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女性生殖系统炎症

上传人:油条 文档编号:1282010 上传时间:2017-06-04 格式:PPT 页数:98 大小:6.36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16女性生殖系统炎症_第1页
第1页 / 共98页
16女性生殖系统炎症_第2页
第2页 / 共98页
16女性生殖系统炎症_第3页
第3页 / 共98页
16女性生殖系统炎症_第4页
第4页 / 共98页
16女性生殖系统炎症_第5页
第5页 / 共9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6女性生殖系统炎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16女性生殖系统炎症(9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女性生殖系统炎症,南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教学目的要求,熟练掌握常见阴道炎的病因、临床特征及防治措施 滴虫阴道炎 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 细菌性阴道病 老年性阴道炎了解女性生殖系统的自然防御机制及病原体感染途径了解前庭大腺炎及前庭大腺囊肿的临床表现及治疗原则,1,2,3,4,妇科常见症状,阴 道 出 血,白 带 异 常,外 阴 瘙 痒,下 腹 疼 痛,血,带,痛,5,腹 部 包 块,痒,块,外阴及阴道炎症最常见的妇科疾病,婴幼儿,性成熟期,老年期,女性生殖道的自然防御功能,大阴唇自然合拢,遮掩阴道口及尿道口 盆底肌肉使阴道前后壁紧贴,阴道口闭合 宫颈内口紧闭及粘液栓 子宫内膜周期性剥脱及输卵管粘膜

2、上皮细胞 的纤毛摆动以及输卵管蠕动,阴道有自净作用,需氧菌、厌氧菌及其它菌群形成一种平衡的生态环境 雌激素、乳杆菌及阴道内PH起重要作用,阴道生态系统/阴道的自净作用,阴道生态系统及阴道的自净作用,雌激素 上皮增生,富含糖原 乳杆菌分解为乳酸并分泌H2O2等 阴道酸性环境(PH4.5),抑制病原体,内外因素打破生态平衡,外阴及阴道炎症,共同特点: 临床表现阴道分泌物增多及外阴瘙痒 诊断临床表现,找到病原体 治疗去除诱因、局部或/和全身用药 清除病原体;预防复发,不同之处: 病原体 感染方式 分泌物特点 症状的轻重,外阴及阴道炎症,外阴及阴道炎症,滴虫性阴道炎 10% 15%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

3、 20% 25%细菌性阴道病 40% 45%占阴道炎总数 70%75%,滴虫性阴道炎 (Trichomonal vaginitis),阴道毛滴虫 仅滋养体无包囊期,抵抗外界能力较强 pH7.5的环境中不能存活 可入侵尿道、尿道旁腺、膀胱、肾盂及 男方的包皮皱褶、尿道及前列腺,滴虫性阴道炎病原体,计划生育门诊 5%普通妇科门诊 10-15%STD门诊 39.6%性工作者 50-75%,滴虫性阴道炎流行病学,滴虫性阴道炎传染方式,经性交直接传染: 男性感染后无症状,易为感染源 间接途径/医源性传播:公共浴池、 浴巾、游泳池、坐便器、衣物等,症状: 稀薄的泡沫状白带及外阴瘙痒 灼热、疼痛及性交痛、不

4、孕 多在月经前后发作体征: 多量白带稀薄脓性、黄绿色、泡沫 状、有臭味 阴道粘膜充血,出血斑点 带虫者阴道粘膜无异常改变,滴虫性阴道炎临床表现,滴虫性阴道炎临床表现,1 阴道炎的临床表现2 寻找病原体悬滴法 42%-92%涂片法 52%-67%培养法 95% 取分泌物前24-48小时避免性交、阴道上药,不作 双合诊,窥器不涂润滑剂,滴虫性阴道炎诊断,首选全身给药:治愈率9095% 甲硝唑 0.4g bid/tid 7d 亦可2g,顿服局部用药:治愈率50% 甲硝唑0.2g 阴道用,qn 7配偶同服,用药期间禁性交,滴虫性阴道炎治疗,孕妇滴虫性阴道炎 胎膜早破、产褥感染孕期治疗 甲硝唑口服优于阴

5、道用药 2g顿服优于7日疗法,滴虫性阴道炎治疗,A类:已证实对胎儿无不良影响为最安全药物B类:动物试验及人体试验未证实对胎儿有害C类:对动物及人体均无充分研究,或对动物胎畜有不良影响,但无对人类不良影响的报导D类:对胎儿肯定有危害的迹象但治疗孕妇疾病的利益明显超过危害X类:证实对胎儿有危害,是妊娠期禁用药物,妊娠期用药分类,甲硝唑-B类药物 1985年-1993年的大样本研究结果表明孕早期使用甲硝唑主要出生缺陷与未使用者无差异,RR=0.921.2,知 情 同 意,治疗后随访无症状者无需随访治疗失败增加剂量及疗程仍有效 内裤及洗涤用毛巾应煮沸5-10分钟 性伴侣治疗,滴虫性阴道炎随访与预防,目

6、前临床常用治疗方法及药物: 1.全身用药: 甲硝唑片 0.2,Tid 7天(哺乳期及孕妇禁用); 替硝唑 0.5/片,2g,QD; 奥硝唑 0.25/片,0.5,Bid; 麦眯诺 0.2/片,0.2,Tid(哺乳期及孕妇可用)。 2.局部:冲洗(或抹洗)+ 上药。 冲洗剂:1%乳酸;0.5%醋酸。 栓剂:滴克宁凝胶、妇炎涤软膏、复方灭滴灵栓等。 3.治疗中注意事项: 连续治疗三个月; 男女双方治疗; 治疗期间用具、内裤要消毒。 三个月月经后复查滴虫为阴性为治愈。,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Vulvovaginal Candidiasis, VVC),外阴阴道念珠菌病 念珠菌性阴道炎 霉菌性阴道炎,

7、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VVC病原体,80-90%为白假丝酵母菌条件致病菌,可正常寄居在阴道内,约有 10%的非妊娠妇女、 30%的妊娠妇女阴道中 有寄生而无症状酸性环境适宜,不耐热酵母/孢子相(寄居/传播)及菌丝相(侵袭),VVC病原体,75妇女一生中至少会有一次VVC感染,感染者中发病一次16,再次发病84,其中35发病6次以上非妊娠妇女10,妊娠妇女30(英国)每年发病率为21,67VVC是由抗生素治疗引起的(美国),VVC流行病学,大学生 22% STD 12%-26% 健康妇女 10%-55% 携带者 25%-40% VVC多见于2040岁妇女 处女及50岁以上妇女少见 老年妇女患本病

8、要注意排除糖尿病,VVC流行病学,常见诱因:孕妇、广谱抗生素、糖 尿病、及免疫抑制剂其他:胃肠道带菌/OC/紧身化纤 内裤/肥胖,VVC诱发因素,主要是通过阴道、口腔(?)、肠道(?)三部位的内源性传染,少数可通过性交后接触感染的衣物间接传染。,VVC传染途径,主要症状:外阴奇痒、灼痛,尿频、尿 痛及性交痛,白带增多体征:外阴阴道潮红、水肿,外阴可见 皮损(红斑、湿疹、脓疱、糜烂、溃疡)或皲裂,白带呈稠厚豆渣状或凝乳样,阴道粘膜上白色假膜,VVC临床表现,1 临床表现,顽固病例应排除诱因 2 查找病原体 10%KOH悬滴法,假菌丝,大量孢子 培养法 A 疑真菌感染,涂片阴性 B 孢子多/无假菌

9、丝,疑非白念感染 C 传统治疗失败 D RVVC治疗作培养加药敏,VVC诊断,VVC临床分类,单纯性VVC和复杂性VVC 发生频率/症状轻重/病菌种类/机体 免疫状况 单纯性VVC 正常非孕妇女散发的由白念珠菌引 起的轻度VVC,单次发生,症状轻,VVC临床分类,复杂性VVC 重度VVC 妊娠期VVC 非白念VVC 非控制性糖尿病、免疫低下者VVC 复发性VVC(RVVC):治疗后症状体征消失,真菌学检查阴性后又出现真菌学证实的症状称为复发,一年内发作4次,散在孢子无症状 不需治疗单纯性VVC 首选阴道用药,或口服用药单 个疗程复杂性VVC 口服与阴道同时用药,且延长 一个疗程RVVC 初始治

10、疗与维持治疗性伴侣治疗 RVVC/有症状,治疗期避免性交,VVC治疗原则,复杂性VVC 消除诱因 口服及阴道用药且延长一个疗程妊娠期 局部治疗为主,禁止全身用药 克霉唑/制霉菌素(B)咪康唑(C),VVC治疗方案,阴道用药 咪康唑栓,200mg qn x 7或400mg qn x 3 克霉唑栓,150mg qn x 7或500mg 1次口服用药 氟康唑,150mg,顿服 伊曲康唑,200mg,qd x 35或200mg,bid x 1,VVC治疗方案,RVVC的初始治疗及维持治疗 消除诱因 初始治疗 同复杂性VVC 维持治疗 小剂量/多疗程,6个月 氟康唑150mg,每周一次 克霉唑500mg

11、 每周1次 伊曲康唑400mg,每月1次 咪康唑400mg qd3-6天,每月1次,VVC治疗方案,VVC的随访VVC治疗结束后7-14天和下次月经结束后进行随访,两次随访真菌学检查阴性,为治愈RVVC的随访治疗结束后7-14天、1个月、3个月和6个月各随访一次。,VVC随 访,临床常用治疗:去病因及局部治疗为主。 1.去病因:积极治疗糖尿病; 停用广谱抗生素,雌 激素; 衣裤用具煮沸消毒。 2.局部治疗:冲洗(或坐浴)+ 上药。 冲洗剂:2-4%碳酸氢纳, 1新洁而灭。 涂剂:1%龙胆紫(涂阴道壁)。 栓剂: 制霉菌素栓 孕妇早期禁用 克霉唑栓 咪康唑栓(达克宁栓) 凯妮酊栓(0.5,三日一次) 3.全身用药: 制霉菌素片(25万u 10天) 孕早期禁用 斯皮仁诺(0.2,Bid 1) 氟康唑片(150mg,QD 2) 麦咪诺片(0.2,Tid 7),细菌性阴道病(Bacterial vaginosis,BV),细菌性阴道病病原体,阴道内正常菌群失调使 厌氧菌 数量增加 1001000 倍所致的混合感染,计划生育门诊 14-25%妇科门诊无症状者 23%妇科门诊阴道排液者 37% STD门诊 24-37%妊娠女性 6-32%,细菌性阴道病流行病学,1040%无症状 主要症状为 匀质、稀薄白带伴鱼 腥臭味 及轻度外阴瘙痒或烧灼感 阴道黏膜外观正常,细菌性阴道病临床表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其它相关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