错误;质点在生活中并不存在,是理想模型法,B正确;“刻舟求剑”故事中,刻舟求剑者的错误在于错选了船为参考系,C正确;第4 s末和第5 s初指同一时刻,在时间轴上对应同一个点,故D正确2. 下列关于力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

2、 物体的重心位置总是在物体的几何中心上B. 两物体间若有摩擦力,就一定有弹力C. 由公式可知,两个物体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与正压力FN成反比D. 运动物体受到的摩擦力的方向总与运动方向相反【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重心位置取决于物体形状和质量的分布情况,只有形状规则、质量分布均匀的物体的重心才在物体的几何中心上,故A错误;有摩擦力的条件之一就是有弹力,所以两物体间若有摩擦力,就一定有弹力,故B正确;两个物体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与两接触面的材料和粗糙程度有关,故C错误;摩擦力是与相对运动的方向相反,不是与物体的运动方向相反。比如初速度为零的物体放在履带上,在加速直至与履带速度相同时这一阶段,滑动摩擦力

3、与物体运动方向相同,故D错误;本题选B。考点:重心;摩擦力。3.a、b两物体从同一位置沿同一直线运动,它们的速度图象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a、b加速时,物体a的加速度大于物体b的加速度B. 20秒时,a、b两物体相距最远C. 60秒时,物体a在物体b的前方D. 40秒时,a、b两物体速度相等,相距200 m【答案】C【解析】【详解】在速度-时间图象中切线的斜率表示加速度,加速度向右上方倾斜,加速度为正,向右下方倾斜加速度为负;所以a物体的加速度:,b物体的加速度:,故A错误。a、b两物体从同一位置沿同一方向做直线运动,到40s末之前a的速度一直大于b的速度,a、b之间的间距逐

4、渐增大,40s之后a的速度小于b的速度,b开始追赶a物体,间距减小,所以40s末两物体相距最远,x=xa-xb=,故BD错误。根据所围图形的面积表示位移,由图可以看出60s内a的位移大于b的位移,即a在b前面,故C正确。故选C。【点睛】本题是为速度-时间图象的应用,要明确斜率的含义,知道在速度-时间图象中图象与坐标轴围成的面积的含义,能根据图象读取有用信息,要注意路程和位移的区别4. 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的质点在第一个7 s内的平均速度比它在第一个3 s内的平均速度大6 m/s,则质点的加速度大小为( )A. 1 m/s2 B. 15 m/s2C. 3 m/s2 D. 4 m/s2【答案】C【解析

5、】试题分析: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可知,第一个3s内的平均速度为第15s末的速度;第一个7s内的平均速度为第35s末的速度;则有:;故选C。考点: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5.滑块以某一初速度从斜面底端冲上斜面做匀减速直线运动,到达斜面顶端时的速度为零。已知滑块通过斜面中点时的速度为v,则滑块的初速度为A. B. C. D. 【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运动用逆向思维,设斜面的长度为2x,由得: ,解得初速度为,C正确。考点:本题考查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的应用。6.以20m/s的初速度从地面竖直上抛一物体(g取10m/s2),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 运动过程加速度不断变化 B. 从抛出到上升至最

6、高点的时间为1sC. 上升的最大高度为25m D. 从上抛至落回原处的时间为4s【答案】D【解析】【详解】A、物体在竖直上抛运动时,只受重力,则加速度保持不变,故A错误;B、上升过程做匀减速直线运动,由v=gt可得,上升时间;故B错误.C、上升的最大高度;故C错误;D、上升和下降过程为互逆过程,时间相等,故从上抛至落回原处的时间为4s;故D正确;故选D.【点睛】竖直上抛运动是加速度大小始终为g,方向竖直向下的匀变速运动,可分段求解,也可整体法求解,选用适当的方法求解即可注意向上的减速运动可以反向作为向下的匀加速进行分析.7.一个弹簧受10N拉力时总长为7cm,受20N拉力时总长为9cm,已知当

7、拉力撤销时弹簧都能恢复原长,则弹簧原长为()A. 8cm B. 9cmC. 7cm D. 5cm【答案】D【解析】弹簧在大小为拉力作用下,其总长为,设弹簧原长为,根据胡克定律公式,有:;弹簧在大小为拉力作用下,其总长为,据胡克定律公式,有:;联立计算得出:所以选项正确二、多项选择(共12分)8.关于加速度和速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速度变化越大的物体,加速度也越大B. 速度变化越快的物体,加速度越大C. 加速度方向保持不变,速度的方向也保持不变D. 加速度数值不断减小,速度数值不一定减小【答案】BD【解析】根据知,速度变化量大,加速度不一定大,还要看时间。故A错误。速度变化快,速度变化率

8、大,加速度大。故B正确。加速度方向保持不变,速度方向可能改变,如竖直上抛运动,运动到最高点速度方向改变,但加速度方向不变。故C错误。当加速度方向与速度方向相同时,加速度减小,速度增大。故D正确。故选BD。9.物体A、B的s-t图像如图所示,由图可知()A. 从第3s末开始,两物体运动方向相同,且A、B的速度大小关系是vAvBB. 两物体由同一位置开始运动,但A比B迟3s才开始运动C. 在5s内,两物体经过的位移相同,5s末A、B相遇D. 在5s内,A的平均速度比B的平均速度大【答案】AD【解析】【详解】A. 从第3s起,图线A的斜率大于B的斜率,且均正值,而位移图象的斜率等于速度,则从第3s起

9、,两物体运动方向相同,且vAvB.故A正确;B.A物体从3s末开始从原点处出发,而B物体在0时刻末从距原点5m处出发。故B错误;C. 5s内A通过的位移为xA=100=10(m),B的位移为xB=105(m)=5m,位移不等,5s末两物体相遇。故C错误; D. 物体的位移等于x,则知5s内A通过的位移大于B的位移,5s内A的平均速度大于B的平均速度。故D正确。 故选A【点睛】A物体3s末开始运动,B从0时刻开始运动,位移图象的斜率等于速度,可判断速度大小由纵坐标的变化量读出位移,即可分析5s内平均速度的关系当两物体的位移相同时相遇10.如图所示,两木块A、B叠放在水平桌面上,现以水平拉力F拉B

10、没有拉动,则以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A、B间不存在摩擦力作用B. A、B间有静摩擦力作用C. B与桌面间不存在静摩擦力作用D. 若撤去外力F后,则A与B、B与桌面间都有摩擦力【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通过分析AB之间是否存在相对相对运动趋势,即可得知AB之间是否存在摩擦力,从而可判知选项AB的正误把AB看做一个整体,对其受力分析结合力的平衡条件,可得知B与地面间的摩擦力情况,即可得知选项C的正误若撤去外力F后,通过受力分析,来判知A与B、B与地面间是否有相对运动趋势,由此可得知选项D的正误解:AB、拉B没有被拉动,AB之间没有相对运动和相对运动趋势,所以AB之间没有摩擦力,选项A正确,

11、B错误C、把AB看做一个整体,在水平方向上受到向右的水平拉力F作用,由力的平衡可知,B受到地面的摩擦力,大小为F,方向向左,选项C错误D、若撤去外力F后,AB之间,B与地面之间都没有相对运动和相对运动趋势,所以A与B、B与桌面间都没有摩擦力,选项D错误故选:A【点评】解答该题时,要注意摩擦力产生的条件:物体间相互接触;物体间有相互挤压作用;物体接触面粗糙;物体间有相对运动趋势或相对运动特别要注意对“相对”的理解三、实验题11.在“探究弹力与弹簧伸长量的关系”实验中,得到轻质弹簧的弹力F大小和弹簧长度L的关系图象如图所示,则由图线可知:(1)弹簧的原长是_cm;(2)弹簧的劲度系数为_N/m;(

12、3)表示弹簧处于压缩状态的是图线_【答案】 (1). 10 (2). 200 (3). b【解析】【分析】(1)弹力为零时,弹簧处于原长(2)弹簧弹力与形变量成正比,大小与劲度系数有关,公式F=kx,在F-x图象中,斜率表示劲度系数,(3)当弹簧长度小于原长时,处于压缩状态【详解】(1)当F=0时,弹簧长度为原长,由图得,原长为10cm.(2)由公式F=kx得:.(3)当弹簧长度小于原长时,处于压缩状态,故图线为b.【点睛】弹簧弹力与形变量成正比,大小与劲度系数有关,公式F=kx,在F-x图象中,斜率表示劲度系数,注意x的意义是形变量.12.在做“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实验中:(1)实验室提供

13、了以下器材:打点计时器、一端附有滑轮的长木板、小车、纸带、细绳、钩码、刻度尺、导线、交流电源、复写纸、弹簧测力计其中在本实验中不需要的器材是_(2)如图1所示,是某同学由打点计时器得到的表示小车运动过程的一条清晰纸带,纸带上两相邻计数点间还有四个点没有画出,打点计时器打点的时间间隔T=0.02s,其中x1=7.05cm、x2=7.68cm、x3=8.33cm、x4=8.95cm、x5=9.61cm、x6=10.26cm下表列出了打点计时器打下B、C、F时小车的瞬时速度,请在表中填入打点计时器打下D、E两点时小车的瞬时速度_、_(3)为了充分利用记录数据,减小误差,小车加速度大小的计算式应为a=

14、_(4)以A点为计时起点,在坐标图2中画出小车的速度-时间关系图线_(5)根据你画出的小车的速度-时间关系图线计算出的小车的加速度a=_m/s2【答案】 (1). 弹簧测力计 (2). 0.864 (3). 0.928 (4). (5). (6). 0.65【解析】【详解】(1)本实验中不需要测量力的大小,因此不需要的器材是弹簧测力计(2)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等于这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知:;.(3)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推论公式x=aT2可以求出加速度的大小,得:x4-x1=3a1T2,x5-x2=3a2T2,x6-x3=3a3T2,为了更加准确的求解加速度,我们对三个加速度取平均

15、值,得:,即小车运动的加速度计算表达式为:.(4)小车的速度-时间关系图线如图所示:(5)速度-时间图线的斜率表示小车的加速度,即.【点睛】对于实验器材的选取一是根据实验目的进行,二是要进行动手实验,体会每种器材的作用考查了有关纸带处理的基本知识,平时要加强基础实验的实际操作,提高操作技能和数据处理能力要注意单位的换算和有效数字的保留同时注意利用图象来解决问题四、计算题13.在平直的公路上,一汽车的速度为15m/s,从某时刻开始刹车,在阻力的作用下,汽车以2m/s2的加速度运动,问:(1)刹车后5s末车的速度是多少? (2)刹车后10s末车离开始刹车点多远?【答案】(1)5m/s (2)56.25m【解析】【分析】汽车刹车做匀减速运动,先根据初速度和加速度,求出汽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