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东市“十三五”特色农牧业发展规划

上传人:9786****8129 文档编号:128283328 上传时间:2020-04-20 格式:DOCX 页数:37 大小:993.9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海东市“十三五”特色农牧业发展规划_第1页
第1页 / 共37页
海东市“十三五”特色农牧业发展规划_第2页
第2页 / 共37页
海东市“十三五”特色农牧业发展规划_第3页
第3页 / 共37页
海东市“十三五”特色农牧业发展规划_第4页
第4页 / 共37页
海东市“十三五”特色农牧业发展规划_第5页
第5页 / 共3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海东市“十三五”特色农牧业发展规划》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海东市“十三五”特色农牧业发展规划(3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海东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十三五”特色农牧业发展规划的通知各县(区)人民政府,海东工业园区管委会,市政府各部门:海东市“十三五”特色农牧业发展规划已经市政府专题会议研究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确保完成规划确定的发展目标和任务。2017年2月13日海东市“十三五”特色农牧业发展规划(20162020年)前言为主动适应全国经济发展新常态和全省农牧业和农村牧区经济结构战略调整及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现代农业发展需要,加快农村牧区小康社会建成步伐,实现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达到提高农牧业综合生产能力,确保粮食安全,生态持续发展,增加农民收入的目的,依据国家加快

2、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的意见(国办发201559号)、全国农业可持续发展规划(2015-2030年)(农计发201545号)、关于加大改革创新力度加快农业现代化建设的若干意见、关于引导农村土地经营权有序流转发展农业适度规模经营的意见、省委省政府关于全面深化改革加快推进高原现代农牧业建设的意见(青发20151号)、省政府关于海东现代农业示范区规划的批复(青政函201179号)、青海省“十三五”特色农牧业发展规划和海东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中共海东市委、海东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海东市“十三五”规划编制方案的通知(东发201414号)、海东市“十三五”规划编制工作方案,在认真总结“十二五

3、”海东农牧业实施成就的基础上,深入实践科学发展观、全面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提出的新的发展要求的历史背景下,编制海东市特色农牧业发展“十三五”规划。一、成就与经验“十二五”期间,海东特色农牧业发展进入快车道,特别是撤地建市以来,农牧业得到了长足发展,为实现“十三五”海东农牧业经济更好更快发展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一)主要成就1.农牧业经济总量稳中有增。截止2015年,海东农牧业增加值达到54.07亿元,较“十一五”末增长49.12%,年均增长12%;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8196元,较“十一五”末增长61.74%。全市农作物总播种面积达到304.47万亩,其中马铃薯7

4、0.25万亩、油料82.32万亩。粮食、油料、蔬菜总产量分别达到54.35万吨、12.79万吨、70.15万吨,较“十一五”末分别增长0.68%、-6.4%、19.38%。全市肉类、奶类、禽蛋总产量分别达到9.66万吨、4.25万吨、1.16万吨,较“十一五”末分别增长11.59%、15.54%、14.34%。沿黄水库冷水鱼网箱养殖场达到19家,较“十一五”末增加11家,面积达到6.3万平方米(约94亩),产量873吨,是“十一五”末的3.5倍。2.科技创新成效显著。以民和模式循环农业为主,累计推广马铃薯、玉米全膜双垄栽培技术402.12万亩,较“十一五”增加341.54万亩。累计推广测土配方

5、施肥750余万亩,建成优质油菜高产田6万亩,旱作农业基地(全膜双垄)230.2万亩,万亩高产创建示范区18个,农作物良种基地7处(马铃薯1处,优质杂交油菜3处,小麦2处,蚕豆1处);核桃、大樱桃、树莓新型产业面积分别到16.31万亩、3.26万亩和0.5万亩,总产量分别达到2.97万吨、9.17万吨、3000吨。累计完成新型农民培训工程技术骨干6050人,绿证培训1.07万人,普通培训48.49万人次。农作物良种化程度达到79.74%,马铃薯脱毒化达到90%,油菜杂交化达到80%以上;年完成畜种改良50万头只,牛、羊、猪良种化程度分别达到39%、62.45%、65.63%。鳟鲑类高原冷水鱼网箱

6、养殖从无到有,面积达6.3万平方米。3.“菜篮子”工程建设取得重大突破。按照省委、省政府“巩固提升湟水流域老基地、拓展黄河流域新基地”的决策部署,实施“黄河彩篮”建设工程战略,创新发展机制,实行“政府推动、多元投入、市场运作”,一期工程已完成投资3.91亿元,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力争把黄河彩篮建设成集果、菜、鱼、肉、禽、蛋、奶等种养业为一体的多功能示范引领生产区,形成“市级基地若干园区”的“1X”新型“菜篮子”生产体系。累计扶持建设(深冬式)日光节能温室4.35万栋,拱棚3000栋,旧棚改造2000栋。截止目前海东温室已发展到7.2万栋,万亩,占全省的51.4%,海东地区已经成为全省重要的

7、“菜篮子”生产供给基地。4.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发挥了排头兵作用。海东高原特色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是省委省政府四区两带一线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海东市“一区两核四园”的生态农业园区格局已然形成。2010年海东农业科技园区被国家六部委确定为国家级农业科技园区,2011年互助县被农业部确定为国家级现代农业示范区,2013年10月海东国家农业科技园区被农业部认定为国家级农业产业化示范基地,园区建设已成为海东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发展的桥梁纽带和建设海东高原特色现代农业示范区的重要平台和载体。5.新型规模经营主体建设不断推进。累计流转土地50.29万亩,占耕地面积的15.8%,种植业规模化程度进一步提高

8、。全市省级认定畜禽规模养殖场达到414个,创建国家级标准化养殖示范场19个;推进畜牧业现代化、机械化、自动化,新建现代畜牧业示范场23个;试点、探索家庭农牧场扶持发展方式,扶持建设家庭牧场1530户,户均纯收入5.41万元;规模养殖户达到4.62万户;规模化养殖程度达45%。农业部认定水产健康养殖示范场18个。新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517个,扶持示范合作社53家,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已发展到2889家,拥有成员5.63万人。137家市级以上农牧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固定资产达21.20亿元,年实现销售收入57.69亿元,15.2万户从事产业化经营,农产品加工转化率达35%左右。6.农牧业品牌建设

9、结硕果。扶持休闲农业13家。申报认证无公害农产品基地20个,无公害农产品达89个(农作物49个,产地认定面积达16.9万亩,占耕地面积的5.44%;畜产品40个,规模达到275.18万头只)。认定地理标志11个,绿色食品18个,农畜产品地方生产标准8个,专利5项。建成6个万头(只)以上畜产品基地,13个千亩以上农产品标准化生产基地。7.农牧机械化自动化明显提升。实施农业机械购置补贴政策,极大地调动了广大群众购置农业机械的积极性。截止2015年,全市各类拖拉机拥有量9.8万台,配套机具达到11.11万台。农用机械总动力达到154.21万千瓦,较“十一五”末增加15.95万千瓦。全市机耕、机播、机

10、收面积分别达到182.91万亩、125.35万亩、40.25万亩,机械化综合水平达48.45%,较“十一五”末提高8个百分点。马铃薯和油菜种植收获、保护性耕作、牧草收获加工、养殖、设施农业、农副产品加工、等机械化、自动化均有较大程度的增幅。(二)主要经验“十二五”期间,海东特色农牧业发展取得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成效,初步形成了特色农牧业发展体系,积累了以下主要经验。1.牢固树立农业基础地位不动摇,加大投入力度,提高技术物质装备水平是海东现代农业的根本国家财政投入的不断加大,社会资本的持续融入进一步巩固了海东农业基础地位。一个特色农业产业的发展就是一个农业产业化示范区,水、电、路基础配套设施建设至关

11、重要,关系到改善投资环境、促进融资等发展要素,是“政府搭台,企业唱戏”的重要内容之一,“黄河彩篮”现代菜篮子工程就是最好的实例。2.科技创新,强化科技支撑能力是巩固海东粮食生产的关键充分发挥海东的科技优势,强化农牧业先进技术、装备的引进和推广应用,强化创新驱动对特色农牧业发展的支撑作用,紧紧依托科技进步和技术创新推动传统农牧业改造提升,大力推广全膜双垄马铃薯玉米栽培技术,稳定海东粮食生产能力,形成更具竞争力的现代特色农牧业产业体系。3、因地制宜,实事求是是发展海东生态农牧业的原则发展海东特色农牧业,就是要因地制宜,立足当地农业资源优势,选择具有一定区域规模、产业基础较好、市场前景广的特色农产品

12、和产业,依靠科技,培育名牌,走集约化生产、区域化布局和产业化经营的发展路子,不断提高特色农牧业的生产水平和产品档次,坚持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有机统一,不断发展核桃、大樱桃、树莓、冷水鱼等特色农产品,着力打造“生态海东品牌”,实现高起点和跨越式发展。4.坚持可持续发展,发展特色农牧业是海东的方向党的十八大将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为农业可持续发展指明了方向。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理念深入人心,以绿色循环低碳为目标,将海东经济发展逐渐转向依靠现代特色农牧业的轨道,走出一条“特色海东”的可持续发展之路。二、发展机遇和挑战(一)发展机遇“十三五”时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决胜时期,

13、是全面深化改革,加快转变特色农牧业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也是全面推进海东建设,特色农牧业爬坡升级的关键期。特色农牧业发展面临许多有利条件,扶持政策力度加大,有利于农牧民调动生产积极性;科技支持继续强化,有利于提高生产科技水平;基础设施装备逐步加强,有利于提高特色农牧业综合生产力;体制机制不断完善,有利于形成良好发展环境。1.从发展政策看,国家宏观层面上已经构建起了新时期农业政策框架体系。伴随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进程加快,国家层面上各项制度改革的红利将不断释放,依法治牧保障能力将进一步增强,阻碍特色农牧业发展的各种梗阻将逐步缓解,生产关系更加匹配,发展特色农牧业的政策环境将更加宽松。国家加

14、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的意见(国办发201559号)、全国农业可持续发展规划(2015-2030年)(农计发2015145号)、关于加大改革创新力度加快农业现代化建设的若干意见、关于引导农村土地经营权有序流转发展农业适度规模经营的意见、关于开展农村承包土地的经营权和农民住房财产权抵押贷款试点的指导意见(国发201545号)的发布、新一轮西部大开发、国家级兰西经济区建设和“一带一路”发展战略、扩大内需、中央支持青海等藏区经济社会发展的政策,以及扶持西部干旱地区农牧业可持续发展等一系列强农惠牧政策的兑现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全面深化改革加快推进高原现代农牧业建设的意见、省政府关于海东现代农业示范区规划的

15、批复为海东加快发展提供了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有利于解决长期制约农牧业发展的全局性、战略性和关键性重大问题。2.从发展需求看,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经济发展基本面没有改变。未来几年,我国农牧业发展将进入特色农牧业转型后期,稳中求进也将成为今后一段时期农牧业发展的重要选择,提质增效将成为未来较长一段时期内各地农牧业发展的主要任务。随城乡一体化进程加快,肉类需求增速有所减缓但需求增长的格局不会变,肉品消费中高端肉消费将快速增长,家庭奶类消费将持续增加,农村居民禽蛋消费将继续增加,海东农产品消费空间将进一步扩大的趋势不会改变。在国家实施“一带一路”建设和扩大内需的宏观背景下,海东特色农产品走向国际、国内

16、市场的渠道和空间将进一步拓展。农牧业生产要素的市场化体系将逐步形成,信息化程度将稳步提高,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战略要求下,海东市各级政府对农业现代化发展的愿望更加迫切,各类新型经营主体将不断进入农牧业领域,农牧民群众对加快农牧业发展的诉求更加强烈,发展现代农牧业内生动力趋强。3.从发展推力看,经过近年来的探索与创新,海东现代农牧业发展思路已经理清,发展任务越来越明确,为加快农牧业发展指明了方向。建立健全乡镇或区域性农业技术推广、动植物疫病防控、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等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完善农业科技创新机制,推动产学研、农科教紧密结合,加快培养引进农业科技人才、大规模开展农村实用人才培训,提高农民科技文化素质,培养新型职业农民。支持涉农企业加强技术研发和升级,鼓励企业承担各类科技项目。改善农业科技创新条件,提高公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建筑规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