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生产建设高二历史上学期期中检测试题

上传人:Changge****183;we... 文档编号:128320423 上传时间:2020-04-20 格式:PDF 页数:17 大小:886.4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疆生产建设高二历史上学期期中检测试题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新疆生产建设高二历史上学期期中检测试题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新疆生产建设高二历史上学期期中检测试题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新疆生产建设高二历史上学期期中检测试题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新疆生产建设高二历史上学期期中检测试题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新疆生产建设高二历史上学期期中检测试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疆生产建设高二历史上学期期中检测试题(1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1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二中学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二中学 2018 20192018 2019 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中检测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中检测 试题试题 本试卷分为第 I 卷 选择题 和第 II 卷 非选择题 两部分 共 100 分 考试范围 必修一 1 4 单元 考试时间 100 分钟 第 I 卷 选择题 一 选择题 本大题共 48 小题 每小题 1 分 共 48 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 只有 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 由任继愈先生主编的 中国哲学发展史 一书中指出 正如我们在殷人那里找不到什么 可以称之为理论的有系统的思想一样 我们在周人这里也找不到什么可以称之为哲学的东 西来

2、究其原因 A 过于注重宗法道德 B 封建商品经济 发展 C 统治者加强中央集权统治 D 小农经济阻碍了哲学 发展 2 中国古代社会发生了一次重大变化 即由众多血缘部族邦国形成的联盟制转变为由众多地 域国家形成的相对一统天下 向真正意义上的统一的地域国家迈进了一大步 这一变化发 生于 A 西周 B 秦朝 C 汉朝 D 唐朝 3 黄仁宇认为秦汉是中国历史上 第一帝国 政体还带贵族性格 世族力量强大 隋唐是 第 二帝国 形成了新的官僚政治 出现这一转变主要是因为 A 三省六部制的确立 B 科举制的产生 与发展 C 藩镇割据削弱皇权 D 统治者的开放 与包容 4 汉书 记载 武帝施主父之册 使诸侯王得

3、分户邑 以封子弟 不行黜陟 而藩国 自析 据此判断汉武帝实行的是 A 宗法制 B 郡国并行制 C 推恩令 D 行省制度 2 5 新唐书 记载 后 武则天 欲以武三思为太子 二人 狄仁杰与王方庆 同辞对曰 姑侄与母子孰亲 陛下立庐陵王 武则天儿子李显 则千秋万岁后常享宗庙 三思立 庙 不祔 新死者附祭于先祖 姑 后感悟 即日遣徐彦伯迎庐陵王于房州 由此看出 促使武 则天 感悟 的历史因素是 A 宗法制 B 封建等级制 C 分封制 D 君主集权制 6 宋初文书写道 凡制赦所出 必自宰相 宋仁宗时期 台谏制度得以重视 台谏官员 脱离对宰执的依附 只需对皇帝一人负责 仁宗朝的宰执因台谏而罢免者达 57

4、 人 欧阳修 感叹道 近年宰相多以过失 因言者罢去 这种变化体现出当时 A 官僚政治对皇权的制约作用下降 B 谏官地位上升保证了政治统 治清明 C 北宋形成了自上而下的监察体系 D 台谏与宰相的斗争削弱了中 央集权 7 元代行省设暨犬牙相错的特点明显 如 陕西行省越过秦岭而有汉中盆地 湖广行省以湖 南 湖北为主体而又越过南岭有广西 江西行省也同样跨过南岭而有广东 河南江北行省 则合淮水南北为一 这种做法 A 以打破地域隔绝来划分行政区域 B 以发展经济为目标划分行政 区域 C 以消除割据可能性划分行政区域 D 以文化认同作为行政区划的 依据 8 王国维 殷周制度论 载 盖诸侯之于天子 犹后世诸

5、侯之于盟主 逮克殷 商 践 奄 灭国数十 而新建之国皆其功臣 昆弟 甥舅 其在丧服 则诸侯为天子斩衰三 年 与子为父 臣为君同 由此可见 西周时期 A 分封的主体是王族和先代贵族 B 宗法关系是维系皇权的纽带 C 国家政权逐渐由松散趋向严密 D 血缘分封是中央集权的基础 9 清朝时军机处在任命军机大臣的谕旨中通常说 命某人 在军机大臣上行走 或 在军机 大臣上学习行走 这反映了军机处的特点是 A 办理军机的过程保密性强 B 军机处官员的流动性 较强 C 军机大臣大多是临时差遣 D 军机处官员均为位高 3 大臣 10 一个公民只要有任何长处 他就会受到提拔 担任公职 这是作为对他优点的奖赏 跟

6、特权是两码事 贫穷也不再是障碍物 任何人都可以有益于国家 不管他的境况有多黯淡 雅典出现这一现象 A 深受财产等级制的影响 B 说明城邦在营造民 主政治的氛围 C 得益于克里斯提尼改革 D 体现了雅典公民社 会地位的平等 11 古代希腊在设立陪审法庭时 陪审员由拈阄法从公民中选出来与法官组成的法庭 案件 审理最终由陪审员与法官按照多数人的意见作出裁决 这种做法 A 导致司法审判的历史性倒退 B 是民主精神在司法领域 的体现 C 彻底摆脱了贵族势力的影响 D 防止了雅典司法审判出 现错误 12 有学者指出 罗马曾三次征服世界 第一次是以武力 第二次是以宗教 第三次则以法 律 而第三次征服也许是其

7、中最为平和 最为持久的征服 在该学者看来 自然法是西方近代资产阶级法律的先驱 罗马法具有超越时空和民族的永恒价值 罗马法的创建与发展 维系了罗马统治 武力征服不是维系国家延续的有效途径 A B C D 13 罗马法学家将罗马法区分为公法和私法 但其最发达完备的是私法 对后世影响最大的 也是私法 这表明罗马法 A 忽视了对国家事务的管理 B 符合资产阶级利益 C 扩大了罗马帝国统治基础 D 对个人权利的规范与 尊重 14 下表为古罗马 十二铜表法 第八表条款的部分内容 据表可知 十二铜表法 条款 内容 第八表第二条 故意伤人肢体而未能取得和解时 伤人者也应受到同样的伤害 4 第八表第二十一条 伤

8、害自己被保护人的保护者应交给地下神即予以诅咒 第八表第二十四条 如手掷的标枪落得比目的地还远 则应供献牧羊为祭品 第八表第二十三条 伪证被揭穿者 应从塔贝斯山崖上抛下 A 具有原始色彩 B 体系比较完备 C 民刑不分 D 具有理性色彩 15 20 世纪以来 英国议会动议大多数由内阁提出 对于内阁的动议和提案 议会只能表示 是 或 否 因此 有学者认为现代的英国是内阁至上而不是议会至上 这表明英国 A 议会失去对内阁的制约 B 行政权力的进一步 加强 C 政治体制出现根本转变 D 内阁有权决定国家 大事 16 1761 年至 1770 年间英国先后换了 6 届首相 有 3 名直接或间接地迫于国王

9、压力而辞职 1 名被国王直接罢免 这表明当时的英国 A 国王权力不受限制 B 议会权力遭到削弱 C 首相没有行政权力 D 君 主尚有一定权力 17 13 个新兴的州都刻不容缓地为自己制定了成文宪法 所有的宪法都遵循伟大的 独 立宣言 所陈述的思想 一旦政府妨害这种人民的权利 人民就有权为了自己的安全和 幸福而 建立新的政府 这表明独立之初的美国 A 邦联体制遭到各州的普遍抵制 B 迫切需要确立三权分立的 行政机制 C 邦联国家的存在缺乏法律依据 D 亟待强化中央集权以摆脱 政治危机 18 资产阶级代议制民主具有多样性和差异性 在不同的国家有不同的表现 美国与法国对 比 相同之处是 A 国会议员

10、都是由总统任命 B 总统都是由参众两院 选举产生 C 国会议员的任期都是四年 D 总统的权力都受到一 定的制约 19 1871 年宪法规定 新成立的德意志帝国 缔结为一个永久的联邦 由普鲁士国王担任联 5 邦主席 由于巴伐利亚等邦反对 普鲁士国王仅享有 德意志皇帝 而非 德国皇帝 的尊称 在联邦议会的 58 个议席中 普鲁士拥有 17 席 有能力否决不利于它的法案 但其他中 小邦也可以联合起来以多数票制服普鲁士 这些规定反映德意志帝国是 A 具有浓厚专制色彩的国家 B 各种政治力量妥协的 产物 C 不彻底的民主改革的结果 D 三权分立原则的典型 代表 20 1871 年宪法规定 普鲁士国王是世

11、袭的联邦主席 享有 德意志皇帝 的称号 皇帝有 权任命帝国首相和官员 有权召集和解散立法机构 统率帝国军队 首相只对皇帝负责 而不对议会负责 据此说明此时的德意志帝国 A 内阁首相全面控制国家军队 B 正在努力构建民主共和 制度 C 立法机构掌握国家实际权力 D 皇帝居于国家权力中心 地位 21 1881 年德国首相俾斯麦提出 工伤事故险法 11 月以 皇帝诏书 的形式颁布 遭到 国会的反对 未能通过 1882 年经过修改后提交国会 仍遭反对 直到 1884 年 7 月 工 伤事故保险法 才正式生效 这体现了 A 立法权对行政权有一定制约 B 皇帝和首相权力受到宪 法约束 C 国会处于国家权力

12、中心位置 D 立宪政体下皇帝权力名 存实亡 22 下表是法兰西第二帝国期间经济变化表 1852 年为 1 铁 钢 煤 蒸汽机 棉纱 工业投资 1852 1 1 1 1 1 1 1869 3 3 58 2 6 3 44 1 57 2 下列解读合理的是 A 帝制更加符合时代发展潮流 B 民主制度妨碍了工业化 进程 C 法国建立起完整的工业结构 D 政局稳定有利于经济的 6 发展 23 根据 南京条约 文本 五口通商后 中方认为英人可在各口岸的港区居停 不得入城 英方则坚持要到城内活动 咸丰帝认为夷人入城事关中外大防 有损天朝体面 广州官 府默许士绅煽动排外情绪 引发 1849 年反入城风潮 这反映

13、出 A 清政府被动实行开放政策 B 广州官民合理维护主 权 C 清政府抗拒接纳条约体系 D 列强曲解条约扩大侵 略 24 太平天国运动酝酿期间 有知情的外国人曾这样记述 叛乱发生以前 已经有若干征 兆 先是民间道门传播预言 使广西叛乱带有先知们的预见并具有信徒们所期望的性质 从而赋予这种事变某种威信 纷纷传说本甲予第四十八年年初 即 1851 年初 明朝即当 复国 民间对这件事是一点也不怀疑的 此记述说明 A 预言是历史走向的预兆 B 预言是政治斗争的 手段 C 记述者同情太平天国运动 D 太平天国运动爆发具 有必然性 25 下表可以说明当时 1840 1866 年清朝的满汉官员比例变化表 年

14、代 满汉总督比 满汉巡抚比 1840 年 1 0 75 1 2 3 1866 年 1 6 5 1 12 A 中国社会性质已发生改变 B 汉族地主势力兴起 C 满汉地位发生根本性变化 D 民族危机不断加深 26 李剑农在论及鸦片战争时说 此次的战争 表面上是因禁止鸦片问题而起 是中英两 国的战争 然就战争的真正意义来说 可称为中西文化的冲突 因为中西人士对于国家 政治及一切社会生活的观念完全不同 所以才生出许多不易解决的纠纷问题来 这段话 揭示了鸦片战争的爆发缘于 A 中西方政治制度的不同 B 中西方生活方式的 不同 7 C 中西方文化冲突的结果 D 历史发展的偶然性 因素 27 近代以来 列强

15、强迫中国政府签订了众多不平等条约 下列条款 按其所属不平等条约 签署时间之先后 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应纳进口 出口货税 饷费 均宜秉公议定则例 中国约将库平银二万万两交与日本 作为赔偿军费 戊 依照 国际货币基金协定之条款 对于汇兑加以限制 各使馆境界以为专与住用之处 中国人民概不准在界内居住 A B C D 28 鸦片战争之后产生的三部著述 道光洋舰征抚记 夷氛闻记 中西纪事 皆谓林则徐 在广东防备严密 英军无隙可乘 于是北犯定海 他们把后来广东战事的失败 归结于 林则徐的去职 他们将各地战事的受挫 归结于当地没有林则徐 对材料的理解符合史 实的是 A 人们已经开始接受平等的外交理念 B 林则

16、徐能够决定战争的最终胜 负 C 当时人没能正确认清战争失败的根源 D 是基于中英两国实力对比的认识 29 1898 年春 适逢甲午惨败 日本逼签条约 康有为等人联络各省官员上书宣统帝 要求 拒签条约 进行资产阶级革命 史称公车上书 以上表述中需要更正的地方有几处 A 2 处 B 3 处 C 4 处 D 5 处 30 话剧艺术 当时称 文明戏 或 新剧 在我国兴起 某一时期话剧舞台上相继出现了 秋 瑾 徐锡麟 革命家庭 爱国血 东亚风云 共和万岁 黄鹤楼 等剧目 这些剧目可能出自哪一时期 A 戊戌变法时期 B 辛亥革命 时期 C 北伐战争时期 D 九一八 事件后 31 袁世凯为笼络康有为 召他主持清史馆 康有为辞道 我若修清史 则袁世凯首为罪 人 如此必不为所容 因此不可赴任 以下各项的分析 最准确的是 8 A 康有为具备优秀史学家品质 B 康有为反对袁世凯窃取 辛亥革命果实 C 康有为惧怕袁世凯的权威 D 康有为不能原谅袁世 凯逼迫清帝退位 32 武昌起义后成立的 各省都督府代表联合会 成员多有立宪派和旧官僚 但他们承认并 通过了革命派雷奋等起草的 中华民国临时政府组织大纲 这说明 A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