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政治上册综合测试2.doc

上传人:caoka****i123 文档编号:128177473 上传时间:2020-04-09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4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一政治上册综合测试2.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高一政治上册综合测试2.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高一政治上册综合测试2.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高一政治上册综合测试2.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一政治上册综合测试2.doc(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综合测试 一、单项选择题“没有农村的稳定,就没有全国的稳定,没有农民的小康就没有全国人民的小康,没有农业的现代化就没有整个国民经济的现代化。”这是因为 ( D )A农业属于国民经济中的第一产业B我国农业生产的物质技术条件比较薄弱C我国的改革率先从农村突破D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 第一届中国农副产品网上交易博览会于2001年7月8日至 8月18日在中国农副产品交易市场举行。本届博览会通过国际互联网推广农、林、牧、副、渔及其相关方面的新成果、新技术应用,发布农业高新技术项目,进行农业科技项目的交流与转让。进行农业科技项目的交流与转让,有利于调整乡镇企业结构,使之趋向合理化 提高农民的科技素质 高产

2、、优质、高效农业的发展 增加农副产品的科技含量 ( D )A, BC D 调整农业经济结构是增加农民收入的根本途径。说明只有调整农业经济结构:才能适应市场经济的要求 才能提高农业的经济效益 才能实现共同富裕才能最大限度满足人民的需要 ( A ) A B D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要改善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的环境,为农民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逐步加强引导和管理,形成城乡劳动者平等就业的制度。回答4-5题。4、消除对农民工进城就业的一切不合理限制和歧视政策,建立城乡统一开放和公平竞争的劳动力市场 ,这是 ( D ) 产业结构调整和扩大就业的需要 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的需要实现公民合法权益的需要促

3、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需要 A B C D 5国家出台了20032010年全国农民工培训规划,决定大力实施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这有利于 ( C ) 保障劳动者接受职业技能培训的权利 保障劳动者享有社会福利的权利 提高劳动者的生活质量和消费水平 提高农产品的质量和价格A B C D党的十六大报告提出:“实现工业化仍然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艰巨的历史性任务。信息化是我国加快实现工业化和现代化的必然选择。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路子,以此材料回答6-8题6.党和国家十分重视工业的发展是因为 (

4、B ) 要对国家经济建设进行政治领导工业是国民经济各部门进行技术改造的物质基础国家的工业发展水平直接决定着国家的技术水平和经济发展水平这是提高综合国力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需要A BC D7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本世纪头二十年经济建设和改革的主要任务之一是基本实现工业化。走新型工业化道路 ( A ) 要大力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可持续发展战略必须发挥科学技术作为第一生产力的重要作用要不断提高劳动者素质要改善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A BC D8走出一条新型工业化路子,就要( D ) A坚持以发展农业为中心,把发展农业放在首位B发挥工业对国民经济的主导作用和第三产业对现代化的促进作用C坚持以发展信息产业为中心

5、,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D坚持以发展科学技术为中心,不断提高企业经济效益9.春节期间的一项调查显示:发短信已成为2004年手机用户最主要的拜年方式,从初一到初七,全国短信的发送量高达100亿条。在被调查者中采用手机短信拜年的占35.1%,选择电话拜年的占31.2%,而电报、书信和贺卡拜年已经逐渐降到非常次要的地位。上述材料表明 ( D ) A.信息化是我国加快工业化的必然选择B.高新技术产业在我国有突破性发C.科学技术作为第一生产力的作用巨大D信息服务业的社会生活中的作用增大10.在国有企业改革和经济结构调整过程中,产生了部分职工下岗现象,给这些职工带来了暂时困难。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过程中

6、( C )A.应由政府解决城市失业、下岗职工的工作问题B.为了加强农业基础地位,必须组织城市下岗职工到农村支援农业C.要大力发展第三产业,鼓励城市下岗职工在培训后从事各种服务业D.应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使广大下岗职工在高新技术部门再就业11.第三产业和第一、第二产业的关系,正确的表述应是( D )A.由于我国第三产业比较落后,决定了第一、二产业发展水平比较低B.第一、二产业劳动生产率低,决定了科学技术水平落后,第三产业就不可能发展C.只有第三产业发展了,第一、二产业才能较快的发展D.第一、二产业的生产水平,决定了第三产业的发展状况;而第三产业的发展,又会促进第一、二产业的进一步发展二、非选择

7、题12. 材料一 中央农村经济工作会议指出,从我国的未来发展看,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最繁重、最艰巨的任务在农村。没有农民的小康就没有全国人民的小康,没有农村的现代化就没有国家的现代化。我们必须从这样的高度认识问题,更加重视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自觉把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工作重点放在农村。材料二 龙港镇,20世纪80年代还是一个只有6000多人的小乡。改革开放以来,该乡跳出“就农业抓农业”的思想,大力调整农村结构,根据“北高南低、北旱南涝”的地理特征,确立了“南渔北牧”的发展思路,2002年仅水产一项农民收入人均就增收550元。同时引领农民向企业进军,许多农民纷纷办厂,农村的劳动力相对

8、集中,便形成了城镇。如今的龙港已发展成为总面积达80平方公里的新城。2002年全镇实现国内生产总值42亿元,财政收入30亿元,人均收入7600元。(1)为什么要“更加重视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自觉把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工作重点放在农村”?(2)运用哲学知识说明龙港人是如何发展农村经济的?(3)结合材料二分析当前农村城镇化建设的意义和应注意的问题。答 案:(1)农业是国民经济和社会稳定的基础,是稳定民心、安天下的战略产业。进一步解决好“三农”问题,加快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是落实党的十六大提出的各项战略部署,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是保持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必然要求;是确保国家长治久安的

9、必然要求;是贯彻三个代表的必然要求。(2)从实际出发。龙港人从本地地理特征出发,发展水产业和养殖业,既增加了农民的收入,又促进了经济的发展,做到了主观与客观的统一。解放思想,注重创新。龙港人跳出“就农业抓农业”的传统思想,解放思想,大力发展乡镇企业,促进城镇化建设。坚持联系的观点。龙港人统筹城乡经济发展,将工业化、城镇化、产业化结构调整联系起来,走出一条城乡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路子。13辩析题:发展粮食生产必须扩大耕地面积。答案:(1)耕地是粮食生产的基础,没有耕地,粮食产量就失去了保证。(2)发展粮食生产,重点是要提高单位面积产量和改善品质,建立优质、高产、高效的粮食生产体系。为此,要加大物资

10、和资金的投入,提高粮食生产的科技含量。(3)从全局观点看,部分不适合耕种的土地实行退耕还牧、还林、还草,有利于保护和优化生态环境,促进粮食生产的可持续发展。14 我国农民反映农村经济的发展生动地概括为 “无农不稳,无工不富”.根据所学的经济常识,谈谈你对这种说法的认识.答案:“无农不稳”主要是指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只有农业稳定发展,才能保证农村经济和整个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无工不富”主要是指只有大力发展乡镇企业,才能使农民尽快富裕起来。这是繁荣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促进我国农业现代化的必由之路。乡镇企业的发展有利于增加对农业的投入,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促使农村剩余劳动力就地转移;而农业的稳定发展,又能为乡镇企业发展提供丰富的原材料和广阔的市场;二者是互相联系相互促进的。 用心 爱心 专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