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经济常识下册补考1.doc

上传人:cao****hui 文档编号:128140091 上传时间:2020-04-08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4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一经济常识下册补考1.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高一经济常识下册补考1.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高一经济常识下册补考1.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高一经济常识下册补考1.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一经济常识下册补考1.doc(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期末论文:从两个问题感受教育的真正意义-商品价值量的教学反思政治组:刘忠玲 2005-12-2“先入为主”是指先听进的话或先获得的印象往往成为自己的主见,以后遇到不同意见,就不容易接受。正因如此,在学习新课时总想把一些观点和原理通过各种方式直接灌输给学生,使之除此之外别无选择。商品的价值量中涉及商品价值量的决定因素是社会必要劳动时间还是个别劳动时间,商品价值量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社会劳动生产率,个别劳动时间、个别劳动生产率与商品价值总量的关系,是本框内容是本课的难点,经济常识的难点。甚至有的同学在高三复习还搞不清各概念之间的关系,为解决好这一难点,我刹废苦心做了如下安排:设计两道题,通过对题的

2、分析,解释得出重难点。第一:生产同样一匹布,甲用手工生产10小时,乙用机器生产8小时,丙用电脑生产6小时。在同样市场出售比较三者价值量。A 甲大 B 乙大 C丙大一样大第二:练习:假如,生产一件服装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8小时 ,售出后收入6元。某一服装生产者率先提高劳动生产率一倍,他用8小时生产的服装售出后收入是多少?通过练习得出各对比例关系:首先我们先看第一个问题:学生在阅读后得出结论:生1:A因为甲所耗费的时间多,价值量大。生2:C因为乙所耗费的时间少,价值量大。生3:D因为丙劳动时间短,赚钱多。生4:B 因为甲乙丙都是个别劳动时间,教材上说商品价值量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我分析:大家有

3、两个分歧:一是价值量由什么决定。二是赚钱多价值量一定会大吗?下面大家可同前后座一起讨论一下这两个问题。大家讨论:如果象A和C的结论,同一种商品会在市场有不同的价值量,如A岂不是效率越低卖的钱越多?岂不是奖懒罚勤?如C则违反了劳动时间是衡量价值量的天然尺度。我总结:可能有人会偶而卖10元,也有的人会卖8元,还有的人会因为自己的时间少而卖6元。但时间长了,没人买10元。如果绝大多数的生产条件下生产这种商品用8小时,那么绝大多数生产者会卖8元。也没人买6元。这时的8小时就是在现有社会正常的生产条件下,在社会平均的劳动熟练程度和劳动强度下制造某种使用价值所需要的劳动时间。也就是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所以此

4、题应选D。由此可水道渠成的得出以下结论:1、商品价值量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2、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含义是:在现有社会正常的生产条件下,在社会平均的劳动熟练程度和劳动强度下制造某种使用价值所需要的劳动时间。3、个别劳动时间与商品价值量无关。比较甲乙丙,甲的个别劳动时间大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在竞争中会处于不利地位,亏本。乙只能保本,丙的个别劳动时间小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在竞争中会处于有利地位。4、作为个别生产者应缩短个别劳动时间,在相同时间内生产生产出更多的产品。我们再来研究第二个问题:练习: 假如,生产一件服装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8小时 ,售出后收入6元。某一服装生产者率先提高劳动生产率一倍,

5、他用8小时生产的服装售出后收入是多少?通过练习得出各对比例关系:我问道:“既然商品的价值量是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那么当个别劳动时间发生变化时,8小时的生产产品数量会增多到2件,而一件商品售出后是16元,则两件服装售出后收入是多少?”“216=32元。”有的学生回答。“我们把单位商品价值量和商品数量的乘积就是商品的价值总量。所以个别劳动时间与价值总量成反比。”这时我在黑板上写下了这对关系。“那么因为个别劳动时间与个别劳动生产率成反比,所以个别劳动生产率与价值总量成正比。我又有计划地写上了这两对关系。“如果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了一倍,那么价值总量会发生什么变化?”我接着问学生一片茫然。我解释道:

6、“这时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会?”“降低!”我问:“为什么?”“社会劳动生产率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成反比”“单位商品价值量也会降低吧?“是”学生回答。“为什么?”“因为社会发展劳动时间与商品的价值量成反比。“产品的数量会发生什么样的变化呢?”我问:“当然是增多了”学生们回答。“这时商品的价值总量会?”学生开始计算:“数量由1变2,单价由16元变为8元,28=16元”“也就是商品的价值总量和社会劳动生产率成”“无关”“很好”我很快地在黑板上写下:商品的价值总量和社会劳动生产率无关。接着又以此类推:商品的价值总量和社会劳动时间无关。这时黑板上各个因素之间的关系就形成了这样一个表格:比 较单位时间商品数量单

7、位商品价值量单位时间商品的价值总量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反比反比无关个别劳动时间正比无关反比社会劳动生产率正比正比无关个别劳动生产率正比无关正比在以上每一步的计算过程我都是问学生计算的结果,并由此得出正反比的关系,但在最后导出上表时,学生顿时愣住了,摇头摆手不明白。但我认为,我在带领学生计算的每一步都是正确的可理解的。为什么不明白呢?结果学生让再说一遍,还不明白,我顿时觉得几节课的准备和40分钟的分析全都化为乌有了,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困惑使我反思,几节课后发现原来是我错了:在学生毫无准备下领他们慢慢进入一个未知的世界,而且是经过艰难曲折的历程,等他们回头时却不知身在何处,根本就找不到来时的路。

8、反思:第一个问题学生就有比较清晰的印象。因为是由他们自己去探索去分析去发现去生成。而第二个问题是在老师的带领下去探寻,失去学生的主动性,失去动脑的机会。没有经过挫折认识充其量只能是了解而不是理解,他们对这个问题理解不深,甚至没有印象,于是在最后一节课时我又对第二个问题做了另一番设计:先将问题写出来,让他们自己去探究各对比例关系,当然先给一段时间,弄清价值总量含义之后,再找到它们之间的关系,老师在这过程就不需要站在台上喋喋不休的讲,只需要在他们最困惑时适时适当地点拨就可以了,如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与价值总量的关系。学生问:如何判断呢?我只需要揭示一下:假设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升高了一倍,价值总量会发生什

9、么变化呢? 结论:第一,教学中要明确教育的真正意义,即价值引导和自主建构。其中,价值引导的途径之一是通过教育情境的创设而实现的,在一个充满真情,民主,宽容和和谐的氛围中,学生的自主权,主动性,得到认同和欣赏。通过两个问题的创设使学生不是被地接受外在信息,而是主动地根据已有的知识有选择性地感受外在信息,通过讨论、交流各自认识,并在民主商讨中学会理解、接纳、欣赏别人,学会从不同视角思考问题,解决问题,从而建构出新的知识,能力。因为学生的内心世界是自主地、能动地而不是单凭外部力量就能塑造而成的。第二,为实现教育的真正意义,老师不但要做好一个知识传授者的角色,更要管理好和领导好整个课堂,使学生在课堂上

10、学会独立自主和自力更生自我评价及怎样与他人有效地合作。在两个问题的设计和应用上,就是在对学生的自主能力的尊重及自我意识培养的基础上科学进行问题的创设。第三,教师要开展多种教学,培养和提高师生的相关能力。古希腊著名的哲学家和教育家苏格拉底认为:没有一种方式能使师生之间的对话更能提高沟通能力,更能启发思维技能。因为在对话教学中采用鼓励学生发问来发展学生主体的思维能力是最好的一种教学方式。所以,在教学中,不能为了教学顺利进行而遏制和反对学生提问,如为防止学生对“商品价值量与各因素的关系”产生歧义,我采用“先入为主”的方法来阐释,但反而引起更大的困惑甚至浪费了宝贵的时间。在接受新的教学理念之前我曾经对学生说:“你上课的任务就是听和记”。我也曾经说过:“你们只需要安静地坐着,仔细地听我讲课,分享我的知识就可以了,剩下的就由我来做了。”现在我认为知识是结果,我们注重的是过程、是能力,是学生通过上课能够获得的探求新知识的能力、建构新知识的能力。通过以上分析,我们更应看到新形势对教育和教师的挑战。教师要进行教育创新,领会和践行教育的实质,在今后教学中提高教育教改认识和实践的能力来提高教育教学能力,克服传统的教育模式,促进教师与学生的共同发展。我想:这就是问题式教学的魅力所在。这就是发挥学生主体性真谛所在!这就是教育的真正意义所在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