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高一物理期中考试A.doc

上传人:cao****hui 文档编号:128282352 上传时间:2020-04-09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59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苏高一物理期中考试A.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江苏高一物理期中考试A.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江苏高一物理期中考试A.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亲,该文档总共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江苏高一物理期中考试A.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苏高一物理期中考试A.doc(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江苏省启东中学20112012学年度第二学期期中考试高一(1)物理试题一、选择题(15单选,每题3分,610多选,每题4分,共35分)1、有关洛仑兹力和安培力的描述,正确的是 ( )A通电直导线处于匀强磁场中一定受到安培力的作用B安培力是大量运动电荷所受洛仑兹力的宏观表现C带电粒子在匀强磁场中运动受到洛仑兹力做正功D通电直导线在磁场中受到的安培力方向与磁场方向平行2、如图所示,在一个粗糙水平面上,彼此靠近地放置两个带同种电荷的小物块由静止释放后,两个物块向相反方向运动,并最终停止在物块的运动过程中,下列表述正确的是()A两个物块的电势能逐渐减少 B物块受到的库仑力不做功C两个物块的机械能守恒

2、D物块受到的摩擦力始终小于其受到的库仑力3、如图,一段导线abcd位于磁感应强度大小为B的匀强磁场中,且与磁场方向(垂直于纸面向里)垂直线段ab、bc和cd的长度均为L,且abcbcd135.流经导线的电流为I,方向如图中箭头所示导线段abcd所受到的磁场的作用力的合力()A方向沿纸面向上,大小为(1)ILBB方向沿纸面向上,大小为(1)ILBC方向沿纸面向下,大小为(1)ILBD方向沿纸面向下,大小为(1)ILBESR0R1R2MN4、如图所示,M、N是平行板电容器的两个极板,R0为定值电阻,R1、R2为可调电阻,用绝缘细线将质量为、带正电的小球悬于电容器内部。闭合电键S,小球静止时受到悬线

3、的拉力为F。调节R1、R2,关于F的大小判断正确的是( )A保持R1不变,缓慢增大R2时,F将变大B保持R1不变,缓慢增大R2时,F将变小C保持R2不变,缓慢增大R1时,F将变大D保持R2不变,缓慢增大R1时,F将变小5、为了解释地球的磁性,19世纪安培假设:地球的磁场是由绕过地心的轴的环形电流I引起的。在下列四个图中,正确表示安培假设中环形电流方向的是 ( )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电动势由电源中非静电力的性质决定,与其他因素无关 B. 在电源中,非静电力做功,将其他形式的能转化为电能C. 在外电路中,电场力做功,将其他形式的能转化为电能D. 非静电力把1C的正电荷从电源的正极移动到

4、负极所做的功在数值上等于电源电动势7、如图,质量为、长为的直导线用两绝缘细线悬挂于,并处于匀强磁场中。当导线中通以沿正方向的电流,且导线保持静止时,悬线与竖直方向夹角为。则磁感应强度方向和大小可能为( )A、正向, B、正向,C、负向, D、沿悬线向上,8、如图所示电路中,电源电动势为E、内阻为r,电阻R2、R3为定值电阻,R1为滑动变阻器,A、B为电容器的两个极板。当滑动变阻器R1处于某位置时,A、B两板间的带电油滴静止不动。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仅把R1的触头向右滑动时,电流表读数减小,油滴向下运动 B仅把R1的触头向右滑动时,电流表读数减小,油滴向上运动 C仅把两极板A、B间距离

5、增大,油滴向下运动,电流表读数不变 D仅把两极板A、B间相对面积减小,油滴向下运动,电流表读数不变9、一粒子从A点射入电场,从B点射出,电场的等势面和粒子的运动轨迹如图所示,图中左侧前三个等势面彼此平行,不计粒子的重力。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A粒子带负电荷 B粒子的加速度先不变,后变小C粒子的速度不断增大 D粒子的电势能先减小,后增大10、利用如图所示装置可以选择一定速度范围内的带电粒子。图中板MN上方是磁感应强度大小为B、方向垂直纸面向里的匀强磁场,板上有两条宽度分别为2d和d的缝,两缝近端相距为L。一群质量为m、电荷量为q,具有不同速度的粒子从宽度为2d的缝垂直于板MN进入磁场,对于能够从

6、宽度为d的缝射出的粒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粒子带正电 B. 射出粒子的最大速度为C. 保持d和L不变,增大B,射出粒子的最大速度与最小速度之差增大D. 保持d和B不变,增大L,射出粒子的最大速度与最小速度之差增大二、实验题(本大题每空2份,共28分)11、(1)用如图所示的多用电表测量电阻,要用到选择开关K和两个部件S、T 。请根据下列步骤完成电阻测量:旋动部件_,使指针对准电流的0刻线。将K旋转到电阻挡l00的位置。将插入十、插孔的表笔短接,旋动部件_,使指针对准电阻的_ (填0刻线或刻线)。将两表笔分别与侍测电阻相接,发现指针偏转角度过小。为了 得到比较准确的测量结果,请从下列

7、选项中挑出合理的步骤,并按_的顺序避行操作,再完成读数测量。A将K旋转到电阻挡1k的位置 B将K旋转到电阻挡10的位置C将两表笔的金属部分分别与被测电阻的两恨引线相接D将两表笔短接,旋动合适部件,对电表进行校准12、实际电流表有内阻,可等效为理想电流表与电阻的串联。测量实际电流表内阻的电路如图所示。供选择的仪器如下:待测电流表(5mA,内阻约300),电流表 (10mA,内阻约100),定值电阻(300),定值电阻(10),滑动变阻器 (),滑动变阻器 (),干电池(1.5V),电键S及导线若干。(1)定值电阻应选 ,滑动变阻器应选 。(在空格 内填写序号)(2)用连线连接实物图。(3)补全实

8、验步骤:按电路图连接电路, ;闭合电键S,移动滑动触头至某一位置,记录,的读数,; ;以为纵坐标,为横坐标,作出相应图线,如图所示。(4)根据图线的斜率及定值电阻,写出待测电流表内阻的表达式 。13、在测定一节干电池的电动势和内电阻的实验中,备有下列器材:A干电池E(电动势约为1.5V、内电阻大约为1.0) B电压表V(015V)C电流表A(00.6A、内阻0.1) D电流表G(满偏电流3mA、内阻Rg=10)E滑动变阻器R1(010、10A) F滑动变阻器R2(0100、1A) G定值电阻R3=990 H开关、导线若干(1)为了方便且能较准确地进行测量,其中应选用的滑动变阻器是_(填写“R1

9、”或“R2”);(2)请在线框内画出你所设计的实验电路图,并在图中标上所选用器材的符号;(3)图示为某一同学根据他设计的实验,绘出的I1I2图线(I1为电流表G的示数, I2为电流表A的示数),由图线可求得被测电池的电动势E =_V,内电阻r =_三、计算题(本大题共57分)14、如图所示,将带正电的中心穿孔小球A套在倾角为的固定光滑绝缘杆上某处,在小球A的正下方固定着另外一只带电小球B,此时小球A恰好静止,且与绝缘杆无挤压。若A的电荷量为q,质量为m;A与B的距离为h;重力加速度为g,静电力常量为k;A与B均可视为质点。(1)试确定小球B的带电性质; (2)求小球B的电荷量;(3)若由于某种

10、原因,小球B在某时刻突然不带电,求小球A下滑到与小球B在同一水平线的杆上某处时,重力对小球做功的功率。15、在斜角30的光滑导体滑轨A和B的上端接入一个电动势E3 V,内阻不计的电源,滑轨间距L10 cm,将一个质量m30 g,电阻R0.5 的金属棒水平放置在滑轨上,若滑轨周围加一匀强磁场,当闭合开关S后,金属棒刚好静止在滑轨上,如图所示,求滑轨周围空间所加磁场磁感应强度的最小值及其方向16、如图所示为一种获得高能粒子的装置。环形区域内存在垂直纸面向外,大小可调的匀强磁场。M、N为两块中心开有小孔的极板,每当带电粒子经过M、N板时,都会被加速,加速电压均为U;每当粒子飞离电场后,M、N板间的电

11、势差立即变为零。粒子在M、N间的电场中一次次被加速,动能不断增大,而绕行半径R不变(M、N两极板间的距离远小于R)。当t=0时,质量为m,电荷量为+q的粒子静止在M板小孔处,(1)求粒子绕行n圈回到M板时的动能En;(2)为使粒子始终保持在圆轨道上运动,磁场必须递增;求粒子绕行第n圈时磁感应强度B的大小;(3)求粒子绕行n圈所需总时间tn。xyOPB17、如图所示,在以坐标原点O为圆心、半径为R的半圆形区域内,有相互垂直的匀强电场和匀强磁场,磁感应强度为B,磁场方向垂直于xOy平面向里。一带正电的粒子(不计重力)从O点沿y轴正方向以某一速度射入,带电粒子恰好做匀速直线运动,经t0时间从P点射出

12、。求:(1)电场强度的大小和方向。(2)若仅撤去磁场,带电粒子仍从O点以相同的速度射入,经t0 /2时间恰从半圆形区域的边界射出。求粒子运动加速度的大小。(3)若仅撤去电场,带电粒子仍从O点射入,且速度为原来的4倍,求粒子在磁场中运动的时间。启东中学20112012学年度第二学期高一(1)班期中物理试卷答案卷班级_学号_姓名_11、 12、(1) (2)(3) (4) 13、(1) (2) (3) 14、15、16、17、xyOPB【参考答案】12345678910BAABBABDBCBCABBC【答案】S T 0刻线 ADC(上海卷)答案.(1), (各1分)(2)见图 (2分)(3)将滑动触头移至最左端(写最小给分,最大不给分) 多次移动滑动触头,记录相应的,读数 (1分) (4) (3分)答案:(1)R1;(2)电路图如右图所示;(3)E=1.47 (1.461.48均对),r=0.83 (0.810.85均可以)解析: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