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政治文化创新的途径学案2必修3.doc

上传人:cao****hui 文档编号:128151841 上传时间:2020-04-08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5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政治文化创新的途径学案2必修3.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高中政治文化创新的途径学案2必修3.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高中政治文化创新的途径学案2必修3.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高中政治文化创新的途径学案2必修3.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政治文化创新的途径学案2必修3.doc(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二框 文化创新的途径课标导学一知识目标1识记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继承传统,推陈出新;实现文化创新需要博采众长;文化创新需要坚持正确的方向,克服错误的倾向。2理解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也是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文化多样性是世界的基本特征,是文化创新的重要基础。3通过分析明确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和课本保证;明确文化创新要博采众长,又要反对历史虚无主义。二能力目标结合现实生活深刻理解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和根本保证;培养学生把握文化创新要面向世界、博采众长,坚持正确方向、克服错误倾向的能力(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帮助学生充分认识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意义,增强民族文化的自豪感。使学生立

2、足于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践,着眼于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在历史与现实、东方与西方的文化交汇点上,发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汲取世界各民族文化的长处,在内容和形式上积极创新,努力铸造中华文化新辉煌问题探究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三十八次集体学习时强调,要以创新的精神加强网络文化的建设和管理,满足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精神文化需要。加强网络文化建设和管理,充分发挥互联网在我国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中的重要作用,有利于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有利于扩大宣传思想工作的阵地,有利于扩大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辐射力和感染力,有利于增强我国的软实力。我们必须以积极的态

3、度、创新的精神,大力发展和传播健康向上的网络文化,切实把互联网建设好、利用好、管理好。 1为什么要进行文化创新? 2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时什么?教材预览一继承传统、推陈出新1_是文化创作的源泉。立足社会实践,是文化创作的基本要求,也是文化创新的_。2.在社会实践的基础上,文化创新既是一个“_ 、_”改造传统文化的过程,又是一个“_,_”创造新文化,发展先进文化的过程;既是一个各民族文化相互_、_的过程;又是一个_、 _人类一切优秀文化成果,发展民族文化的过程。3一方面,我们不能离开_,空谈文化创新。另一方面,体现_,是文化创新的重要追求。文化创新,表现在为传统文化注入_的努力之中。二.面向世界,

4、博采众长1不同民族文化之间的_、_和_ ,也是文化创新必然要经过的过程,实现文化创新,需要_。2_是世界的基本特征,也是_的重要基础。3在文化交流,借鉴与融合的过程中,必须以世界_为营养,充分吸收外国文化的有益成果。4在学习和借鉴其他民族优秀文化成果时,要_ ,_。三坚持正确方向,克服错误倾向1对于文化创新而言,这意味着要把握好_与_、_与_的关系。2那种味固守本民族的传统文化,拒绝接受新文化和任何外来文化的倾向,被称为“_”;那种一味推崇外来文化,根本否定传统文化的倾向,被称为“_”和“_”。核心解读1文化创新的途径(1)根本途径。人类在改造自然和社会的实践中,创造出自己特有的文化,实践是文

5、化创新的源泉、动力和基础,所以,立足于社会实践是文化创作的基本要求,也是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2)基本途径。在社会实践的基础上,传统文化与时代精神相结合,这是实现文化创新的基本途径之一。着眼于文化的继承,继承是发展的前提,文化创新必须批判地继承传统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体现时代精神是文化创新的重要追求,所以文化创新还必须“推陈出新,革故鼎新”。不同民族文化之间的交流、借鉴和融合,也是文化创新必然要经历的过程。实现文化创新,需要博采众长。特别提示:注意区分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与基本途径。前者是指社会实践;后者则是 “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推陈出新,革故鼎新”,不同民族文化相互交流、借鉴和

6、融合。2文化创新既要继承传统,又要体现时代精神,二者之间是否矛盾?文化创新既要继承传统,又要体现时代精神,这两者之间并不矛盾,因为:(1)文化创新不能离开传统而空谈文化创新,否则文化创新就会失去根基。文化具有很强的继承性和延续性。任何时代的文化,都离不开对文化传统的选择性继承。任何文化,都不可能也不允许摒弃民族的优秀传统而从头开始。一旦离开对民族传统文化的继承和改造,进行文化创新,发展民族的先进文化就会失去根基。优秀的传统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灵魂和血脉。中华民族之所以历经磨难而绵延至今,历经兴衰而光焰不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源远流长的优秀传统文化已经深入中华民族的骨髓,成为我们民族的一种粘合剂、凝

7、聚力。对于历史文化遗产,我们应当遵循“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原则,进行认真审慎的分析、过滤、选择。中国历史文化有着优良传统,即“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传统。此外,我们的文化中还有“以德治国、修身为乐”的重德精神;“重人轻神、人贵物贱”的人文精神;“经世致用、实事求是”的务实精神;“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大丈夫”精神;“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奉献精神;等等。所有这些,经过改造都可以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内容。我们建设的文化是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是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文化。(2)体现时代精神是文化创新的重要追求

8、,社会实践要求文化创新体现新的时代精神。继承不是简单地累积和复制,没有创新就没有发展,发展是最好的继承。文化必须体现时代精神,文化创新必须对传统文化进行改造,这样的文化才有生命力。3为什么说面向世界、博采众长是文化创新的重要途径?(1)不同民族文化之间的交流、借鉴与融合,也是文化创新必然要经历的过程。实现文化创新,需要博采众长。(2)文化的交流、借鉴和融合,是学习和吸收各民族优秀文化成果,以发展本民族文化的过程;是不同民族文化之间相互借鉴,以“取长补短”的过程;是在文化交流和文化借鉴的基础上,推出融汇多种文化特质的新文化的过程。由此可见,文化多样性是世界的基本特征,也是文化创新的重要基础。中国

9、自古以来就是个多民族相依共存的国家,各民族文化保持自己鲜明的个性,又相互吸纳和融合,最终形成了凝聚力、熔铸力、生命力极强的多元一体的中华文化,这也是中华文化历久弥新的重要原因。当代中国文化的先进性,不仅在于其对源远流长的优秀民族传统的吸纳与集成,更在于它具有开放性、创造性品格。它以博大的胸怀面向世界,借鉴和应用人类所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在跨文化的交融与对话中,尽可能多地采撷并吸收来自世界各国的先进因子,以丰富和充实自身;它立足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崭新实践,在推进体制和技术创新的同时,不断进行文化的创造、提升、聚合与拓展,不断实现自我完善与自我更新,因而能够获取源源不竭的动力,始终走在时代前

10、列,充满旺盛的活力与生机。学习和借鉴世界各民族优秀文化成果,扩大实现文化创新的广阔空间。积极吸收外来文化成果,是提高民族文化素质的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方面。特别是随着经济全球化和信息网络化进程的进一步加快,世界各种文化加速撞击、交流和融合,将是文化发展的必然趋势。这对于我国的文化发展来说,无疑是一种难得的机遇。因为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文化想要得到长足的发展,最终不能离开人类文明的共同优秀成果的滋养。所以,我们在建设先进文化的过程中,必须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积极推进中外文化特别是中西文化的交流和融合。(3)在文化交流、借鉴与融合的过程中,必须以世界优秀文化为营养,充分吸收外国文化的有益

11、成果。这就需要有海纳百川的胸怀、熔铸百家的气魄、科学分析的态度。不同文化之间,有差异就难免有矛盾、有竞争,但文化差异不应该成为文化交流的障碍,文化竞争并不排斥文化合作。不同民族文化之间,只有平等交流、相互借鉴,才能共享世界文化创新的成果。(4)以我为主、为我所用。“以我为主”,就是在对世界文化精华的汲取中,保持民族文化的主体意识和独立性。“为我所用”,就是辩证取舍、择善而从,批判地吸收对我们有用的东西,并结合本国国情进行改造、整合和创新。应高度警惕文化殖民主义,防止西方国家以文化为手段对我国进行文化渗透,输入他们的意识形态、价值观念和生活方式。学习和借鉴外国文化,必须注意以下几点:一要具体分析

12、西方文化,真正做到择其优而祛其弊。二要坚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的原则。充分保持民族文化的主体意识和独立性,努力实现西方文化的中国化。三要坚持从现阶段实际出发,为现阶段任务服务的原则。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们必须从这个实际出发,既要看到我们的优势,更要看到我们的差距和不足,从而以博大的胸襟、积极的态度,开展对外经济文化的合作与交流,学习外国包括资本主义发达国家的先进技术、科学管理经验和进步文化成果,以服务和促进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4坚持正确方向,克服错误倾向(1)要正确把握好当代文化与传统文化的关系,反对“守旧主义”和“历史虚无主义”的错误倾向。“守旧主义”一味固守本民族

13、的传统文化,“历史虚无主义”则根本否定传统文化。(2)要正确把握好本民族文化与外来文化的关系,反对“民族虚无主义”和“封闭主义”的错误倾向。“民族虚无主义”一味推崇外来文化,“封闭主义”则拒绝接受新文化和任何外来文化。这些都是不利于文化创新的错误倾向,必须予以克服,才能保证文化创新沿着正确的方向、采用正确的方法进行。特别提示:教材在分析如何正确把握好当代文化与传统文化的关系、本民族文化与外来文化的关系时,是将两种错误倾向“守旧主义”和“封闭主义”、“民族虚无主义”和“历史虚无主义”放在一起分析的。典例剖析例1 晋城市“十一五”时期文化发展规划指出:“始终把文化创新作为文化发展的战略基点和前进动

14、力,努力提高我市文化自主创新能力。认真落实文化经济政策和科技政策,积极引导文化企业成为文化创新主体。支持掌握核心技术的文化人才创办创新型文化企业。加强数字和网络等核心技术的应用,丰富表现形式,拓展传播方式。”据此回答(1)(2)题。(1)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是 ( ) A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B推陈出新,革故鼎新C社会实践 D不同民族文化的交融(2)“认真落实文化经济政策和科技政策,积极引导文化企业成为文化创新主体”。这表明 ( ) A文化创新是文化企业从事文化活动的目标B认真落实文化经济政策和科技政策是文化创新的基本途径C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影响,相互交融D政策创新是文化创新的根本动力解析:这组题以同一段材料为考查载体,考查学生从不同角度认识和理解问题的能力。第(1)题主要考查对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的识记能力,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是社会实践。第(2)题主要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政策属于政治范畴,通过制定和实施政策促进文化创新,体现了政治与文化相互影响的关系;企业都是以提高经济效益为经营活动的目标,作为文化企业,应成为文化创新的主体,通过文化创新提高其经济效益这体现了文化与经济相互影响和相互交融的关系。所以A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