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声的革命北京大学与苏州大学学生社会来源研究 1952 2002 资料

上传人:f****u 文档编号:128317260 上传时间:2020-04-20 格式:PDF 页数:22 大小:1.59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无声的革命北京大学与苏州大学学生社会来源研究 1952 2002 资料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无声的革命北京大学与苏州大学学生社会来源研究 1952 2002 资料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无声的革命北京大学与苏州大学学生社会来源研究 1952 2002 资料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无声的革命北京大学与苏州大学学生社会来源研究 1952 2002 资料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无声的革命北京大学与苏州大学学生社会来源研究 1952 2002 资料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无声的革命北京大学与苏州大学学生社会来源研究 1952 2002 资料》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无声的革命北京大学与苏州大学学生社会来源研究 1952 2002 资料(2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无声的革命 北京大学 与苏州大学学生社会来源研究 梁 晨 李中清等 摘 要 年以来 中国高等教育领域出现了一场革命 高等精英教育生 源开始多样化 以往为社会上层子女所垄断的状况被打破 工农等社会较低阶层子 女逐渐在其中占据相当比重 并成功地将这一比重保持到 世纪末 基础教育的 推广 统一高考招生制度的建立以及重点中学的设置等制度安排共同推动了无声革 命的出现 这场革命虽然不及社会政治革命那样引人瞩目 却同样意义深远 本研 究利用 年间北京大学和苏州大学学生学籍卡片的翔实材料 力图将这 一革命及其成就呈现出来 为中国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提供借鉴 关键词 无声的革命 精英教育 社会来源 北京大学 苏

2、州大学 作者梁晨 南京大学历史学系讲师 南京 李中清 香港科技大学 人文社会科学学院教授 上海交通大学历史系访问讲习教授 上海 北京大学 苏州大学为本研究提供了宝贵资料与重要支持 美国密歇根大学中国研究 所和人口研究中心提供了大力协助 香港特区政府研究资助局提供了资助 南京大学人文社科基金提供了资助 李纪博士对全文进行了编辑整理 冯 家宜和汪琳岚同学提供了一些图表数据和文字修改 特此致谢 其他作者是张浩 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助理研究员 李兰 香港科技大学人 文与社会科学学院硕士研究生 阮丹青 香港浸会大学社会学系副教授 康文林 美 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社会学系教授 上海交通大学历史系教授

3、 杨善华 北京大学 社会学系教授 李中清为本项目负责人 国际上习惯将综合实力在一国所有大学中排名前 的大学划为该国精英大学 本文 一 导 言 年前 中国精英大学 的名额基本被社会中上层家庭子女垄断 作为社会中 下层的工农子女几乎无法侧身其中 年后 工农子女不仅在精英大学中占据一定 比例 甚至在某些省属精英大学里成为多数 这一看似悄然无声的转变 不仅是中国 教育领域的重大变革 更是中国社会意义深远的一场革命 本文利用一所中央直属精 英大学和一所省属精英大学的数据来证明 不仅在新中国成立初期 工农子女受惠于 国家政策开始成比例进入两所精英大学 进入改革时期后 虽然中国社会阶层间的贫 富差距不断扩大

4、 但到 年前两所学校中的工农子女仍保持着相对稳定的比例 这 些学生来自非精英家庭 是中国教育领域内这场无声革命的最大成果和集中体现 年以前 普通民众只在理论上有获得精英教育的可能 最终能进入精英教 育体系的基本是有条件的少数人 如明清的科举制 其提供的名额仅占全国人口的 极小比例 参加科考还需经历长期知识准备 一般家庭子女很难做到 这导致绝 大多数科举成功者都来自少数有条件的地方家族 目前主流学界认为 由科举所 引起的社会流动 只在极为有限的阶层和人口中发生 科举对于大多数人是一个 遥不可及的神话 近代以来大学成为精英教育的代表 被权势 财力所垄断的局面并 未改变 高等教育规模有限 年间中国累

5、计有大学毕业生 万人 以 年底全国成年人口计算 大学毕业生比例接近万分之七 略低于清代举人 无声的革命 北京大学与苏州大学学生社会来源研究 采用相似的划分标准 何炳棣的经典研究认为 清末约有生员 万人 举人 万人 进士 千人 以 年 成年男性人口计算 生员约占全部成年男性人口的 举人约占 进士仅约占 艾尔曼认为 明清时期往往只有大家庭或家族 历经几代人努力 集中集体力量创办 私塾学校 训 练 家 中 少 数 有 资 质 的 少 年 长 期 艰 苦 学 习 才 有 可 能 取 得 科 考 功 名 张杰认为 清代看似庞大的从地方到中央的各级官僚队伍 主要集中在数百个 科举家族 张杰 清代科举家族

6、北京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年 第 页 仓桥圭子 科举世家的再生产 以明清时期常州科举世家为例 常建华主编 中 国社会历史评论 第 卷 天津 天津古籍出版社 年 第 页 国家统计局编 光辉的三十五年统计资料 北京 中国统计出版社 年 第 页 年底全国人口 亿 万人 国家统计局国民经济综合统计局编 新中国五十 年统计资料汇编 北京 中国统计出版社 年 第 页 年全国成年人口 占总人口 侯杨方 中国人口史 第 卷 上海 复旦大学出版社 年 第 页 人口男女比例粗略采用 计算 年底全国成年人口 万人 因此 解放前中国大学毕业生占全部成年人口的比率为万分之七 目前对 年前中 国大学生性别比无准确统计 但

7、女生比例很小已经是共识 按男性占 的保守估计 男大学生占成年男子的比率为 左右 基本与清代举人比例接近 的比例 各级教育均未普及 学习成本高昂 绝大多数适龄青年由于知识与经济水 平原因早就被排除在大学门外 年有研究者对中央大学 名大学生调查后感 慨道 试问一般工人和农民家庭 哪有这种剩余财富供儿女们上这样的大学 多 项社会调查和学人回忆也都表明民国大学有明显的 贵族化 倾向 年革命政权建立后 中国教育政策发生了根本转变 首先是基础教育得到 大力扩展 此前中国仅有 的适龄人口能够接受高中教育 成为大学选材的基础 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发展 世纪初已有超过 的适龄人口能接受高中教育 比例 提升了十多倍

8、全国人口接受大学教育的几率也从 提升到 左右 改变 了中国社会长期只能从极小比例人口中选拔高等人才的传统 有学者认为 年 以来中国教育的努力 体现了孔子宣扬的 有教无类 理念 其次 国家制定统一标准 组织大学考录工作 考生不用出本区县就能参加考 试 大大降低了应试成本 方便普通考生的参与 高校长期不收费或低收费 甚至 给予学生补贴 使接受过基础教育的工农子女不仅能考上大学 还能上得起大学 最后 新中国建立初期实行了各种 出身照顾 政策 要求大学优先招收工农 等阶层子女 加快推动了学生社会来源的多样化 工农群体首次在高等教育领域内 成规模出现 考察 年以来相关教育政策的实施效果与社会影响 是本文

9、关注的主要内 容 一直以来 高等精英教育的开放与公平受到社会和学界的极大关注 但是由于 相关数据的缺乏 具体情况并不清楚 反观西方发达国家 定期公布大学生源的分 布状况 是高校或研究机构的通常做法 如美国洛杉矶加州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自 年起 每年都会整理公布大量有关美国高校新生的家庭状况资料 这些做法 中国社会科学 年第 期 李文海主编 民国时期社会调查丛编 文教事业卷 福州 福建教育出版社 年 第 页 潘光旦 顾颉刚 邹韬奋等人的回忆以及民国时期的社会调查都能印证这一点 潘光 旦 顾颉刚相关回忆参见钟叔河 朱纯编 过去的学校 长沙 湖南教育出版社 年 第 页 邹韬奋回忆参见徐以骅 韩信昌 海

10、上梵王渡 圣约翰大学 石家庄 河北教育出版社 年 第 页 民国各社会调查参见李文海主编 民国时期社会调查丛编 城市生活卷 福州 福建教育出版社 年 新中国 年教育成就展 电子版 第 页 中国教育统计网 新中国 年教育成就展 年 月 日 何炳棣 读史阅世六十年 桂林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年 第 页 如 年高校招生时少数民族学生 华侨学生 港澳学生 工农以及转业 复员军人 和烈士子女可以优先录取 中央有关高等学校招生工作指示通知 南京 江苏省档 案馆藏 编号 长 在中国还付诸阙如 有效数据的缺乏 给研究和认识中国精英大学学生社会来源带 来了困难 二 研究资料描述 从 年起 北京大学和苏州大学根据各

11、自档案馆所存的学生学籍卡 建立了 本科生信息电子数据库 两校的数据库共有约 万本科毕业生的资料 北京大学的 数据库有 个个案 包括 年 年以及 年各年 的学籍材料 苏州大学的数据库有 个个案 包括 年和 年各年的学籍材料 本文的分析计算只包括 年的数据 在这两所大学的支持下 我们将两校共约 万本科生的父母 家长 职业 入 学前学校 家庭居住地 院系专业以及性别 民族等信息 进行分类整理和编码 两校共有数百个不同的院系专业 多个不同书写名称的学生父母 家长 职 业 万多个不同书写名称的入学前学校 此外 家庭居住地址约有 万 千多 个 由于数量太大 因此编写了相应程序来区别学生居住地的城乡属性 根

12、据学籍卡数统计 两校在 年间 招生规模有所扩展 早期学籍卡 可能有少部分缺失 但基本可以反映各时期学校招生量的变化情况 北京大学 年的数据包括院系合并后从其他学校转入的学生 文革 后期工农兵学员每年招生 数在 人左右 年恢复高考 招生数为 多人 除了 年 年受特定社会事件影响 北京大学每年招生量基本在 人左右 年代 中期开始每年在 人左右 年全国大学扩招 但北京大学当年招生数没有 明显增长 苏州大学在 年以前 每年基本只招几百人 年起 每年招生 人数在 人左右 自 年起 苏州大学先后合并苏州蚕桑专科学校和苏州丝 绸工学院 年开始招生数量明显增加 年扩招和 年合并苏州医学院 苏州大学招生数量一度

13、超过 人 年 如果扣除学校合并带来的招生增加 苏州 大学实际增加的招生量约在 人 年 因此 新中国成立以来的 年内 中国精 英大学入学规模的增加幅度一直不大 远低于全国人口自 年以来约 倍左右的 增长 北大 北京大学简称 和苏大 苏州大学简称 分别是全国和江苏省的精英大 学 北大历来是全国最好的文理综合性大学之一 也是历年高考招揽各地优秀学生 最多 录取分数线最高的学校之一 苏州大学是江苏省属重点综合性大学 国家 工程重点建设大学 按照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科学研究所公布的中国内地大 无声的革命 北京大学与苏州大学学生社会来源研究 北京大学 年 年 年以及 年的学籍卡缺失 年间 苏州大学没有招生

14、故没有学籍卡 学排名 苏州大学基本在 名以内 呈逐年上升趋势 扩招前的 年 全国共 有大学 所 到 年 也就是实行扩招 年后 全国共有大学 所 以此 计算 苏州大学的位置处在前 两校隶属关系不同 招生范围存在明显区别 北大是教育部属高校 招生面向 全国 实行配额制 但各省市配额并不均衡 比如北京的配额远高于外地 总共 多名的北大学生中有 人可确定其来源省 其中 北京生源 人 占可识别来源省区学生数的 以上 排第二位的江苏省生源仅占 苏州大 学是江苏省属大学 省外学生比例不高 在苏大可识别来源省区的学生中 的学生来自江苏省 来自四川省的学生排名第二 仅有 年江苏师范学 院改名苏州大学之前 江苏省

15、生源占到 苏州大学是比较地方化的院校 两校招生分数线也不同 能够进入两所学校的学生在整个考生中所处位置存在 较大差距 年北大在北京的招生分数线为文科 理科 分 当年北京理 科高考成绩 分以上的有 人 处在全体北京理科考生的前 文科 分以上的有 人 处在全体文科考生的前 加上 分以上的 当在全体 文科考生的前 左右 综合起来约在全体考生的前 同年北大在江苏理科录 取线为 分 当年江苏 分以上的理科考生约有 人 处在江苏全体理科 名考生的前 以内 竞争程度远高于北京考生 年苏大在江苏理科招 生分数线为 分 当年江苏考生成绩在 以上的有 人 处于江苏全体理 科考生的前 左右 北大和苏大存在着诸多差异

16、 分别代表了不同类型的中国精英大学 北大作为 中央直属的重点大学 其生源构成反映了全国范围精英教育的生源状况 苏大作为 江苏省属重点大学 其生源构成主要体现了省级区域精英教育的生源状态 两校的 差别形成互补 有助于全面认识中国精英大学学生的社会来源 尽管只有两个样本 本研究亦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中国高等教育界的总体状况 这是因为中国大学的招生明显受相关政策制约 年来高校招生政策虽然有很大变 动 但学校通常总是在主管教育部门指定的招生范围内按计划分批次挑选符合要求 的学生 中国各所大学虽然差别很大 但同档次的学校由于招生分数线或招生标 中国社会科学 年第 期 年北京高考分数段分布见人民网教育动态 历年高考北京考生分数段分布比较 年 月 日 年 月 日 江苏分数段分布见搜狐教育 江苏 年高考普通类考生分数段详 情 年 月 日 年 月 日 不同时期的标准并不一致 新中国成立初期 录取时以成绩为主 兼顾出身和政治表 现 文革 时期 考试方式被取消 政治表现和家庭出身成为选拔标准 恢复高考 后 成绩再次成为主要选拔标准 出身等政治标准基本不再发挥主导作用 准相似 在同一省区内的新生来源具有相似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