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畜牧行业)必修第章《农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教材分析与教学建议(改)

上传人:管****问 文档编号:128179931 上传时间:2020-04-09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1.5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农业畜牧行业)必修第章《农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教材分析与教学建议(改)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农业畜牧行业)必修第章《农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教材分析与教学建议(改)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农业畜牧行业)必修第章《农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教材分析与教学建议(改)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农业畜牧行业)必修第章《农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教材分析与教学建议(改)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农业畜牧行业)必修第章《农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教材分析与教学建议(改)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农业畜牧行业)必修第章《农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教材分析与教学建议(改)》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农业畜牧行业)必修第章《农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教材分析与教学建议(改)(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三章农业地域的形成和发展教材分析与教学建议高一地理中心组:汪阳 黄咏梅 何冰 梁爱军 谢少凤 王龙湘 蔡国毅一、课标及基础知识课标要求:分析农业区位因素。(一)课标解读1了解农业的概念、特点及分类;2了解区位的含义;3分析主要农业区位因素(自然条件、社会经济条件)及其对农业生产影响的实例;4结合实例,分析农业区位因素的变化对农业生产的影响。(二)知识点整理1、农业生产的特点 1地域性遵循“因地制宜”的原则2季节性和周期性遵循“不违农时”的原则2、农业的分类1按生产对象分:种植业、畜牧业、林业、渔业、副业2按投入多少分:粗放农业、密集农业(或集约化农业,包括劳动密集和生产资料密集)3按产品用途

2、分:自给农业、商品农业3、农业的主要区位因素自然条件:地形(地形类型、地势)、气候(光照、热量、降水、昼夜温差)、水源(河水、冰雪融水、地下水)、土壤(耕地面积、土壤肥力)社会经济条件:市场、交通、农业技术(生产技术和经验、机械化水平、保鲜冷藏技术等)、劳动力、政策、地价、资金、工业基础(一)气候1热量:影响农作物的类型、耕作制度和产量等。(注:昼夜温差的大小也影响农作物的品质,举例:新疆的瓜果特别甜、青藏高原青稞品质好。)我国各温度带农业生产的差异温度带主要地形区积温主要农作物耕作制度中温带东北平原、内蒙古高原(河套平原、宁夏平原、河西走廊)、准噶尔盆地1600C3400春小麦、玉米、大豆、

3、高粱、亚麻、甜菜一年一熟暖温带华北平原、黄土高原、塔里木盆地3400C4500冬小麦、棉花、玉米、温带水果两年三熟亚热带长江中下游平原、四川盆地、云贵高原、东南丘陵、珠江三角洲4500C8000水稻、甘蔗、油菜、茶叶、亚热带水果(如柑橘等)一年两熟至三熟热带海南岛、云南西双版纳雷州半岛、台湾南部8000热带经济作物(如橡胶、香蕉、咖啡、椰子等)一年三熟青藏高原区青藏高原 2000青稞一年一熟 注:农业生产上把日平均气温10的日子称为农作物的生长期,生长期内日平均气温的总和就叫做积温。从每年秋季初霜到第二年春季终霜,这一段时期称为霜期,每年除去霜期的时期就叫做无霜期。生长期和无霜期的长短以及积温

4、的多少是反映热量条件优劣的重要标志。2光照:不同农作物对光照条件的要求不同。长日照农作物:麦类、亚麻、甜菜、马铃薯等。短日照农作物:水稻、玉米、高粱、大豆等。3降水:年降水量大于400MM的湿润、半湿润地区主要发展种植业。 年降水量小于400MM的半干旱、干旱地区主要发展畜牧业。年降水量小于250毫米且无灌溉水源的地区难以发展农业生产。 雨热同期是农业生产的有利条件。(二)地形(三)土壤南方的红壤丘陵上适宜种茶树(茶树生长需要酸性的土壤环境)。东北平原的黑土和黑钙土、四川盆地的紫色土、南方的水稻土都是肥沃的土壤(有机质丰富)。沙质土壤适宜种花生、棉花(土质疏松,透水透气)。世界农业发达的地区多

5、分布在土壤肥沃的冲积平原和温带草原地区。(四)水源:对干旱、半干旱地区的农业生产和旱季的灌溉尤为重要。举例:西北地区的灌溉农业、新疆的绿洲农业。花卉、蔬菜、水稻、甘蔗等农作物的生长对水源的要求较高。(五)市场:农产品的销售受供求关系的影响,考虑国内和国际两个市场举例:珠江三角洲地区大力发展出口创汇农业。(六)交通运输:产品容易腐烂变质或需要远距离运输的农业生产要求有方便快捷的交通运输条件举例:乳畜业、园艺业、出口农业。(七)技术举例:人们通过农业技术改革,扩大某种农作物的区位范围,如:把橡胶生产北推到北纬22度;双季稻推广到江淮平原;小麦种植高限扩展到海拔4000米等;人们根据经济技术水平,对

6、不适宜农业生产的自然因素进行改造,如:在丘陵上修筑梯田;温室农业、大棚农业等;交通运输条件的改善和农产品保鲜、冷藏等技术的发展,使农产品市场地域大为扩展;其它:杂交育种、太空育种、基因工程、转基因技术、克隆技术等。(八)劳动力举例:劳动力丰富的地区,农业生产多采用精耕细作的方式;地广人稀的地区发展商品农业,农业生产多采用机械化的方式。(九)政策举例:国家组织人员开发“北大荒”;国家通过提高农产品收购价格鼓励农民扩大某种农作物的生产等。(十)地价举例:在大城市周围建立以生产蔬菜、花卉、肉、蛋、奶为主的农业基地(城郊农业)。(十一)工业基础举例:工业为农业提供了机械、化肥、农药等。4、农业区位因素

7、变化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农业区位因素的变化影响着农业区位的选择。一方面,人们通过培育良种、改造自然因素和改良耕种制度等,扩大农业的区位范围。另一方面,社会经济条件处于不断的发展变化中,对农业区位的选择产生重要影响。农业生产现象变化的农业区位因素在丘陵上修筑梯田改造地形条件修建水库和引水渠道;打机井;新疆的坎儿井改善水源条件我国北方冬季在玻璃温室里种花卉和反季节蔬菜改善热量条件东南丘陵的红壤撒熟石灰;黄淮海平原上的涝洼盐碱地洗盐改善土壤条件橡胶种植的北界推移到北纬22度良种培育双季稻生产推广到江淮平原改良耕作制度“城郊农业”的生产重点转为蔬菜、肉、蛋、奶和园艺业市场区位及需求的变化海南省蔬菜冬季供

8、应北方市场,荷兰鲜花装点世界许多城市交通运输条件的改善和农产品保鲜、冷藏技术的发展课标要求:举例说明主要农业地域类型特点及其形成条件。(一)课标解读1了解农业地域的形成;2了解世界主要的农业地域类型;3以亚洲水稻种植业、美国商品谷物农业、阿根廷大牧场放牧业、西欧乳畜业、澳大利亚混合农业为例,分析世界主要农业地域类型的特点和形成条件;4运用农业区位分析的方法分析其它地区农业生产的区位条件。(二)知识点整理1、农业地域的形成农业地域是指在一定的地域和一定的历史发展阶段,在社会、经济、科技、文化和自然条件的综合作用下,形成的农业生产地区。同一农业地域内,农业生产的条件、结构、经营方式、发展方向等具有

9、相同的特征。农业地域的形成,是因地制宜发展农业、合理利用农业土地的结果。2、世界主要的农业地域类型农业地域类型按生产对象分类按投入多少分类按产品用途分类典型分布地区种植业畜牧业粗放农业密集农业自给农业商品农业水稻种植业季风水田农业东亚、东南亚、南亚、我国东南沿海地区商品谷物农业美国中部地区、我国东北地区种植园农业东南亚、南亚、非洲、拉丁美洲的热带地区热带雨林迁移农业刚果盆地、亚马孙平原大牧场放牧业阿根廷潘帕斯草原乳畜业西欧、美国东北部乳畜带、大城市近郊区游牧业蒙古、中亚地区混合农业澳大利亚墨累达令盆地、我国珠江三角洲地区3、以种植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农业地域类型区位条件生产特点亚洲的季风水田

10、农业1地形以平原为主,耕地比较肥沃;2夏季高温多雨,水热充足;3人口稠密,劳动力丰富;4人均耕地少,对粮食的需求量大;5传统的种植经验丰富。1小农经营;2单位面积产量高,但商品率低;3机械化和科技水平低;4水利工程量大。美国中部平原的商品谷物农业(小麦区、玉米带)1优越的自然条件:地势平坦广阔,土壤深厚肥沃,水源充足,气候温和,降水丰富;2便利的交通运输:五大湖和密西西比河的航运,发达的铁路和公路网;3地广人稀,利于大规模机械化生产;4高度发达的工业为农业提供服务;5先进的科技提高了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1生产规模大,商品率高;2生产专业化和区域化。4、以畜牧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农业地域类型区位

11、条件生产特点阿根廷潘帕斯草原的大牧场放牧业1气候温和;2草类茂盛;3地广人稀,土地租金很低;4交通便利。商品化、专业化、机械化程度高西欧的乳畜业1地势平坦,气候温和湿润,适于多汁牧草生长;2市场需求量大(接近消费市场);3交通便利。1商品率高;2机械化水平高;3科技水平高。5、混合农业:农业地域类型区位条件生产特点澳大利亚墨累达令盆地的混合农业(小麦牧羊)1草原面积广阔;2气候温和;3修建水利工程(“东水西调”),改善灌溉条件;4交通便利。1农场成为一个良性的农业生态系统;2农民可有效地利用时间安排农业活动;3农业生产具有很大的灵活性和对市场的适应性。6各地特色农业类型:类型分布地区区位条件主

12、要农产品基塘农业珠江三角洲地势低洼,水热充足,市场需要桑树、蚕丝、甘蔗、果树城郊农业大城市的近郊区满足城市居民的需要蔬菜、花卉、乳肉蛋等河谷农业青藏高原的湟水谷地、雅鲁藏布江谷地青藏高原海拔高,气温低,河谷地区水热条件相对较好青稞、小麦,雅鲁藏布江谷地还能种水稻等亚热带作物(“西藏的江南”)坝子农业云贵高原云贵高原地表崎岖,只有一些山间小盆地(当地人称为“坝子”)地势较平坦,成为当地主要的农业区水稻、亚热带水果等彩色农业云南四季如春,降水丰沛,国内、国际市场的需要花卉绿洲农业新疆塔里木盆地、准噶尔盆地边缘(昆仑山、天山山麓地带)气候干旱,有高山冰雪融水或地下水作为灌溉水源(“坎儿井”工程),光

13、照充足,有利于作物生长长绒棉、瓜果(葡萄、哈密瓜等)灌溉农业河套平原、宁夏平原(“塞上江南”)、河西走廊气候干旱,有黄河水(河、宁)或祁连山冰雪融水作为灌溉水源小麦课标要求:结合实例说明农业生产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一)课标解读1农业生产的发展会引起自然植被、地表环境等的变化。 2不合理的农业生产方式会给地理环境带来不利影响。3农业生产技术的改进大大增加了农作物产量,同时也会对生态环境带来某些负面影响。 (二)知识点整理1对生物的影响:开垦耕地、砍伐森林等;人工培育良种;过渡放牧导致草场破坏,出现荒漠化;施用农药会使农产品遭到污染,导致农产品质量下降。2对土壤的影响:大水漫灌导致土壤盐渍化;

14、长期施用化肥会使土壤板结,变酸变硬。3对气候的影响:砍伐森林与植树造林、修建水库与引水灌溉都改变了下垫面性质,改变了大气的热源和水源条件。4对水文特征的影响:修建水库和引水灌溉:改变了河流径流的流量过程;开垦梯田、砍伐森林、植树造林:影响河流含沙量;农药的使用也可能导致水污染,围湖造田等也破坏水域环境。5对地形的影响:梯田6植被:扩大耕地往往以破坏植被为前提,甚至导致珍稀物种的灭绝。二、知识结构体系以畜牧业为主以种植业为主农业的区位选择案例分析三、重点难点重点:1分析主要农业区位因素(自然条件、社会经济条件)及其对农业生产影响的实例;2结合实例,分析农业区位因素的变化对农业生产的影响。3以亚洲水稻种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经营企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