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行业)循环性绿色旅游示范基地创建方案

上传人:管****问 文档编号:128178306 上传时间:2020-04-09 格式:DOC 页数:16 大小:46.5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旅游行业)循环性绿色旅游示范基地创建方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旅游行业)循环性绿色旅游示范基地创建方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旅游行业)循环性绿色旅游示范基地创建方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旅游行业)循环性绿色旅游示范基地创建方案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旅游行业)循环性绿色旅游示范基地创建方案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旅游行业)循环性绿色旅游示范基地创建方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旅游行业)循环性绿色旅游示范基地创建方案(1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神州荒漠野生动物园循环性绿色旅游示范基地创建方案为全面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循环经济的若干意见,根据甘肃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分解实施循环经济总体规划主要任务的通知”精神和武威市文化旅游局实施循环经济总体规划工作总体部署,结合神州荒漠野生动物园实际情况,制定神州荒漠野生动物园循环性绿色旅游示范基地创建方案:一、景区概况1.自然地理条件神州荒漠野生动物园位于武威阳光产业示范园核心区,距市区20公里,交通便利。区内属温带半荒漠大陆性气候,光热资源丰富,年均气温7.9,常年干旱少雨,年降水量110160毫米,年蒸发量2020毫米以上,无霜期155天。境内大部分为新月型沙丘和沙丘链,沙层含水率在24%

2、之间,丘间地较平坦,占沙漠面积的56%,土壤为灰棕荒漠土,土层深厚,地下水一般埋深10米左右,水量丰富,PH值7.58.3,适用于人畜饮用和植物灌溉用水。2.景区管理单位基本情况景区管理单位单位为甘肃濒危动物研究中心,是1987年经原国家林业部和甘肃省人民政府批复成立的县级事业单位,规划面积18.16万公顷,重点治理区1万公顷。主要从事濒危动物保护繁育研究、沙漠生态综合治理和多种经营活动。2002年加挂“神州荒漠野生动物园”牌子,2005年与钱学森沙产业中心实验室合署,建立市级沙产业开发示范区,并挂“阳光产业生产力促进中心”牌子,是武威阳光产业示范园核心区。甘肃濒危动物研究中心重点治理区东沙窝

3、是我市重点沙害区,风沙线长达90公里,长期以来,沙区生态环境持续恶化,风沙灾害频繁,严重威胁着沿沙群众生活和农牧业生产。经过多年治理,使昔日流沙滚滚、寸草不生的荒漠,变成了“垂杨密密拂行装,芳草萎萎碍人路”的生态乐园,并连年被市、区评为造林绿化先进单位,2003年,被甘肃省政府授予“甘肃绿化模范单位”称号。中心曾被授予全国、全省野生动物保护先进单位,并被国家林业局确定为首批陆生野生动物疫源疫病监测站。同时,项目建设单位地域广阔,自然条件和基础条件优越,为生态旅游的进一步开发建设创建了优厚的条件,打下了坚实的基础。目前,甘肃濒危动物研究中心已成为对外展示我国保护濒危动物成果的窗口、西部乃至全国荒

4、漠治理和阳光产业开发的示范区、省内独具特色的旅游景点。3.景区现状神州荒漠野生动物园, 现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是1994年11月,经原林业部批准,在林业部甘肃濒危动物研究中心的基础上设立的集生态观光、动物观赏、休闲度假和科普教育为一体的特色景区。园内以沙漠风光、野生动物为依托开发了自然风光、人文风情、生态野趣、餐饮娱乐四大系列景点,被誉为沙漠绿色明珠。目前,神州荒漠野生动物园已成为对外展示我国保护濒危动物成果的窗口、西部乃至全国荒漠治理和阳光产业开发的示范区、省内独具特色的旅游景点。现已建成占地1132的沙产业馆、780的动植物标本展览馆和百鸟苑、鸵鸟馆、熊馆、猴馆、雉鸡馆等动物展馆,展

5、出金丝猴、普氏野马、野骆驼、扭角羚、黑颈鹤、孔雀、鸵鸟、天鹅、熊、狒狒等珍稀野生动物53种,400多头(只、匹),展出各类动植物标本400余件;建成钓鱼池、室外游泳池、沙漠赛车场、啤酒广场、神州休闲园等休闲娱乐项目,购置安装丛林飞鼠、飞行表演塔等游乐设施8件,完成占地500亩的人工湖工程,配备游船10艘;建成厕所6座,其中3星级厕所一座;建成停车场3处、4000,沥青道路11公里,简易道路21公里,铺设彩砖道3500,种植铺设草坪30000,栽植各类树木3.2万余株,配置花坛花带5600,昔日荒滩沙地已是绿树成荫,鸟语花香。同时,通过人工培育、引种、驯化、保护等措施,建成多科属、多品种沙生植物

6、园一处;与日本九州大学、清华大学和甘肃自然能源研究所共同合作,建设小型聚风型风力发电灌溉实验示范站;在景区建成我国第一个荒漠化并网型光伏电站-大唐甘肃武威并网光伏科技示范电站,该太阳能电站于2008年4月开工建设,目前建设装机容量为0.5MW。电站占地面积3公顷,建设地年日照时数30003200小时,全年可利用辐射小时数为2210小时,估算1MW太阳电池的年发电量为1740MWh。本工程总规划为1MW,分两期建设:一期建设容量为0.5MW,目前已完成一期建设,实现并网发电。2007年11月,甘肃濒危动物研究中心建成聚风型风力发电系统,该系统共有6台5kW风力发电机。其中4台风力发电机用于驱动水

7、泵提取地下水,采用先进的滴灌技术用以灌溉10,000平方米沙漠化土地上的沙生植物;2台用于科学实验观测。2008年,动物园配合武威市文明办在景区开展“甘肃省青少年教育活动武威基地”建设,建成高空作业项目如无间道、贴心墙、逃生墙、断桥、攀岩5项、低空作业项目如丛林绳索、垂直极限、合力桥、封锁网、趣桥等7项、座沙滩排球场和座沙滩足球场,完成新建拓展项目区地面硬化、新铺沥青道路1.582公里。在8月成功举办了为期一周的甘肃藏族青少年夏令营活动后,对青少年校外拓展营地建设进行了进一步规划设计,为下一年营地更好地建设做好准备。11月,甘肃省青少年教育活动武威基地被中央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授予“全国未成

8、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先进单位”称号。目前,神州荒漠野生动物园各项旅游服务设施已逐步完善,旅游接待能力不断提高,受到了越来越多游客的关注和喜爱,已成为武威市旅游定点单位、青少年科普教育基地和生态旅游观光胜地。二.指导思想以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发展循环性绿色旅游为主线,以提高资源转化利用效率为核心,以建设旅游垃圾回收、再利用系统为基础,以沙漠生态治理和濒危动物保护为品牌,以创建全国生态文明教育基地和全省青少年教育活动武威基地为契机,通过招商引资、内部投资、政府拨款等融资渠道,加强景区旅游基础配套设施建设,大力实施生态旅游建设工程,着力启动一批高起点、高效益和见效快的循环经济示范项目,建

9、立旅游景区资源环境保障体系、循环经济产业体系、资源再生利用体系和可持续消费体系,构建武威市旅游资源循环型经济发展模式,打造神州荒漠野生动物园沙漠生态旅游开发建设的新形象。三、基本原则1.坚持以人为本、科学发展的原则。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理念,按照“五个统筹”的要求,切实转变生产、生活方式和经济发展方式,采取沙漠治理和生态保护相结合的方式,保护生态环境,保护自然景观,促进生态环境与经济社会的整体协调与可持续发展,实现人与自然高度和谐统一。2.坚持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的原则。紧扣“多采光、少用水、新技术、高效益”的阳光产业发展主题,在生产、生活的全过程减少资源消耗和废弃物、

10、污染物的产生,并通过废弃物的分类收集和资源化保证资源的循环与再生利用,实现资源效率的最大化和污染排放的最小化,形成有利于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生产、生活方式,减轻经济与社会发展对资源和环境的压力,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3.坚持资源循环利用和可持续发展的原则。以科技创新为动力,高度重视关键技术攻关和适用技术的集成创新,大力推广先进技术、先进工艺和先进管理,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实现资源的循环利用和可持续发展。4.坚持统筹规划、分步实施的原则。本着突出重点和全面推进相结合的原则,抓好重点项目建设,促进景区内各个层面的良性互动,推动景区乃至全市循环经济健康发展。5.坚持政策引导、市场调节的原则。充分发挥

11、法规、规划和产业政策的引导作用,推动景区阳光产业和沙漠生态旅游业向循环经济发展方向转变。四、发展目标以建设生态武威和实现可持续发展为目标,抓住太阳能、水资源的高效利用这两个关健环节,整合国内外阳光产业开发的成果和技术资源,大力发展以日光温室、地膜种植、微藻开发、太阳能利用为重点的“阳光产业”,突出发展日光温室为代表的设施农业、小球藻为代表的高新技术产业、太阳能为代表的新能源开发三个重点。着力加强阳光产业示范园区建设,努力建成一批特色基地,培育一批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兴办一批龙头企业,创立一批名牌产品,建立阳光产业设施化、生态化、规范化生产模式,推进阳光产业经营的规模化、生产的标准化、管理的企业化

12、和产品的市场化,形成多元化的产业形态和多功能的产业体系,把武威建成西北地区重要的“冬季厨房”,使阳光产业成为引领和推动经济社会发展模式战略转型、探索资源永续利用、人与自然和谐发展路子的样板示范工程。力争到2015年,神州荒漠野生动物园建设完成1MW太阳能电站,沙漠防护林带,配套完善旅游基础设施,建成一批建设绿色旅游设施,旅游功能基本完善,景区全面推行绿色消费,实现生态资源循环利用,资源利用效率大幅度提高,废物最终处置量明显减少,循环性绿色旅游示范基地初步建成。五、功能定位第一功能旅游观光:示范基地区内有类型多样的植物景观,有种类繁多的观赏动物,有湖泊,有戈壁,利用区内丰富的景观资源,开发特色旅

13、游商业和休闲旅游活动,安排相应旅游休闲活动及设施。第二功能青少年校外教育活动:在大力发展生态旅游的前提下,把学生的素质教育与生态环保有机结合起来,通过社会劳动实践、环境保护、军事拓展、体能训练来提高广大青少年的素质。第三功能阳光产业示范:基地建设通过高效节水、微藻产业、光伏发电应用和阳光生态旅游来充分体现阳光产业示范的功能。六、规划布局示范基地总体结构规划为:“一环、一带、七组团”一环:规划区交通主环路。结合现状地形,组织一条自由曲线形的环状车行交通主环路。该环路以顺藤结瓜的形式串联周边的功能组团。一带:滨湖带状景观风貌带。利用规划区现状大量的水体资源,精心加以处理,强化岸线的形式,形成一条宛

14、如游龙一般的滨水景观带。七组团:七个相对独立的功能组团。其中:由青少年拓展活动区、环湖游览区、光伏发电应用示范区、风力发电生态治理示范区、沙产业展览及动物观赏区和接待服务及休闲娱乐区为主的核心旅游区和神州荒漠野生动物园沙漠特色活动区组成。青少年拓展活动区 以拓展教育为主线,以精心设计的活动为道具,开展各类主题教育活动。力求使受训的青少年达到心态开放稳定、勇于克服困难、善于自我控制、敢于应对挑战、长于直面人生,锻炼学员战胜困难的勇气、提高组织能力、增强团队意识与合作精神。环湖游览区 该区利用人工湖美丽的水景,以水上游览活动为主。光伏发电应用示范区 该区为兆瓦级并网光伏发电站,依靠先进的太阳能发电

15、技术,把分散的太阳能聚集在一起成为可以利用的新能源,既可为景区和周边居民提供充足的能源保证,又可实现并网发电,满足城东电力供应。风力发电生态治理示范区 该区利用风力发电设施等人文景观,以及生态治理技术的展示,体现阳光产业示范的功能。沙产业展览及濒危珍稀动物观赏区 该区依托沙产业展馆、小球藻生产基地及动物展馆,以观光游览为主要功能。接待服务及休闲娱乐区 该区大力发展旅游接待服务,满足游客需求。沙漠特色活动区 建设沙漠越野赛车、越野摩托车、滑沙场、沙滩排球等沙漠特色旅游项目,着力发展特色旅游业。七、重点建设项目1.接待服务及休闲娱乐区建设(1)新建景区生态宾馆1座。按照星级宾馆标准建设,其中:标准

16、间100间,套房10间,并设旅游商店、餐厅、多功能会议中心、健身房、室内游泳池、KTV娱乐中心等,总建筑面积5000平方米。主要建设要求:在主体建筑外形设计上,要与沙漠生态相融合,采用与周围环境协调的建筑风格,体现沙漠生态旅游特色;建筑材料尽量利用当地的建筑材料和可回收建筑材料,室内装潢采用天然无污染新型材料,并采取一定措施做好建筑材料加工、运输、处理和废置过程中所消耗的能源和产生的污染;建立绿色饭店和ISO14000系列标准的认定制度,推行绿色饭店和绿色餐饮,把环境管理纳入企业的日常管理中,加强对环境的保护和资源的合理利用,提高能源和资源的利用效率。建设生活污水处理系统,宾馆内产生的生活污水全部经过中水处理后用于景区绿化;宾馆顶部建设30台太阳能热水器,确保宾馆热水供应。宾馆建成后禁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经营企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