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畜牧行业)农业部专用小麦优势区域发展规划

上传人:管****问 文档编号:128181865 上传时间:2020-04-09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35.0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农业畜牧行业)农业部专用小麦优势区域发展规划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农业畜牧行业)农业部专用小麦优势区域发展规划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农业畜牧行业)农业部专用小麦优势区域发展规划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农业畜牧行业)农业部专用小麦优势区域发展规划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农业畜牧行业)农业部专用小麦优势区域发展规划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农业畜牧行业)农业部专用小麦优势区域发展规划》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农业畜牧行业)农业部专用小麦优势区域发展规划(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农业部:专用小麦优势区域发展规划一、发展现状 小麦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作物,常年播种面积、产量分别占粮食总量的25%和22%左右,全国商品小麦的常年收购、销售和库存量均占粮食总量的1/3左右。 (一)基本情况 1生产稳步发展。1978年至2000年,全国小麦总产量由5384万吨增至9964万吨,增长85%,年递增3%,高于同期全国粮食总产量增幅1个百分点;平均亩产由123公斤增至249公斤,提高1倍以上;播种面积则由4.4亿亩降至近4亿亩,减少4000万亩。 2产区趋于集中。我国小麦生产分布广泛,除海南省和港澳台地区以外,其他30个省(区、市)均有小麦种植。在全国各大产区中,黄淮海麦区所占比重最大

2、。2000年,黄淮海麦区小麦面积2.5亿亩、产量7149万吨,分别占全国的62.2%和71.7%。特别是河南、山东、河北、江苏、安徽5个生产大省,小麦面积达 2.3亿亩、产量达6807万吨,分别占全国的57.9%和68.3%。 3专用小麦发展迅速。1985年农业部提出发展专用小麦, 1996年面积只有1600万亩。1998年以来,随着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的展开,在小麦面积、产量调减的同时,专用小麦面积快速扩大。2001年全国专用小麦面积达9000万亩,比1996年增加7400万亩。其中,达到强筋、弱筋小麦国标(GB/T17892-1999和GB/T17893- 1999)的专用小麦面积达3200

3、万亩。专用小麦生产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国外专用小麦的进口。 4小麦加工业初具规模。目前,全国各类面粉企业达4万多家,年加工能力1.7亿吨以上,其中日加工小麦50吨以上的面粉企业9883家;方便面生产线1800多条,年产量360多万吨;挂面生产企业2500多家,年产能力410多万吨;饼干、糕点的年产量分别达到153万吨和144万吨;饺子、包子、馒头等传统食品加工业稳定发展。 (二)主要问题 1小麦品质不高。我国现有小麦品种中间品质类型偏多,既缺少制作面包的强筋小麦,又缺少制作饼干、糕点的弱筋小麦。与进口强筋小麦相比,国产小麦品质的主要问题是面筋强度较差,大部分品种稳定时间较短,拉伸面积较小

4、。我国小麦面团稳定时间平均在3分钟左右,而国外在12分钟以上;拉伸面积平均在52平方厘米左右,而国外在100平方厘米以上。 2商品小麦质量不稳。由于地区差异较大,种植分散,标准化生产技术普及率低,农民生产过程重品种、轻管理,使专用小麦的品质潜力不能充分发挥,加上混收、混储、混销,影响了商品小麦质量的稳定。 3生产成本较高。1990年至2000年,我国每亩小麦平均生产成本由115元上升到265元,提高了1.3倍。其中,物质费用平均由75元上升到 169元,提高了1.25倍;物质费用占亩产值的比例由48%上升到60%,提高了12个百分点,影响了我国小麦的市场竞争力。 4产业化发展滞后。这是制约我国

5、专用小麦发展的关键因素之一。由于不能实现产销衔接,优质优价,农民发展专用小麦的积极性调动不起来,优质品种区域布局、标准化保优栽培技术等措施难以落实,影响了专用小麦产业化的发展。 二、市场前景与竞争力分析 (一)市场前景分析 在全球谷物生产中,小麦面积、产量和贸易量分别为34亿亩、5.7亿吨和1亿吨左右,分别占世界谷物总量的32%、30%和50%。我国小麦面积4亿亩、产量1亿吨左右,分别占世界总量的12%和18%,均居世界第一位。 随着经济发展和人口增加,小麦的需求呈增长趋势。近几年,世界小麦总需求达到6亿吨左右。据FAO中长期预测,到2015年、2020年和2030年,全球小麦总需求将分别达到

6、7.48亿吨、7.75亿吨和8.58亿吨,分别比目前增加1.48亿吨、1.75亿吨和2.58亿吨。我国小麦需求也呈增长趋势,将继续保持产销大国的地位。 我国位于世界小麦产销中心。世界小麦70%左右的产量集中在中国、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俄罗斯、印度、阿根廷等十几个国家;小麦出口主要集中在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国家,小麦进口国家和地区达70多个。日本、韩国、中国等东南亚国家和地区是小麦的主要进口国家和地区。加快发展我国专用小麦生产,不仅能够有效替代进口优质小麦,而且可以直接向消费习惯基本相似的亚洲国家或地区出口,将对亚洲乃至世界小麦市场产生举足轻重的影响。 (二)竞争力分析 与小麦出口大国相

7、比,我国小麦的单产水平较高。2001年,我国小麦亩产 270公斤,分别比美国高51%,比加拿大高104%。从生产成本看,我国小麦每亩物质费用169元,占生产总成本64%,比美国高9%。但从国际市场小麦价格变动趋势及价格影响因素看,我国专用小麦在本国市场不一定没有竞争优势。美国、加拿大小麦远离我国,运输成本较高,尤其是2号及其以上高等级小麦,在离岸价的基础上,加上运输费、保险费、关税、增值税、卸船费等费用,其销售价格一般都要比我国专用小麦的价格高,综合起来看,在同等质量的前提下,国产优质麦完全有取得优势的可能和潜力。 三、发展思路和目标 (一)发展思路 我国专用小麦总体发展思路是:抓“两头”(强

8、筋和弱筋小麦)、“带中间”(中筋小麦),加快构建区域化种植、标准化生产、产业化经营的专用小麦产业带,提升国产小麦质量水平和国际竞争力。 (二)发展目标 到2007年,全国专用小麦面积占小麦总面积的比例达到40%左右,比2001年提高20个百分点左右;其中3个专用小麦带发展的优质强筋和弱筋小麦面积占全国专用小麦面积的比例达到40%以上,比2001年提高5个百分点以上。实现基本满足国内需求,力争向东亚国家或地区出口的目标。 专用小麦优势区的发展目标是:到2007年,黄淮海专用小麦产业带优质强筋小麦面积达4400万亩,长江下游专用小麦产业带优质弱筋小麦面积达2000万亩,大兴安岭沿麓专用小麦产业带优

9、质强筋春小麦面积达600万亩。 1从生产看,我国优质强筋、弱筋小麦发展到3200万亩仅用了五年时间,而且积累了一定的经验,目前品种、栽培技术等条件比五年前更好,经过努力再扩大3800万亩是完全可以实现的。 2从品种看,目前黄淮海麦区的8901、济南17等品种,长江中下游麦区的宁麦9号、豫麦50、皖麦18等品种,以及东北春麦区的龙麦26、辽春10号、小冰麦33等品种已有一定的规模,加上还有一批品质更优的品系或组合,为专用小麦发展奠定了基础。 3从需求看,目前我国优质强筋、弱筋小麦产需缺口分别达1000万吨和500万吨;从远期看,强筋小麦缺口还会增加。按目前单产水平估算,发展7000万亩优质强筋、

10、弱筋小麦,才能满足国内需求。 4从进出口看,我国承诺到2004年进口小麦的关税配额为963.3万吨。为抵御进口专用小麦对我国专用小麦生产的影响,实现上述发展目标也是非常必要的。美国、加拿大等国家的普通小麦价格比优质小麦低32-50%,也比我国普通小麦价格低30%。我国在加快发展专用小麦的基础上,可以按照WTO承诺的协议,用较少的外汇进口一定数量的普通小麦,在满足国内小麦总量需求的基础上,有效保护专用小麦的发展。 四、优势区域布局 根据降雨量、温度、日照、纬度、海拔,土壤类型、质地、肥力水平,消费、市场、交通、商品率,以及小麦品种优势、发展趋势等条件对小麦品质的影响,按照农业部中国小麦品质区划方

11、案,对北方强筋、中筋冬麦区(包括华北北部强筋麦区、黄淮北部强筋中筋麦区和黄淮南部中筋麦区三个亚区),南方中筋、弱筋冬麦区(包括长江中下游中筋、弱筋麦区、四川盆地中筋、弱筋麦区和云贵高原麦区三个亚区),中筋、强筋春麦区(包括东北强筋春麦区、北部中筋春麦区、西北强筋中筋春麦区和青藏高原春麦区四个亚区)的划分,选择具有比较优势的华北北部麦区、黄淮北部麦区、黄淮南部麦区、长江中下游麦区和东北春麦区,构成黄淮海专用小麦优势产业带、大兴安岭沿麓专用小麦优势产业带和长江下游专用小麦优势产业带,前两个以强筋为主,后一个以弱筋为主。 黄淮海麦区是我国小麦主产区,小麦蛋白质数量和质量都优于南方冬麦区和春麦区。大兴

12、安岭沿麓是历史上优质春小麦产区,对小麦品质研究开发较早,现有品种多为美国和加拿大硬红春麦的后代。长江下游麦区的自然条件有利于软质弱筋小麦生产,近几年一些软质弱筋小麦生产优势比较突出。这三大优势产业带中已育成并推广了一批专用小麦品种。河南、江苏、山东等省已对本省小麦品质区划进行了初步研究,一些地方和单位也对专用小麦产业化经营进行了有益探索,这些都为专用小麦优势产业带的建设创造了条件。 此外,西北的甘肃、新疆、宁夏,东北的辽宁、吉林,西南的云南、四川等小麦产区,优质强筋小麦生产也有一定的发展,为当地生产面包、拉面等专用粉提供了原料。 (一)黄淮海专用小麦优势产业带 基本情况:该区主要包括河北、山东

13、两个省和河南大部、江苏和安徽北部、陕西关中、山西中南部,光热资源丰富,降雨量较少,土壤肥沃,生产条件较好,非常有利于小麦蛋白质和面筋的形成与积累,是我国发展优质强筋小麦的最适宜地区。现有小麦面积2.2亿亩、产量6300多万吨、平均亩产288公斤,分别为全国小麦的55%、64%和115%。 发展目标:以发展优质强筋小麦为主。到2007年,优质强筋小麦面积达到4400万亩,其中河北900万亩、山东1100万亩、河南1100万亩、江苏500万亩、安徽300万亩、陕西300万亩、山西200万亩。 重点地区:由河北、河南、山东、山西、陕西、江苏、安徽等7省的39个地(市)82个县(市)组成。包括河北石家

14、庄、保定等5地(市)15个县(市),山东潍坊、荷泽等10地(市)18个县(市),河南新乡、濮阳等10地(市)18个县(市),陕西宝鸡、咸阳等5地(市)10个县(市),山西运城、临汾等3地(市)8个县(市),江苏连云港、徐州等2地(市)7个县(市),安徽淮北、亳州等4地(市)6个县(市)。 (二)大兴安岭沿麓专用小麦优势产业带 基本情况:该区主要包括黑龙江西北部、内蒙古呼伦贝尔盟等地区,是重要的商品春小麦生产基地,土地肥沃,年降雨量550-650毫米,生态条件与加拿大、美国等强筋小麦生产地区相似,具有发展我国面包用硬红春小麦的生态资源优势。现有小麦面积1000多万亩,亩产250公斤左右,商品率高

15、达70%以上。 重点地区:主要包括黑龙江黑河、齐齐哈尔2地(市)6个县(市)及垦区九三、北安2个管理局,内蒙古呼盟的4个旗县及垦区海拉尔农场。 (三)长江下游专用小麦优势产业带 基本情况:该区主要包括江苏、安徽两个省淮河以南、湖北北部、河南南部等地区,现有小麦面积3500万亩,占全国的10%左右。该区土壤以水稻土为主,气候湿润,热量条件良好,年降雨800-1400毫米。小麦灌浆期间降雨量偏多,湿害较重,不利于小麦蛋白质和面筋的积累,但非常有利于小麦低蛋白和弱面筋的形成,适宜发展弱筋小麦生产。小麦商品率较高,且紧邻沿海粮食主销区,水陆交通便利,运输成本低,有利于发展产业化经营。 发展目标:以发展优质弱筋小麦为主。到2007年,优质弱筋小麦面积达到2000万亩,其中江苏沿海沿江地区900万亩、鄂豫皖接壤的适宜地区1100万亩。 重点地区:以江苏中部弱筋小麦产区为重点,主要包括江苏南通、泰州等4地(市)10个县(市),安徽合肥、六安等3地(市)5个县(市),河南南阳、信阳2地(市)3个县(市)以及湖北襄樊市的2个县(市)。 五、主要建设项目 (一)专用小麦良种育繁推示范中心。在三大专用小麦优势产业带内建设一批高标准专用小麦良种育繁推示范中心。建设范围包括河北、山东、河南、江苏、安徽、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经营企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