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默写篇目14篇

上传人:gege****666 文档编号:128183045 上传时间:2020-04-09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17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默写篇目14篇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高中默写篇目14篇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高中默写篇目14篇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高中默写篇目14篇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高中默写篇目14篇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中默写篇目14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默写篇目14篇(1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高中14篇背诵古诗文一、高中必背诗文14篇1劝学荀子君子曰:学不可以已。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木直中绳,以为轮,其曲中规。虽有槁暴,不复挺者,使之然也。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

2、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注】君子:这里指有学问有修养的人。已:停止。青:靛青,一种染料,从蓝草中取得。蓝:草名,也叫蓼(lio)蓝,叶子含蓝汁,可以做蓝色染料。中(zhn)绳:(木材)合乎拉直的墨线。木工用拉直的墨线来取直。:通“煣”,使弯曲。规:圆规。虽有槁(o)暴(p):即使又晒干了。有:通“又”。槁暴:晒干。槁:枯。暴:晒。复:再。挺:直。受绳:经墨线比量过。金:指金属制的刀剑等。就:动词,接近、靠近。砺:磨刀石。“君子博学”一句:君子广泛地学习而且每天对

3、自己的言行检查、省察。参(cn):验、检查。一说,参,通“叁”,多次,表概数。省(xn):省察。乎:相当于“于”。须臾:片刻,一会儿。跂(q):提起脚后跟。博见:见得广。见者远:意思是人在远处也能看见。疾:强,这里指声音宏大。彰:清楚。假:借助,利用。舆:车。利足:脚走得快。致:到达。(能水:善于游水。水:用作动词,游水,指游泳。绝:横渡。(生(xn):通“性”,资质、禀赋。物:外物,指各种客观条件。(“积善成德”三句:积累善行,养成好的品德,就会得到最高的智慧,具备圣人的思想境界。(跬步:古代称跨出一脚为“跬”,跨两脚为“步”。无以:没有用来的(办法)。(骐骥(j):骏马。驽马:劣马。十驾:

4、马拉车十天所走的路程。(锲:刻。镂:雕刻。(用心一也:(这是)用心专一(的缘故)。用:因为。(六跪:六条腿,蟹实际上是八条腿。跪:蟹腿。螯:蟹钳。躁:浮躁,不专心。【赏析】劝学较系统地论述了学习的目的、意义、态度和方法,是古代论述“学习”的重要文章。这里节选的着重论述学习的重要意义、作用和学习应持的态度。作者反复论证人的知识、才能、品德不是天生就有的,而是通过学习和积累取得的。即使是圣人的思想,也可以在不断的学习和积累中具备。所以,任何人都应当持恒专一,脚踏实地,不断学习。首段提出全文中心论点:“学不可以已”。第2段,论述学习的重要意义。作者先用一连串的比喻进行论证,然后说明人要广博地学习并不

5、断反省自己,就会智慧明达、行为无过。第3段,论述学习的作用。作者先从正面阐述学习的显著效果,接着阐述良好效果的取得是因为凭借外界条件,最后推论人需要通过学习来改造、提高自己。第4段,说明学习应持的态度。全段分三层:第一层着重说明知识需要积累;第二层着重说明学习贵在持之以恒;第三层着重说明学习必须专心致志。这三层意思层层深入,内在联系十分紧密。2师说韩愈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生乎吾后,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吾从而师之。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

6、存,师之所存也。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问之,则曰:“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呜呼!师道之不复,可知矣。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圣人无常

7、师。孔子师郯子、苌弘、师襄、老聃。郯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孔子曰:三人行,则必有我师(。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李氏子蟠,年十七,好古文,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不拘于时(,学于余。余嘉其能行古道,作师说以贻之(。【注】古之学者必有师:古代求学的人一定有老师。学者:求学的人。所以:用来的、的凭借。受:通“授”,传授。生而知之:生下来就懂得道理。之:指知识和道理。孰:谁。闻:知道,懂得。从而师之:跟从(他),拜他为老师。师之:就是“以之为师”。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哪管他的年龄比我大(先生于吾)还是比我小(后生于吾)呢?庸:岂、哪。知:了解、知道。年

8、:这里指年龄。之:结构助词,无实在意义。是故:因此,所以。无:无论,不分。师道:从师的风尚。道:这里有风尚的意思。出:这里指超出。犹且:尚且,还。众人:一般人。下:低于。于:向。“圣益圣”两句:圣人更加圣明,愚人更加愚昧。益:更加、越发。(于其身:对于他自己。身:自己。耻师:以从师为耻。耻:意动用法。惑:糊涂。(授之书而习其句读(du):教给他书,(帮助他)学习其中的文句。之:指童子。其:指书。句读:古人指文辞休止和停顿处。文辞语意已尽处为句,未尽而须停顿的地方为读。(“或师焉”两句:有的从师,有的不(从师)。意思是不知句读的倒要从师,不能解惑的却不从师。不:通“否”。遗:丢弃。(百工:各种工

9、匠。相师:拜别人为师。(族:类。曰师曰弟子云者:称“老师”称“弟子”等等。云者:有“如此如此”的意味。(“位卑则足羞”两句:(以)地位低(的人为师),就感到耻辱;(以)官职高(的人为师),就近乎谄媚。谀:阿谀、奉承。(不齿:不屑与之同列,羞与为伍,意思是看不起。齿:并列、排列。(“今其智”二句:如今士大夫们的见识竟反而比不上巫医、乐师、工匠这类人,真是奇怪的事啊!(常师:固定的老师。(郯(tn)子:春秋时郯国(今山东郯城一带)的国君,孔子曾向他请教官职的名称。苌(chn)弘:周敬王时的大夫,孔子向他请教过音乐的事。师襄:春秋时鲁国的乐官,孔子向他学过弹琴。老聃(dn):就是老子,孔子曾向他问礼

10、。(三人行,则必有我师:几个人同行,其中一定有可以当我老师的人。(不必:不一定。术业有专攻:学问和技艺上(各)有(各的)专门研究。攻:学习、研究。(六艺经传(zhun):六经的经文和传文。六艺:指诗书礼乐易春秋六种经书。乐久已失传,这是沿用古代的说法。传:古代解释经书的著作。(时:指当时士大夫中耻于从师的不良风气。(嘉:赞许。古道:指古人从师之道。贻(y):赠送。【赏析】师说是韩愈的一篇著名论文。全文分4段。第1段提出中心论点并以教师的职能作用总论从师的重要性和择师的标准。第2段指出今人不从师的恶果、表现和原因,批判不重师道的错误态度和耻于从师的不良风气。这一段用对比的方法分三层论述。第一层,

11、把“古之圣人”从师而问和“今之众人”耻学于师相对比,指出是否尊师重道,是圣愚分野的关键所在;第二层,以为子择师而自己不从师作对比,指出“小学而大遗”的谬误;第三层,以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与士大夫之族作对比,批判当时社会上轻视师道的风气。第3段以孔子对待老师的言行为例,说明从师应有的态度,阐明教和学的关系以及能者为师的道理。第4段赞扬李蟠“不拘于时”“能行古道”,说明写作本文的缘由。3逍遥游庄子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南冥者,天池也。齐谐者,志怪者也。谐之言曰:“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

12、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且夫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覆杯水于坳堂之上,则芥为之舟,置杯焉则胶,水浅而舟大也。风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翼也无力。故九万里,则风斯在下矣,而后乃今培风;背负青天,而莫之夭阏者,而后乃今将图南。蜩与学鸠笑之曰:“我决起而飞,抢榆枋而止,时则不至,而控于地而已矣,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适莽苍者,三餐而反,腹犹果然;适百里者,宿舂粮;适千里者,三月聚粮。之二虫又何知!小知不及大知,小年不及大年。奚以知其然也?朝菌不知晦朔,蟪蛄不知春秋,此小年也。楚之南有

13、冥灵者,以五百岁为春,五百岁为秋;上古有大椿者,以八千岁为春,八千岁为秋,此大年也。而彭祖乃今以久特闻,众人匹之,不亦悲乎!汤之问棘也是已。穷发之北(,有冥海者,天池也。有鱼焉,其广数千里,未有知其修者,其名为鲲。有鸟焉,其名为鹏,背若泰山,翼若垂天之云,抟扶摇羊角而上者九万里(,绝云气(,负青天,然后图南,且适南冥也。斥笑之曰:“彼且奚适也?我腾跃而上,不过数仞而下,翱翔蓬蒿之间,此亦飞之至也(。而彼且奚适也?”此小大之辩也(。故夫知效一官,行比一乡,德合一君,而征一国者,其自视也,亦若此矣(。而宋荣子犹然笑之。且举世誉之而不加劝,举世非之而不加沮,定乎内外之分,辩乎荣辱之境,斯已矣(。彼其

14、于世,未数数然也(。虽然,犹有未树也。夫列子御风而行,泠然善也,旬有五日而后反。彼于致福者,未数数然也。此虽免乎行,犹有所待者也。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者,彼且恶乎待哉(?故曰: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注】北冥:北海。冥:通“溟”,海。鲲(kn):传说中的大鱼。怒而飞:振翅奋飞。怒:奋发,指鼓起翅膀。垂天之云:悬挂在天空的云。海运:海动。古有“六月海动”之说。海动必有大风,有大风鹏鸟始可借风力而南徒。天池:天然形成的大水池。齐谐:书名,齐国俳谐之书。志怪:记载怪异的事物。志:记载。“抟(tun)扶摇”两句:乘着旋风环旋飞上几万里的高空,凭借着六月的大风才能离开。抟:

15、环旋着往上飞。扶摇:旋风。九:表虚数,不是实指。去:离开。以:用,凭借。息:气息,这里指风。“野马也”三句:山野中的雾气,空中的尘埃,都是生物用气息相吹拂的结果。野马:游动的雾气。春天山林沼泽中的雾气奔腾如野马,所以叫“野马”。吹:吹拂。坳堂:堂上低洼之处。芥:小草。胶:粘,指着地。斯:则,就。而后乃今:然后才开始。培:凭。夭阏():阻塞。图南:计划向南飞。决:快速的样子。(抢:触、碰。榆枋:榆树和檀树。(奚以为:表示反问,相当于“哪里用得着呢”。之:到。南:南行。(适:往。莽苍:郊野景象,指近郊。果然:很饱的样子。(三月聚粮:出发前三个月即储备干粮。(之:此。二虫:指蜩(tio)与学鸠。虫:古代泛称动物。(知(zh):通“智”。年:寿命。(“朝(zho)菌”二句:朝菌不知一月的时间变化,蟪(hu)蛄()不知一年的时间变化。朝菌:一名大芝,朝生,见日则死。晦:阴历每月最后一日。朔:阴历每月的第一日。蟪蛄:寒蝉,春生夏死,夏生秋死。春秋:指四季。(冥灵:树名。(彭祖:传说为尧之臣,名铿,活了八百岁。特:独。闻:为人所知。匹:比。(是已:就是这样。是:代词,这样。已:通“矣”。(穷发:传说中极荒远的不生草木之地。发:毛,指草木。(羊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