压延薄膜产品用聚氯乙烯(PVC).docx

上传人:木92****502 文档编号:128166576 上传时间:2020-04-08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52.9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压延薄膜产品用聚氯乙烯(PVC).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压延薄膜产品用聚氯乙烯(PVC).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压延薄膜产品用聚氯乙烯(PVC).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压延薄膜产品用聚氯乙烯(PVC).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压延薄膜产品用聚氯乙烯(PVC).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压延薄膜产品用聚氯乙烯(PVC).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压延薄膜产品用聚氯乙烯(PVC).docx(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ICS83.080.20G 32团体标准T/GMPA *2020压延成型薄膜用聚氯乙烯树脂(征求意见稿)2020-*-*发布2020-*-*实施佛山市高明区塑料行业协会发布T/GMPA *2020前言本标准按照GB/T 1.12009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1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规定编写。本标准由佛山市高明区塑料行业协会提出和归口管理。本标准起草单位:*。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本标准为首次发布。7压延成型薄膜用聚氯乙烯树脂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压延成型薄膜用聚氯乙烯树脂的术语和定义、分类、技术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标志、包装、运输和贮存。本标准适用于以电石或乙烯为原材料通过悬浮法生产的压延薄膜专

2、用的聚氯乙烯树脂。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T 191 包装储运图示标志GB/T 2913 塑料白度试验方法GB/T 2914 塑料 氯乙烯均聚和共聚树脂 挥发物(包括水)的测定GB/T 2915 聚氯乙烯树脂 水萃取物电导率的测定GB/T 2916 塑料 氯乙烯均聚和共聚树脂 用空气喷射筛装置的筛分析GB/T 2917.1 以氯乙烯均聚和共聚物为主的共混物及制品在高温时放出氯化氢和任何其他酸性产物的测定 刚果红法GB/T 3400 塑料 通

3、用型氯乙烯均聚和共聚树脂 室温下增塑剂吸收量的测定GB/T 4611 通用型聚氯乙烯树脂“鱼眼”的测试方法GB/T 4615 聚氯乙烯 残留氯乙烯单体的测定 气相色谱法GB/T 5761-2018 悬浮法通用型聚氯乙烯树脂GB/T 9348 塑料 聚氯乙烯树脂 杂质与外来粒子数的测定GB/T 9349 聚氯乙烯、相关含氯均聚物和共聚物及其共混物热稳定性的测定 变色法GB/T 15595 聚氯乙烯树脂 热稳定性试验方法 白度法GB/T 20022 塑料 氯乙烯均聚和共聚树脂 表观密度的测定GB/T 21843 塑料 氯乙烯均聚和共聚树脂 用机械筛测定粒径GB/T 23296.16 食品接触材料

4、高分子材料 食品模拟物中2,2-二(4-羟基苯基)丙烷(双酚A)的测定 高效液相色谱法HG/T 3944 聚氯乙烯树脂 金属离子含量的测定 ICP法EN 71-3:2019 玩具安全 第3部分:特定元素的迁移AFPS GS 2019:01 PAK GS认证的有害多环芳香烃(PAHs)的测试和评价3 产品分类和命名3.1 产品分类按照产品黏数分为SGY0、SGY1、SGY2、SGY3、SGY4、SGY5、SGY6、SGY7、SGY8和SGY9十大类。对应黏数应符合表1的规定。表1 黏数分类表黏数分类号n0123456789黏数,ml/g156156144143136135127126119118

5、1071069695878673733.2 型号命名PVC S GY n 表示黏数分类号表示压延成型薄膜表示悬浮法 表示产品名称示例: PVC-SGY5表示黏数(118107)ml/g、悬浮法聚合、用于压延成型薄膜的聚氯乙烯树脂。4 技术要求4.1 外观白色粉末。4.2 物化性能应符合表2的要求。表2 物化性能序号指标项目SGY0SGY1SGY2SGY3SGY4SGY5SGY6SGY7SGY8SGY91黏数,ml/g156156144143136135127126119118107106969587867373K值777775747372717069686665636260595555平均聚合

6、度17851785153615351371137012511250113611359819808468457417406506502杂质粒子数 个,88888888883挥发物(包括水)质量分数 ,0.150.150.150.150.150.20.20.20.2-4表观密度 g/ml,-0.500.500.500.500.520.520.550.55-5筛余物质量分数,%250m筛孔,-1.01.01.01.01.01.01.01.0-63m筛孔,-9898989898989898-6“鱼眼”数个/400cm2 ,-1010101010101515-7100克树脂增塑剂吸收量/g,-29292

7、62321161313-8白度(160,10min),-8181808079797777-9水萃取物电导率/(cmg),-555-10残留氯乙烯单体含量g/g,-22222222-11双酚A(BPA)含量不得检出12三价铁离子含量PPM,33333333334.3 热稳定性刚果红热稳定性时间300秒。4.4 有害物质限量4.4.1 有害重金属物质限量应符合表3的要求。表3 有害重金属物质限量项目限值,mg/kg项目限值,mg/kg可溶性铝(Ai)70000可溶性锰(Mn)15000可溶性砷(As)47可溶性镍(Ni)930可溶性硼(B)15000可溶性铅(Pb)23可溶性钡(Ba)18750可

8、溶性锑(Sb)560可溶性镉(Cd)17可溶性硒(Se)460可溶性钴(Co)130可溶性锌(Zn)46000可溶性三价铬(Cr3+ )460可溶性锶(Sr)56000可溶性六价铬(Cr6+ )0.2可溶性锡(Sn)180000可溶性铜(Cu)7700可溶性有机锡12可溶性汞(Hg)94-4.4.2 有害多环芳香烃(PAHs)物质限量应符合表4的要求。表4 有害多环芳香烃(PAHs)物质限量项目指标奈(NAP)1苊烯(ANY)1(总和)苊(奈嵌戊烷)(ANA)芴(FLU)菲(PHE)蒽(ANT)荧蒽(FLT)芘(PYR)0.2苯并(a)蒽(BaA)0.2屈(CHR)0.2苯并(b)荧蒽(BbF

9、)0.2苯并(j)荧蒽(BjF)0.2苯并(k)荧蒽(BkF)0.2苯并(a)芘(BaP)0.2苯并(e)芘(BeP)0.2苯(1,2,3-c,d)芘(IPY)0.2二苯并(a,h)蒽(DBA)0.2苯并(g,h,i)苝(二萘嵌苯)(BPE)0.25 试验方法5.1 试剂要求凡是测试配方中的物质,均应采用符合国家标准或化工行业标准的一级品。5.2 外观自然光下目视观察或依据供需双方协议按GB/T 2913的规定执行。5.3 黏数、K值和平均聚合度的测定按GB/T 5761-2018中6.2的规定进行。5.4 杂质粒子数的测定按 GB/T 9348进行。阿采用仪器法测定,其中,GB/T 9348

10、为仲裁法。5.5 挥发物(包括水)的测定按GB/T 2914的规定进行。其中试样受热温度为(1102),时间为1h,并按1h的失重量计算结果。5.6 表观密度的测定按GB/T 20022的规定进行。5.7 筛余物的测定按GB/T 2916或GB/T 21843的规定进行,其中,GB/T 2916为仲裁法。5.8 “鱼眼”数的测定按GB/T 4611的规定进行。5.9 增塑剂吸收量的测定按GB/T 3400的规定进行。5.10 白度的测定按GB/T 15595的规定进行。其中试样温度为(1601),时间为10min。若用户对热稳定性还有其他要求时,可由供需双方协商,选用 GB/T 2917.1或

11、GB/T 9349进行测定。5.11 水萃取物电导率的测定按GB/T 2915的规定进行。5.12 残留氯乙烯单体含量的测定按GB/T 4615的规定进行。5.13 双酚A(BPA)含量按GB/T 23296.16的规定进行测试。5.14 三价铁离子含量按HG/T 3944的规定进行。5.15 热稳定性的测定按GB/T 2917.1的规定进行。5.16 有害物质测定5.16.1 有害重金属物质测定按EN 71-3:2019的规定进行,用ICP-OES进行分析。其中六价铬用IC-UV/LC-ICP-MS/UV-VIS进行分析,可溶性有机锡用GC-MS进行分析。5.16.2 多环芳香烃(PAHs)

12、有害物质限量测定按AFPS GS 2019:01 PAK的规定,可用气质联用法或液质联用法进行分析。6 检验规则6.1 组批与抽样6.1.1 以单釜所得产品或同聚合条件的数釜产品经混合均匀为同一批。6.1.2 从批量总袋数中按下述规定的采样单元数进行随机采样。当总袋数小于或等于500时,按表8确定;当总袋数大于500时,按公式(1)确定,结果四舍五入取整。表8选取抽样袋数的规定总袋数采样袋数总袋数采样袋数110全部182216181149112172541950641225529620658113297343218210114344394221021231539545023124151164515122415218117-(1)式中: n为采样袋数;N为总袋数。6.1.3 采样量不少于2 kg,具体采样方式和样品保持时间由生产厂根据实际情况确定。6.2 出厂检验6.2.1 出厂检验6.2.1.1 产品出厂前应由生产企业检验部门逐批进行质量检验,经检验合格并签发质量合格证后方可出厂。6.2.1.2 检测项目应包括黏数(或K值或平均聚合度)、表观密度、挥发物含量、250m筛余物、杂质粒子数、“鱼眼”数、残留氯乙烯单体含量、热稳定性。 6.2.2 型式检验检测项目为第4章全部项目和7.1标志。正常生产情况下,每个季度至少进行一次型式检验。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国内外标准规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