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政治教学时政关键词的高考意义及运用.doc

上传人:cao****hui 文档编号:128150848 上传时间:2020-04-08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2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政治教学时政关键词的高考意义及运用.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高中政治教学时政关键词的高考意义及运用.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高中政治教学时政关键词的高考意义及运用.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政治教学时政关键词的高考意义及运用.doc(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时政关键词的高考意义及运用把时事热点信息与教材基本理论知识相结合,突出对学生的理解、分析、运用等能力的综合考查,是近年高考的一个重要特点。在高考考试大纲的考核目标与要求中也强调考查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如获取和解读信息要求能回应信息提供的情境;调动和运用知识要求用原理分析实际问题,从实际问题中寻找原理,根据原理的要求描述或解决实际问题等。因此,以时事为背景材料设计问题,在近几年的高考政治试卷中一直占有相当大的比重,并出现了一系列“时政关键词”。这些词是时新的、是当年出现的或当年广为宣传讨论的 “时政关键词”。以05年高考全国文综卷为例, “时政关键词”频频出现。如“十六届四中全会”、“十届全国人

2、大三次会议”、“第28届奥运会”、“联合国改革”、“党的执政能力”、“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反分裂国家法”、“和谐社会”、“诚信”、“国有大型企业改革”、“房贷政策”、“能源问题”、“三农问题”、“科学发展观”等。在各题型的背景材料中,广泛选择了当年社会发展多个领域的相关材料,凸显政治学科的时代性、现实性特点,也呈现出“时政关键词”的重要性。对这些关键词,应从三个层面去有效把握。一、 了解、熟悉“时政关键词”的内涵、情境。文科生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就对时政有所了解,但普遍停留在感知表象的层次,甚至即使是表象的认知也不全面,原因是多方面的。平时课业负担较重,空余时间不多;本身对时政无“触觉”,

3、不愿主动了解。在高考临近之时,经过反复练习才发现时政的重要性,但文科复习时间已经非常“拥挤”,因此无暇分身。甚至有部分同学在文综答题过程中,竟对背景材料一无所知,从而影响答题的质量。针对以上问题,可以采取以下措施:首先,在文科班三年的学习生涯中,可以在每节课的前3分钟安排学生交流时政,学生在搜索时政的过程中了解时政。其次,在平时授课时尽可能地穿插时政案例,培养学生对时政学习的兴趣。再次,临考前进行时政专题复习,这时要注意时政学习的度,要有深度而不是专业化,让学生学会分析思考时政背景材料。如在2005年高考全国卷38题第2小题的设问:联系我国经济发展的实质,提出工资性收入和家庭经营纯收入的主要经

4、济措施。有些考生急于搞清工资性收入与家庭经营纯收入的概念而消耗时间,而对于此题,只要明白无论是工资性收入,还是家庭经营纯收入的增加都是指农民增收。都属于2004年、2005年两个中央“一号文件”强调的内容。2004年的中央“一号文件”把粮食增产、农民增收放在首位,而05年中央“一号文件”则把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农业科技进步,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作为一项重大而紧迫的任务提了出来,而这是为了保障农民增收,所以如果把握好了“农民增收”这一时政关键词的背景,此题就能够较为顺利的回答了。 2006年高考前夕,应针对性了解一些“时政关键词”的背景,如:对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有关发展理论

5、的继承科学发展观;6800多万党员的先进性教育;和谐社会、和谐世界;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社会主义新农村;自主创新等。二、定位“时政关键词”与理论知识的宏观契合 1、应从书本理论知识整理出经济、政治、哲学三块内容。2、明晰时键词所可能涵盖的理论知识。鉴于高考考的就是两者之间的结合,而往往知识背景是可以在备考中涉及的,切入口却是备考中无法涉及的。所以任何一个时政而覆盖的理论知识是无法穷尽的,但可以把握其常规性知识的结合及应重视的跨知识面的结合。由于05年高考题是在政治学知识考查中涉及生产力,此类知识结合尤其要重视。如“十一五”规划中提及的从“全能型”、“鉴别型”、“权力型”政府向“有限型”、“服

6、务型”、“责任型”政府的转变。在理解以上时政关键词与背景及本身含义的基础上,从经济、哲学、政治学三大板块作常规性解析之外,要注意即使是在谈论经济学角度也应结合经济职能(市场监管)来加以分析,因为其本身就是在强调政府职能定位,而“经济职能”又可以是跨越经济与政治学的一个知识点。在江西金太阳教育研究所文科综合研究室2006年高三模拟卷(六)中,就以政府职能转变为背景(38题问:请说明由“全能政府”、“管制政府”、“权力政府”向“有限政府”、“服务政府”、“责任政府”转变的经济学意义),考查经济学知识。 三、“时政关键词”在高考答题组织中的运用 首先,是“时政关键词”在答案中作为分析直接使用,本身是

7、作为一个得分点而存在的。高考试卷答案往往十分概要、精炼。这些精炼的词汇既是答案关键所在,也往往是“时政关键词”。在2006年宁波市高三第一次“十校联考”文综卷中,38题第一小题,“提高自主创新的经济意义”的答案中第3、4个 要点分别提到了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开拓新的市场空间,提高国际竞争力。从学生的答题来看,产业结构的调整绝大多数会涉及,但新的“经济增长点”这一“时政关键词”就不会答出。同样,竞争力能答出的,而答出“国际竞争力”者也不多,所以这类“时政关键词”的直接使用能力对考生影响较大,此类“时政关键词”还有诸如:商品结构、管理创新、贸易增长方式等。 其次,某些“时政关键

8、词”是学生颇为熟悉的,在答案中是具有一定高度的,但学生在作答时未必会使用。这类词的使用,能使答案上升到一定的政治高度,且与时政紧密联结。在06年宁波市第一次模拟考试文综试卷中38题第一小题“用经济常识分析说明为什么要把生活发展、生活宽裕作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首要任务”。生产力和共同富裕由于学生耳熟能详,可以作出。但和谐社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等“时政关键词”却未能答出。其实,这类有理论高度的“时政关键词”不多,使用频率却是很高,应在考试中让学生明确其使用,类似的还有如和谐世界、循环经济、科学发展观、政治文明等。对时政关键词的把握,平时教师要注意搜集,并让学生接受,在高考中能运用自如。还可以列举些许:民族精神,股权分置改革,干部人事管理科学、法制化,劳模精神,零关税,多边主义,突发公共事件、稳定,可预见的贸易环境,农村公共事业,城镇综合承载能力,集约发展等。2用心 爱心 专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