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教案教学讲义

上传人:yulij****0329 文档编号:128138800 上传时间:2020-04-08 格式:DOC 页数:67 大小:1.47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苏教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教案教学讲义_第1页
第1页 / 共67页
苏教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教案教学讲义_第2页
第2页 / 共67页
苏教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教案教学讲义_第3页
第3页 / 共67页
苏教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教案教学讲义_第4页
第4页 / 共67页
苏教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教案教学讲义_第5页
第5页 / 共6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苏教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教案教学讲义》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苏教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教案教学讲义(6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苏教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教材分析科学五年级上册教材共分五个单元,总课时26课时。第一单元:白天和黑夜 本单元选取的研究对象为学生常见的影子、太阳、月亮,通过一系列学生感兴趣的活动在初步认识太阳、月亮运动的基础上,将学生的视角逐渐引向昼夜交替变化对生物以及人类的影响。第二单元:光与色彩 本单元通过一系列既贴近生活又引人入胜的科学探究活动,引领学生去探索光与色彩的秘密。第三单元:电和磁 本单元的内容属于物质世界里能量的表现形式的范畴。电和磁是有着密切关系的,电能转化为磁,磁也能转化为电能,所以把它们并在一个单元里教学,便于学生建立联系,且单元里还有一课电磁铁,就是利用电来进行磁现象的观察与研究的。

2、第四单元:呼吸和血液循环 本单元是学生认识心跳与呼吸,认识自己的身体的一个重要单元,也是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生活习惯的一个重要单元。第五单元:解释与建立模型 本单元内容设计主要围绕在观察中进行解释,在解释中积极思维,区分事实与解释的差异,认同并追求合理的解释展开。教 学 进 度 表周次章节教学内容课时第一单元1、太阳和影子22、太阳钟13、昼夜交替14、看月亮25、昼夜对动植物的影响2 单元总结1第二单元1、光的行进22、照镜子23、研究透镜14、七色光1 单元总结1第三单元1、简单电路12、导体和绝缘体13、探测暗盒里的电路14、研究磁铁15、电磁铁2 单元总结1第四单元1、测量呼吸和心跳12、

3、肺和呼吸13、心脏和血液循环1 单元总结1第五单元1、解释12、建立模型1 单元总结1复习考试3 第一单元 白天和黑夜 单元分析 本单元选取的研究对象为学生常见的影子、太阳、月亮,通过一系列学生感兴趣的活动,在初步认识太阳、月亮、运动的基础上,将学生的视角逐渐引向昼夜交替变化对生物以及人类的影响。 本单元涉及的课程标准的具体内容: 科学探究 12能针对问题,通过观察、实验等方法收集证据。 23能在总结证据的基础上,做出合理的解释。 2,5能对探究的问题做出初步的结论。 利学知识 21知道昼夜变化与地球的自转有关。 22了解古代人对昼夜变化的猜想。 23了解昼夜变化对人及动植物的影响。 情感态度

4、与价值观 12敢于大胆想象。 13在学习和解决问题中注重证据。 本单元内容属于科学(36年级)课程标准中“地球与宇宙”中“天空中的星体”部分,这方面内容在本套科学教材中是第一次出现。本单元探究活动将从观察和研究最常见的太阳和月亮开始,这也是人类认识宇宙的开始。 本单元共五课,按照时间的顺序,依次研究白天常见的太阳的东升西落、影子的长短变化;昼夜的交替轮回;夜晚月相的阴晴圆缺变化和因昼夜变化而引起动植物的节律变化。 本单元从观测太阳开始,让学生亲自投入到对太阳和月亮的观测中,使学生真切地感受到太阳和月亮周而复始的运动和变化,认识到太阳的视运动模式及其与影子变化和气温之间的关系,意识到月相变化的规

5、律,懂得掌握和利用这些自然规律,会给我们的生活和社会的发展带来好处。我们更期待他们会由此感悟:司空见惯的现象中往往会包含着值得深入探究的科学道理,科学探究永无止境。第一单元课时分配课题课时1、太阳和影子22、太阳钟13、昼夜交替14、看月亮25、昼夜对动植物的影响2 单元总结1总课时9 第 周 班 级五年级科目科学教学时数1/2课时课 题1.1太阳和影子教 学目 的和 要求1、能够连续观察记录阳光下物体的影子变化。2、能借助身体和器物进行观察,发现影子变化的规律。重 点难 点 阳光下物体影子的变化 连续一天的观测和记录教 学方 法观察比较法、讲授法教 具 指南针、记录纸、温度计、钟表、橡皮、小

6、棒实践活动检 查观察阳光下物体影子的变化板书设计1.1太阳和影子平臂叠拳法测量太阳的高度新课教学过程(教学程序及内容)学生活动设计一、导入新课1、猜谜语:我走它也走,我停它也停,光弱它不在,光强它显形2、谈话:谜底是影子。你知道影子和什么有关吗?3、 今天我们来研究这些问题。(板书课题)?二、学习新课1、观察太阳在天空中的位置和高度。(1)同学们能够描述太阳此时此刻的位置吗?(引导学生通过方位和高度两个方面来描述,借助校园里的一些参照物描述高度)(2)你们还看过天空中其他位置上的太阳吗?那是在什么时候?(早晨、傍晚、中午)(3)讲解并示范:用平臂叠拳法测量太阳的高度。(4)学生练习用平臂叠拳法

7、测量太阳的高度。(5)课后练习用手臂叠拳法测量早、中、晚在学校观察到的太阳高度及位置,并填写P62活动记录。2、观察阳光下物体影子的变化(1)布置小组观察任务: 任务1:早晨,在校园里找一个物体,给它的影子做上记号。下课的时候再去画一画。任务2:用橡皮泥把铅笔垂直固定在白纸上,确定好南北方向,每到课间,画出阳光下铅笔的影子,并在影子的顶端记下当时的温度和时间。(2)小组观察(3)讨论:阳光下影子的变化有什么规律? 猜谜语 学生练习 填写活动记录 小组观察 讨论教学反思 第 周 班 级五年级科目科学教学时数2/2课时课 题1.1太阳和影子教 学目 的和 要求1、能进行太阳的运动与影子变化的模拟实

8、验。2、知道一天中气温和影子的变化与太阳的运动有关。3、知道完整的观察记录对结论的意义。重 点难 点 认识太阳的视运动规律 连续一天的观测和记录教 学方 法实验探究法教 具 手电筒、竹篾、小标杆实践活动检 查模拟太阳运动的实验板书设计1.1太阳和影子 高度 高 低 太阳运行 气温 气温高 气温低 (自东向西) 影子 影子短 影子长 东 南 西 自西向东 西 北 东新课教学过程(教学程序及内容)学生活动设计一、导入新课1、检查学生的上节课的观察记录。2、提问:阳光下影子的变化有什么规律?二、学习新课1、模拟太阳运动的实验。(1)进行一天中太阳和影子关系的模拟实验。(2)小结:2、讨论:(1)影子

9、的方向和太阳的位置有什么关系? (2)影子的长短和太阳的高度有什么关系? (3)预测气温的变化和太阳的位置变化有什么关系?3、总结影子的变化规律 (边总结边板书)4、完成P62活动记录 观察模拟实验讨论 教学反思 第 周 班 级五年级科目科学教学时数1课时课 题1.2太阳钟教 学目 的和 要求1、知道太阳钟是利用太阳与影子的关系制成的。2、了解古代的计时工具日晷及其原理。3、能做用太阳的影子表示时间的“钟表“重 点难 点 了解各种不同形状、不同国家、不同制作方法的日晷原理 根据当地的纬度制作太阳钟教 学方 法实验探究教 具 图片、视频实践活动检 查玩一玩有趣的手掌日晷板书设计1.2 太阳钟日晷

10、(也叫太阳钟)是我国古代利用日影测量时间的一种计时仪器。新课教学过程(教学程序及内容)学生活动设计一、导入新课 讲述:有经验的老农会根据天上的太阳来判断时间,古代人也很聪明,他们利用太阳和影子的关系设计了很多计时工具。今天我们就来了解一下。(板书课题) 二、学习新课 1、认识太阳钟及各种各样的计时器 (1)太阳钟又叫日晷,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创造的。 (2)认识地平日晷、赤道日晷。(观看视频)(3)认识各种各样的古代计时器。 2、 看手掌日晷 (1)到阳光下看手掌日晷,注意要面向正南方。 (2)学生室外活动,看手掌日晷,方法按照书上的样子。 3、做太阳钟 (1)谈话:既然古代的方法这么有效,我们

11、也来制作太阳钟吧。(2)讲解制作太阳钟的方法 (3)我们来做在个太阳钟。 (4)学生室外活动,画不同时间里物体的影子,在每条影子旁标上时间。(5)提问:你在不同时间里画过物体的影子吗?你发现了什么? 三、总结应用 1、小结课文。 2、课后利用星期六时间,按照这种方法做一个整点时间的太阳钟。 观看视频 学生尝试用手掌日晷计时 制作太阳钟教学反思 第 周 班 级五年级科目科学教学时数1课时课 题1.3昼夜交替教 学目 的和 要求1、能用地球仪、手电筒模拟昼夜的形成。2、知道昼夜变化是地球自转的结果。3、能够根据地球自转大致推算出某地的时间。重 点难 点 探究昼夜变化的成因 根据已知条件推算某地的时

12、间教 学方 法实验探究法 讲授法教 具 手电筒(或蜡烛)、地球仪实践活动检 查网上搜查各国与北京的时差板书设计1.3昼夜交替(24小时)昼夜变化是由地球自转形成的新课教学过程(教学程序及内容)学生活动设计一、导入新课1、谈话:我们知道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开幕式是在晚上20点,那么美国的观众是在什么时候收看的实况直播?2、学生思考后回答3、讲述:是的,美国观众是在早上8点看的开幕式实况直播,当我们是晚上时,美国正好是白天,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昼夜变化呢?我们今天就来一起寻找问题的答案。(板书课题)二、学习新课1、模拟昼夜的成因(1)通过刚才的讨论,我们知道,同一时刻,地球上各个国家的时间不一定一样,那么为什么会这样呢?(2)学生用手电筒代表太阳,地球仪代表地球,围绕地球仪转动手电筒,观察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