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现状的调查报告范文

上传人:yh****1 文档编号:128296942 上传时间:2020-04-20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12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关于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现状的调查报告范文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关于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现状的调查报告范文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关于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现状的调查报告范文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关于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现状的调查报告范文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关于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现状的调查报告范文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关于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现状的调查报告范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关于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现状的调查报告范文(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关于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现状的调查报告调查人:付郑嘉豪 (信计122)时间:2013年8月2日2013年8月5号地点:陕西省西安市长安区小江村 为了正确认识民生建设的现状和未来发展,为当代大学生了解关注“三农”问题,将中国梦、家乡梦、我的梦结合起来提供一个有效的平台,不断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的针对性、实效性和感染力,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组织2012级全体学生暑假返乡进行以“梦想与奋斗对家乡民生建设的调查”为主题的大型社会实践调查活动。一 调查背景和目的 我的家乡是一度令村民提及心酸的村庄,但是经过多年的新农村建设,如今却是另一翻景象,这次,我利用寒假假期返乡的时间,对家乡附近的几个村庄的留守儿童

2、教育现状做了调查,了解到了当前城乡民生建设前后针对留守儿童问题的变化,广大基层劳动人民对我国今后关于有关留守儿童问题的愿望以及期待,希望能对当前我国的城乡民生建设的有关方面起到一点参考和借鉴作用。时间:2013年8月2日2013年8月5号地点:陕西省西安市长安区小江村调查方式:在村干部陪同下对个别家庭随机进行调查问卷,通过村里同学,亲戚朋友了解,以及走到大家中间去感受,去倾听,去关注。关于关于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现状的调查实践日志 日期地点调查对象或内容备注2013年8月2号陕西省西安市长安区小江村(留守儿童)魏亮亮,调查其生活条件、学习情况、遇到的问题等。孩子话不是很多,有些孤品。2013年8月

3、3号陕西省西安市长安区小江村(留守儿童家庭)张素贤, 63岁,参加合作医疗,自己有几亩地,孩子在外打工寄钱。老人的生活总体上还不错,就是对孙辈的教育感觉到没有余力2013年8月4号陕西省西安市长安区小江村小学刘校长,46岁,在校工作超过5年。很健谈,对留守儿童教育尽心尽力。二调查结果汇总:通过这几天的短暂调查我了解到,有关小江村及其周边周边村落,关于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在我党关于民生问题有关政策的倡导下,在社会各界的帮助下,在有关部门的积极响应与大力协调下,相比于几年前已经有了明显的改善和令人欣喜的表现。同时针对农村留守儿童较多的实际,小江村和周边村镇重点加强了小江村中小学对留守儿童的教育与管

4、理。一是建立留守儿童跟踪管理档案。学校对留守儿童登记备案,分类区别对待,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和管理。特别关注留守儿童的身心健康,开通家长(监护人)热线,学校老师经常与家长(监护人)联系,了解孩子在家的情况,以便及时帮助留守学生;经常组织留守儿童参与文体娱乐活动,充实业余文化生活。二是在留守儿童较多的农村地区,建立全日制寄宿学校。沂水县加大对全县25所农村寄宿制学校的投入和建设力度,不断完善其基础设施,尽量为农村留守儿童提供住宿便利。让留守儿童在老师、同学群体中成长,让留守儿童受到更多的监督、照顾与关爱,减少留守儿童受教育的断层与真空。三是学校充分利用假期或春节家长回家的时机,召开留守儿童家长会,

5、与家长交流,使学校内外对儿童的影响产生合力效应。四是在课程设置上大胆创新。对留守儿童,在教学中加强生存教育、安全教育和法制教育,强化留守儿童自尊、自立意识,帮助他们了解知法、守法的知识技能;有条件的学校如沂水镇、许家湖镇中心小学成立了心理咨询机构,开设针对青少年身心发展规律的心理课程,专设心理教师,为留守儿童排忧解难,引导儿童走过人生发展的关键时期。三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中依旧存在的问题:通过调研,我们发现父母外出打工对留守儿童教育确实存在一些负面影响。统计数据表明,留守学生在学习成绩、思想品行和身心健康等方面的综合表现,明显差于其他学生。具体来说,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一是学习较差。从

6、调查情况来看,有91.4%的留守儿童和外公外婆、爷爷奶奶等祖辈生活在一起,这些老人年龄大,身体差,文盲比例较高,不但在学习上无法给留守儿童切实有效的帮助和辅导,而且他们还要承担家务劳动和田间农活,根本没有时间和精力去关注孩子的学习。在问卷中,监护人只受过小学、初中教育的就占70%,能辅导孩子学习的只占50%,孩子在学习上遇到困难想问监护人的只有30%,谁都不问的占10%。由于许多留守儿童在家中学习无人辅导,加上监护人不够重视与学校沟通和配合,没有意识到学校、家庭双方配合的重要性(对于学校召开的会议、活动,必要时去的只占17%)。一些监护人不能及时了解孩子在学校的学习等情况,错过了及时教育孩子的

7、机会,这些都是影响留守儿童学习成绩的重要因素。二是性格缺陷。由于外出务工的父母常年在外奔波,从事的多是体力活或小生意,收入微薄,劳动强度高,空闲时间少,因而回家次数少,与留守子女联系较少,对孩子的成长缺乏足够的关注和指导。在收回的有效问卷中,只有22%的留守儿童和父母经常联系,知道父母打工地址的只占35%,打工父母能经常回来看孩子的只占43%,有4.6%的父母几年回来一次或者从未回来过。青少年正处于情感、性格变化的转折时期,长期与父母分离,极易使他们变得内向、自卑、孤僻。另外,通过调查发现,在留守儿童中,放纵溺爱型家长的比例较高。究其原因,主要是监护人管不了,不敢管,不会管,外出父母则舍不得管

8、,留守孩子几乎生活在无限制状态下,无形中助长了其自私任性、霸道蛮横、以自我为中心等极端性格。一位小学校长介绍说:该校一名女孩子因父母在外打工,常年寄宿在姑姑家,她性格越来越孤僻,不爱学习、逃课,家长已经给她转了四所学校。三是安全隐患。对于环境适应能力较差,自制力较弱的孩子来说,加强安全防护工作至关重要。但由于学校、家庭之间存在安全衔接上的“真空”,学校不可能面面俱到,监护人又普遍缺乏安全保护意识和防范防护能力,导致留守儿童伤人或被伤害等安全问题的出现。在被调查的留守儿童中,有3%的儿童曾经发生过溺水、触电、打斗等意外伤亡事件四对策及建议:农村留守儿童问题是一个社会问题,解决好这一问题,不仅关系

9、到下一代的健康成长,而且关系到外出打工人员的家庭和谐,但这一问题的解决需要学校、家庭、社会的共同关注和参与。针对目前留守儿童中存在的问题,特提出以下建议:(一)外出打工的父母要妥善安排好子女,肩负起管理教育子女的责任。父母迫于生计离开家乡外出打工,是一种积极的生活态度,对城市的经济建设和社会的稳定发展都起到了推进作用。但不能以耽误孩子的教育为代价,富裕了经济,影响了孩子,是得不偿失的。一个家庭中夫妻最好不要同时外出,一方外出打工,一方就近打工兼照料孩子。有条件的父母要把孩子带在身边。把孩子留在家的父母,要经常探视孩子,多与孩子联系,勤于与孩子沟通,把教育内容融入其中,随时解决孩子的思想和情感问

10、题,多鼓励、多赏识。让孩子心情舒畅,快乐成长。家长应主动与孩子的任课老师、班主任加强联系和沟通。向老师说明自己的情况,了解孩子的情绪和学习情况以及发展变化,共同商讨教育孩子的策略和方法,这样才不致于使留守儿童的家庭教育方面出现盲区。家长即使在外地务工,也要把教育孩子的那份责任承担起来,与学校、社会形成合力。(二)学校要加强管理,倾注关爱。学校应把留守儿童的教育和管理作为一项主要工作内容,常抓不懈。各班级应建立起留守儿童个人档案,学校进行统一部署管理。档案资料应全面反映留守儿童的各方面情况,包括留守儿童道德品质、兴趣爱好、性格特征、学习动机和态度、学习能力和方法,与代管人的融洽程度,与打工父母的

11、沟通情况等;监护人的基本情况,监护人对孩子和管教方式;留守儿童父母的基本情况,经济收入情况、对子女的希望要求、与子女联系沟通情况等。学校和老师应给留守儿童以更多的关注、鼓励、帮助。爱是教育的前提,教育应把爱放在中心位置。教师应与留守儿童交朋友,多关心、爱护、照顾、理解他们。在安全上,学校要开设安全教育课;在生活上,要无微不至,尽可能提供帮助;在心理上,要细心观察,多方沟通;在学习上,要多给予指导;在交往上,鼓励他们融入班集体中,减少其心灵的孤独和寂寞,使其保持活泼开朗的学习和生活状态。对于一些留守学生出现的不良倾向和在校内外暴露出来的一些问题,要及时处理,耐心的进行说服和教育;定期家访,定期举

12、行监护人座谈会,相互沟通交流,共同制定教育策略;开展体谅父母等活动、将心理咨询室引入农村中小学,对学生进行心理咨询,解答学生的疑难问题等。(三)加大政府和社会各界的支持力度1、要加强舆论宣传。特别要加大对义务教育法、未成年人保护法等法律法规的宣传力度,强化外出务工家长对子女成长的监护责任和教育责任,引导他们正确处理打工致富与教育子女的关系。2、强化社会关爱。充分发挥各部门、各单位的作用,组织机关干部、社会热心人士与留守儿童结对子,帮助引导他们成长。建立社区帮扶中心,农村帮扶队,集中在课外教育管理。共青团、少先队要挖掘组织优势,多开展青年志愿者、手拉手等主题活动,更好地促进他们身心的健康发展3、

13、要加快户籍制度改革,逐步消除城乡差距。国家要进一步改革完善教育体制和户籍管理制度。允许务工流入地设立农民工子女学校并降低农民子女进城读书门槛,改革户籍制度,允许劳动力自由流动,破除政策壁垒,实现城乡统筹发展,从制度上促进留守儿童问题的解决。4、加快经济发展,增加农民本地就业机会。大多数农民外出务工的主要原因是增加经济收入,改善生活条件。因此,加快发展农村二、三产业,鼓励务工返乡农民工在本乡本土创业,为农民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加速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让农民就近务工,从根本上减少留守儿童。5、大力发展寄宿制学校。寄宿制学校是解决留守儿童教育缺失的最好办法。就山西省目前的情况看,寄宿制学校还比较少,

14、留守儿童多数是跑校,有的借住在亲戚家,对留守儿童的监管增加了难度。建议有条件的地方大力发展寄宿制学校,让留守儿童生活在老师和同学的关爱中,在温暖的集体中健康成长。6、积极构建社会监护网。建立以基层党政组织为主体的行政村管护网络,完善工作机制;建立以学校教职员工为主体的学校帮护网络;建立完善与监护人的沟通联系制度;建立以群团组织和志愿者为主体的社会关怀网络;从思想、情感、学习、生活等方面关心、关爱、资助家庭贫困的留守儿童;建立以部门为主体的法律保护网络,切实维护留守儿童的合法权益,打击侵害未成年人的犯罪行为。五认识与感想:在自己懂事以来,民生问题就在不断以不同的形式来向大众表达它的威力。起初,自

15、己也是懵懂的去尝试了解。可是由于知识水平的不够,实在是没有能力去理解深藏在其中的奥妙。也许,到现在我还是不好是很了解不是很深刻。但是我会去努力让自己去凭自己的力量去吸取其中的精华,再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不断的去关注我的梦。让自己在这复杂的世界找到自我的位置! 我想应该先再理解一下什么是“民生”在辞海中对于“民生”的解释是“人民的生计”,是一个带有人本思想和人文关怀的词语,话语语境中显然渗透着一种大众情怀。“在现代社会中,民生和民主、民权相互倚重,而民生之本,也由原来的生产、生活资料,上升为生活形态、文化模式、市民精神等既有物质需求也有精神特征的整体样态。”(1) 我们了解到现在作为老百姓的我们,如今有五大民生问题:(一)、就业问题;(二)、教育问题;(三)、分配问题;(四)社保问题;(五)、稳定问题。而从高中到现在讲得最多的就是“和谐”字眼不管是在大的社会概念“十七大”还是在学校的小活动,什么辩论赛、什么演讲比赛、什么班会课都在围绕“十七大”“和谐”等等一系列。其实民生问题又何止这些呢? 而今天我想说的是在民生这个由社会发展带来的民生,谈谈我自己的想法。其实在这个问题上我想说的是“教育问题”!尤其是有关社会弱势群体的教育问题留守儿童教育问题,虽然这几天我们国家关于这方面“民生政策”的执行有了显著地效果,但真的还不够。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大量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教学/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