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性国家标准《太子参种植技术规范》编制说明(征求意见稿)太子参,为石竹科植物孩儿参Pseudostellaria heterophylla(Miq.)Pax ex Pax et Hoffm.的干燥块根 全国太子参主产区分布在贵州、福建、安徽、河北等省施秉县是贵州太子参主产区,常年种植面积5万余亩,产量居全国第一位,占全国总产量的三分之一强,对全国太子参价格具有标杆性影响;柘荣县是福建太子参主产区,常年种植面积近3万亩,产量居全国第二;宣州区是安徽省太子参主产区,常年种植面积2万余亩,产量居全国第三;无极县是河北省太子参主产区,面积正在逐年扩大,2018年种植面积1.8万亩,是国内太子参新兴产区太子参正在成为我国农民增收致富的重要途径一、工作简况(一)任务来源由贵州省黔东南州农业科学院、贵州省黔东南州质量技术监督局提出,经全国参茸产品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推荐,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批准推荐性国家标准《太子参种植技术规范》编制计划[《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关于下达第二批推荐性国家标准计划的通知》(国标委发〔2019〕22号)],标准计划号20192211-T-469,项目周期12个月二)协作单位全国参茸产品标准化技术委员会贵州省黔东南州市场监督局安徽省宣城市种植业局福建省宁德市柘荣县药业发展局安徽省宣城市宣州区种植业局昌昊金煌(贵州)中药有限公司贵州省三鸿药业股份有限公司河北省石家庄市无极县农业农村局福建省天人药业股份有限公司河北省金参源中药材种植专业合作社 (三)主要工作过程和内容 1、2017年度工作内容贵州省黔东南州农业科学院联合原贵州省黔东南州质量技术监督局等单位启动荐性国家标准的编制和申报立项工作,成立了“推荐性国家标准《太子参种植技术规范》领导小组”,负责推荐性国家标准《太子参种植技术规范》的编制和申报立项,得到了全国参茸产品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大力支持。
深入贵州太子参产地和企业调研,听取群众和企业的意见和建议,在前期开展的太子参栽培技术研究基础上,编制完成了《太子参种植技术规范(框架文本)》2、2018年度工作内容4月,应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要求,前往北京参加了推荐性国家标准《太子参种植技术规范》答辩3、2019年度工作内容1月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征求2019年度第一批拟立项公示编制小组前往福建省柘荣县,安徽省宣州区,河北省无极县太子参主产区,收集产区生态环境条件,主要的栽培模式,种植技术要求,获取了相关数据,编制完成《太子参种植技术规范(工作组初稿)》3月前往上述主产区,开展种植技术数据验证,编制完成《太子参种植技术规范(工作组稿)》,报全国参茸产品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形式审查6月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下达了推荐性国家标准《太子参种植技术规范》编制计划四)主要起草人及其所做的工作 陈建祥,高级农艺师,贵州省黔东南州农业科学院中药材茶叶研究所所长,项目总负责,制定工作计划,拟定实施方案,国内太子参主产区调研,联系主产区省、市、县(市、区)科研院所、农技推广、生产企业,编制标准文本、标准编制说明、标准审查等工作李穗渝,贵州省黔东南州市场监督局标准化科科长,负责协调国家标准委、省标准化主管部门、配合开展标准编制等工作。
郜文军,贵州省黔东南州农业科学院成果转化所,农艺师负责贵州省产区太子参种植技术规范相关数据收集与整理 全国参茸产品标准化技术委员会袁小坦,福建省宁德市柘荣县药业发展局,农艺师,负责柘荣县太子参种植技术规范相关数据收集与整理殷宗建,河北省石家庄市无极县农业农村局科技站,高级农艺师,负责无极县太子参种植技术规范相关数据收集与整理王 伟,安徽省宣城市种植业局,高级农艺师,博士,负责宣城市太子参种植技术规范相关数据收集与整理 ,福建省天人药业股份有限公司,***丁孝雄,安徽省宣城市宣州区种植业局,农推研究员,负责宣州区太子参种植技术规范相关数据收集与整理贺定翔,昌昊金煌(贵州)中药有限公司,董事长,负责黔东南州太子参种植技术规范相关数据收集与整理张代金,贵州三鸿药业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负责施秉太子参种植示范与数据收集张根立,河北省金参源中药材种植专业合作社,理事长,负责无极太子参种植示范与数据收集刘开桃,贵州省黔东南州农业科学院中药材茶叶研究所,农艺师,协助贵州省产区太子参种植技术规范相关数据收集与整理左 群,贵州省黔东南州农业科学院中药材茶叶研究所,农艺师,协助贵州省产区太子参种植技术规范相关数据收集与整理。
吴柳绚,贵州省黔东南州农业科学院中药材茶叶研究所,助理农艺师,协助贵州省产区太子参种植技术规范相关数据收集与整理二、标准编制原则和主要内容编制的原则与依据(一)编制的原则1、确保种植技术规范安全;2、借鉴国内相关行业先进和成熟的经验;3、结合太子参种植技术规范生产实际;4、标准具有科学性、先进性、可操作性;5、与相关标准法规协调一致;6、促进产业健康发展二) 编制的依据与内容1 产地环境1.1 生物学特性太子参在自然条件下,多半野生于阴湿山坡的岩石隙缝和枯枝落叶层中,喜疏松、肥沃含有丰富腐殖质的砂质壤土,它适宜温和湿润的气候,在旬平均10~20℃的气温下生长旺盛,怕炎热高温强光爆嗮,当气温达到30℃以上时,植株生长停滞;块根在-20℃气温下也可以安全越冬[1];太子参在土壤pH为4.5~8.5之间均能生长,以pH6.0~6.5长势最好,产量、品质最佳[2]野生太子参发布于吉林、辽宁、内蒙古、河北、山东、安徽、江苏、浙江、河南、陕西、湖北、四川、西藏等省区[1]1.2 环境质量种植基地要求远离工矿企业、医院、垃圾场、畜牧场、公路主干道、居民区等污染源土壤环境质量应符合GB 15618的规定,空气质量应符合GB 3095和GB 9137的规定,灌溉水质量应符合GB 5084的规定。
2种植技术2.1 选地通过对四个太子参主产区地理信息调查:贵州施秉县、黄平县,福建柘荣县山区太子参基地,多布局在海拔700~1300m,略带倾斜的北向山坡旱地种植低海拔区域种植太子参倒苗时间提前,产量偏低河北无极县、安徽宣城市平原太子参基地,多布局在海拔100m左右的平地种植因此,在选地方面,不设置海拔高度条件,详见表1表1 《太子参种植技术规范》产地调查地理信息一览表序号收集地点纬度经度海拔1贵州省施秉县牛大场镇牛大场村2708′35.94″N10755′19.37″E9192贵州省施秉县牛大场镇大坪村下龙塘2710′46.29″N10754′33.45″E7483贵州省施秉县牛大场镇大坪村张家院2709′12.54″N10754′40.57″E8404贵州省施秉县牛大场镇铜鼓村2710′51.64″N10756′36.97″E8545贵州省施秉县牛大场镇牛大场村茶山组2707′45.17″N10755′50.63″E9346贵州省黄平县一碗水乡一碗水村白沙井2706′52.81″N10752′28.52″E9177贵州省黄平县一碗水乡一碗水村肖家2706′33.68″N10752′10.05″E9198河北省无极县七汲镇小汉村3813′14.00″N11504′25.73″E429河北省无极县七汲镇小汉村3813′24.97″N11504′32.77″E4110河北省无极县七汲镇小汉村3813′26.28″N11504′08.91″E4111河北省无极县七汲镇小汉村3813′09.09″N11503′16.91″E4112河北省无极县南流乡小汉村3812′58.15″N11503′43.99″E4213安徽省宣州区黄渡乡乌边村3049′38.06″N11849′08.03″E6814安徽省宣州区黄渡乡乌边村久丰组3049′27.20″N11849′06.56″E7815安徽省宣州区黄渡乡乌边村后阳组3048′48.98″N11848′22.10″E7616安徽省宣州区黄渡乡乌边村和平组3048′51.24″N11849′05.26″E7917安徽省宣州区黄渡乡乡政府3048′04.80″N11850′35.20″E5318福建省柘荣县天仁药业有限公司2713′43.47″N11951′42.28″E63319福建省柘荣县黄柏乡沙坑里村2711′03.35″N11946′06.63″E68020福建省柘荣县黄柏乡上黄柏村2710′44.32″N11946′42.62″E76021福建省柘荣县富溪镇陈上洋村2710′47.87″N11948′28.62″E80922福建省柘荣县楮坪乡洪坑村2713′29.14″N11947′18.43″E69523福建省柘荣县楮坪乡洋边村2713′46.10″N11948′19.47″E657根据1.1生物学特性,拟定选地标准:“土壤肥沃、疏松、富含腐殖质、排灌方便的微酸性砂壤土。
山区要求坡度在35以下、土层厚度40cm以上,实行轮作倒茬,每3年以上才能轮作1次,忌前茬为茄科、十字花科植物2.2 耕翻整地种植前15d,施入底肥,用50%辛硫磷乳油0.5kg配成800倍液喷撒地面后将表土翻入底层,预防地下害虫,翻土深度15cm~20cm为宜,将土打碎黄河以南区域按宽60cm或80cm,高25cm开厢(畦),厢(畦)面呈龟背状,厢(畦)沟宽40cm~50cm这些参数的设置,主要是便于常规操作黄河以北区域耙平备用太子参最适土壤pH为6.0~6.5,强酸性或强碱性土壤需要改良[3],改良方法见资料性附录A 2.3 种植前准备2.3.1 种根选择首选无毒太子参种根,质量需符合GB/T XX XX X《太子参 种子种根》规定2.3.2 种根消毒用0.04%高锰酸钾或80%多菌灵(或其他土壤消毒剂)1500倍液浸泡10min~20min,浸泡时消毒水刚淹过种根即可,浸泡结束后取出晾干即可播种也可暴晒1~2h后下种2.3.3 土壤消毒种植前,用0.04%高锰酸钾或80%多菌灵(或其他土壤消毒剂)1500倍液30kg~35kg,喷洒在土层上即可消毒2.4 适时栽种2.4.1 栽种时间黄河以北10月下旬~11月中旬封地之前,黄河以南11月中旬~12月下旬。
2.4.2 栽种方式 黄河以南区域,采用平栽和斜栽两种方式播种时,厢面按10cm~15cm行距开顺向定植沟,沟深1cm~3cm,顺坡向按5cm~7cm株距平栽或芽头向上摆种,厢两侧芽头指向厢内,然后细土覆盖7cm~10cm,每666㎡实际落田苗7.2~8万株[4]黄河以北水浇地种植,按宽100cm~120cm做板,留25cm~30cm工作道,每两板之间,做好灌水土沟在板面按按10cm~15cm行距开定植沟,沟深1cm~3cm,在沟内按5cm~7cm定植种根,覆土7cm~10cm板和工作道的宽度以方便田间管理为宜2.5 田间管理2.5.1 施肥技术2.5.1.1 施足底肥结合整地每666㎡施农家肥500kg,尿素5kg、钙镁磷肥6kg、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