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生活中的指标问题

上传人:平*** 文档编号:12840474 上传时间:2017-10-21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49.7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浅谈生活中的指标问题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浅谈生活中的指标问题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浅谈生活中的指标问题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浅谈生活中的指标问题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浅谈生活中的指标问题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浅谈生活中的指标问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谈生活中的指标问题(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浅谈生活中的指标问题统计是认识世界的重要工具,也是认识种种对象的一个过程。统计实践活动已经有几千年的历史,原始人猎获食物有了剩余后,以划线记数,这是最初的统计实践活动。统计对象的种种认识,需要用种种指标来说明对象具体特征的量值,由此区别于抽象的数学名词和概念,因此统计指标在统计理论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所以有人称统计学为指标学。不仅如此,统计指标在统计实践中也处于核心地位,因为统计资料就是由一系列相互联系的统计指标构成的。平均数指标平均数指标是指把所有项的值相加起来的和除以项数,其值就是平均数,这里指的是简单算术平均数指标。前段时间国家统计局公布的 2010 年全国城镇单位在岗职工平均工资是

2、37147 元,这让很多人质疑国家统计局公布的平均工资数据有问题。大部分人都觉得冤枉,他们的工资没有达到 37147 元,的确大部分在岗职工的工资没有达到国家统计局公布的 37147 元。统计局统计的工资是包括各行业的职工工资,由于我国产业结构、经济政策等情况复杂,各行业的收入福利有很大的差距。属于垄断行业的企业员工工资福利比较高,就是普通行业中同行业不同企业的职工工资福利都有很大的差距,经济效益好的企业员工的工资肯定比那些落后企业员工工资高,同一个地区员工工资相差四五倍的现象并不少见。比如一个农村家庭有 5 个孩子,大儿子当了一个企业高管,月薪 1 万元,其余四个儿子在企业做工人,每月工资大

3、约 1500 元,父母种地年收入 1.8 万元。那么这个家庭的月平均收入就是 2500 元。假如该家庭所在的地区规定家庭人均月收入达到 2000 元的家庭已经不属于贫困扶助范围,社会不再扶助这个家庭,那么这个家庭就有 6 个人喊冤,因为他们6 个人的月收入没有达到 2000 元,他们还需要政府的扶助。大儿子不可能把他的工资平均分配给他的弟弟和父母,企业高收入的小部分员工更不可能把他们的收入重新分配给大部分低收入的员工。大部分员工的工资没有达到平均水平,他们更希望再次平均分配,所以他们对国家统计局统计的平均工资质疑,大部分人的工资没有达到平均水平,所以喊冤的人必然多。一次我去一个地方,人家说这个

4、县的经济发展很好,人均收入高。应当说他说的没有错。这个县有几个乡镇拥有大煤矿,矿产资源丰富,开采速度、规模都在行业前列。那些乡镇的农民当煤矿工人,一个劳动力一年的纯收入大概有两三万元,生活水平达到小康。如果把有煤矿的乡镇的农民收入和其他没有煤矿的乡镇的农民收入加起来平均,扣除农民的各项开支,农民人均纯收入水平仍然很高。但是还有很多乡镇的农民还在温饱线上挣扎,因为他们乡镇没有煤矿资源,一年一个劳动力的纯收入也就两三千元,还是很贫困。统计平均数指标不是一个很好的考核目标,尤其是在经济发展呈两极分化的趋势下,应该考虑平均数下的大多数,结合众数考核更能反映目标总体的真正本质,显得更完善。相对数和绝对数

5、相对数指标是指两个相互有联系的指标数值之比,用以反映现象的发展程度、结构、强度或比例关系;绝对数指标是指在一定时间、空间,一定地点和一定条件下经济现象和经济活动数量的多少,是现象“量”的具体表现,在统计学上叫做“总量指标”。这里举一个爱心的故事,同村的两个小伙子小时候立志长大后一定要为村里的孩子做一件有意义的事。后来,甲没有考取大学就出门打工,乙考取了师范大学。经过十年的奋斗,甲成了一个拥有百万资产的富翁,他捐了 10 万元,在去学校的小河上修了一座桥;乙毕业后就回村当孩子们的老师,在甲没有修桥之前,涨水的时候乙背孩子们过河,乙一个月领的工资是 800 元,每月还捐助 200 元给家庭贫困的孩

6、子或者购买教学用具。后来村民在桥头修了一块石碑以纪念甲的善举,而乙一直默默地做他一直做的事。我们比较甲和乙的爱心奉献,用相对数计算,甲付出的是他财富的 10,乙付出的是他财富的 25,显然我们更应该纪念乙;用绝对数比较,甲付出的是 10 万元,乙付出的是他工作六年工资的 1/4,一共付出 14400 元,显然甲的付出比乙的大,我们应该在小河的桥头修石碑纪念甲。相对数和绝对数指标像一对龙凤胎儿女,男孩女孩都同样重要,出现重男轻女的家庭就不协调。社会往往都喜欢用绝对数指标做比较,忽视那些默默付出的人。相对数指标和绝对数指标相结合考虑,兼顾考虑了那些默默付出的人,上面那个故事里的石碑应该刻上甲和乙,

7、因为他们都付出了,无法比较他们付出的多少,因为我们的比较方法不同。满意程度指标满意程度指标是指用以测量顾客满意程度的一组项目因素,这个指标经常出现在市场营销调查中。顾客满意度是一种心理状态,是一种自我体验。对这种心理状态也要进行界定,否则就无法对顾客满意度进行评价。心理学家认为情感体验可以按梯级理论划分若干层次,相应可以把顾客满意程度分成七个级度或五个级度。七个级度为:很不满意、不满意、不太满意、一般、较满意、满意和很满意;五个级度为:很不满意、不满意、一般、满意和很满意。这种调查要求调查问卷的问题需要很高的设计技巧,避免一些敏感问题很直白地出现在调查问卷中,还要求调查员有很高的询问技巧。这个

8、指标对直接询问价格高低的满意程度问卷有很大的缺陷,大多数人都会选择价格比较低的选项作为最满意的,只有少数人会选择价格稍微高点的作为满意选项。某地方的自来水公司做了一个居民对自来水价格的满意程度调查报告给政府。设计的问卷选项有四个价格选项,分别是 2 元、2.2 元、2.4 元、2.5 元四个选项。调查的结果是居民百分之百的选择二元的价格,最后提交给政府的报告是居民对 2 元的自来水价格百分之百的满意。按照常理价格自来水公司的价格应该最低是 1.8 元,可是自来水公司却把最低价格设定为 2 元,这种把主要选项排除在调查问卷中的情况并不少见,尤其是一些企业为了得到政府的某种政策许可,制作这种表面真

9、实的虚假报告给政府,政府考虑的是该企业的民意调查,如果没有认真的去研究分析,难免被企业蒙骗。对于这类问题一般是把最后一个选项设置为:你认为比较合理的价格是多少?主动权交给消费者,由消费者根据自己的情况做决定,他们说出的东西才是我们最想要的真实的东西。这样的满意程度指标可信度才能真实地反映被调查者真实的满意程度。 统计数据需要正确解读统计信息发布越来越引起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关注。统计数据已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经济社会发展形势的重要依据。但能否正确解读统计数据,真正了解统计指标的确切含义,则关系到能否对经济社会生活做出准确的判断,决定着统计数据发挥作用大小。按照统计指标的概念,正确解读统计数据,可以使数

10、据的使用者对经济社会生活做出准确客观的判断。继 2006 年 3 月 16 日国家统计局发布2005 年全国 1%人口抽样调查主要数据公报之后,全国各省、市也相继向社会发布了本地区 1%人口抽样调查数据公报。要读懂这些公报,准确了解该地区人口情况就必须弄清楚一个指标的意思,即何为常住人口?“常住人口”包括离开户口登记地半年以上,登记时在该地居住的人口;不包括该地离开户口登记地半年以上,登记时在该地居住的人口。它与日常的“总人口”(户籍人口)不一样,“总人口”包括该地离开户口登记地半年以上,登记时在外省居住的人口,不包括外省离开户口登记地半年以上,登记时在该省居住的人口。了解了这两个指标的含义,

11、对数据的理解自然就清晰了,就会明白常住人口和日常的总人口为什么不一样。如果对统计指标不是充分理解,依此解读的数据难免会产生偏颇。目前社会上的部分新闻媒体常常也会出现误读误报的现象。今年 5 月下旬,国家统计局北京调查总队在全市18 个区县开展了“高校招生制度改革意向”快速调查。调查显示,被访者对现行高考录取方式、录取机制满意的占 25.5%,认为比较满意的为 49.4%,认为不满意的为 25.1%。遗憾的是,经一些媒体报道竟然变成了“满意率不足 30%”,而统计上计算“满意率”应该是“满意”与“比较满意”之和。此时,不正确使用统计数字得出了不准确、不客观的观点,也给广大读者带来了误解。以前我们

12、统计主要是对上级部门和政府部门,大家一方面比较了解,另一方面咨询、解答比较方便,所以误解比较少,而现在我们需要对社会各界进行服务,就大不相同了,因为社会各界了解统计的还不是很多,造成误解、错解就是不可避免的了,但对我们统计造成的负面影响可能很大,所以我们公布的数据尽量要让社会各界都能读懂。其实,要正确解读统计数据并不是很困难的事情。只要各方面稍加努力,改变观念,还是可以做到的。从发布数据的统计部门来说,对于大家不是很熟悉的数据指标,在发布数据的时候应当尽量将数据指标的概念做一下注释,这样可以帮助社会各界准确了解该数据的意义。这样的注释看起来不起眼,实际上起到了宣传统计、普及统计知识的作用,希望

13、大家在以后公布数据,多用注释,以免引起误解。对于统计数据的使用者来说,特别是分析研究人员,弄清所使用的统计数据指标的准确含义应该是最基本的责任。查阅统计年鉴等资料完全可以找到各统计指标的准确定义,并可以找到该数据相关联的背景数据,查相关的理论书籍可以查到准确的概念,也可以咨询统计局的有关科室,相信可以得到满意的解答。当然,对于一般读者来说,解读统计数据可以联系身边的生活变化来看。数据显示,近年金银珠宝类商品购买量上升,这是由于(1)从国际市场的金价不断攀升,而人们有买涨不买落;(2)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购买欲望加强;(3)市场的金店数量在不断的增加;从这几方面看联系生活中实际情况,这一数据就

14、不难理解了。怎样认识 CPI?生活中的经济、统计学统计信息显示,今年上半年,物价在下降,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仅上涨了 32,涨幅较去年同期的 36更低;而人们的收入则继续快速增加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了 95,农民人均现金收入增长高达 12.5,增速分别比去年同期加快 08 和1.6 个百分点。由此显示出:不论城里还是乡下,居民的收入在抵消了温和通胀后,仍有很高增幅的“大好形势”,其中农民的收入增长状况比城里人更好。但如此信息却和一些普通人的感觉有所不同。在他们看来,食品、肉类、水电、燃气、大米、食用油、蜂窝煤,有许多物品在涨价,特别是住房、教育和医疗,更是涨价甚多。近年来的物价上涨

15、正在使低收入人群的生活负担加重。因此,不断有人质疑:是否计算有误?或是 CPI 这类的指标不能正确地反映现实? 用两个平均值衡量的物价与收入 我国统计部门编制消费物价指数(CPI)的原理与国际上许多国家相同。都是试图通过统计一定时期内居民生活购买的一篮子商品的价格变化情况,来反映百姓生活所面临的涨价压力。在国内 CPI 的统计中,消费商品和服务项目按用途分为 8 大类:食品、烟酒及用品、服装、家庭设备用品及维修服务、医疗保健和个人用品、交通和通信、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居住。 在统计中,专业人员先是在市场上采集各种调查商品的价格,确定每一种调查商品价格对市场价格总水平影响的权重;然后,计算出

16、每种商品的综合平均价格,根据各种调查商品的基期价格和报告期价格,计算出各类商品所属基本分类的物价指数;最后由基本分类指数依次加权计算出所属更高层次的大类指数和物价总指数。如此,计算出 CPI,加上同理得出的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数。这是两个平均值,仅就这两个数值而言,计算结果应当没有错误。 然而,问题又出在这两个数值上即这样的平均值能否全面、准确反映不同物品的价格变化?特别是在收入增量分布不均时,对不同人群产生的影响会一样吗? 为什么会“以偏概全” 在统计者看来,平均收入的高增长在抵消了物价的低增长后,仍多出的部分显示了低物价、收入高增长的格局,只是由于消费者往往喜欢拿较小范围商品及服务价格来与统计局公布的价格指数比较,比如,仅仅看到食品、肉类、鸡蛋、水电、燃气的价格,就会感到价格在上涨。而对市场上许多工业制品如:服装、家电、汽车、电脑、通讯产品等不断降价的商品,消费者往往视而不见。至于商品房的价格上涨,则按国际标准列入投资类,与 CPI 无关。所以,习惯只看部分商品的涨价幅度的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