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政治第一轮复习认识论综合测.doc

上传人:cao****hui 文档编号:128140582 上传时间:2020-04-08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72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三政治第一轮复习认识论综合测.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高三政治第一轮复习认识论综合测.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高三政治第一轮复习认识论综合测.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亲,该文档总共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高三政治第一轮复习认识论综合测.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三政治第一轮复习认识论综合测.doc(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高三政治第一轮复习 认识论综合测试题第卷(选择题,共8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 共80分)1错觉和假象的区别是A前者是客观范畴,后者是主观范畴 B后者是客观范畴,前者是主观范畴C二者都是主观和客观相统一的范畴D前者是本质的规定,后者不是本质的规定 2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统一的基础是 A客观世界 B感觉 C思维 D实践3遇到毒蛇,动物只能逃避,而人却可以通过研究确定蛇毒性质,并通过分析蛇毒的化学成分寻求解毒方法。这是因为A人有大脑,其他动物没有大脑 B其他动物的认识能力是有限的C人具有独特的主观能动性 D其他动物的主观能动性不能充分发挥4在2005年世界地球日到来的时候,人们呼吁要擦干地球母亲

2、的眼泪。这告戒人们发挥主观能动性必须尊重客观规律 认识事物的规律必须发挥主观能动性 改造世界必须发挥主观能动性 要把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尊重客观规律结合起来A B C D“哈根达斯实验”,是一个曾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的经典实验,说的是:10盎司的杯里装着8盎司冰淇淋,没装满;如果对10盎司的杯进行重新设计,只装7盎司的冰淇淋就漫了出来。消费者会倾向选择哪一杯?结果,是后一种。据此完成56题。5上述实验结果表明A感性认识具有欺骗性,是假象 B感性认识不是对事物的真实反映C理性认识比感性认识更可靠 D理性认识不依赖于感觉6一些商家利用人们的弱点,达到多赚取不义之财的目的。为了防止上当受骗,从哲学的角度看

3、,我们应该A对现象进行理性分析,认识事物B舍弃感性认识,多学习科学消费知识C减少盲从消费,坚持勤俭节约 D多深入生活,积累更多的感性材料7“实践是知识的母亲,知识是生活的明灯。”这句谚语的哲学寓意是 A实践出理论,理论必须在实践中接受检验、得到发展 B实践是理论的基础,科学理论对实践有指导作用 C知识既来自实践又源于书本 D在生活中,学习知识比实践更重要8古人云:“知之愈明,则行之愈笃,行之愈笃,则知愈明。”古人的话体现 了 A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 B实践是认识的根本目的 C实践与认识的辨证关系 D实践是获得正确认识的唯一途径9青藏铁路的建设者们经过4年的不断努力,成功地破解了高寒缺氧、多年冻

4、土、生态脆弱三大世界性难题。从哲学上看,说明A规律的客观性集中表现为不可抗拒性 B人类改造自然的同时也改变了自然规律C客观规律性与主观能动性相互制约 D认识和利用客观规律必须发挥主观能动性10俗话说:“画虎画皮难画骨,知人知面不知心。”这表明A现象和本质是对立统一的 B感性认识是不确定的,只有理性认识才是正确的C感性认识需要上升为理性认识 D认识本质要从现象入手2005年10月9日,中国向世界宣布,珠穆朗玛峰的高程为8844.43米。据此回答1113题。11中国登山队经历了2个多月艰苦卓越的探索,获得了大量的第一手资料。从认识的过程看,这是A发挥主观能动性认识世界的过程 B实现由感性认识上升到

5、理性认识的前提C认识过程的第一次飞跃 D实践基础上的认识发展过程12对获得的第一手材料进行科学论证和计算,最终得出珠穆朗玛峰的高程为:8844.43米的结论。从认识过程看,这是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过程 是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过程 是彻底认识事物本质和规律的过程 是对感性材料进行加工制作的过程A B C D132005年10月9日,中国向世界宣布:2005珠峰高程测量获得的新数据8844.43米,原1975年公布的珠峰高程数据8848.13米停止使用。从认识论角度看,这表明A事物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 B客观事物是变化发展的C人似的认识是不断向前发展的 D实践的发展

6、为人们提供新的认识工具14马克思说:“劳动过程结束时得到的结果,在这个过程开始时就已经在劳动者的表象中存在着,即已经观念地存在着。”这段话表明A意识先于物质而存在 B实践是有意识、有目的的能动性活动C实践是客观的物质性活动 D实践是认识的来源15国家制定“十一五”规划,主要目的是对下一个五年的发展提出指导思想和重大原则,明确主要任务和重大措施,以统一全党同志和全国人民的思想认识,同心同德为完成经济社会发展的任务而奋斗。从认识论的角度看,这表明A人们的认识能力是在实践的基础上形成和发展的B人类认识的最终目的在于指导实践C实践是一切科学知识的源泉 D人们的认识需要不断深化和发展16达芬奇曾经说过:

7、“热中于实践而不要理论的人好象一个水手上了一只没有舵和罗盘的船,拿不稳该往哪里航行。”这表明A理论对实践具有促进作用 B科学的理论是实践的基础C实践和理论始终是统一的 D实践需要科学理论的指导17分析和综合相结合的具体方法,贯穿于其中的核心是: 抽象和概括方法 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方法 矛盾分析的方法 辩证的方法和比较的方法18实践对认识具有决定作用,下列选项能体现这一观点的有 近水知鱼性,近山识鸟音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 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 学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 百闻不如一见,百见不如一干ABCD19恩格斯指出:“我们只能在我们时代的条件下进行认识,而且这些条件达到什么程度,我们便认识到什

8、么程度。”这句话说明 A由于实践条件的限制,人们每一正确认识在深度上是有限的 B在一定时代,人们不可能获得对某一具体事物的正确认识 C人们认识事物所能达到的程度,完全取决于客观条件 D客观条件会妨碍人的主观能动性的发挥20.以下名言、俗语中前后句所包含的哲理相同的有 A“头痛医头,脚痛医脚”与“仁者见仁,智者见智”B“城门失火,殃及池鱼”与“八仙过海,各显神通”C“真金不怕火炼”与“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D“百闻不如一见”“与千里之行,始于足下”21“离开本国实际和时代发展来谈马克思主义,没有意义。静止地孤立地研究马克思主义,把马克思主义同它在现实生活中的生动发展割裂开来、对立起来,没有出路

9、。”这就要求我们 办事情要从整体着眼,顾全大局 必须做到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应不断地深化和扩展认识 做工作必须善于抓住主要矛盾 A B C D22漫画放生给我们的哲学启示是 要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 要善于分清主流和支流 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要做到主观符合客观 图 放生A B C D 23郑板桥曾提到他画竹的过程:当他晨起“看竹”时,产生了“眼中之竹”;然后胸中涌起“画意”,此乃,“胸中之竹”;最后,“磨墨展纸,落笔倏作变相”,形成了“手中之竹”。他反复强调“眼中之竹”不同于“胸中之竹”,从哲学上看,这是因为 前者是感性的,后者是理性的 前者是直接反映,后者是创造性反映 前者有局限性,

10、后者无局限性 前者是肤浅的,后者是深刻的A. B. C. D.24发展观是人们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处于不同时代的人们对发展的理解并不相同,按时间顺序可将发展观分为四个阶段:起初人们认为“发展=经济增长”,后来人们认为“发展=经济增长+结构改善”,再后来人们认为“发展=经济增长+结构改善+社会进步”,如今人们认为“发展=经济增长+结构改善+社会进步+后代人的发展”。发展观的演变表明 A.感性认识有待于上升到理性认识 B.理性认识依赖于感性认识 C.认识是不断深化和向前发展的 D.认识的根本任务是指导实践25我国出口的DVD一台大约40美元左右,可是要交专利费21美元;我们的药品,

11、90以上都是国外专利;我们的数控机床70以上都是国外专利;我们的汽车90都是合资企业或者是国外品牌。从哲学角度分析,这主要启示我们 A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B外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必要条件 C要有创新精神,学会创造性思维 D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26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要求全党抓住机遇、锐意进取,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中把党的执政能力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认真总结党执政的历史经验,对于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对于党和国家事业的继往开来是至关重要的。从认识论角度看,这是因为 A.认识来源于实践,认识高于实践 B.感性认识不可靠,理性认识才是可靠的C.正确

12、的理性认识对实践有积极的指导作用D.历史经验可以指导人们解决现实中存在的各种问题27.“草萤有耀终非火,荷露虽团岂是珠。”这两句古诗启示我们,观察事物要A善于区分整体与部分 B善于区分新旧事物C善于把握事物的共性 D透过现象抓住本质28.“旗帜的问题至关重要,旗帜就是方向,旗帜就是形象。”就是要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不动摇。对这句话理解错误的是: A.正确的理论对事物发展起决定作用 B.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正确意识则起促进作用 C.正确认识事物本质的理性认识对实践起重大指导作用 D.科学理论对实践具有巨大的指导作用 29.关于现象、本质 ,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之间的关系,以下表述正确的是: A

13、.本质总是表现为一定的现象,理性认识总要表现为感性认识 B.不论认识现象还是认识本质,都要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 C.人们透过现象认识事物本质的过程,是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过程 D.感性认识是事物的现象,理性认识是事物的本质 30.下列关于认识和真理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认识是一个过程,而真理是不变的。 真理的内容是客观的,而认识的内容是主观的。 两者都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反映。 认识是感性认识,真理则是理性认识。 真理是认识,而认识不一定是真理。 A、 B、 C、 D、31. “假象是本质的一个规定,本质的一个方面,本质的一个环节,本质具有假象。”列宁这段话体现的哲理与下列观点不一致的是: A、假象是事物本质的表现 B、假象与真象有着不同的本质 C、假象是对本质的歪曲的、虚假的表现 D、假象是对本质的一种掩盖32. 人们在掌握感性材料基础上,运用抽象思维进行分析,把握了事物的本质。这种对本质的认识属于: A.科学理论 B.理论 C.感性认识 D.理性认识 33. 2004年度全国十大杰出先进事迹虽然各不相同,但都共同体现了新时期青年敬业、爱国、奉献的精神风貌,这说明: A.同一现象可以表现不同的本质 B.同一本质可以表现不同的现象 C.同一本质一定是相同现象的表现 D.同一现象的本质是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