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阳城市环境总体规划(2015-2025年)

上传人:9786****8129 文档编号:128181202 上传时间:2020-04-09 格式:DOCX 页数:61 大小:89.6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贵阳城市环境总体规划(2015-2025年)_第1页
第1页 / 共61页
贵阳城市环境总体规划(2015-2025年)_第2页
第2页 / 共61页
贵阳城市环境总体规划(2015-2025年)_第3页
第3页 / 共61页
贵阳城市环境总体规划(2015-2025年)_第4页
第4页 / 共61页
贵阳城市环境总体规划(2015-2025年)_第5页
第5页 / 共6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贵阳城市环境总体规划(2015-2025年)》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贵阳城市环境总体规划(2015-2025年)(6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贵阳城市环境总体规划(2015-2025年)前言贵阳位于中国西南云贵高原东部,横跨长江上游和珠江上游,是两江上游重要生态屏障。距重庆长江口岸约300公里,距广西北海出海口约500公里,是中国西南地区重要的交通枢纽。贵阳生态景观秀美,环境质量优良,能源资源丰富,生态环境质量是贵阳市最响亮的品牌、最突出的优势和最核心的竞争力,享有“中国避暑之都”、“爽爽的贵阳”之美誉。贵阳在全国率先开展生态文明城市建设和实践。2007年12月29日,中共贵阳市委八届四次会议审议通过了中共贵阳市委关于建设生态文明城市的决定,提出将贵阳市建设成为生态文明城市的战略目标。2012年国务院发布关于进一步促进贵州经济社会又

2、好又快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122号),提出“到2020年,贵阳市的现代产业体系基本形成,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明显提高,城镇化水平大幅提高,石漠化扩展势头得到根本遏制,环境质量良好”等目标。2013年5月1日施行贵阳市建设生态文明城市条例,确定以建设生态观念浓厚、绿色经济崛起、城乡环境宜人、生态文化普及、生态制度完善、市民和谐幸福、政府廉洁高效的生态文明城市为城市发展目标。2013年12月贵阳市委九届三次全会提出“紧扣一个目标、守住两条底线”的目标要求,提出贵阳市要加快建设全国生态文明示范城市,奋力走出一条西部欠发达城市经济发展与生态改善双赢的可持续发展之路的目标,坚守“发展”和“生态”两条底

3、线。2014年7月贵州省生态文明建设促进条例正式实施。提出“促进生态文明建设,推进经济社会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保障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维护生态安全”的目标,明确提出“划定生态保护红线,确定生态保护红线区域、自然资源使用上限和环境质量安全底线”的要求。2015年7月,中共贵州省委贵州省人民政府发布关于贯彻落实,深入推进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的实施意见,明确提出“完善资源环境生态功能红线制度,划定生态保护红线区域,实行红线区域分级分类管理。严守环境质量底线,将大气、水、土壤等环境质量“只能更好、不能变坏”作为地方各级政府环保责任红线,相应确定污染物排放总量限值和环境风险防控措施”的要求。城

4、市环境总体规划是环境参与城市发展综合决策的平台,属于城市基础性规划,具有基础性、战略性、先导性和综合性等特点。近年来,贵阳市社会经济和城镇化快速发展,未来5年是实现更高水平的全面小康社会的决胜时期,未来5-10年是贵阳市生态文明建设的关键时期,面临着生态破碎加剧、资源环境容量超载、保护与发展矛盾加剧的瓶颈制约问题。贵阳市政府在环境保护部大力支持下,作为国家第二批城市环境总体规划编制试点城市之一。按照环境保护部印发的关于开展城市环境总体规划编制试点工作的通知(环办函20121088号)、关于印发的通知(环办函2013449号)等文件要求,2014年6月开始了贵阳城市环境总体规划(2015-202

5、5)(以下简称规划)编制技术方法、管理模式与实践的探索。贵阳城市环境总体规划(2015-2025年)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自然规律为准绳,以自然环境、资源条件为基础,以保障辖区环境安全,维护生态系统健康为根本,提出城市环境功能定位,划定生态保护红线,构建环境分级管控体系,明确环境资源利用上线,坚守环境质量底线,解决城市环境优化和支撑社会经济发展所需的空间、承载、布局、功能等核心问题。规划正文共分10章33节,提出了“1个根本目标、2个空间格局、3个功能分区、4项调控对策、5项重要政策、6项保护对策”。规划为贵阳推进生态文明城市建设和可持续发展提供环境战略支撑,是协调贵阳市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守

6、住“发展”与“生态”两条底线的基础性、战略性文件之一。2016年12月第一章 规划总则第1节 规划目的以生态保护为前提,以环境资源承载力为基础,以自然规律为准绳,以可持续发展为目标,注重贵阳自身自然环境特色,是贵阳市建设生态文明城市、加快新型城镇化发展、建设生态宜居城市的重要基础。贵阳城市环境总体规划服务于国家区域生态安全以及当地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为贵阳市推进生态文明城市建设和可持续发展、守住“发展”与“生态”两条底线提供环境战略支撑;服务于城市相关管理部门,功能定位、功能分区、底线型指标、生态保护红线、环境质量分区管控等内容为城市总体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资源开发规划、城市开发建设等提供基

7、本依据和约束;服务于环境保护相关部门,是贵阳市生态环境保护根本依据,是编制各环境保护专项规划和实施生态环境保护行动的基础性、战略性、先导性和综合性文件。第2节 规划范围规划范围覆盖全市域,包括市辖六区(云岩区、南明区、花溪区、白云区、观山湖区、乌当区)和三县一市(息烽县、开阳县、修文县、清镇市),总面积80431平方公里,其中重点规划区域为贵阳市六个区(云岩区、南明区、花溪区、白云区、观山湖区、乌当区)。第3节规划时限规划实施起始年为2015年,规划目标年为2020年,展望到2025年。规划基准年为2014年2。第4节 规划依据1.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2.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3.中

8、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4.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国发201046号);5.国务院关于印发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的通知(国发201046号);6.国务院关于加强环境保护重点工作的若干意见(国发201135号);7.国家环境保护“十二五”规划(国发201142号);8.关于进一步促进贵州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122号);9.国务院关于印发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的通知(国发201337号);10.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国发20149号);11国务院关于印发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的通知(国发201517号);12.环境保护部关于发布全国生态功能区划的公

9、告(环境保护部中国科学院公告200835号);13.环境保护部关于开展城市环境总体规划编制试点的函(环办函20121088号);14.环境保护部关于印发城市环境总体规划编制试点工作规程的通知(环办函2013449号);15.国家生态保护红线生态保护红线划定技术指南(环发201556号);16.生态保护红线管理办法(试点试行)(环办函20151850号)17.国务院关于印发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的通知(国发201631号)18.贵州省主体功能区规划(黔府发201312号);19.贵州省水功能区划(黔府函201530号)、20.贵州省生态文明建设促进条例;21.中共贵州省委贵州省人民政府关于贯彻落实

10、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深入推进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的实施意见(黔党发201511号)22.贵阳市城市总体规划(2009-2020年);23.贵阳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24.中共贵阳市委关于建设生态文明城市的决定25.中共贵阳市委、贵阳市人民政府关于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进一步促进贵州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若干意见的实施意见(筑党发20128号)26.贵阳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27.黔中经济区核心区空间发展战略规划;28.贵阳市生态环境保护“十二五”规划;29.贵阳市建设生态文明城市条例;30.贵阳建设全国生态文明示范城市规划(201

11、2-2020年);31.贵阳市林业生态红线划定实施方案32.贵阳市地面水域水环境功能划类规定(筑府发199637号)33.贵阳市生态功能区划;34.贵阳市产业布局规划(2013-2020年)35.贵阳市大气污染防治规划(2014-2025年)36.贵州省人大常务委员会贵州省环境保护条例,2009.3.2637.贵州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转发省国土资源厅省农委贵州省非农业建设占耕地耕作层剥离利用试点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黔府办发201222号)38.贵州省人民政府,黔府发201539号贵州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贵州省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工作方案的通知39.贵州省人民政府,黔府发201413号贵州省人民政府

12、关于贵州省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实施方案的通知40.国家、贵州省、贵阳市的相关法律、法规、标准规范和规划等。第二章 环境状况第1节城市环境区位贵阳市地处中国西南地区腹地。云贵高原东斜坡上,地势起伏较大,呈现出由中西部高原、盆地向东部平原、丘陵过渡的性状。地处长江经济带上游,是长江与珠江上游分水岭地带,是长江和珠江上游地区重要生态屏障功能。贵阳河流水系分属长江流域乌江水系和珠江流域红水河水系,地表水系发达,全市长江流域乌江水系及珠江流域涟江水系4级以上支流的河流共98条,河流湖库众多,水环境保护敏感而重要。地貌类型复杂多样,岩溶地貌类型齐全,喀斯特地貌特征明显。生态环境敏感性和脆弱性较为突出和典型

13、,是贵州省中部石漠化综合防治水土保持区3,息烽县、开阳县、修文县、清镇市属于喀斯特石漠化防治生态功能区4,是桂黔滇喀斯特石漠化防治生态功能区和西南喀斯特地区土壤保持重要区,呈现水土流失严重、石漠化突出、干旱缺水的特点。属北亚热带高原季风湿润气候区,具有高原性、季风性、湿润性等特点,全年气候温暖湿润适中,四季温和。第2节 环境发展历程贵阳经济社会发展先后经历了工业化前期(1995年之前)、工业化初期(19962008年)、工业化中期(2009年至今)等阶段,城市空间持续扩张,城市建设、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之间具有明显的阶段特征。1995年以前,贵阳市工业化起步,环境问题以局部点源和酸雨防控为主,污

14、染防控刚刚起步。这一阶段贵阳市经济基础比较薄弱,发展速度缓慢,城市与资源开发强度不高,多集中于河道坝地等斑块区域,自西南向东北延伸。自然生境总体稳定,环境污染呈点状分散形,以大气点源污染为主,燃煤中硫含量较高,酸雨问题相对突出,污染防控意识与能力刚刚起步5。1996年2008年,工业化快速发展,城市空间加快拓展,生态环境问题全面呈现,城市发展与环境保护的矛盾日渐突出,生态环境防控体系逐步建立。贵阳市经济进入平均13%的快速发展阶段,城镇化水平提高到64.2%,工业增加值增长4.5倍,依托能源优势原材料形成以磷煤化工、铝及铝加工、特色食品、装备制造业等为主的支柱产业,粗放式发展导致资源能源消耗强

15、度和污染排放数量快速增加。城市空间快速扩展,市辖区建成区面积增加到140平方公里,斑块区域连通成片状发展,不断挤占生态用地,生态环境破碎化、石漠化、水土流失等问题凸显。环境保护力度加大,污染防控制度逐步建立,酸雨污染得到较好控制,污染防治设施建设起步,但工业、生活和农村污染并存,区域性、流域性污染以及结构性、布局性环境风险开始显现,生态环境脆弱特点明显,生态环境保护总体处于探索阶段。2009年至今,贵阳市进入工业化中期后段加速发展和城镇化加速发展阶段6,环境问题呈现复合型、压缩型特征。但同时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关系认识发生深刻变化,生态文明理念率先实践,污染势头有所遏制,环境保护迎来新的历史发展机遇。2009年-2014年,经济保持平均15%的高速增长,城镇化率提高至73.2%,高新技术产业和信息化、智能化改造提升传统产业的速度加快发展。“北拓、南延、西连、东扩”的发展使五年时间市辖区建成区面积翻一倍。建设用地和生态用地矛盾突出,生态破坏加剧,“五口水缸”的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建筑规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