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的体制机制PPT课件.ppt

上传人:优*** 文档编号:128169680 上传时间:2020-04-08 格式:PPT 页数:15 大小:25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创新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的体制机制PPT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创新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的体制机制PPT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创新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的体制机制PPT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创新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的体制机制PPT课件.ppt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创新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的体制机制PPT课件.ppt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创新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的体制机制PPT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创新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的体制机制PPT课件.ppt(1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创新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的体制机制 湖北省社会科学院副研究员姚莉 1 相关内容 创新资源节约的体制机制 建设节约型社会创新环境保护的体制机制 建设生态城市圈 2 一 创新资源节约的机制体制 基本思路和取向 资源节约是 两型 社会建设的重要领域 是推进经济结构调整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必由之路 探索节能减排的激励约束机制 完善促进资源节约的市场机制 深化资源价格改革 加快发展循环经济 建立促进资源节约的体制机制 本部分重点改革内容分四块 下面详述 3 1 探索节能减排的激励约束机制 建立健全新建项目准入机制 提高节能环保市场准入门槛 建立落后产能推出机制 安排专项资金支持淘汰落后产能 建立政府引导

2、企业为主体的节能减排投入机制 综合运用价格 收费 税收 财政 金融等经济杠杆 有效地引导社会 企业节约资源 完善节能减排的监督管理机制 建立和完善节能减排指标体系 监测体系和考核体系 4 2 健全促进资源节约的市场机制 改革资源产权制度 营造公开 公平 竞争的资源市场环境 形成统一 开放 有序的资源初始产权配置机制和二级市场交易体系 完善资源有偿使用制度 推进资源要素价格等相关改革 逐步理顺不同能源和各类矿产品的价格 建立体现资源稀缺程度及环境恢复成本 市场主导的资源价格形成机制 完善差别化能源价格制度 建立绿色电价机制 推进城市水平改革 走城市水业产业化的新路 居民生活用水实行阶梯型水价 非

3、居民用水实行超计划 超定额加价收费 建立节约用水机制 显著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和效益 5 3 加快循环经济发展 扩大循环经济规模 设立循环经济发展基金 拓展建设大循环经济示范区 支持各地按照资源禀赋和产业特色建设循环经济产业园区 生态工业园区 循环农业示范区 扩大循环经济试点 探索循环经济发展模式 积极推进圈域内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 建立可持续发展长效机制 建立完善清洁发展机制 大力推行清洁生产和废物 零排放 加强余热余压和废弃物综合利用 构建循环经济产业链 建设汽车零部件 轨道机车等再制造示范工程 发展再制造产业 6 4 探索资源综合利用新途径 全面推进节能 节水 节地 节材和资源综合利用 推行

4、绿色产品标准体系 逐步建立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度和工业废弃物处理认证制度 推广应用建筑节能省地环保新技术 建设一批示范工程 支持有利于提高资源利用效率的关键技术开发和重大项目建设 重点推进太阳能 地热能 沼气 生物质能利用以及可再生能源与建筑一体化的科研 开发和建设 建立区域性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体系 加快再生资源产业发展 7 二 创新环境保护的体制机制 基本思路和取向 环境保护是 两型 社会建设的重要任务 创新环境保护管理体制 完善环境保护的市场机制 建立生态补偿机制 加强生态文明建设 努力实现环境保护与生态建设一体化 建设生态景观和谐 人居环境优美的生态城市圈 本部分重点改革内容分五块 下面详述

5、8 1 健全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管理体制 编制实施武汉城市圈生态建设规划 划定圈域内禁止开发区 限制开发区 加强环境保护分类管理 严格控制能源消耗强度和污染排放总量 加大地质灾害防治力度 实行节能减排目标责任和 一票否决 制度 建立圈域内环保督查中心 完善协同监控管理体系 建设环境监控信息共享平台 实行城乡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一体化管理 完善环境保护的地方性法规体系 健全梁子湖 沉湖等水域管理机构 以创建环境保护模范城市 生态城市等为抓手 统筹推进圈域内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 9 2 健全环境保护的市场机制 加快实施排污权许可制度 探索建立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初始权有偿分配 排放权交易等制度尝试建立圈域

6、污染物排放权交易市场 创新排污费征收使用管理模式 改革和完善城市污水和固体废弃物处理费征管办法 借鉴国际先进经验 探索建立垃圾分类 收集 运输 处理体系 推进污染治理市场化运营 10 3 探索建立生态环境补偿的长效机制 按照 谁开发谁保护 谁受益谁补偿 的原则 探索建立多类型的生态补偿机制 制定出台 生态环境补偿条例 建立制度化 规范化 市场化的生态环境补偿体系 以汉江中下游水生态修复为重点 开展生态环境补偿试点 加快建立科学的生态环境评估体系 11 4 完善水环境保护的体制机制 深化水资源管理体制改革 积极推进城乡涉水行政事务一体化管理体制 完善用水总量控制和定额管理制度 加强水功能区管理

7、探索推进水资源的合理开发 优化配置 高效利用和有效保护的体制机制 以完善大东湖水生态保护的体制机制为重点 加强水系 水域治理与管理 综合防治水土流失 严格控制沿江 沿湖地区的房地产项目和旅游项目的开发强度 有效保护饮用水源地安全和区域水域资源 12 4 完善水环境保护的体制机制 加强湖泊等湿地保护与恢复 积极推进自然保护区和生态功能保护区建设 修复保护河流生态和地下水 增强湖泊的生态功能和防洪抗旱 蓄水调节功能 加强中水利用 加强入河排污口管理和水质监测 对工业污染源 生活污染源进行全面治理 改善水环境质量 加强饮用水卫生监督检查 实施农村安全饮水工程 保障群众饮水安全 实施乡村清洁工程 推广节水节肥节药技术 有效防治农业面源污染 13 5 探索生态环保建设新途径 探索发行水专项债券 设立圈域生态环境保护基金 加强融资平台建设 鼓励风险投资和民间资本进入环保产业领域 完善生态环保建设的多元化投融资机制 进一步开发应用新型环保技术 发展环保制造业 鼓励企业自主创新与引进国外先进技术 装备相结合 加速环保技术装备国产化进程 14 THEEND 谢谢大家 15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