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扶贫协作工作情况报告

上传人:能说****子 文档编号:128183378 上传时间:2020-04-09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9.0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年扶贫协作工作情况报告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年扶贫协作工作情况报告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年扶贫协作工作情况报告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年扶贫协作工作情况报告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年扶贫协作工作情况报告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年扶贫协作工作情况报告》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年扶贫协作工作情况报告(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年扶贫协作工作情况报告中共委 人民政府(年1月5日)尊敬的组长,各位领导:年,以党的十九大精神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东西部扶贫协作座谈会议和深度贫困地区扶贫工作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进一步深化与扶贫协作与经济合作,切实加强交流,深化合作,携手共进,全力实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方略,以组织保障为切入点,以深化对接洽谈为着力点,以加快项目建设为支撑点,以发展特色产业为结合点,以加大人才培育为根本点,全面助力打赢脱贫攻坚战。下面,对照年东西部扶贫协作和对口支援考核工作方案,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一、提高政治站位,强化组织保障。我县高度重视扶贫协作,不断提升政治站位,认真落实中央要求,形成了

2、高规格、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化的工作机制和协作格局。一是强化组织领导建设。我县研究制定了进一步深化协作与经济合作工作实施方案,成立了由县委书记任第一组长,县长任组长,6名县级领导任副组长,21名部门负责人和16名镇(中心)为成员的扶贫协作与经济合作工作领导小组。进一步加强组织领导和衔接协调,明确工作目标,分解重点任务,强化保障措施,着力加强与在产业合作、劳务协作、人才支援、资金支持等方面精准发力,切实做到真扶贫、扶真贫、真脱贫。二是建立联席会议制度。年9月1日,在召开的扶贫协作座谈会上,政府与政府签署了与对口支援和经济合作协议书,建立健全了定期互访沟通机制、日常协调落实机制和部门衔接落实制度。

3、年8月31日至9月1日,委书记、县长率党政代表团23人赴调研对接,先后考察了互联网产业园、完美日用品有限公司、牧羊集团有限公司、途居国际露营地等企业,召开联席会议,双方在产业合作、人才交流、教育卫生、园区建设、劳务合作及基础设施等方面开展深入交流,并就实施山地苹果标准化果园建设、光伏产业项目、建设电商平台、开拓农特产品销售市场等事项达成共识。年12月5日至7日,市委书记、委书记率党政代表团一行24人来我县考察交流交流,先后考察了现代农业园区、物流园区镁合金项目、红色旅游、黄土风情园、医院“智慧医疗”项目等产业项目,召开了对口协作和经济合作联席会议,我县物流园区、发改局等6个部门、5个镇、5个村

4、与区对口帮扶的部门、镇、村分别签订了对口协作工作协议,开启了对口帮扶工作新局面,促进了携手发展奔小康新目标。三是大力推进扶贫协作。县委2次召开常委会议和常委(扩大)会议,传达学习东西部扶贫协作会议精神,研究部署党政代表团赴学习、选派优秀干部赴挂职锻炼等扶贫协作工作。县政府召开2次召开常务会议和调度会议,研究讨论合作协议项目,进一步完善扶贫协作机制,及时发现和解决有关问题,使对口帮扶工作扎实有序推进。年5月27日,发改委副主任、苏陕对口帮扶工作队队长和发改委党组成员、市经协办主任率团来我县考察调研,为深化扶贫协作提供了宝贵的指导意见。同时,进一步强化督促检查,建立扶贫协作项目建设进展调度制度,及

5、时发现和解决存在的问题,保障了协作工作不断向纵深发展。二、增强协作活力,加强人才交流。我县把深化干部人才交流作为扶贫协作的切入点,采取双向挂职、技能培训、人才选派等方式,促进我县干部思想观念大转变和能力作风大提升。一是推动两地互访考察。为深入开展协作,着力推进双向交流,与组织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领导干部全年共进行9批121人次交流学习,其中赴5批74人次、来4批47人次。二是加强人才交流培训。在干部交流方面,我县选派后备干部17人赴挂职锻炼,学习借鉴在城市管理、园区建设、电商产业、文化旅游、农业科技等方面的先进经验,同时,县委组织印发了县挂职干部管理办法(暂行)的通知,进一步加强对挂职干部的管

6、理,推进挂职工作科学化、制度化,确保挂职干部在挂职期间深入实践,严格要求,增长才干,为实现社会经济跨越式发展奠定人才基础;区选派2名优秀干部来挂职,一名挂职县政府副县长,一名挂职县政府办副主任。两地挂职干部在项目资金引进、人才互动交流、招商引资、两地沟通合作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在人才培训方面,年12月17日,我县选派34名景区景点讲解员赴参加培训,学习在旅游景点知识讲解方面的先进经验,为扩大文化影响力、实现“全国文化强县、西北旅游名县”打下坚实基础。在文化交流方面,年11月10日,我县选派7名陕北民歌选手赴省市参加全国优秀非遗民歌展演活动。在教育扶持方面,8月26日,技师学院分院在县职教中心

7、挂牌成立,双方签订了联合办学协议书,将每年派遣有意愿的贫困户子女去技师学院培训,并由政府给予补贴。目前已招收学生64名。在医疗支援方面,我县县医院选派15名医务人员赴中医院进修学习,并主动邀请区医疗卫生专家来我县指导。三是做好管理服务保障。按照省市关于做好来挂职干部管理服务工作要求,我县明确关心关爱措施,支持来陕挂职干部全身心投入脱贫攻坚工作。为区挂职的两名干部提供良好的工作环境和居住环境,配备齐全办公设备,保障工作用车和足额办公经费,解决好就餐、住宿等问题。三、加大资金投入,强化资金管理。苏陕协作投入专项资金1640万元,重点支持我县发展产业和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助推脱贫攻坚。一是优化资金投向

8、。按照项目跟着规划走、资金跟着项目走的思路,提前组织筛选项目,重点支持了10个协作项目建设,预计带动社会投资5.69亿元,覆盖建档立卡贫困人口4500人。如,投入50万元在一院院区建设完成的智慧医疗项目,实现跨医疗机构的在线预约和双向转诊,每年可为贫困人口节约就医费用20余万元。二是创新使用模式。各地结合实际,积极探索创新扶贫协作资金使用方式,努力发挥资金最大效益。如,县牡丹文化产业观光旅游示范园项目,一期公司投资407万元,其中苏陕协作专项资金投入50万元,企业自筹357万元,与114户贫困户签订协议,每户分红1500元,共计17.1万元,有效带动了贫困户脱贫增收。三是加强资金监管。我县严格

9、按照省发改委下发的苏陕协作项目资金管理办法(试行)的通知文件精神,确保资金公开公正透明分配,科学规范高效使用。同时,通过加强审计监管,督促各部门严格按规定使用协作项目资金,确保资金效益。四、创新发展模式,深化产业合作。我县坚持把产业发展作为扶贫协作重点和脱贫治本之策,立足自身资源优势和劳动力成本优势,借助区产业发达、市场广阔等优势,积极推进产业合作,加快贫困地区产业发展。一是制定产业优惠政策。我县出台了苏陕对口协作招商引资优惠办法的通知,在土地、税收、金融等方面提出了支持意见,大力支持和鼓励区各方面力量来我省投资和参与产业扶贫。二是创新产业脱贫模式。区委与县把准扶贫产业发展脉搏,确立了以山地苹

10、果为龙头的扶贫产业项目,计划三年投入扶贫协作专项资金750万元,打造以为代表的“三变”改革试点,大力推动万亩山地苹果示范园建设项目。年,苏陕协作专项资金已投入250万元,通过建立以“党支部合作社(企业)+全体村民(贫困户)”的产业发展模式,流转土地10000多亩,全部完成高标准农田建设,可带动周边4000余名农民通过建设发展山地苹果园区获益,其中贫困人口2187人。园区建成后苹果种植达2万亩,按盛果期亩产5000斤,每斤4元,收入2万元,每户人口按3人计算,家庭年收入达8.52万元,同时,园区建设中已为周边村民提供不少于90个工作日的就业岗位600余个,其中包括贫困人口劳动力400余名,劳动务

11、工工资性人均收入可达2万元。山地苹果示范园建成后固定资产投入达1.3312亿元,按每年果园收益按6000亩,每亩2万元,共计1.2亿元,到20年后,建成的山地苹果示范园及基础设施全部交还给赵家坬村集体经营,让全体村民受益,户均收益可达31.91万元。苏陕协作的县村万亩山地苹果示范园建设项目的成功经验,为全县产业发展开好了头,带好了路。三是拓宽产业发展渠道。年,协作项目在万亩苹果园区建设和牡丹文化产业观光旅游示范园建设的基础上,结合我县实际,不断扩大项目建设范围,在新能源、种植、旅游等方面实施项目5个,已完成资金投入330万元。其中,投入250万元实施的光伏扶贫产业项目,已完成投资250万元,建

12、成后可带动572户贫困户每年增收3000元;投入180万元县中药材种植项目,已完成投资60万元;投入200万元的县汝冀休闲采摘农业示范园建设项目,已完成投资20万元;投入250万元3A级旅游景区项目和投入80万元历史文化旅游产业项目已完成详规设计。五、拓宽就业渠道,深化劳务协作。我县把就业扶贫作为协作重点,建机制、搭平台、抓培训,积极促进贫困劳动力转移就业增收脱贫。一是建立劳务信息共享机制。我县人社局与区人社局签署劳务协作协议,细化了劳务协作项目,建立输出地与输入地劳务对接机制。将信息发布和平台对接作为工作重点,联合建立了跨区域劳动力供求信息采集和发布制度。目前,我县向区提供全县有就业意愿贫困

13、劳动力求职信息373条,区各大企业提供就业岗位信息556条。二是全面开展技能培训。苏陕协作专项资金投入30多万元,组织县贫困户开展月嫂、家政等技能培训,共培训贫困户468人,有21人已经就业。年12月4日,县人社局举办了“劳务协作月嫂培训班开班仪式”,参加培训150人,通过培训,让贫困户掌握技巧,拓宽就业渠道,增加家庭收入,实现脱贫致富。三是积极开展扶贫招聘会。区通过招聘会,推进就业脱贫。年12月18日,我县在政务中心举办了“年劳务协作暨企业助力脱贫攻坚专场招聘会”,区为我县贫困户劳动者提供就业岗位557个,达成初步意向352人,完成用工协议签约46人。六、完善结对帮扶,携手共奔小康。 不断完

14、善区与县结对关系,进一步将结对关系下沉到镇、村两级,深入开展“携手奔小康”行动。一是推动乡镇结对帮扶协作。建立乡镇帮扶强带弱机制,我县5个镇与5个镇结对,建立了交流合作关系,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在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合作、劳务协作等领域全面合作。二是推进结对帮扶向村级延伸。积极鼓励和探索行政村层面结对帮扶,已有5个村与我县5个村签署了合作协议,并确定了能够带动贫困群众增收的产业项目和“造血”项目。三是大力开展社会帮扶。年,区政府搭建扶贫爱心平台,创造机会,广泛动员机关、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支持和参与当地的抗洪、扶贫、助学等事业。在抗洪救灾时期,为我县洪灾贫困村重建投入资金300万元,用于基础设施恢

15、复,目前已完成投资60万元。同时,区政府向捐款20万元,致公党党员捐款4.75万元,欧力特科技有限公司捐献手电、台灯等1000余件,折合人民币4.3万元。在扶贫济困领域,国信科技金融股份有限公司向的7户贫困户捐款1万元。在产业脱贫领域,区积极引导国有企业、外资企业、民营企业助力脱贫攻坚。9月份,驻工作小组深入安徽亳州,积极与亳州援康药业集团有限公司洽谈。年12月21日,县政府与援康药业集团在县签订了合作意向书,计划在建立10万亩的黄芪、黄芩、柴胡、远志等“四大药材”种植基地和陕北中药材集散中心。年,扶贫协作工作取得重大进展,但目前仍存在着项目资金落实不及时,一些领域的协作还不够深入等问题。下一步,我县将深入学习贯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总结/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