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投资(第二版)教学全套课件2

上传人:金**** 文档编号:128179172 上传时间:2020-04-09 格式:PPT 页数:458 大小:8.76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国际投资(第二版)教学全套课件2_第1页
第1页 / 共458页
国际投资(第二版)教学全套课件2_第2页
第2页 / 共458页
国际投资(第二版)教学全套课件2_第3页
第3页 / 共458页
国际投资(第二版)教学全套课件2_第4页
第4页 / 共458页
国际投资(第二版)教学全套课件2_第5页
第5页 / 共45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国际投资(第二版)教学全套课件2》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国际投资(第二版)教学全套课件2(45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 国际投资 第二版 2 第一章国际投资导论 第一节国际投资概述第二节国际投资的产生 发展及其发展趋势第三节国际投资研究的内容与方法第四节国际投资的分类 3 第一节国际投资概述 4 一 国际投资的概念各类具有独立投资决策权对投资结果承担责任的投资主体将其拥有的货币 实物及其它形式资产或生产要素跨国界流动与配置形成实物资产 无形资产或金融资产通过跨国运营以实现价值增值的经济行为 5 二 国际投资的主体 跨国公司 国际金融机构 官方与半官方机构 个人投资者 6 三 国际投资的客体1 货币性资产 MonetaryAssets 现金 银行存款 应收账款 国际债券 国际股票 衍生工具2 实物资产 Rea

2、lAssets 土地 建筑物 机器设备 零部件和原材料3 无形资产 IntangibleAssets 生产诀窍 管理技术 商标 商誉 技术专利 情报信息 销售渠道 7 第二节国际投资的产生 发展及发展趋势 8 一 起步阶段 18世纪末 1914年 英 法 德 美 荷从事国际投资 国际投资主要流向自然资源丰富的地区 国际间接投资是当时的主要投资形式 国际间私人投资异常活跃 9 二 低迷徘徊阶段 1914年 1945年 国际投资的总额下降 国际投资的格局发生重大变化 国际投资方式仍然以国际间接投资为主 10 三 恢复增长阶段 1946年 1979年 国际投资的规模迅速扩大 国际投资的格局再次发生变

3、化 国际投资的方式转变为国际直接投资为主 11 四 逐渐发展阶段 20世纪80年代 国际直接投资的规模迅速扩大 国际投资的格局再次发生重大变化 国际投资的流动转向以发达国家为主 国际投资的参与方式更加灵活 12 五 高速增长阶段 20世纪90年代 国际直接投资总额大幅上升 国际直接投资产业分布的转化 国际投资主体向多元化发展 跨国并购成为国际直接投资的重要方式 国际投资流向重点在区域经济集团内部 新兴的发展中国家成为国际投资的热点 13 六 国际投资的最新发展趋势 全球外国直接投资增速下降 大型跨国公司主宰全球经济 外国直接投资流量继续集中在欧 日 美 政府加速开放外国直接投资政策 签订了更多

4、的双边协定和投资协议 中国将成为全球最具活力的外商投资地区 第三节国际投资研究的内容与方法 14 15 一 国际投资研究的内容 国际投资理论国际投资的基本概念 分类 动机 国际投资主体 跨国公司的发展 组织结构 经营战略 及各类从事国际投资活动的国际机构 国际投资客体 直接投资方式 各种类型的间接投资方式 国际投资管理 投资环境 项目的可行性及投资活动面临的各种风险 16 二 国际投资学的研究方法 总量分析与个量分析相结合 静态分析与动态分析相结合 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 历史分析与逻辑分析相结合 抽象分析与实证分析相结合 理论总结与实践操作相结合 17 第四节国际投资的分类 18 一 按投

5、资对象不同划分 实业投资通过创办或参与经营有关实体 金融投资主要是通过购买各种债券或股票 19 二 按投资期限不同划分 短期投资 投资期限在一年以内的债权 长期投资 投资期限在一年以上的债权 股票以及实物资产等 20 三 按投资主体不同划分 公共投资 由政府或国际组织用于社会公共利益而进行的投资 私人投资 一国的个人或企业以赢利为目的而对东道国经济活动进行的投资 21 四 按投资性质不同 国际直接投资 国际间接投资五 其他投资方式 补偿贸易 国际融资租赁 国际工程承包 22 BOT投资 Build Operate Transfer 政府同私营机构 在中国表现为外商投资 的项目公司签定合同由该项

6、目公司承担一个基础设施或公共工程项目的筹资 建造 营运 维修及转让在双方协定的一个固定期限内 一般为15 20年 项目公司对其筹资建设的项目行使运营权 以便收回对该项目的投资 偿还该项目的债务并赚取利润协议期满后 项目公司将该项目无偿转让给东道国政府 23 谢谢 24 国际投资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杜奇华 25 第二章国际直接投资理论 第一节主流的国际直接投资理论第二节发展中国家国际直接投资理论第三节国际直接投资理论的最新发展 26 第一节主流的国际直接投资理论 27 垄断优势理论 一 产生的背景 1960年 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的学者斯蒂芬 海默 StephenH Hymer 博士论文 国内企业的国

7、际经营 对外直接投资研究 InternationalOperationalofNationalfirms AStudyofdirectforeignInvestment 中提出 海默的垄断优势理论第一次论证了外国直接投资不同于一般意义上的金融资产投资 垄断优势理论得提出标志着独立的国际直接投资理论开始形成 垄断优势理论以产业组织理论为基础 也被称为产业组织理论 28 垄断优势理论 二 基本观点 技术优势 资本筹集优势 规模经济优势 管理优势 来自产品市场不完全的垄断优势 29 垄断优势理论 三 评价1 积极影响 突破了从资本流动的角度分析国际直接投资的分析模式 把国际直接投资与国际间接投资明确

8、地区分开来2 局限性 研究基础是战后美国制造业少数具有资金和技术优势的部门的境外直接投资活动 垄断优势理论还带有很强是绝对性无法解释60年代以后 发达国家没有垄断优势的中小企业以及一些发展中国家的企业也开始对外进行直接投资的现象 30 内部化理论TheTheoryofInternalization 一 背景 巴克莱 PeterJ Buckley 卡森 MarkCasson 跨国企业的未来 1976 和 国际经营论 1978 卡森 跨国企业的选择 1979 进一步理论分析 拉格曼 AllanM Rugman 1981 跨国公司内幕 扩大了内部化理论的研究范围 31 内部化理论 二 基本观点内部化

9、理论的三个基本假设 企业在不完全竞争市场上从事各种贸易活动存在各种障碍 其内部化经营的目的是利润最大化 生产要素市场尤其是中间产品市场不完全时 企业可以以内部市场替代外部市场 在不完全市场上实施内部化来降低生产成本 当这种内部化跨越国界时就产生了跨国公司和对外直接投资 32 内部化理论 三 市场内部化的影响因素 产业特定因素 Industry SpecificFactor 区位特定因素 Region SpecificFactor 国家特定因素 Country SpecificFactor 公司特定因素 Firm SpecificFactor 33 内部化理论 四 内部化的成本 资源成本 通信成

10、本 管理成本 国家风险成本 34 内部化理论 五 内部化的收益 跨国公司统一协调各分支机构业务活动 消除了外部市场的 时滞 利用中间产品差别价格或转移价格获取利润 利用技术优势控制给企业带来的经济效益 消除了因外部市场上的垄断因素给企业造成的经济损失 避免了市场不完全给企业带来的经济损失 35 产品生命周期理论TheTheoryofProductLifeCycle 一 产品生命周期理论产生的背景 维农 1966 经济学季刊 上发表 产品周期中的国际投资与国际贸易 用来解释新产品的国际贸易问题和对外直接投资问题 36 产品生命周期理论 二 产品生命周期理论的基本假设 消费者的偏好因收入不同而有所

11、差别 企业之间及企业与市场间沟通成本随空间距离增加而增加 产品生产技术和市场营销方法会经历可预料变化 国际技术转让市场存在非完美性 37 产品生命周期理论 三 产品生命周期理论的主要内容 产品创新阶段 NewProductStage 产品成熟阶段 MatureProductStage 产品标准化阶段 StandardizedProductStage 38 产品生命周期理论 四 理论意义 将垄断优势 产品生命周期和区位因素结合起来解释国际直接投资的动机 时机和区位的选择 从动态的角度分析对外直接投资 并增添了时间因素 把国际直接投资同国际贸易和产品的生命周期结合起来解释美国二战后对外直接投资的动

12、机与区位的选择 使国际投资理论既可以解释对外直接投资 也可用来解释新产品的国际贸易 39 产品生命周期理论 五 理论缺陷 将跨国公司的产品开发 市场营销渠道和市场竞争手段决三项相互依存的决策程序分开 与跨国公司同时整体考虑这三项决策的实际不符 由于产品生命周期理论是以特定时期美国制造业企业的对外直接投资活动为背景展开研究的 所以这一理论对非制造业企业 对发展中国家 对非出口替代领域和高科技与研发领域的对外投资行为无法做出科学的解释 无法解释20世纪80年代以后出现的 发达国家企业直接在发展中国从事新产品研发的行为 40 比较优势理论TheTheoryofComparativeAdvantage

13、 一 比较优势理论产生的背景 小岛清 KiyoshiKojima 在20世纪70年代提出 根据国际贸易的比较优势理论 提出符合日本国情的对外直接投资理论 41 比较优势理论 二 比较优势理论的基本观点 赫克歇尔 俄林模型 H O模型 中的资源禀赋或资本 劳动要素比例的假定基本是合理的 比较利润率的差异与比较成本的差异无关 日本式的对外直接投资与美国式的对外直接投资是不同的 42 比较优势理论 三 比较优势理论的推论 国际贸易理论和国际投资理论都可以统一到比较成本理论上进行解释 日本的对外投资时要创造和扩大对外投资 应从比较成本的角度对两种或两种以上产品或产业进行分析 应在比较成本差距较大的基础

14、上进行投资 对外投资应从与东道国技术差距最小的产业依次进行 43 比较优势理论 四 理论意义 提出对外直接投资基础是两国比较成本差距较大的论点 首次将国际贸易理论和国际投资理论在比较成本的基础上融合起来 否定了垄断优势在对外直接投资中的决定性作用 强调了运用与东道国相适应的技术进行投资 论证了中小企业拥有的技术更适合东道国的生产要素结构 因而较好地解释了发达国家在70年代以后出现的中小企业对外进行直接投资的原因和动机 该理论首次提出了产业概念 这比以前以企业为研究对象的国际直接投资理论大大地进了一步 44 比较优势理论 五 局限性 符合20世纪80年代前日本大量向发展中国家投资的情况 但无法解

15、释20世纪80年代后日本企业对欧美等发达国家制造业的大量投资 无法解释发展中国家开始向发达国家的投资现象 45 国际生产折中理论TheEclecticTheoryofInternationalProduction 一 国际生产折衷理论产生的背景 邓宁 John H Dunning 试图建立一种全面的理论说明对外直接投资的起因和影响对外投资发展方向的因素 1977年邓宁在诺贝尔经济学奖的学术会议上在 贸易 经济活动的区位与跨国企业 折中理论探索 中提出国际生产折中理论 46 国际生产折中理论 二 基本观点 所有权优势 内部化优势 区位优势 47 国际生产折中理论 三 理论意义 弥补以前国际投资理

16、论的片面性继承了海默了垄断优势理论的核心内容 吸收了巴克莱内部化的观点 增添了区位优势因素 引入了所有权 内部化和区位优势三个变量因素来对投资决策进行分析 创建了一个关于国际贸易 对外直接投资和国际协议安排三者统一的理论体系 将这一理论同各国经济发展的阶段与结构联系起来进行动态化分析 提出了 投资发展周期 学说 48 国际生产折中理论 四 局限性 认为该理论将利润最大化作为跨国公司对外直接投资的主要目标与近些年来对外直接投资目标多元化的现实不符 该理论几乎综合了其他各种对外直接投资理论 缺乏一个统一的理论基础 缺乏独创性 将所有权 内部化和区位优势三个因素等量对待 未强调它们之间的关系对直接投资的影响 仍然停留在静态分析 探讨了选择国际贸易 对外直接投资和国际协议安排三种国际经济活动方式的依据 但在对其依据的探讨中 缺乏对跨国公司管理这一环节深入研究 国际生产折中理论的研究对象仍然是发达国家 还是无解释不具备技术优势的发展中国家的跨国企业从事的国际直接投资活动 49 第二节发展中国家国际直接投资理论 50 一 产生背景 刘易斯 威尔斯 LouisT Wells 1977年在 发展中国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