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高考热点素材 科技教育

上传人:gege****666 文档编号:128180940 上传时间:2020-04-09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35.9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0年高考热点素材 科技教育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2020年高考热点素材 科技教育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2020年高考热点素材 科技教育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2020年高考热点素材 科技教育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2020年高考热点素材 科技教育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0年高考热点素材 科技教育》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0年高考热点素材 科技教育(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2020年高考热点素材科技教育教育孩子,“零伤害”是底线1人才“帽子”泛滥现象亟待改变2“冰花男孩”之父“申贫”,不符合标准就该拒3申贫被拒,不必被“冰花男孩”的情感所羁绊3别让“网红”标签消解了书店的本真4韦博跑路,预付式消费真的没办法管?5养宠物是年轻人的自我治愈6互联网产业仅靠“烧钱”难续命7“控烟”电子眼可弥补人力监督缺陷8教育孩子,“零伤害”是底线2019-12-12 09:11:39来源:钱江晚报真是太难了,因为孩子的作业,有家长气到住院,有家长为避免动手而将自己双手反捆,总之是不谈作业父慈子孝,一谈作业鸡飞狗跳。这不,据东方卫视报道,近日,上海有一位爸爸,就因为孩子经常不写作业

2、,多次接到老师投诉,气得凌晨把孩子丢到火车站,让他一个人跪地乞讨。这一操作引来很多争议,赞成者有之,批评者也有之。其实对于这种教育方式,向来没有统一的意见。奉行“棍棒教育”的人觉得,孩子不听话,就得严加管教,甚至不惜采用一些比较极端的方式,比如上述爸爸的作为;而另一些人则觉得,家长应该尊重孩子的天性和内心,以平等的方式进行教育。说实话,在没有孩子前,我对后者更为推崇,而对前者则持批评甚至抵制的态度。但当自己有了孩子,尤其是孩子有了自主意识后,我渐渐开始对采用前者的父母产生了理解。扪心自问,我们遇到上述情况,会怎么做呢?如果能用文明的教育方式来教育,又有几个家长愿意搞得如此鸡飞狗跳呢?这位爸爸之

3、所以如此做,应该是到了万般无奈的境地。虽然我理解这位爸爸的动因,但采用如此极端的教育方式,其不良后果及隐患是显而易见的。首先,从孩子的角度来说,这样做的伤害其实蛮大的,最直接的就是孩子的自尊心会受到伤害。这一点我是有切身感受的,因为我小时候也被自己的母亲这么吓唬过。当年如果我不小心犯了比较严重的错误,我的母亲便会把一只碗一双筷子装进我的书包,丢到门口,然后指着我说,再不听话,就给我出去讨饭。好在母亲的执行力没有新闻中的这位爸爸那么强,虽然书包扔了多次,却没有真让我出去乞讨,可是当时那种被围观的受辱感和无助感,现在想起来还是记忆犹新。再回到这个10岁的孩子,遭此惩罚,可想而知内心会有多大伤害。其

4、次,这么做,孩子的安全存在很大风险。凌晨3点半的火车站,一个只有10岁的孩子独自跪地乞讨,虽然现在的社会治安还算好,但也不能保证没有歹人会对孩子起歹心。就算外部环境都安全,也得防范孩子自己在思想上钻了牛角尖造成意外。这样的例子常有发生,作为父母,一定不能掉以轻心,更不能因为跟孩子生气,采用这种比较极端的教育方式,结果造成不可挽回的伤害。父母在教育孩子的时候,要讲求方法,不要总采用“棍棒教育”,觉得自己的孩子想打就打,想怎么管就怎么管。未成年人保护法对父母如何管教孩子是有所规定的,如第十条规定“禁止对未成年人实施家庭暴力,禁止虐待、遗弃未成年人”,如第十一条规定“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应当关注未成年

5、人的生理、心理状况和行为习惯,以健康的思想、良好的品行和适当的方法教育和影响未成年人”。怎么教育孩子,因人因事而异,但无论如何也要守住一个底线,就是不能以伤害孩子的方式达到家长的目的。否则,只会南辕北辙,违背初衷。(张炳剑)人才“帽子”泛滥现象亟待改变2019-12-12 09:05:05来源:光明日报据报道,日前,针对全国政协提案提出的取消“奖励计划”等建议,教育部已正式予以答复。教育部肯定了“奖励计划”实施的积极意义,并表示将通过完善“”退出机制,明确退出情形和退出程序,严格人才称号的使用管理,淡化“帽子”的概念,引导人才称号回归学术性、荣誉性本质,以缓解人才的无序流动问题。实际上,之所以

6、有政协提案建议取消“奖励计划”,一个原因在于高校间抢挖“帽子”人才所导致的人才无序流动。而这背后更深层次的原因则是,包括“”在内的一系列人才奖励计划所引发的人才“帽子”泛滥以及人才评价、引进中的以“帽”取人倾向。正是有人“戴帽子”,才有人“抢帽子”。如果不改变“戴帽子”以及以“帽”取人的问题,即便取消“奖励计划”,马上也会有其他人才称号代之,治标不治本。从教育部的回复来看,教育部显然读到也读懂了建议背后的真问题,并且提出了改进措施。设立“奖励计划”的初衷在于解决当时大学教授、科技人员薪酬偏低的问题,是为了给优秀学者提高待遇。各级政府、各高校、科研院所陆续出台各级各类人才支持计划,又造成了人才“

7、帽子”泛滥的问题。据不完全统计,我国国家层面和省级层面分别有人才计划84个和639个,市县层面人才计划更是多不胜数,各类人才计划,名目繁多、杂乱无序,“帽子”满天飞。人才计划本身的初衷是好的,在于吸引人才、改善学者待遇、鼓励科研创新。但绝大部分人才计划都与薪酬待遇、科研经费,甚至住房、家属工作安排、行政级别待遇等挂钩,且在学科设置、重点学科评选、科研启动经费中,“帽子”学者多寡关系重大,“帽子”几乎等同于票子、位子,意味着权力和资源,加剧了赢者通吃的局面。于是,一些人动摇了学术追求,为了争夺“帽子”费尽心思,难以安心科研。甚至有人形容一些学者“永远都是在得到帽子和得到下一顶帽子的途中”。同时,

8、高校则把“帽子”作为人才引进的标准和成绩,“重名轻实”、争抢帽子,造成了人才的恶性竞争和无序流动。而高校选择的背后,又是把拥有多少“帽子”学者作为评价高校实力的依据。此外,高校重金挖抢“帽子”,其实也是在通过“帽子”学者,争夺在学科设置、重点学科评选、科研经费等方面的优势。于是,人才计划慢慢与其初衷背道而驰,不仅无助于鼓励科研创新,反而扭曲了人才成长环境,破坏了学术生态。改变人才“帽子”泛滥及其引发的人才无序流动问题,首先须从“戴帽子”入手。清理整顿各类人才称号,该取消的就取消,并统筹设立人才称号,能不设就尽量不设,严格各类人才计划的数量,改变“帽子”满天飞的乱象。其次是让人才“帽子”与位子、

9、票子脱钩,避免“帽子”与高额奖金和相关待遇相关联,在学科设置、重点学科评选、科研启动经费、个人升迁以及学术成果评价等方面也该破除以“帽”取人的倾向,让人才称号更多回归为反映科研贡献和学术能力的荣誉称号。(作者:杨三喜,系媒体评论员)“冰花男孩”之父“申贫”,不符合标准就该拒2019-12-12 08:01:32来源:新华每日电讯近日,曾因一张顶着满头冰花上学的照片走红的云南“冰花男孩”,再次进入公众视线。其父在网上发帖称,自己希望被村里认定为贫困户、家人申请到村里扫地赚每月500元补贴,均遭到了拒绝。对此,当地村委会回应称,核实发现“冰花男孩”家不符合建档立卡户标准。“冰花男孩”走红以来,他们

10、家变化很大。2018年1月,记者去云南鲁甸县新街镇转山包村实地采访时看到,他们一家住在破旧不堪的土坯房里,家里没有像样的家具,在外打工的父亲是家庭支柱;但现在,他们一家住进了160多平方米的两层楼房,门口就是新修的水泥路,走20多分钟就能到学校,“冰花男孩”父亲名下还有两辆车。客观来讲,“冰花男孩”一家是脱贫攻坚工作的受益者。那张照片引发关注后,社会各界纷纷捐资捐物,云南青基会启动“青春暖冬行动”,学校设施、校舍大幅改善;得益于相关补贴政策,他们家盖了新楼房;“冰花男孩”父亲换了工作,“每天有200元左右的收入”。然而,在“冰花男孩”父亲发布的网帖中,我们没有看到他对社会的感恩,反倒读出了几分

11、贪婪与不讲道理。他的社交账号的认证信息是“冰花男孩父亲”,可能他觉得儿子的“知名度”能让地方干部对自己更重视,甚至在认定贫困户、安排公益岗位时“特事特办”。事实上,记者在一些贫困地区调研时发现,像“冰花男孩”父亲这样“争当贫困户”的案例并不罕见。他们已经脱贫摘帽,却总盯着贫困户身份的“好处”。因此,当地村委会核实“冰花男孩”家庭收入和资产情况后拒绝了不合理诉求,这种坚持原则的做法值得点赞。当前,正是我国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的关键时期,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任务愈发繁重,精准识贫已成为一项基础性工作。只有按照统一的标准,通过规范的流程和方法找出真正的贫困户,了解其贫困状况,分析其致贫原因,摸清帮扶需求,

12、才能为精准扶贫提供科学依据。精准识贫应当求真务实,杜绝不讲原则的“特事特办”。试想,如果“出名就能走绿色通道”的恶例一开,恐怕会有一些人剑走偏锋,甚至靠恶意炒作博眼球、吸引媒体关注。当地村委会照章办事,传递了清晰信号,有助于让那些“争当贫困户”的人放弃不切实际的幻想。“扶贫先扶志”,是实践反复证明的经验。归根结底,脱贫攻坚还是要在激发贫困户内生动力上下功夫。全面小康路上一个都不能少,贫困户精准识别不容“打折扣”。要让有少数心存侥幸的人明白“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实现从“争当贫困户”向“争当脱贫户”转变。(评论员林碧锋)申贫被拒,不必被“冰花男孩”的情感所羁绊来源:光明网-时评频道2019-12

13、-11 15:41作者:唐伟据北京青年报报道,2008年1月,因在上学路上结了一头冰霜,云南省昭通市鲁甸县新街填转山包村的10岁男孩王福满引发各界关注,也被网友称作“冰花男孩”。12月8日,王福满的父亲王刚奎在网上发文称,自己想申请贫困户的资格,同时给家人争取村中公益性岗位的名额,但是都没有被批准。该村村主任王刚明9日告诉记者,王刚奎家的贫困户评定资料他已经递交过,但是不够评定标准未被获批。是否符合贫困户评定对象,是否有资格获取公益性岗位,既遵循着“两有三保障”的硬性标准,也遵循着“有比较才有鉴别”的情理法则。在硬性标准上,云南省印发的2019年度关于进一步完善贫困退出机制的通知贫困户退出标准

14、中,涵盖了人均纯收入、住房安全、义务教育、基本医疗和饮水安全等几项关键指标。无论是住房安全,还是义务教育,以及王福满每月近4000元的务工收入,对照每项指标不难发现,“冰花男孩”家没有一项符合贫困户评选标准,未被获批符合事实认定情况,说明当地在执行标准上还是比较严格的。至于公益性岗位的获得,需要以贫困户资格作为前置条件,于情于理都不容置喙。同时,总体比较看,“冰花男孩”的经济状况在当地也算得上比较好的,如果连“有车有房”“条件尚可”者都可以获评贫困户,取得公益性岗位的名额,势必损及社会公平正义。从法理上讲,“冰花男孩”的父亲王刚奎有权这么做。这是每个人都具有的基本权利,但并不意味着每种申请都会

15、获得通过,每种诉求都会得到满足。从情理上讲,因为有了“冰花男孩”头顶风霜上学的特殊背景,其父亲申请贫困户被拒后在网上发贴的做法,则让人内心五味杂陈。2018年1月9日,“冰花男孩”因为一张照片在网上引起广泛关注。偶然的内部工作照片能引发网络围观,社会良善在其间发挥着关键作用。事实上,“冰花男孩”固然是个体的模样,却是一个庞大群体的形象浓缩,类其者不知凡知。有过此经历者被勾起了内心感同身受的记忆,无此见历者也被场景所感动,让内心朴素的情感此际充分溢露。确切说,“云南一扶贫工作者骂贫困户”和“云南昭通一村民拒绝签字脱贫被通报”等扶贫领域的公共事件发生后,对“冰花男孩”之父申请贫困户被拒的做法,若是没有理性的认识与判断,则很容易被先前朴素的情感所左右,而忽略了对客观事实的尊重。但情归情,理归理,在社会爱心给予“冰花男孩”们以同情与援助之时,如何避免因为过度关注和呵护,而出现情绪的变化、思维上的改变和价值上的走偏,是当前需要面对和亟待解决的课题。否则,关心、爱护、救助式的给予与保护,就会成为伤害并产生负面示范。在理性与感性之间,个体要避免被“感性的情感所控制”,实现“理性的事实评判”并不容易。多数情况下,我们极易出现情感上的偏好,并最终导致对事实本身的无视。情感左右下的情绪偏好和认知偏差,会带来某种强烈的暗示与诱导。在情感上,我们反倒不希望“冰花男孩”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