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声心动图检查指南解读(测量及部分心功能评估方法)PPT课件

上传人:资****亨 文档编号:128145069 上传时间:2020-04-08 格式:PPT 页数:52 大小:6.93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超声心动图检查指南解读(测量及部分心功能评估方法)PPT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52页
超声心动图检查指南解读(测量及部分心功能评估方法)PPT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52页
超声心动图检查指南解读(测量及部分心功能评估方法)PPT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52页
超声心动图检查指南解读(测量及部分心功能评估方法)PPT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52页
超声心动图检查指南解读(测量及部分心功能评估方法)PPT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5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超声心动图检查指南解读(测量及部分心功能评估方法)PPT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超声心动图检查指南解读(测量及部分心功能评估方法)PPT课件(5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超声心动图检查指南 标准切面 数据测量及部分心功能评估方法 一 经胸超声心动图标准切面及测量 1 胸骨旁左心室长轴切面该切面应清楚显示右心室前壁 右心室腔流出道部分 室间隔 左心室腔 左室后壁 左心房腔与房壁 主动脉窦部 主动脉瓣 右冠瓣及无冠瓣 升主动脉近端及二尖瓣复合装置等结构 标准切面 主动脉与室间隔结合点位于图像中线上 同时 主动脉瓣右冠瓣与无冠瓣关闭线位于主动脉窦中间 二维测量测量及方法 1 主动脉瓣环径 主动脉瓣叶于主动脉壁附着点处 内缘到内缘 舒张末测量 正常参考值男性 16 4 26 2mm 女性 15 1 24 1mm 2 主动脉窦内径 主动脉窦膨出最顶点处测量 内缘到内缘

2、舒张末测量 正常参考值男性 23 8 36 4mm 女性 21 3 33 5mm 3 升主动脉径 在主动脉窦管结合部稍远处测量 主动脉窦部终止点以远的2cm处 舒张末测量 正常参考值男性 20 4 35 1mm 女性 19 0 32 8mm 如何确定测量时相 舒张末期 1 心电图 波的起点2 超声心动图二尖瓣关闭后那一帧图3 心动周期中心室内径最大的那一帧图收缩末期 1 超声心动图二尖瓣开放之前的那一帧图2 心动周期中心室内径最小的那一帧图 4 左心房前后径 在胸骨旁左心室长轴切面上 测量主动脉后壁处的左心房前壁心内膜面至左心房后壁中部心内膜的距离 收缩末期测量 正常参考值男性 23 5 38

3、 7mm 女性 22 0 36 8mm 5 左心室前后径 室间隔及左室后壁厚度 在胸骨旁左心室长轴切面上二尖瓣腱索水平 测量左室舒张末及收缩末室间隔左心室心内膜面至左心室后壁心内膜面的垂直距离 正常参考值 左心室前后径男性 舒张期38 4 54 0mm 收缩期24 1 37 1mm女性 舒张期36 7 49 7mm 收缩期20 8 35 4mm室间隔舒张期厚度男性 6 4 11 4mm 女性 5 6 11 6mm左室后壁舒张期厚度男性 6 3 11 1mm 女性 5 5 11 3mm M型测量 二维测量与M型测量对比 6 右心室前后径 在胸骨旁左心室长轴切面上 测量右心室前壁心内膜面至室间隔右

4、心室面基底段最宽处的垂直距离 正常参考值男性 14 7 29 9mm 女性 14 0 28 2mm 2 胸骨旁右心室流出道切面该切面可显示右心室流出道 肺动脉瓣及部分肺动脉主干等结构 二维测量测量及方法 1 右心室流出道内径 舒张期肺动脉瓣下右心室前壁与主动脉的垂直距离 正常参考值男性 15 31 8mm女性 14 6 29 8mm 2 主肺动脉内径测量在肺动脉瓣环上方约1 0 2 0cm处 最宽处 内缘到内缘 收缩期测量 正常参考值男性 15 2 26 2mm 女性 14 3 26 1mm 3 左右肺动脉内径测量肺动脉分叉处近端 垂直于血管走行方向 内缘到内缘 收缩期测量 正常参考值左肺动脉

5、男性 6 0 19 4mm 女性 7 5 16 9mm 右肺动脉男性 7 6 17 4mm 女性 7 0 16 8mm 3 心尖四腔心切面该切面可观察左心房 左心室 右心房 右心室 房间隔 室间隔 二尖瓣装置 三尖瓣装置 肺静脉等结构 二维测量测量及方法 1 左心室左右径 测量室间隔左心室心内膜面至左心室侧壁心内膜面之间的距离 即为左心室左右径 测量点应置于心室基底部最宽处 舒张期测量 2 左心室长径 测量从二尖瓣环连线的中点至左心室心尖心内膜面的距离 即为左心室的长径 舒张期测量 3 右心室左右径 测量室间隔右心室面心内膜至右心室侧壁心内膜的距离 测量点选在右心室的基底部最宽处 舒张期测量

6、4 右心室长径 测量三尖瓣环连线中点至右心室心尖不心内膜缘的距离 舒张期测量 5 左心房左右径 测量房间隔的左心房心内膜面至左心房侧壁 左缘 的左心房最宽处的距离 收缩期测量 6 左心房长径 测量从二尖瓣环连线的中点至左心房顶部心内膜面的距离 收缩期测量 正常参考值男性 左右径26 7 44 7mm 长径35 2 58 4mm 女性 左右径26 2 43 0mm 长径33 7 56 5mm 7 右心房左右径 测量从房间隔的右心房心内膜面至右心房右侧缘 右侧壁 之间的距离 测量点置于右心房最宽处 收缩期测量 8 右心房长径 测量从三尖瓣环连线的中点至右心房顶心内膜之间的距离 收缩期测量 正常参考

7、值男性 左右径26 4 44 4mm 长径35 2 53 6mm 女性 左右径23 9 40 7mm 长径32 3 50 7mm 4 胸骨上窝主动脉弓长轴切面此切面可显示升主动脉 主动脉弓和降主动脉 二维测量测量及方法 1 主动脉弓内径测量 在所显示的主动脉弓中部头臂干与左颈总动脉之间测量主动脉弓内径 收缩末期测量 2 降主动脉内径测量 在锁骨下动脉远心端1cm处测量 收缩末期测量 正常参考值 主动脉弓男性 17 1 31 7mm 女性 16 4 29 8mm降主动脉男性 12 8 27 0mm 女性 12 4 25 0mm 5 剑突下四腔心切面此切面可观察左心房 左心室 右心房 右心室 房间

8、隔 室间隔 二尖瓣装置 三尖瓣装置 肺静脉 上腔静脉 下腔静脉等结构 二维测量测量及方法 右室前壁厚度测量 剑突下四腔心显示舒张末期右心室游离壁厚度 可采用局部放大确定心内膜及心外膜后进行测量 避免测量心包脂肪垫及肌小梁 正常参考值 5mm 二 脉冲多普勒测量 1 二尖瓣口切面 四腔心取样容积位置 二尖瓣瓣尖2 三尖瓣口切面 四腔心取样容积位置 三尖瓣瓣尖3 主动脉瓣口切面 五腔心取样容积位置 主动脉瓣尖4 肺动脉瓣口切面 胸骨旁短轴取样容积位置 肺动脉瓣上1cm处5 左心室流出道切面 五腔心取样容积位置 主动脉瓣下1cm处6 右心室流出道切面 胸骨旁短轴取样容积位置 肺动脉瓣下右心室流出道内

9、7 降主动脉血流频谱切面 胸骨上窝主动脉弓长轴取样容积位置 近端降主动脉管腔中心 三 常用心功能评估方法 1 左心室整体收缩功能评估1 射血分数 ejectionfraction EF 为每搏量 SV 与左心室舒张末期容量的比值 EF SV EDV 100 EF是反映左心室收缩功能的可靠指标 准确性较高 重复性较好 应用最为广泛 测量EF方法的选择 无节段性室壁运动异常时采用M型超声 节段性室壁运动异常时采用二维超声 心室发生明显变形时采用Simpson方法或三维超声 Simpson法测量 分别于收缩末期和舒张末期 在心尖四腔心及两腔心切面手动描记心内膜以计算容量 描记过程中 应将乳头肌从室腔

10、中删除 心尖四腔切面上左心室面积的基底部边界应由二尖瓣环侧缘与间隔缘之间的直线来确定 而在两腔切面 则用瓣环前缘与下缘之间的直线来确定 2 缩短分数 fractionalshortening FS 左心室的收缩主要来自短轴方向的缩短 因此在短轴方向上测量缩短率可评估左心室收缩功能 FS Dd Ds Dd 100 2 左心室整体舒张功能评估1 二尖瓣流入道血流测量方法 于四腔心切面 将频谱多普勒的取样点放置于二尖瓣瓣尖处 获取舒张期二尖瓣血流频谱 测量舒张早期E峰及舒张晚期A峰峰值 E A DT E峰减速时间 IVRT 等容舒张时间 根据左心房压力的增高对二尖瓣口血流形态的影响 其模式分为正常波

11、形 左心室松弛异常 假性正常化及限制性充盈四种 二尖瓣口血流模式正常E A 1左室松弛异常E A2 假性正常化与射血分数正常的舒张性心力衰竭患者的频谱很难区别 常借助以下减低前负荷的方法进行鉴别 a Sitting实验 嘱患者坐起 观察频谱变化 b Valsava动作观察频谱变化 左室舒张功能假性正常模式将转变为左室舒张功能松弛受损模式 E下降 DT延长 E A降低 正常者E A均降低 E A无变化心脏疾患者E A降低 50 高度提示左室充盈压增高 2 组织多普勒测量舒张早期 晚期二尖瓣瓣环速度检测方法 与心尖四腔心切面 将频谱多普勒取样点放置在二尖瓣瓣环 间隔或侧壁 或其1 0cm范围内 获

12、取频谱 测量内容包括收缩期S峰 舒张早期e 及舒张晚期a 峰值和E e e 侧壁 8 5cm s或 室间隔 8cm s提示心肌松弛受损 至少测定二尖瓣环室间隔及侧壁位点速度并平均 注意E e 在二尖瓣环钙化 二尖瓣病变 缩窄性心包炎时不准确 E e 8时 可排除左心室舒张功能异常 E e 15时 考虑存在舒张功能不全 左室充盈压增高 8 E e 15 为灰色区域 需要合并其他超声指标诊断 结合E A DT时间 sitting实验 Valsava动作等 参考资料 1 超声心动图检查指南 2 超声心动图规范检测心脏功能与正常值 3 中国成年人超声心动图检查测量指南 感谢亲观看此幻灯片 此课件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 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 谢谢配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