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有机化学烯烃和炔烃资料

上传人:f****u 文档编号:128366137 上传时间:2020-04-21 格式:PPT 页数:83 大小:9.1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大学有机化学烯烃和炔烃资料_第1页
第1页 / 共83页
大学有机化学烯烃和炔烃资料_第2页
第2页 / 共83页
大学有机化学烯烃和炔烃资料_第3页
第3页 / 共83页
大学有机化学烯烃和炔烃资料_第4页
第4页 / 共83页
大学有机化学烯烃和炔烃资料_第5页
第5页 / 共8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大学有机化学烯烃和炔烃资料》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大学有机化学烯烃和炔烃资料(8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一节烯烃 一烯烃的结构 第二节炔烃 一炔烃的结构 二命名和异构 三烯烃的性质 四共轭烯烃 二异构和命名 三炔烃的性质 第三章烯烃和炔烃 第三章烯烃和炔烃 AlkenesandAlkynes 链状单烯烃的通式 CnH2n链状单炔烃的通式 CnH2n 2 分子中含C C双键的叫烯烃 而含C C叁键的叫炔烃 烯烃和炔烃都是不饱和烃 Unsaturatedhydrocarbons 第三章烯烃和炔烃 第一节烯烃 一 烯烃的结构 sp2杂化 以乙烯为例来说明 sp2杂化 3个sp2杂化轨道取平面正三角形分布 与未杂化的p轨道垂直 sp2杂化轨道之间的夹角为120o 1s22 sp2 12 sp2 12

2、sp2 12pz1轨道杂化后电子排布 第三章烯烃和炔烃第一节烯烃 一 烯烃的结构 头碰头重叠形成C C 键 键 284kJ mole 键键能357kJ mole 肩并肩重叠形成 键 重叠程度较小 键较不牢固 不能自由旋转 一 烯烃的异构现象 第三章烯烃和炔烃第一节烯烃 二 烯烃的异构 mp 139 bp 4 mp 106 bp 1 顺 2 丁烯 反 2 丁烯 二 烯烃的异构现象和命名 1 产生顺反异构的条件 只有a b和d e时 才有顺反异构 任何一个双键碳上若连接两个相同的原子或基团 则无顺反异构 1 分子中存在着限制碳原子自由旋转的因素 如双键或环 如脂环 2 不能自由旋转的原子上各连接2

3、个不相同的原子或基团 第三章烯烃和炔烃第一节烯烃 二 烯烃的异构 第三章烯烃和炔烃第一节烯烃 二 烯烃的异构 当分子中双键数目增加时 顺反异构体的数目也增加 顺 顺 2 5 庚二烯 顺 反 2 5 庚二烯 反 反 2 5 庚二烯 在脂环化合物中也有顺反异构现象 p26 顺 1 4 二甲基环己烷 反 1 4 二甲基环己烷 第三章烯烃和炔烃第一节烯烃 二 烯烃的异构 问题 下列化合物是否存在顺反异构 顺反异构的标记1 顺 反 cis trans 标记法相同基团在同侧cis 或顺 相同基团在异侧trans 或反 2 Z E构型标记法用cis或trans来命名顺反异构体时 有时难以确定 例如 为此提出

4、了Z E构型命名法 Z型E型 确定双键上每一个碳原子所连接的两个原子或原子团的优先顺序 即比大小 当两个优先基团位于同侧时 用Z 德文Zusammen的缩写 意为 共同 表示其构型 位于异侧时 用E 德文Entgegen的缩写 意为 相反 表示其构型 甲优先于乙 丙优先于丁 Z 1 氟 1 氯 2 溴乙烯E 3 乙基 2 己烯 Note Z型并非一定是顺式 E型并非一定是反式 顺反异构体在性质上的差异 一 物理性质熔点 沸点 溶解度等都存在差异 二 化学性质 顺反异构体在化学性质上也存在某些差异 如顺 丁烯二酸在140 可失去水生成酸酐 反 丁烯二酸在同样温度下不反应 只有在温度增加至275

5、时 才有部分丁烯二酸酐生成 三 生理活性顺反异构体生理活性也不相同 例如 合成的代用品己烯雌酚 反式异构体生理活性较大 顺式则很低 维生素A的结构中具有4个双键 全部是反式构型 如果其中出现顺式构型 则生理活性大大降低 具有降血脂作用的亚油酸和花生四烯酸则全部为顺式构型 顺 己烯雌酚反 己烯雌酚 花生四烯酸 全顺式 造成顺反异构体性质差异的原因 是由于两者相应的基团在空间的距离不同 这种不同使顺反异构体分子中原子或原子团与靶点的作用不同 第三章烯烃和炔烃第一节烯烃 二 烯烃的命名 二 烯烃的命名 1 简单的烯烃常用普通命名法 乙烯丙烯异丁烯异戊二烯ethylenepropyleneisobut

6、yleneisoprene 3 butyl 6 methyl 2 heptene 庚烯 6 甲基 3 丁基 1 2 3 6 7 2 2 烯烃的系统命名与烷烃相似 只是在选主链和编号时要注意C C为官能团 主链的选择必须包含官能团 编号时官能团位次为低 烯烃英文名称的词尾为 ene 例1 第三章烯烃和炔烃第一节烯烃 二 烯烃的命名 1 十八烯 二十烯 碳 碳 二 1 11 1 11 eicosadiene 例2 例3 octadecene 3 Ethyl 2 4 hexadiene 例4 3 乙基 2 4 已二烯 第三章烯烃和炔烃第一节烯烃 二 烯烃的命名 烯基 是烯烃分子中去掉一个H后所剩余的

7、基团 异丙烯基 2 丙烯基 烯丙基 2 propenyl allyl 乙烯基ethenyl vinyl 1 丙烯基 丙烯基 1 propenyl 第三章烯烃和炔烃第一节烯烃 二 烯烃的命名 课堂练习 命名 Z 2 氯 1 溴 1 丙烯 Z 1 Bromo 2 chloropropene E 3 乙基 2 己烯 E 3 Ethyl 2 hexene 第三章烯烃和炔烃第一节烯烃 二 烯烃的异构 第三章烯烃和炔烃第一节烯烃 三 烯烃的性质 三 烯烃的性质 与烷烃相似 常温下4碳以下的烯烃是气体 5 18碳的烯烃是液体 高级烯烃是固体 直链烯烃比带有支链的同系物沸点高 顺式异构体的沸点比反式异构体略高

8、 反式异构体的熔点比顺式异构体高 烯烃都不溶于水 而溶于有机溶剂 相对密度都小于1 第三章烯烃和炔烃第一节烯烃 三 烯烃的性质 加成反应就是将双键中的 键打开 双键的两个碳原子上各加一个原子或基团 形成两个新的 键 使不饱和的烯烃变成饱和的化合物 碳原子sp2杂化平面型结构 碳原子sp3杂化四面体型结构 第三章烯烃和炔烃第一节烯烃 三 烯烃的性质 一 亲电加成反应 electrophilicadditionreaction 第三章烯烃和炔烃第一节烯烃 三 烯烃的性质 1 加卤素 第三章烯烃和炔烃第一节烯烃 三 烯烃的性质 溴水褪色 可用于鉴别不饱和键 邻二卤代烃 卤素的活泼性次序 F2 Cl2

9、 Br2 I2 不反应 Note 烯烃与氟加成太剧烈 往往使反应物完全分解 与碘则难发生加成反应 以上实验事实表明 极性分子的存在可以加速反应的进行 烯烃与卤素的反应历程 以上实验事实表明 该加成反应一定是分步进行的 否则 不会有1 氯 2 溴乙烷和2 溴乙醇生成 问题 在反应体系中存在Cl Br Br 三种离子 是哪一种离子首先进攻 Br 首先进攻 反 1 2 二溴环戊烷 公认的反应历程 第一步 第二步 2 加卤化氢 HX 第三章烯烃和炔烃第一节烯烃 三 烯烃的性质 烯烃与卤化氢同样发生分步的 亲电性加成反应 不同的是 1 第一步进攻的是H 2 不生成鎓离子 而是生成碳正离子中间体 3 第二

10、步X 的进攻也不一定是反式加成 HX对烯烃加成的相对活性 HI HBr HCl 与极化度有关 不对称烯烃 如丙烯 与不对称试剂 卤化氢 发生加成反应时 实验证明主要产物是 马尔可夫尼可夫 Markovnikov 总结了其中的规律 不对称烯烃与卤化氢等极性试剂加成时 氢原子总是加到含氢较多的双键碳原子上 这就是马尔可夫尼可夫最初提出的规则 简称马氏规则 Markovnikov规则的理论解释 分子中原子相互影响的实质 一般可用电子效应 electriceffect 和立体效应 stereoeffect 来描述 电子效应 指分子中电子密度分布的改变对性质产生的影响 它又可分为诱导效应 Inducti

11、veeffect 和共轭效应 Conjugativeeffect 两类 立体效应 指分子的空间结构对性质所产生的影响 电负性X H Y 其强度和方向取决于基团电负性大小 一般以C H键中的H作为比较标准 诱导效应 多原子分子中 由于原子和基团电负性的不同 引起键的极性并通过通过静电诱导作用依次影响分子中不直接相连的键 使之发生极化 从而引起整个分子中电子云分布发生改变的作用 用符号I表示 特点 通过 碳链传递 3个碳原子后基本消失 传导过程中电性不变 传导过程中电子云的转移方向相同 由于原子电负性不同引起的 静电诱导作用 永久效应 常见 I基团 常见 I基团 C CH3 3 CH CH3 2

12、C2H5 CH3带正电荷基团具有 I效应带负电荷基团具有 I效应5 I效应 sp sp2 sp36 分为静态诱导效应和动态诱导效应 不对称烯烃与不对称试剂加成时 马氏规则可以进一步表达为 不对称试剂与不对称烯烃加成时 试剂中的带有部分正电荷的原子或基团主要加到双键中电子云密度较高的碳原子上 第二种解释是碳正离子的稳定性 各种烷基的碳正离子的稳定性如下 叔碳正离子如 CH3 3C 仲碳正离子如 CH3 2CH 伯碳正离子如CH3CH2 CH3 马氏规则第三种叙述 不对称烯烃的加成反应总是趋向于生成最稳定的碳正离子中间体的方向进行 3 加硫酸 第三章烯烃和炔烃第一节烯烃 三 烯烃的性质 不对称烯烃

13、与浓H2SO4的加成 按马氏规则进行 将产物水解 是工业制备醇的一个方法 间接法 1 除乙烯经该法可制备乙醇 伯醇 其它烯烃都将得到仲醇或叔醇2 反应经碳正离子中间体3 烷烃与硫酸一般不作用 可用此法除去烷烯混合物中的烯烃 通常烯烃不易与水直接反应 但在硫酸等强酸存在下 烯烃可与水加成生成醇 加成时遵循马氏规则 4 加水 第三章烯烃和炔烃第一节烯烃 三 烯烃的性质 二 催化加氢 可定量反应 用途 将汽油中的烯烃转化为烷烃 不饱和油脂的加氢 用于烯烃的化学分析 第三章烯烃和炔烃第一节烯烃 三 烯烃的性质 第三章烯烃和炔烃第一节烯烃 三 烯烃的性质 主要得顺式加成产物 烯烃顺反异构体的稳定性是 反

14、式 顺式 通过氢化热可比较烯烃的稳定性双键碳原子连有烷基数目 氢化热 稳定性 烯烃加氢的相对速率为 乙烯 一烷基取代烯烃 二烷基取代烯烃 三烷基取代烯烃 四烷基取代烯烃 三 烯烃的自由基加成反应 第三章烯烃和炔烃第一节烯烃 三 烯烃的性质 过氧化物效应只局限于烯烃与溴化氢的反应 当不对称烯烃与溴化氢加成时 如有过氧化物存在 其主要产物是反马氏规则的 这种现象又称为过氧化物效应 又称卡拉施 Kharasch 效应 这时烯烃与溴化氢发生的不是离子型的亲电性加成反应 而是自由基加成反应 链引发 1 R O O R 2RO H 162 7kj mol 链增长 3 4 反应继续循环 直到链终止 仲游离基

15、比伯游离基稳定 2 RO HBr ROH Br H 54 5kj mol 第三章烯烃和炔烃第一节烯烃 三 烯烃的性质 四 氧化反应 oxidationreaction 有机化学中 氧化反应通常指的是有机化合物分子中得氧或去氢的反应 烯烃的双键易被许多氧化剂所氧化 常见的氧化剂有高锰酸钾 过氧化物及臭氧等 空气中的氧也可使烯烃氧化 第三章烯烃和炔烃第一节烯烃 三 烯烃的性质 1 高锰酸钾氧化 用稀的碱性高锰酸钾水溶液 在较低温度下与烯烃反应 生成顺式 二醇 此反应使高锰酸钾的紫色消失 故可用来鉴别不饱和键 烯烃结构不同 氧化产物也不同 此反应可用于推测原烯烃的结构 2 臭氧化反应 该反应也可用于

16、推测原烯烃的结 3 过氧酸氧化反应 烯烃与过氧酸反应生成1 2 环氧化物的反应 称为环氧化反应 第三章烯烃和炔烃第一节烯烃 四 共轭烯烃 四 共轭烯烃 聚集二烯 Cumulenes CH2 C CH2 allene 隔离二烯 Isolateddienes CH2 CH CH2 n CH CH2n 1共轭二烯 Conjugateddienes CH2 CH CH CH2 一 分类 二烯烃是含有两个双键的不饱和烃 具有与单炔烃相同的通式CnH2n 2 CH2 CH CH CH2 二 共轭二烯的结构 C2 C3间的p轨道的重叠使4个p电子的运动范围不再局限在C1 C2及C3 C4之间 而是扩展到4个碳原子的范围 这样形成的 键称为大 键或共轭 键 第三章烯烃和炔烃第一节烯烃 四 共轭烯烃 键长平均化 C2 C3有部分双键的性质 1 键长平均化 第三章烯烃和炔烃第一节烯烃 四 共轭烯烃 2 共轭体系能量降低 分子稳定性增加 Energy 共轭能 第三章烯烃和炔烃第一节烯烃 四 共轭烯烃 3 共轭效应 第三章烯烃和炔烃第一节烯烃 四 共轭烯烃 共轭体系形成条件 共平面 碳sp2杂化 p轨道 p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