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清流高二政治月考文沪教.doc

上传人:cao****hui 文档编号:128201550 上传时间:2020-04-09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8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福建清流高二政治月考文沪教.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福建清流高二政治月考文沪教.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福建清流高二政治月考文沪教.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亲,该文档总共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福建清流高二政治月考文沪教.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福建清流高二政治月考文沪教.doc(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年级 班级 座号 姓名 清流一中2011-2012学年第一学期高二政治(文科)第一阶段试卷本试卷分第卷和第卷两部分,满分100分,用时90分钟。第卷 选择题本题共40小题,每小题1.5分,共60分。下列各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意。请将答案用2B铅笔填涂在答题卡上。1.下列属于人类社会特有的文化现象的是 2010年上海世博会吉祥物“海宝” “南海一号”的打捞工作 我国首颗探月卫星“嫦娥一号”发射成功 粤西第一高峰大田顶的自然风光 我国的外汇储备增多A. B. C. D.2.原生态文化资源开发和利用,在丰富人们文化消费的同时,也促进了当地旅游经济发展,由此可见A.文化对经济发展具有推进作

2、用 B.文化与经济同步发展C.文化是经济繁荣发展的基础 D.文化对经济发展具有重要影响3.某论坛上,主讲人让听众写下与自己关系最密切的6个朋友,并指出他们月收入的平均数大致就是你的月收入。测试结果的准确程度让所有听众惊讶不已。物以类聚,人以群分。每个人的朋友圈子都是一个特定的文化环境,它彰显着你的现在,也预示着你的未来。这种现象说明A.文化决定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 B.文化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和思维方式C.文化改变人们的价值观念,丰富精神世界 D.文化提高人们的道德修养,塑造完美人格4.“清辉悄洒何悠悠,月到中秋分外明”,中国人对月亮的崇拜.敬爱之情在中秋节时表现得尤为突出。“明月千里寄相思

3、”“花好月圆”“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等佳句妙词无不在诉说着人们对团圆.美好的期盼。这说明A.庆祝民族节日是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也是民族情感的集中表达B.民族节日是一个民族当前文化生活状况的体现 C.民族节日是民族身份的最重要标志D.民族节日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5.2009年10月在被西方视为“展示硬力量”的国庆阅兵之后,中国在法兰克福等地又以文化的面孔拥抱世界,向世界展示了博大精深的“文化软实力”,这是因为 A.提升文化软实力,应大力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 B.提升综合国力,必须坚持以科学文化建设为中心 C.文化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 D.提升文化软实力

4、,应使人力资源优势成为提升综合国力的决定性因素6.“徜徉于山林泉石之间,而尘心渐息;夷犹予诗书图画之内,而俗气潜消。”这表明A.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 B.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深远持久的C.文化是在实践中创造和发展的 D.只有优秀文化才对人产生影响著名作家冯骥才认为,一个民族的文化应该像金字塔一样,塔尖是最民族的,也就是文化遗产等部分,国家应该下大力气保护。据此回答78题7.文化遗产之所以是最民族的,是因为文化遗产A.既是民族的,也是世界的 B.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C.可以充分展示世界文化的多样性 D.对于研究人类文明具有重要意义8.国家应该下大力气保护塔尖文化,这启示我们对

5、待文化多样性首先要A.承认世界文化具有多样性 B.坚持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C.尊重自己民族的文化,培育好.发展好本民族文化 D.尊重其他民族的文化2010年,大事件层出不穷,网络新词也海量增长,产生更迅速,变化更快,传播更广。像“蒜你狠”、“犀利哥”、“给力”、“秒杀”等“雷词”(很有震撼力的词语)多为新事件.新闻人物的浓缩和概括。据此回答910题9.网络新词的出现和传播表明A.文化的发展与社会发展完全同步 B.文化具有相对独立性C.人们在社会实践中创造并享用文化 D.文化创造的主体是网络经营者10.素以严肃正统著称的人民日报在头版头条也使用了网络热词“给力”,让不少网民大呼意外。人民日报

6、的做法A.肯定了网络文化是一种优秀文化 B.尊重了人民群众的文化创新C.将推动网络语言的全面推广 D.有利于中华文化与世界的融合11.博物馆作为人类遗产的保护和传播机构,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传播和展示其文明成就和发展水平的重要窗口,是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阵地。材料表明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 文化是一种精神力量 文化是社会实践的产物 文化对经济的发展具有反作用A. B. C. D.12.明朝那些事儿最初流传于网络,随着网络的传播,作者当年明月心灵历史的写作手法受到了人们认可,该书出版后销售量突破百万册,受到了广大读者的欢迎。这启示我们A.大众传媒是文化传播的重要途径B.借助现

7、代传播手段,一种文化产品能够很快被人们认可和接受C.文化产品具有极大的商业性D.只要进行文化创新,就能获得极大的经济效益13.提起节日,中国人首先想到的是春节:春联.爆竹.团圆饭。而大多数西方人可能首先想到圣诞节:圣诞树 .圣诞歌,企盼圣诞老人的礼物,从以上两个节日中,我们可以体会到民族文化的多样性 民族文化表现了不同的民族情结 文化对人具有深远持久的影响 各民族的文化是不相容的A.B.C.D.14.2009年9月7日,第二届世界儒学大会在孔子故里曲阜举行。儒学仁.义.礼.智.信的道德标准和儒家文化传统被西方世界称颂并吸收利用,现在已经超越国界,成为全人类共同的文化财富。下列对此理解正确的是文

8、化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 一个民族的文化成就不仅属于这个民族,而且属于整个世界 只有保持世界文化的多样性,世界才更加精彩 民族文化高于世界文化A.B.C.D.15.儒学现在已经超越了国界,成为全人类共同的文化财富。从文化角度看,儒学能从中国走向世界说明在实践中产生和发展的不同民族文化有共性和普通规律各民族文化之间存在着差异它是人类共同的文化财富 尊重文化多样性是实现世界文化繁荣的必然要求A.B.C.D.16.影响文化发展的因素有很多,文化自身传承因素对文化的发展有重要影响。下列属于文化自身传承影响因素的有科学技术 百家争鸣新文化运动社会制度更替A. B.C.D.17.随着现代化进程,城市化步伐的

9、加快以及外来文化的冲击,目前我国大批风情独特的古村落.民居.和文化遗址已经遭到破坏.部分民间传统文化化为乌有,为此必须A.原封不动地承袭传统B.敢于否定一切传统 C.处理好经济发展与文化传承的关系D.在否定中发展,在抛弃中创新18.有人主张,传统民俗节目应考虑恢复一些对现代有积极作用的千年古俗,还应扩充其新的内涵。如在春节宣传一些振兴中华文化的内容;在清明节提倡植树缅怀亲人与先烈,讲一讲先烈和亲人在世时的丰功传绩;在中秋节宣传和谐;在重阳节宣传敬老爱幼等,下列对上述主张的评价判断正确的是A.错误,因为传统文化有相对稳定性,应永恒不变B.错误,因为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扩充其内涵就是否定其民

10、族性C.正确,因为传统文化的具体内容只有因时而变,才能促进社会与人的发展D.正确,因为只有不断改变传统文化的形式,才能促进社会与人的发展19.下列属于文化传播的途径的是: 客家先民从中原迁到岭南 奥运火炬传递 当今世界频繁的经济贸易往来 大众传媒 A. B. C. D. 20.中国父母事事为孩子操心,美国父母却鼓励孩子自立,两种截然不同的方式源于不同的文化背景,代表着不同民族的文化,但都是父母对孩子的爱。这集中反映了A.不同文化的表现形式都不一样 B.文化具有多样性复杂性C.不同文化具有共性和普遍规律 D.不同文化必须和谐共处21.以前古孝称“父母在,不远游”,但现在为了求学.为了事业,许多年

11、轻人都不得不离开父母到别的城市去发展,但这并不意味着不孝,只要经常给父母打个电话,报个平安,关心一下他们的生活,父母就很满足。材料主要说明A.传统文化中有精华也有糟粕 B.传统文化不适应社会发展,应彻底否定 C.传统文化应与时俱进,不断满足人们的精神需求 D.传统文化应随着个人的需求相应变化2011年春晚,因翻唱春天里红透网络的旭日阳刚登上兔年春晚的舞台。他们的名气一路飙升,成为观众最喜爱的草根歌手。回答1415题。22.有人认为,在明星可以制造的年代,旭日阳刚成为当今“大众文化”的代表。这说明A.最受大众欢迎的是生活化.平民化的文化 B.大众文化贴近群众生活,为大众喜闻乐见C.流行文化更能满

12、足人民群众的精神需要 D.大众文化都是流行的通俗的和娱乐的23.优秀文艺工作者必须具备一定的文化底蕴,而厚重的文化底蕴又离不开丰富的社会阅历。这说明文化素养是A.通过对社会生活的体验而培养出来 B.一种社会精神力量,离不开物质活动和物质载体C.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的人类全部精神活动及其产品D.人类改造世界的一切活动及其创造的物质成果和精神成果24.故事片唐山大地震,真实再现了唐山大地震的历史场景,在创作拍摄上注重运用国际上灾难大片的一些基本元素。同时,为了营造视听效果奇观,使传统特技和数字高科技有机结合,使这部影片有了比较完美的艺术和技术的精彩呈现。这说明文化形态的更替是由科技进步决定的 文化

13、发展的实质就在于文化创新现代高科技是文化创新的动力 实现文化创新需要博采众长A. B. C. D.25.2009年6月7日,海南省60岁的小学教师李鸿性参加普通高考,让人们再次感受到了“学习型社会”的临近。材料体现了“学习型社会”的 A.推动教育信息化 B.构建终身教育体系C.全民学习.终身学习 D.活到老.学到老26.2010年9月16日,在北京开幕的首届两岸汉字艺术节,旨在通过两岸共同搭建汉字艺术交流平台,传承和弘扬中华文化,增进两岸同胞情意。这说明传统习俗是两岸人民的精神纽带 两岸人民对中华传统文化具有强烈的认同感汉字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志 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A. B. C. D.27.动漫产业的发展关键靠创意,动漫创作者要立足于我国极为丰厚的民族传统文化资源和当代的生活实践,创作出为人民群众所喜爱的动漫作品。材料表明:立足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 传统文化的批判继承是文化创新的根基 文化创新必须面向世界,博采众长 文化创新必须着眼于人民群众的物质需要A. B. C.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