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高三炎徳大联考月考七作文(例文分析)

上传人:gege****666 文档编号:128348877 上传时间:2020-04-21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22.5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0高三炎徳大联考月考七作文(例文分析)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2020高三炎徳大联考月考七作文(例文分析)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2020高三炎徳大联考月考七作文(例文分析)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2020高三炎徳大联考月考七作文(例文分析)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2020高三炎徳大联考月考七作文(例文分析)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20高三炎徳大联考月考七作文(例文分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0高三炎徳大联考月考七作文(例文分析)(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高三炎徳大联考雅礼中学月考七作文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2020年春节前后,一场可能由贪食野生动物而引爆的疫情,从武汉开始,蔓延到湖北、全国。至今已有几万名医护人员从全国赶赴湖北,其中不少人感染,一些医生和护士为此献出生命此时,疫情数字不再凶猛增长但每天依然上升。在许多地方,人们已急不可耐地走出家门,赶集,逛商场,坐露天茶馆;诸多企业陷入困境,纠结着何时复工;毕业班家长和学生焦急万分,期待着早日开学。响应教育部“停课不停学”的通知,学校纷纷大搞网络授课。我们不去多想疫情为何而来,却急切盼望疫情赶快结束,恢复忙碌和急切的生活。也许藉由这场大疫,我们真该“停课不停学”,学着去

2、重新看待自然、社会和人生。当你终于走出家门,重新走在熙熙攘攘的街道和校园,你最深切的感受和愿望会是什么?请自拟标题,写作成文,字数不少于800字。学会审题一场大疫,带给中国社会经济、生活、教育以巨大的冲击,疫情终将过去,创痛也将愈合,但是,大疫后的思考与总结尤不可缺。和近期的大多数作文题一样,此题也设置了疫情背景,但相比“致敬逆行者”“万众一心全民抗疫”“拒绝捕食野味”等相对单一的话题而言,这道作文题更多侧重于疫情过后的重建、反思、再认识,考生可以继续写“致敬”“野味”等话题,也可以深挖一层,涉及更深远的对自然、社会和人生的理性思考。我们来看看作文材料的构成。材料第一段提供了疫情来源、爆发等相

3、关介绍,第二段先描述了疫情接近尾声时的各种场景,一句“我们不去多想疫情为何而来,却急切盼望疫情赶快结束,恢复忙碌和急切的生活”作小结,并过渡引出下面有关写作任务的关键句:“我们真该停课不停学,学着去重新看待自然、社会和人生。”这句话提供了多个写作角度。这里的不停学,显然不能局限于学文化知识,而应学会与自然相处、与社会融合,也学会重新认识人生,这个范畴是很广的,围绕这几个关键词并结合材料来写,就基本不会偏离题意。还特别注意这句话:“当你终于走出家门,重新走在熙熙攘攘的街道和校园,你最深切的感受和愿望会是什么?”它提供了写作的具体情境,写作应注意这个“节点”提示,不是紧绷神经防疫,不是如火如荼抗疫

4、,而是在相对舒缓、轻松的氛围里,更冷静、更深切地反思这场大疫带给我们的诸多领域的冲击与改变,也寻求疫后社会复工、学校复课、家园恢复、心灵重建等过程中更好的表现。总而言之,我们要在灾难后反思我们的文化和人性,改善我们的制度,在这个姗姗来迟的春天,对未来葆有不灭的希望与美好的愿望,才对得起这场战疫中付出血汗乃至生命的英雄,才能让我们的国家负重前行,始终向好,实现真正的“多难兴邦”。 语文资源共享,加群微信ywgx688 备注:语文善于拟题明确审题后,拟题也就不难了。与其天马行空,不着边际,不如紧扣材料,就地取材。从“自然”“社会”“人生”“停课不停学”“愿望”等关键词出发,适当补充、衍生,适当修饰

5、、润色,就是好标题。比如“反思类”的作文题目:相对泛泛、表达平稳的有:春天里的凝思疫后沉思真正的“不停学”疫情之下,我们到底该学什么?疫情,是一本深刻的大书我们何以告慰英雄?标题即观点的有:反思比赞歌更重要一堂宝贵的生命教育课补一堂安全教育课重拾对自然的敬畏心我们该如何与自然对话我们的命运共同体从今往后,珍视人生疫情下的自我观照大疫之后,心怀感恩懂得敬畏,常怀感恩不该忘却的纪念我们哀痛,更要反思比如“愿望类”的作文题目:既然不能重启,那请努力继续续写春天的故事莫负大好春光生活正在重启,春天不怕错过重整行装,我们再出发春天真的来了,日子会生动起来重整山河正当时久违的春天,真美!家园与心灵的重建奏

6、响久违的“春之歌”寒潮动人,终将过去东风随春归,发我枝上花又到春天播种时重温城市的烟火味关不住的满国春色但愿一切能如初请眼中有笑,心中有暖理清思路既然不能重启,那请努力继续开篇:从材料出发,引出话题。2020的疫情突如其来,大好山河黯淡,整个社会失序,每个人的生活节奏被打乱。有人逆行,有人牺牲。很多网友纷纷感叹,如果可以重启2020多好!第二段:提出文章的观点,大意如题。重启2020毕竟只是美好的愿望。时光不会停止,更无法倒流。我们终究无法重启2020,而只有抚平创痛,铭记教训,负重前行。第三段:结合材料情境,描述具体场景。春天姗姗来迟,我们走出家门,走在熙攘的街道和校园(所见所闻)有久违的美

7、好和惬意,也有内心的不宁静与隐隐的忧思第四段:引发对惨痛疫情的回溯,为抗疫英雄而感动,对敬畏自然的重新认识第五段:承上启下,过渡段。承接上文的反思、感动、认识,引出下文的“努力继续”,也是照应标题后半部分第六段:以更感恩生命、珍惜时光、善待人生的心态,投入到开创更好未来的过程中,憧憬一下:山河会重新焕发光彩,社会会更井然有序,人心也会更勉力齐心。第七段:再次点题,收束全文。【佳作展示3篇】不负芳华,且行且珍惜疫情突袭,城市按下暂停键,忙碌的人们也只得“宅家做贡献”。时隔70多天,再次踏入熟悉的校园,竟有失而复得之感。老师说过,疫情本身就是一节需要铭记在心的课堂。于我而言,对 “珍惜”一词的深刻

8、理解,也许是疫情给我上的最深刻的一课。珍惜人生每分每秒。疫情肆虐的湖北,医护人员没日没夜地在死神手里争抢生命;做为高三学子,大考在即的我们焦急万分,期盼能立马返校;为响应“停课不停学”,老师们开始网上授课;即使在家中,没有老师的时刻监督,即使身处困境,没有窗明几净和高大上的教学设备,学生们也不敢有丝毫怠慢,分秒必争吸收着新的知识有患病学子在病房里奋笔疾书;有乡村的学童借着微弱的灯光席地而坐在紧张焦虑的外界环境下,也不乏很多沉浸于学习把握时间的心在为自己点亮人生的远方。疫情是劫难亦是试金石,只有扛过懒散走向自律的人才会获得未来的奖励。珍惜天地间的生命。白衣天使,逆光而行,担起国家的希望。看到他们

9、与病痛顽强抗争,看到他们脸上头上的压痕和剪短的青丝,我潸然泪下。更何况,有些人的白衣却真实地化作羽翼,离开了这个世界。生命无比脆弱,人类从未比其它的生物来得更有价值,我们也没有权利扼杀其他的生灵来满足自己的欲望,自然再次强有力地警醒我们不可试图征服它。“枪响之后,没有赢家”,疫情的祸源是否是因为食用野生动物而起我们不得而知,但我们应该明白,野生动物丰富了生物的多样性,每一种生命都值得我们去善待与尊敬。经此一役,与自然的平衡发展应成为我们的重要关注点。珍惜逆行者的奉献。当国家的一级警报拉响,全社会好似愈拧愈紧的绳,从各省各地到五湖四海,散落在每个角落的炎黄子孙以自己的力量来支持抗疫,成吨的物资源

10、源不断的运往湖北。国家紧急招工,很多人害怕病痛而选择躲避甚至逃离,越是如此,我们越是对奔赴一线的战士们充满敬意。四万多医护人员主动请缨,奔赴一线;火神雷神山医院建造之际,更有劳动者们丢下年夜饭上得饭碗,穿着睡衣赶来工地;无数志愿者、快递小哥不愿留名,穿梭在各个需要帮助的地方每一天都有这样感人的故事上演。只有失去,才懂得珍惜。我们看似过着日复一日的单调生活,背后却有无数人正负重前行帮我们撑起安稳的天空。在这场被西方国家称为继二战以来最大的危机里,中国在两个月内使疫情得到了控制,这是社会体制的优越性,更是无数个个人的砥砺前行,是他们熠熠生辉的光芒请来了迟迟未到的春天。窗外,学校的樱花自顾自地开得烂

11、漫无比,仿佛一切只是一场虚幻的梦。一湖之隔的武汉亦是美景一番,“若待上林花似锦,出门俱是看花人”的愿景马上要实现。对于“生于非典,考于肺炎”的特殊一代,我们在成人之际接受了疫情的洗礼,使我对未来、生命、社会有了更多的感悟,生命中的点点滴滴更显珍贵。未来,我愿自己能用无尽的热血,拥抱六月的璀璨;余生,我愿人们珍惜生命的每一瞬间。愿所有人能不负韶华,不负家国你我,且行且珍惜。莫负这片春光春暖花开,草长莺飞,万物复苏,疫情的拐点也即将到来。在寒冬退场的过程中,我亦与许多春光不期而遇。此去经年,劫后余生,愿你我都不负这片春光。 一、青春窗外春风沉醉,桃花落地,但古人有言:“花有重开日,人无再少年。”身

12、为少年的我们,正拥有最难得的青春,且仅有一次。身为新旧交替的这一代高三学子,我们的人生征途只有这一个“百日”。那条通往理想的道路曲折蜿蜒,充满荆棘,而24小时不停更新着的热搜和应接不暇的碎片视频都像避世的“桃花源”一般,在路旁出现,诱人驻足沉迷,可我们仍需负重前行,而不是沉溺于这短暂的春华泡沫,因为青春可贵,更因来日可期。“千里莫辞行路远,时光早晚到天涯”,我们都不应辜负这青春,惜时赶路。这场只有单程线的青春旅途,且行且珍惜。 二、春蚕春暖花开呀,是谁造出这宁和胜景?是谁为我们铺就这安定的“三点一线”?这群在黑夜中结网的春蚕值得一个拥抱。那名火神山的工人将新发的工资换成给医护的几箱牛奶;那名金

13、银潭的院长在渐冻症中与死神赛跑;那名外卖小哥日夜忙碌为一线送餐他们是上帝洒落在人间的美好,并用血肉织就,将自己赋予人间。我们素未谋面,在眼神的凝望中道别。等到一切归于常态,是不是也应回馈他们?冬日里他们为众人取薪,春日中我们是否应当回报温暖?抚慰那纯澈的灵魂,至少给予善意,于他们而言是一种鼓励,也是投报以人间温情;于宅家之人而言,是一种释怀;于战死之人而言,更是灵魂的宽慰。更重要的是激励人类命运共同体战胜疫情,也为了倘若有下一次的危机,有更多人敢“上战场”。三、“春城”无数人“不计回报,无论生死”,为何?我想原因之一是我们的共同名字中华儿女。因为我们共同的名字、共同的期待、共同的努力,这座“春

14、城”死而复生。疫情之中,我怀念曾经国泰民安的中国;现在,我更是见证了中国“三个月清零”的超强执行力。春回大地之时,我倍加珍惜如今的天下太平,审视中国的发展,她已不是那弱小的、任人宰割的羔羊,她从病中苏醒,她从暂停中重启,她更加有精神、有活力。正如国务委员王毅所言:“中国的经济已不是从前的小池塘,而是一片汪洋大海。”我们从求救到施救,从效仿到树立榜样,向死而生。正是这样,它为我们提供了更广更高的平台,我们亦应不负这大好河山,接力前行。四、春愿此时冬日已悄然离场,春分已过,无数春光已悄然生长。我愿你我在春日灿烂之时,不负韶华,尔后“一朝看尽长安花”;我愿曾经为你我“抱薪者”,走过风雪,拥抱温暖;我

15、愿这欣欣向荣的“春城”万世太平,流光溢彩。“每一个冬日的句点都是春暖花开。”我们熬过寒冬,迎来暖春。你我皆是行人,在路上,匆匆,莫负这春光。君子之心,常存敬畏毫无疑问,公元2020年爆发的这场疫情,是一场灾难,更是一堂代价重大的课,将被载入人类史册。在经过了艰苦卓绝的抗疫斗争,经历了太多的付出与牺牲之后,中国的疫情开始有了向好的趋势,人们迫不及待地想要走出家门去感受久违的春光,诸多陷入困境的企业更是希望尽早复工复产,停课的学子在“不停学”之余日日盼着重归校园当病毒将我们关在家中时,我们的身体被禁锢在方寸之间,也让内心拥有了难得的、可以进行深刻的反思和自省的时间。我们都期盼着疫情早些结束,却不能

16、不从中有所收获。朱熹有言:“君子之心,常存敬畏。”“敬畏”,是指面对社会、自然规律,要有敬重与畏惧的心理,它能给人以时刻的警觉,避免人们破坏规律,以致招来难以承受的后果。常怀敬畏之心,是人与自然、人与社会营造良好和谐的关系的方式。曾国藩也说,心存敬畏,方能行有所止。只有常怀敬畏之心,才能得到尊重。抗疫医务人员心存大义,他们尊重自己的职业,恪守医德,才能在疫情面前勇敢不退缩;他们敬畏生命,奉献自己,才一次又一次从病魔手中夺回患者生存的权利。居家隔离的人们敬畏社会规律,不给社会添乱加负,遵守当下的秩序,才保护了自己,也保护了他人。那些纷纷为疫情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的国民与外国友人,他们敬重道义,以必胜的信念,伸出援手,将自己的命运与他人的命运相连,与社会、自然的命运相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