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东第一学期期末考试高二政治必修3.doc

上传人:caoka****i123 文档编号:128141052 上传时间:2020-04-08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16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如东第一学期期末考试高二政治必修3.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如东第一学期期末考试高二政治必修3.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如东第一学期期末考试高二政治必修3.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亲,该文档总共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如东第一学期期末考试高二政治必修3.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如东第一学期期末考试高二政治必修3.doc(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如东县20072008学年第一学期期终考试试卷2008.1高 二 政 治(选修) 命题人:顾斌注 意 事 项考生在答题前请认真阅读本注意事项及各题答题要求本试卷共6页,包括选择题(第1题第33题,共66分)、非选择题(第34题第37题,共54分)两部分。本次考试时间为100分钟,满分120分。考试结束后,请将答题卡交回。2答题前,请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学校、班级、考试证号用0.5毫米的黑色签字笔写在答题卡上相应的位置,并将考试证号用2B铅笔正确填涂在答题卡的相应位置。3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在其他位置作答一律无效。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

2、其他答案。非选择题请用0.5毫米的黑色签字笔在答题卡指定区域作答。在试卷或草稿纸上作答一律无效。一、单项选择题:在下列各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意的,每小题2分,共66分12007年4月28日人民日报载文指出,没有一个城市能够像南京那样清晰地展现中国历史的轮廓和框架。南京是一本最好的历史教科书,阅读这个城市,就是在回忆中国的历史。南京的每一处古迹,均带有浓厚的文化色彩。这说明A. 文化的产生离不开人脑 B. 文化产品要通过一定的物质载体来体现C. 一切物质现象都是文化的表现形式 D. 人们的文化素养不是生来就有的2“海上升明月,天涯共此时。”每逢中秋佳节,海峡两岸都会庆祝这一传统节日

3、。这体现了A. 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 B.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C. 传统文化具有深远持久的影响 D.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3中国传统文化辉煌灿烂。被列为世界“四大圣人”之一的孔子的许多观点被西方世界称颂并吸收利用;孙子兵法也被日本人运用到商战中;阿拉伯数字已被全世界通用。对此理解正确的是文化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 民族文化共同推动了人类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只有保持世界文化的多样性,世界才更加丰富多彩 民族文化高于世界文化A B C D4两千多年前,孔子提出了“君子和而不同”的思想。“和而不同”反映了中华文化特有的A阶级性 B包容性 C独立性 D地域性 5欧洲哲学家和科学家从中国的周易中得到启示,提出

4、二进制数学,从而奠定了电子计算机的理论基础。这一现象说明:文化创新需要A固守传统文化 B摒弃传统文化 C博采众长 D推崇外来文化6美国人能够较为轻松地对待子女的教育,并不刻意追求高学历、好职业的功利性目标;而中国人一般希望把孩子培养成“才”,将来有出息,有好职业,一生能在顺境中度过。这一差异表明 A一定的文化环境中只能产生一定的思维方式B文化差异反映了不同的社会意识形态C文化环境影响人们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 D文化差异体现了民族文化的优劣7对文化多样性的作用正确的看法是A文化多样性对社会发展是必不可少的B承认和尊重文化多样性,必须遵循各国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C为保护文化的多样性,应该减少文化间的

5、交流和融合D文化的多样性主要表现在民族文化的多样性上 8汉语作为中国各民族的通用语言,承载着中国数千年的优秀文化,与国外“汉语热”形成鲜明对照的是中国社会外语风潮蔓延,许多人能讲一口流利的外语,而写出的汉语文章却错误连篇,这与多年来中国忽视学生的汉语教育是分不开的。对此国家应加强教育在民族文化传承与发展中的功能 我们应变革教育方式,以开放的心态全面接受外来文化 我们应学会对自己民族语言文化的热爱和尊重 国家应加强对世界文化遗产的保护A B C D9近年来,我国的传媒在以娱乐为目的的文化传播中,存在着严重的低俗化倾向,主要表现为过多地渲染权力场中的尔虞我诈,宣扬“皇权”意识和“奴才”意识等。产生

6、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在于A现代科学技术提供多样化的文化载体B文化市场和大众传媒的发展C文化市场的盲目性和传媒的商业性D大众文化的多样化10. 在处理与外来文化关系时,我们应当求同存异、兼收并蓄,这样做有利于在和睦的关系中交流 增强对自身文化的认同增强对外来文化的理解 吸收外来文化的所有成分A B C D11右面漫画说明,手机如果不善加利用,就不再是手机,而是“手雷”。这表明A手机短信文化必然毒害青少年心灵B落后、腐朽的文化会把人们引向歧途C文化一旦产生,就会推动社会历史的发展D文化的发展离不开传媒技术的进步12判断我们文化的性质和方向是不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是不是社会主义和谐文化的主要标志是A是

7、否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 B是否立足于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实践C是否坚持贯穿以人为本的基本理念 D是否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13鲁迅曾经说过:“唯有民魂是值得宝贵的,唯有他发扬起来,中国才有真进步”这表明中华民族精神是支撑中华民族生存、发展的精神支柱 维系中华各族人民共同生活的精神纽带推动中华民族走向繁荣、强大的精神动力 促进中华民族发展进步的决定因素A B C D14国家“十一五”时期文化发展规划纲要提出:力争到“十一五”期末,城市的文化设施、服务网络和文化产品基本满足居民就近便捷享受文化服务的需要,在农村基本解决农民群众看书难、看戏难、看电影难、收听收看广播电视难的问题。这体现了我

8、国文化发展要坚持A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 B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C城乡、区域文化的协调发展 D把经济效益放在首位“十一五”期间,我国文化发展要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原则,弘扬主旋律,提倡多样化。据此回答1516题:15“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原则”要求我们 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 理论联系实际 主观符合客观 重视意识的能动作用A B C D1,3,516“文化发展既要提倡多样化,又要弘扬主旋律”体现的哲理是 A意识活动具有主动创造性和自觉选择性 B集中力量解决主要矛盾C着重把握矛盾的主要方面 D两

9、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17据调查,目前不少中学生相信星座与命运有关。从哲学上看,这种思想属于A朴素唯物主义 B机械唯物主义 C客观唯心主义 D主观唯心主义18古希腊哲学家克拉底鲁认为,万物只是一种不可名状的“旋风”,瞬息万变。他拒绝给事物以名称,主张对客观事物“什么都不能说”。下列与此观点所犯错误一样的是A按图索骥 B稳如泰山 C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 D人一次也不能踏进同一条河流19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必须不断增强巩固马克思主义哲学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的能力。这是因为A马克思主义哲学本身就是具体的科学方法B马克思主义哲学是时代精神的精华,是社会变革的先导C哲学对社会发展起积极的推动作

10、用D哲学是推动社会变革的巨大物质力量技术创新的主体从经济学意义上来说应该是企业,从哲学意义上来说应该是人,所以要注重提高人的观察力、分析力、抽象概括能力、逻辑推理能力及创造力、想象力等。回答2021题。20从哲学意义上来说,技术创新的主体是人,是因为 A科学的本质就是创新 B意识活动具有巨大的能动性C技术创新对人类社会的发展具有决定作用 D人的活动受到社会发展的制约21之所以要注重提高人的观察力、分析力、抽象概括能力、逻辑推理能力及创造力、想象力等,是因为 A人的认识能力制约着对真理的认识 B意识的内容来源于客观事物C能力是意识的主要内容 D提高这些能力,就能够实现技术创新22今年上半年,我国

11、经济快速发展,总体形势良好,但经济运行中投资增长过快,货币信贷投入过多,社会总需要扩张势头仍很强劲等矛盾比较突出。为此,中国人民银行利用利率等经济杠杆适当抑制投资需求的扩张,防止经济由偏快转向过热,以促进经济平稳又好又快发展。上述材料说明 符合实际的认识才具有能动作用 要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矛盾双方的转化是有条件的 认识的根本任务在于指导实践A B C D23“刻舟求剑”和“守株待兔”典故中的主人公所犯的共同错误是A没有看到事物之间的联系,犯了形而上学的错误B夸大了意识的能动作用,陷入了唯心主义的泥潭C没有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实践活动缺乏自觉选择性D没有做到从已经变化的实际出发去认识和解决

12、问题24“小事其实不小,细微之处可积德。”下列与此反映的哲理相似的是A一叶知秋 B管中窥豹 C轻者重之端,小者大之源 D一着不慎,全盘皆输 25真理,没有不被怀疑和突破的特权,这是因为A人能认识世界,但并不一定能正确认识世界B认识的根本目的在于指导实践C不同的人对同一事物有不同的真理性认识 D真理是有条件的、相对的 26现实生活中人们往往嘲笑杞人忧天是“天下本无事,庸人自忧之”。然而在今天看来,人们的这种嘲笑未必是完全正确的。杞人忧天的合理之处在于A看到了天地万物的变化发展 B预见了宇宙的发展趋势C看到任何事物都是相互联系的 D思考了人与自然的关系问题27在平面解析几何中,当动点到一个定点的距

13、离与它到一条定直线(定点不在定直线上)的距离之比是常数时,该动点的轨迹为圆锥曲线。常数的值不同,圆锥曲线的形状就不同,当常数小于1时,轨迹是椭圆;当常数等于1时,轨迹是抛物线;当常数大于1时,轨迹是双曲线。上述结论表明共性寓于个性之中 矛盾的同一性推动事物的变化 事物的量变引起质变 事物的联系是具体的,多样的A B C D28由于农业结构调整以及国家退耕还林还草等政策的导向,我国粮食已经连续三年产不足需,引起粮食市场“涨”声一片。这一经济现象表明A量变必然引起质变 B事物的联系是有条件的C矛盾即对立统一 D辩证的否定是事物发展的环节 29在构建和谐社会的过程中,既要增强忧患意识和紧迫感,又要立足国情。这体现了A两点论与重点论是统一的 B意识是对物质的正确反映C规律是客观的,永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