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永城市九年级第二学期第一次语文月考试卷

上传人:云*** 文档编号:128136022 上传时间:2020-04-08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50.5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0年永城市九年级第二学期第一次语文月考试卷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2020年永城市九年级第二学期第一次语文月考试卷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2020年永城市九年级第二学期第一次语文月考试卷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2020年永城市九年级第二学期第一次语文月考试卷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2020年永城市九年级第二学期第一次语文月考试卷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0年永城市九年级第二学期第一次语文月考试卷》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0年永城市九年级第二学期第一次语文月考试卷(1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语文月考检测卷 题号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总分得分一、默写(本大题共1小题,共10.0分)1. 古诗文默写。 (1)_,小桥流水人家。(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2)土地平旷,屋舍俨然,_。(陶渊明桃花源记) (3)诸葛亮在出师表一文中,表明自己无意功名、淡泊名利的句子是:“_,_。”(4)唐代著名诗人杜甫见证了唐朝由盛转衰的历史。青年时代,身处开元盛世的他有着“_,_”(望岳)的凌云壮志;动乱年代,他以博大的济世情怀体察人间冷暖,道出了“_,_”(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的伟大理想,希望百姓都能过上居家快乐的日子。二、其他(本大题共1小题,共5.0分)2. 根据要求,回答下面问题。 “辕门外三声炮,如同

2、雷震”听着熟悉的豫剧,望着来自中原的乡亲,年过花甲的魏先生眼睛湿润了。2月21日,来自台湾高雄市、屏东县等地的河南同乡会与河南豫剧院青年演员把酒言欢,诉说着对故乡的怀念。 屏东县河南同乡会魏老先生祖籍南阳,提起河南赞不绝口。他说,每次回乡探亲都被河南的发展惊呆了。城市不仅高楼林立,高铁、地铁、高速公路四通八达,而且农村汽车、洋房也比比皆是。“这简直就是国际化大都市的发展速度,跟我一起回去的朋友都说河南的发展超赞。” 高雄市河南同乡会张先生是河南豫剧院的老朋友,他说:“河南我去过很多次,我印象最深的是人们精神面貌的改变和热爱文化生活的劲头。” 在热烈的掌声中,河南豫剧院的青年演员为台湾同胞清唱了

3、抬花轿、穆桂英挂帅和朝阳沟选段。高雄市河南同乡会的王女士感慨地说:“河南是我们的根,忘不了。”(1)用一句话概括材料的主要内容,写在下面的方格中。(不超过20个字)(2)文中画横线句子是病句,请你写出正确的修改意见。_(3)“年过花甲”是称呼年满_岁的老人。在论语中,此年龄又可以称为_。(4)以下属于豫剧的经典剧目的是_(填写序号即可)A天仙配 B龙须沟 C花木兰 D卷席筒三、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6.0分)3. 下列词语中加下划线的字,每对读音都不同的一项是( )A. 综艺 踪迹 禁止情不自 禁 销声匿迹惟妙惟 肖B. 氛围 吩咐 猝然鞠躬尽 瘁 志同道合博闻强 识C. 宣泄 渲染 咀

4、嚼咬文 嚼字 中流 砥柱根深 蒂固D. 慰 藉狼 藉 应 该言简意 赅 截然不同 洁身自好4.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 笼罩 产业链 默守成规 慢不经心B. 慈详 婉约词 一愁莫展 如愿以偿C. 规矩 冲其量 莫名奇妙 老生常谈D. 荟萃 消防栓 金榜题名 恪尽职守5. 渔家傲秋思 范仲淹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下面对这首词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A. “塞下秋来风景异”中的“异”字,写出了边塞秋天的景物与江南一带不同.B. “千嶂里”中的“千嶂”是形容很

5、多像屏障一样高险并列的山峰.C. “浊酒一杯家万里”形象地写出了戍守边关的将士们的思乡之情.D. “羌管悠悠霜满地”写出了边关虽冷,但有羌管鸣奏,生活并不苦,反而充满乐趣.四、语言表达(本大题共1小题,共10.0分)6. 根据上下文,在下面一段文字的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内容贴切、语意完整、表达连贯、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正月十五是中国的传统节日,正月是农历的“元”月,古人称夜为“宵”,_。正月十五是一年之中第一个月圆之夜,又值大地回春,人们欢庆佳节,既是为了赏月,也是为了庆贺新春的到来。元宵节不仅仅是一种娱乐性活动,_,届时,无论官员还是百姓都去看灯、猜谜、观赏杂耍,文人

6、们则饮酒、赋诗、答对,异常热闹,合家团聚,其乐融融。_ _五、名著导读(本大题共1小题,共6.0分)7. 名著阅读。 阅读下面的选文,回答问题。 李鬼道:“小人本不敢剪径(注:剪径,指拦路抢劫),家中因有个九十岁的老母,无人养赡,因此小人单提爷爷大名唬吓人,夺些单身的包裹,养赡老母。其实并不曾敢害了一个人。如今爷爷杀了小人,家中老母,必是饿杀。”李逵虽是个杀人不眨眼的魔君,听的说了这话,自肚里寻思道:“我特地归家来取娘,却倒杀了一个养娘的人,天地也不佑我。罢,罢!我饶了你这厮性命。”放将起来,李鬼手提着斧,纳头便拜。李逵道:“只我便是真黑旋风,你从今已后,休要坏了俺的名目。”李鬼道:“小人今番

7、得了性命,自回家改业,再不敢倚着爷爷名目,在这里剪径。”李逵道:“你有孝顺之心,我与你十两银子做本钱,便去改业。”李鬼拜谢道:“重生的父母!再长的爹娘!”李逵便取出一锭银子,把与李鬼,拜谢去了。(1)选文出自中国古典名著_,作者是元末明初的小说家_。(2)李逵平日“杀人不眨眼”,如今却放走了李鬼,这体现了李逵怎样的性格特点?六、诗歌鉴赏(本大题共1小题,共10.0分)8. 渔家傲秋思 范仲淹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诗词中“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一句,抒发了将士们怎样的情怀?

8、 _七、文言文阅读(本大题共1小题,共15.0分)9. 【甲】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万钟则不辨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欤?向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向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向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选自孟子鱼我所欲也) 【乙】孟子曰:“丈夫之冠也,父命之;女子之嫁也,母命之。往送之门,戒之曰:往之女家,必敬必戒,无违夫子!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富贵不

9、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节选自孟子滕文公下) 【注释】丈夫成年男子。冠古时男子二十岁称作成年,要举行加冠礼。命教导夫子丈夫。妾妇妇女。广居宽大的房子,用来比喻“仁”。正位正确的位置,用来比喻“礼”。大道大路,用来比喻“义”。由遵从,遵循(大道)。解释下列句子中加下划线词的意思。 所识穷乏者得我与。得: _是亦不可以已乎? 已:_此之谓大丈夫。 谓:_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万钟则不辨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_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_在甲、乙两文中,孟子各阐述了怎样的主张? _八、现代文阅读(本大题共2小题,共60.0分)10. 童年里的萤火虫 方 靓 深

10、夜,在公园里散步,偶尔看到一只萤火虫在小樟树旁无序地绕飞着,萤火虫昏暗温柔的绿光映照着薄薄的翅膀,忽隐忽现地闪耀着,闪耀着,像在讲述着一段梦幻里的故事。 在城里生活多年,没有见过萤火虫,哪怕是夜再深、再黑的角落,也没有萤火虫的踪影,整个都市缺少了乡村巷深静幽的感觉,被红灯酒绿所淹没。 公园里的春夜,被花草的清香所浸润。夜风微吹,有点温度的空气微拂脸颊。在灯光的照耀下,人们仍旧能看见绿意阴浓,柳枝的倩影在轻轻摇曳,述说一段缠绵的情意,那是春意在都市里滴翠。 萤光闪耀,像流年里一组组记忆的音律在跳动,把我引入记忆的深处。思维的眼睛默默地梳理记忆,童年里与萤光有关的片段在隐隐约约地闪现。 孩提时代的

11、村子,到了晚上,除了狗叫,听不到一丝现代科技产品发出的声音,除了昏暗的煤油灯在屋内闪烁外,黑得吓人,静得心慌。 黑夜里,成群的小孩不知恐怖,总喜欢在夜里捉迷藏、玩游戏,天真的笑声和窃窃私语不时地打破夜里的沉静,把黑幕撕开一个口子,向远方散播而去。捉萤火虫是孩提时一件非常有乐趣的游戏,成为多彩童年的必备元素。 吃过晚饭,偷偷地把家里的瓦罐搁在腋下,藏在衣服里,满怀欣喜,急切地来到相约的晒场。小伙伴们相互约定,在一个小时内,谁捉到的萤火虫最多谁就是赢者。虽然到处都长满了野草,时常有蛇和老鼠出没,大人们也怕我们被蛇咬到,可我们根本不去理会这些,唯恐捉的萤火虫数比别人少,自己不是第一。不管是阴暗的角落

12、,还是长满荆棘的草丛,只要有萤火虫,都会懵懵懂懂地踏过去,竭力去抓住那一个闪光的梦想。 有时我们还卧在草丛里,两眼圆睁,直盯前方,两手捧着小瓦罐,屏住呼吸,对着萤火虫飞来的方向,静等萤火虫慢慢飞来,自投罗网。捉住一只就会满怀喜悦一阵,像是自己的一个心愿已经得到了实现似的,让人十分惬意。 到了约好的时间,小伙伴们十分遵守规矩地聚到一块,稍微打开罐盖,用一只眼睛斜斜地往里面探看,嘴里数着,向大家报出萤火虫的数量。而后,再把一些萤火虫放出来,让看不清腿和脚的萤火虫继续打着灯笼飞着,在黑夜里徜徉。 这样的游戏记不清做了多少次,其中的乐趣至今难以忘却,就像只鸟儿在内心婉转清脆地鸣叫,萦绕不停,缠绵不断。 小时的我曾问过妈妈:萤火虫为什么打着灯笼满天飞?妈妈说,它是为了照耀前行的路,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