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行政学(第二版) 教学全套课件1

上传人:金**** 文档编号:128292833 上传时间:2020-04-20 格式:PPT 页数:343 大小:1.15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公共行政学(第二版) 教学全套课件1_第1页
第1页 / 共343页
公共行政学(第二版) 教学全套课件1_第2页
第2页 / 共343页
公共行政学(第二版) 教学全套课件1_第3页
第3页 / 共343页
公共行政学(第二版) 教学全套课件1_第4页
第4页 / 共343页
公共行政学(第二版) 教学全套课件1_第5页
第5页 / 共34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公共行政学(第二版) 教学全套课件1》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公共行政学(第二版) 教学全套课件1(34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公共行政学 第二版 教学全套课件 教学安排 一 总学时数 60二 学分 3三 教学目的使学生掌握作为学科的 公共行政 所具有的基本的学科内容和较为系统的理论知识 全书共分为公共行政理论 公共行政系统 公共行政过程和公共行政方法四篇 共十七章 四 教学内容 学时分配 第一章公共行政与公共行政学6学时第二章公共行政学的学科发展6学时第三章公共行政的价值追求6学时第四章公共行政权力与责任6学时 第五章公共行政生态4学时第六章公共行政职能4学时第七章公共行政组织4学时第八章公共人力资源4学时第九章公共预算与财政4学时 第十章公共行政决策4学时第十一章公共行政执行4学时第十二章公共行政监督4学时第十三章

2、公共部门战略管理4学时第十四章公共部门目标管理4学时 第十五章公共部门绩效管理6学时第十六章公共部门全面质量管理4学时第十七章公共行政改革4学时复习2学时 第一篇公共行政理论第一章公共行政与公共行政学第二章公共行政学的学科发展第三章公共行政的价值追求第四章公共行政权力与责任第二篇公共行政系统第五章公共行政生态第六章公共行政职能第七章公共行政组织第八章公共人力资源第九章公共预算与财政 第三篇公共行政过程第十章公共行政决策第十一章公共行政执行第十二章公共行政监督第四篇公共行政方法第十三章公共部门战略管理第十四章公共部门目标管理第十五章公共部门绩效管理第十六章公共部门全面质量管理第十七章公共行政改革

3、 第一篇公共行政理论 第一章公共行政与公共行政学 公共行政是一个实践领域 公共行政学则是一个理论领域 认识论和辩证法告诉我们 公共行政实践在理论研究开始之前就已经存在了 公共行政学为公共行政实践提供了理论指导 公共行政在理论的指导下从事着实践活动并对理论进行着检验 实践活动的绩效和理论检验的结果推动了公共行政学的进一步发展 二者的交互作用使得它们之间的关系非常紧密 第一节作为实践领域的公共行政 一 公共行政的界定 一 不同视角下的公共行政1 政治 行政二分法2 三权分立3 管理论 二 公共行政的概念公共行政是指以政府为核心的公共行政主体为了解决公共问题 维护与实现公共利益 运用公共权力对社会公

4、共事务与公共部门内部事务施加管理的社会活动 二 公共行政的产生与发展 一 原始公共行政 二 古典公共行政 三 近代公共行政 四 现代公共行政 三 公共行政的重要性 一 公共行政是实现政治目标的保证 二 公共行政是管理公共事务的必然选择 三 公共行政有利于维护和促进社会公正 四 公共行政有力地推动了社会发展与进步 第二节作为学科领域的公共行政学 一 公共行政学的研究范围 一 公共行政理论 二 公共行政系统 三 公共行政过程 四 公共行政方法 二 公共行政学的学科特征 一 综合性 二 实践性 三 系统性 四 管理技术性 五 动态发展性 三 公共行政学与相关学科的关系 一 公共行政学与政治学 二 公

5、共行政学与管理学 三 公共行政学与行政法学 四 公共行政学与经济学 五 公共行政学与社会学 第三节公共行政学的研究途径 一 政治学研究途径二 管理学研究途径三 法学研究途径四 政策科学研究途径五 比较研究途径六 文化学研究途径 第四节公共行政学与我国社会发展 一 公共行政学与我国政府机构改革二 公共行政学与我国经济体制改革三 公共行政学与我国民主政治建设四 公共行政学与我国社会全面发展 第二章公共行政学的学科发展 公共行政学首先在美国产生 也有其特定的主客观历史条件 就其客观条件而言 一方面 在19世纪80年代至90年代 美国正处于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的转型期 大量的农业人口涌入城市 然而 当

6、时的政治制度并没有准备好相应的市政设施以满足不断增长的城市人口需求 日益膨胀的城市期盼着市政管理知识与管理理论 另一方面 1883年彭德尔顿法案 PendletonAct 的通过即美国文官制度的建立 为公共行政学研究提供了确定的研究对象 其主观条件主要有以下两点 一是威尔逊 古德诺等美国政治学者的努力使得公共行政学摆脱政治学的束缚 二是泰罗等美国古典管理学者的管理理论为公共行政学研究提供了注重效率和原理原则的范式 在百余年的发展历程中 公共行政学的研究领域 视野和范围不断调整与拓展 经历了不同的发展阶段和不同的研究 范式 一般来说 公共行政学科发展的每一个历史阶段都有其代表性的学者 著述 研究

7、方法和理论流派 而每一次理论进展既是对其所赖以产生的社会历史背景的解释和说明 同时也是对先前理论的批判与重构 第一节公共行政学研究的古典时期 一 古典时期公共行政学的理论基础 一 政治 行政二分法 二 理性官僚制组织理论 三 科学管理理论 二 简要的评价1 主要贡献 在实践上 古典时期的公共行政研究反映了当时西方国家尤其是美国工业的巨大进步产生的对管理的要求 包括对政府行政的要求 在理论上 它为公共行政奠定了一系列行政原则 原理 方法与步骤 基本上形成了公共行政学的学科体系2 不足之处 其一 以效率为价值取向并过分强调机械的效率观念 缺乏对人性尊严的尊重 其二 过分着重于组织的静态面 其三 它

8、将政治与行政截然分开 其四 它将公共行政现象及过程抽象为若干原理或原则 而忽视了丰富多彩的行政实践 第二节公共行政学研究的批评与变革时期 一 主要流派及其思想 一 行为科学和霍桑试验 二 巴纳德的动态平衡理论 三 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 四 西蒙的决策理论 五 达尔与沃尔多对传统行政学的批判 六 林德布洛姆的渐进决策理论 二 简要的评价1 几点特征 一是呈现出向政治学回归的态势 使社会公正 行政责任等成为公共行政学的立论基点 二是在研究方法上转向实证研究 三是在组织理论的研究上 提出了组织应当以人为中心的观点 使行政学研究从传统的静态分析转入动态的研究 并注重对非正式组织的理论探讨 主张尊重人格

9、 满足人员的需要2 不足之处 一是过分重视事实真相的研究 二是过分偏重对人的行为的研究 贬低了组织结构及法规制度的重要性 三是较少涉及组织外部环境对人员的影响 第三节公共行政学研究的调整与整合时期 一 系统理论二 行政生态理论三 权变理论四 新公共行政学五 公共政策分析六 公共行政学的新发展 新公共管理运动 第四节我国公共行政学的学科发展 一 我国公共行政学研究的回顾改革开放后我国社会经济政治发展的实际需要和行政科学的学术准备 人才准备和研究积累 共同催生了公共行政学作为独立学科的恢复和重建 1985年 著名学者 中山大学夏书章教授主编的 行政管理学 一书由山西人民出版社出版 在大陆行政学中断

10、研究多年以后 首次提出了行政学研究的学科体系 并对行政学研究的主要内容进行阐述 该书成为行政学恢复的标志性学术著作 产生了广泛的学术影响 此后 行政学的研究趋于活跃 1988年10月13日 中国行政管理学会在北京正式成立 标志着行政学作为独立学科的地位得到确立 其恢复和重建工作基本完成 二 我国公共行政学研究的主要成就第一 使公共行政学成为一门相对独立的学科 初步确立了公共行政学研究的基本范畴和框架体系 使公共行政学与其他学科的科际界限越来越清晰 并取得了自己应有的学术地位和社会地位第二 公共行政学的学术团体与教学科研机构急剧增加 形成了相对独立的教学 科研体系第三 培养了大量的公共行政学专业

11、的高层次专门人才 他们大多数目前已成为各级政府行政管理的中坚 同时向社会 特别是向青年学生和党政机关传播了行政学方面的知识 使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 政府管理有其客观规律 政府管理需要科学理论的指导第四 紧密围绕行政改革现实的热点开展研究 为行政改革提供了理论支持第五 开展国际学术交流 与国外一些公共行政学学术团体和专家建立了广泛的联系 国际学术活动有很大发展 极大地促进了中国公共行政学的研究与发展 三 我国公共行政学研究的未来方向第一 坚持中国的特色 突破传统公共行政学的界限 实现中国公共行政学实质性的发展第二 坚持理论联系实际 重点解决当今中国行政发展和社会发展中的重大问题第三 进一步加强公共

12、行政学的跨学科 跨专业的综合性研究第四 继续加强公共行政学的分支学科和部门行政的研究 促进我国公共行政学体系的整体性繁荣第五 加强比较公共行政研究的力度 第三章公共行政的价值追求 公共行政价值与公共行政活动相伴而生 任何公共行政活动总是追求和体现着特定的公共行政价值 在现代社会 公共行政价值具有多元性 其内容包括效率 公平 秩序 民主 廉洁 参与等 公共行政价值的评价主体应该是社会公众 公共行政价值的实现 是公共行政活动的目的和归宿 第一节公共行政价值概述 一 价值的一般含义 一 主体性人学价值论 二 主客体统一论 三 效应价值论 四 人道价值论 五 广义价值论或系统价值论 六 价值二重性论

13、二 公共行政价值的概念 一 公共行政价值的定义公共行政价值指的是公共行政 客体 对人类社会 主体 的积极意义或有用性 它是公共行政所追求的一种应然状态 反映了人们关于公共行政的希望和理性 信仰和依托 二 对相关概念范畴的辨析1 价值与价值观2 哲学价值和经济学价值的关系 第二节公共行政价值的基本内容 一 效率二 公平三 秩序 第三节公共行政价值评价 一 公共行政价值评价的含义公共行政价值评价 可以认为就是社会公众对以国家为载体的公共行政行为对于满足社会需要的属性和功能的一种判断 认识和反映 二 公共行政价值评价的特点 一 多元性 二 层次性 三 规范性 四 服务性 三 公共行政价值评价的类型

14、一 从评价主体看1 个人评价2 社会评价 1 社会舆论评价 2 社会组织评价 3 社会权威评价3 个人评价与社会评价的关系 二 从评价客体看1 专项评价2 综合评价3 专项评价与综合评价的关系 第四节公共行政价值的实现 一 公共行政价值实现的含义公共行政价值的实现是指在公共行政价值主体和客体的相互作用中 作为客体的公共行政的潜在价值 转化为公共行政的现实价值和外在价值 对主体 人类社会产生了预期意义 在某种程度上满足了公共行政价值主体需要 也即公共行政的价值目标的现实化过程 它具有如下特点 一 层次性 二 阶段性 三 终极性 二 公共行政价值实现的图式 由政治性向社会性发展公共行政价值实现的图

15、式 schema 指的是以什么样的方式和道路达到公共行政价值实现的理想状态 三 公共行政价值实现的愿景 走向社会自治 一 社会自治及其特点 二 走向社会自治的趋向 第四章公共行政权力与责任 在民主宪政社会中 公共行政权力来源于公民的授权 实现公共利益 保护公民权利既是公共行政权力的目标 更是公共行政权力的责任 公共行政权力和责任互为条件 相互统一 公共行政权力是公共行政责任产生的基础 也是公共行政主体履行行政责任和义务的必备条件 公共行政责任则是公共行政权力行使者的义务 也是对行政权力的监督和约束 公共行政权力的有效行使 有利于公共行政责任的实现 公共行政责任的切实履行 又能有效保证公共行政权

16、力在正确的轨道上运行 第一节权力与公共行政权力 一 权力的内涵与特性 一 权力的内涵对于权力本质的认识 有两种不同的观点 一些学者认为 权力本身不是一种关系 而是一种强制力量或可能性 而有的学者则指出权力是存在于人与人之间的一种关系 尽管就表现形式而言 权力是一种力量或能力 然而单独的个人无所谓权力 权力只存在于人与人的交往活动 相互关系之中 因此 从根本上来说 权力是一种社会关系 社会属性是其本质属性 二 权力的特性1 相对性2 强制性3 目的性 二 公共行政权力的概述 一 公共行政权力的内涵公共行政权力是指各级行政机关执行法律 依法制定和发布行政法规 管理公共事务 解决一系列行政问题的强制力和影响力 二 公共行政权力的主体和客体 三 公共行政权力的表现形式1 行政法规2 行政政策3 行政计划4 行政干预 三 公共行政权力的特性 一 公共性 二 手段性 三 自主性 四 一元性 五 时效性 六 膨胀性 四 公共行政权力的结构 一 公共行政权力的静态结构1 纵向层级结构2 横向的部门结构 二 公共行政权力的动态结构1 公共行政权力是一种具有方向和大小的力量 与行政体系的金字塔结构相适应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