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畜牧行业)河南省许昌市农业科技园区总体规划

上传人:管****问 文档编号:128180868 上传时间:2020-04-09 格式:DOC 页数:42 大小:6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农业畜牧行业)河南省许昌市农业科技园区总体规划_第1页
第1页 / 共42页
(农业畜牧行业)河南省许昌市农业科技园区总体规划_第2页
第2页 / 共42页
(农业畜牧行业)河南省许昌市农业科技园区总体规划_第3页
第3页 / 共42页
(农业畜牧行业)河南省许昌市农业科技园区总体规划_第4页
第4页 / 共42页
(农业畜牧行业)河南省许昌市农业科技园区总体规划_第5页
第5页 / 共4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农业畜牧行业)河南省许昌市农业科技园区总体规划》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农业畜牧行业)河南省许昌市农业科技园区总体规划(4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河南省许昌市农业科技园区总体规划园区名称: 河南省许昌市农业科技园区 申报单位: 许昌市人民政府 二一年七月二十七日一、总体规划提要1.1背景意义农业进入新阶段以后,优化农业结构、提高农业效益、增强国际竞争力、改善生态环境已经成为新阶段农业发展的主要任务。促进农业由以资源为依托的数量型农业向以技术为依托的效益型农业转化,实现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跨越,其根本出路在于农业的科技进步,其有效途径是政策引导和建园设区进行示范。1995年以来,许昌进行了建设高效农业示范园区的成功探索,依靠科技进步推动了种、养、加的全面发展,提高了农业生产、加工、储运等整个技术体系的水平,并且形成了一种有利于农业发展的园

2、区运行机制和科技推广机制。许昌的农业类型和基础条件,都在河南及黄淮海地区具有很强的典型性和代表性。2000年2月,温家宝副总理指示在许昌建立国家农业科技示范区。因此,建立许昌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对于引导与其农业特点和类型相似地区农业的发展,促进河南乃至黄淮海地区的农业结构调整,实现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跨越都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1.2总体目标采取综合规划、统一指导、区域布局、分步实施的方式,到2003年示范园完成预期建设目标,2005年示范区初见成效,到2010年基本建成符合21世纪农业发展方向的农业科技园区。具体指标为每亩土地产值4000元以上,农业劳动生产率达到10000元/人年,农民人均纯收

3、入5000元以上。1.3布局与重点园区总体规划设计为“一园九区”:花卉产业化示范园(核心区,1.5万亩)、花卉产业化示范区(45万亩)、无公害蔬菜生产示范区(20万亩)、中药材生产示范区(25万亩)、优质小麦产业化示范区(50万亩)、优质烟叶生产示范区(10万亩)、农作物种子产业化示范区(1万亩)、畜牧业生产示范区(养殖奶牛、肉牛、肉羊、生猪为重点)、农产品加工示范区(6个重点龙头企业示范带动)、农村城镇化科技示范区(10个)。“一园”是许昌农业科技园区的核心和建设重点,通过“一园”的建设,为其他9个示范区提供运行机制、管理制度(包括土地、资金、人才等规章管理制度)、技术服务等方面的示范,从而

4、带动全市及周边地区的农业结构调整。1.4投资概算园区概算总投资101760.4万元。其中示范园投资13180.4 万元,示范区投资88580万元。拟申请国家投资37070万元,地方财政配套24330万元,自筹40360.4万元。1.5效益情况示范园项目完成后,将达到年产1000万株(穗)名优花木接穗、1600万株优质花木种苗、60万盆盆景花卉、126万只鲜切花、7.7万盆蜡梅造型盆景、2100万株优质花卉种苗等产品的生产能力。项目年新增总产值6541万元,新增利税2132.7万元,其中新增税收555.8万元年。项目区农民年新增人均纯收入1500元以上。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65%。示范区项目完

5、成后,测算年增效益73400万元。二、园区概况2.1地理位置许昌市位于中原腹地,地理座标为东经1130311419、北纬3341-3424之间,辖一区二市三县,面积4996平方公里,耕地458万亩,人口437万人,其中农业人口367万人。境内京广铁路、京珠高速公路、107国道及省道纵横交错,市区距郑州国际机场50公里,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2.2自然条件许昌自然条件优越,属暖温带季风区,气候温和,雨量充沛,无霜期长,四季分明。年平均气温在14.3-14.6之间,全年日照时数平均为2150-2391小时,年太阳辐射总量121千卡/cm2,日平均气温稳定通过以上的农耕期314天左右,日平均气温稳

6、定通过10的持续日数为218天左右,年平均降雨量为671.1-736.0mm之间,无霜期为217.5天。2.3农业经济条件长期以来许昌一直是河南省重要的粮食作物、经济作物和畜牧业主产区,名优特农产品独具特色。许昌素有“烟叶王国”之称,所辖鄢陵县已成为我国北方最大的花卉生产销售基地,许昌县为全国著名的腐竹生产加工基地,禹州市为全国四大中药材集散地之一。全市现有4个国家粮食基地县,2个秸秆养牛示范县,3个瘦肉型猪出口基地。2.4科技支撑条件许昌具有较强的技术组装集成能力,有比较完善的技术推广体系。全市先后与中国科学院、中国农科院、中国林科院、中国农业大学等28所科研院校建立联系,进行技术合作,已有

7、580名市外专家应聘到许昌进行农业技术指导。积极改革农技推广体制,实行农业科技承包,2100多名本市科技人员和300多名外地技术人员进入园区直接进行技术承包和指导。市政府连续5年对做出突出贡献的承包集团和个人给予重奖。几年来,全市高效农业示范园区已引进农作物新品种60多个,推广具有国内外先进水平的高新技术21项,农业适用技术100多项,农业科技贡献率已由1995年的35提高到目前的45。1999年10月29日,温家宝副总理对国内动态清样第3362期刊登的“科技创新给许昌农业插上现代化的翅膀”一文作了批示:“农业科技创新和技术推广,与市场紧密相联,与千家万户紧密相联,与科技人员报酬紧密相联,这是

8、农业科技体制改革的方向。许昌在这方面的探索值得重视。”2.5园区建设现状全市己建成高效农业示范园区146个,总面积110万亩,形成了花卉、蔬菜、烟叶、腐竹、水果、中药材、食用菌、畜产品八大系列产品,园区内亩均产值2600元。目前销售收入50万元以上、带动农户100户以上的产业化经营组织91个,龙头企业76家,带动农户44.9万户。2000年,全市农业总产值106亿元,人均2330元,在全省居第5位,与1995年相比,年均增长11.6;农民人均纯收入2520元,在全省居第3位,年均增长13.5(按当年价格计算);粮食总产量248万吨,人均569公斤,在全省居第2位。2.6示范园(核心区)概况地点

9、在鄢陵县311国道两侧,涉及柏梁镇、陈化店镇的6个行政村,面积1.5万亩,2000年该区内农民人均纯收入2811元。现有各种类型的花卉生产销售企业96家,固定资产3.6亿元,年产值4.2亿元。北方花卉集团公司已建成长江以北最大的集科研、生产、经营为一体的花卉组培基地。该区是国家腊梅及名优花木优质高效技术示范项目区、国家林木优良无性系快繁基地、河南省30万亩花卉生产基地建设项目区、河南省节水灌溉示范区。三、背景与意义3.1建园设区、引导示范是国际农业发展的成功经验经济全球化和技术革命正在推动产业革命的迅猛发展,使产业升级速度明显加快,世界性新的农业科技革命已经形成。设施农业、农产品加工业的发展使

10、农业整体效益大幅度增加,农业高新技术企业的不断涌现使农业产业结构日趋优化,现代农业正在成为新世纪各国政府构架新经济体系的重要内容,以农业技术密集为主要特征的园区建设成为国际农业发展的成功经验和基本趋势以及国际农业竞争的焦点。各国政府都将发展农业科技园区作为实现农业快速、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和基础产业,并精心组织、统筹规划,投入大量的人力和财力,采取有效措施,加快发展农业高新园区及相应技术,力求在国际竞争中占居优势地位。美国为促进设施农业等高技术的发展制定了“面向21世纪的生物技术发展计划”,主要运用生物工程技术来发展种子种苗和畜禽疫苗产业,以推动现代农业的发展。欧共体为提高农业效益,主要致力于大

11、幅度降低农产品成本和农产品加工技术的开发。荷兰通过大力发展设施农业,建立设施农业园,将生物技术、设施栽培、计算机管理等技术融为一体,重点发展蔬菜和花卉产业,用6的土地创造出30的农业总产值,成为世界高效农业发展的典范。新加坡计划在6000公顷的土地上,将70的国土改造成农业高新技术示范园。以色列通过高效节水灌溉技术和设施栽培技术的突破,建立农业科技示范农场,在荒漠上创造了人间奇迹。3.2农业新阶段实现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跨越必须加强引导与示范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农产品供求的基本平衡,国民温饱问题的基本解决,标志着我国农业进入新的发展阶段,农业发展的形势与任务发生了重大变化,农业结构不合

12、理、整体效益低、农民收入增长缓慢、生态环境恶化等问题日益突出,农业的发展受到国际国内市场和资源环境的多重制约,农业发展的主要矛盾已经由数量不足转变为质量与效益低的问题。促进我国农业由以资源为依托的数量型农业向以技术为依托的效益型农业转化,实现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跨越,其根本出路在于农业的科技进步,其有效途径是政策引导与建点示范。实现农业“新四化”需要引导与示范。面对新阶段一家一户的小规模分散经营、农村市场经济体制有待完善、农民科技文化素质较低的现状,面向新世纪实现农业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引导农业实现产品标准化、经营企业化、布局区域化、管理信息化,带动不同区域、不同领域实现农业现代化,促进我国农业

13、和农村经济的全面、持续、健康发展,必须大力推进农业科技示范园区建设,进行方向引导和发展示范。调整农业产业结构需要引导与示范。农业进入新的发展阶段之后,农业结构性矛盾日益显露出来。突出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产品质量不高,大路货多,名优产品比例低;二是一般性品种多,专用品种少;三是虽然农业生产的区域化分工有了很大进展,但区域比较优势尚未充分发挥出来,区域性农作物结构不同程度存在大而全、小而全问题。抓住农产品总量平衡的有利时机,加快农业结构调整步伐,促进结构优化升级,就成为农业发展面临的一项重大课题。当然,新一轮的农业结构调整与前几轮相比,具有明显的不同,过去农业结构调整主要是解决了农业向广度进军的问

14、题,新一轮的农业结构调整决不能再走简单的数量、比例变动的老路子,必须注重调整质量。全面提高农产品质量,调整农业产业结构需要园区引导示范。 增加农业整体效益,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业需要引导示范 目前我国农产品加工业还处于初级阶段,农产品加工转化率还很低,1997我国农产品加工业产值与农业产值之比仅为0.79:1,其中东部地区为1.05:1,中部地区为0.58:1,西部地区只有0.44:1。在发达国家,农产品加工业产值一般相当于农业产值额的34倍。这说明,中国农产品加工业与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着巨大的差距。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业,不仅有助于克服农产品“卖难”问题,而且农产品加工业的发展还可以有力地促进

15、农业生产结构的调整。现代农产品加工业并不是农业生产的简单延伸,更不是农副产品剩余后的一般性加工处理。随着社会需求多样化,农产品加工业将向农业提出生产加工型专用原料的要求,引导农业结构趋向合理,更加适合社会的需求。传统的农产品加工业是“农民生产什么,企业加工什么,消费者就消费什么”,而现代农产品加工业则是“消费者需要什么,企业就加工什么,农民就生产什么”。通过发展农产品加工业,提高农产品的加工深度,还可以大幅度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提高农业的综合效益,是增加农民收入的一条有效途径。现代农业早已摆脱了仅仅提供原料和初级加工品的地位,已成为一种“从田头到餐桌”的完整产业,包括了农产品的生产、加工、贮运

16、和销售等全部内容。现在仍把农产品加工业与农业割裂来看的观点,是一种应当摒弃的过时看法。现代农业的竞争,不仅体现为农业生产环节产品和技术的竞争,更体现为包括农业产前、产中和产后在内的整个农业产业体系的竞争。抓住当前主要农产品供给比较充裕的有利时机,大力促进农业生产结构的调整,更大规模地实行农产品加工转化,为农民增收开辟新的来源,将为中国农业的发展开拓新的领域,将进一步加快中国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进程。发展农业高新技术,促进产业化需要引导示范。动植物新品种的选育、病虫害与疫病综合防治、农产品加工及综合利用等对农业发展有重大影响的关键技术领域取得重大突破后,需要加强农业高新技术试验示范,加快应有研究成果的中试、熟化和转化,大力发展农业科技产业,建园设区进行引导示范是必要的。增强国际竞争能力需要引导与示范。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将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经营企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