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2.2 气压带和风带》课件

上传人:hu****a8 文档编号:128131474 上传时间:2020-04-08 格式:PPT 页数:79 大小:10.0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2.2 气压带和风带》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79页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2.2 气压带和风带》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79页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2.2 气压带和风带》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79页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2.2 气压带和风带》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79页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2.2 气压带和风带》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7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2.2 气压带和风带》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2.2 气压带和风带》课件(7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 2气压带和风带 一 三圈环流 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 1 说出大气环流的概念 特性 成因及作用 2 运用热力环流原理 绘制理想状态下赤道与极地间的单圈环流模式 3 绘制低 中 高纬三圈环流模式图 简要描述三圈环流的形成过程 重点 难点 4 绘制全球气压带 风带模式图 归纳全球气压带和风带的名称 位置及分布规律 重点 1 大气环流全球的大气是如何运动的 大气的运动又有何规律呢 一 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 地球上大范围 有规律的大气运动 大气环流 概念 成因 高低纬度间因太阳辐射而产生的热量差异 特性 全球性 规律性 长时期的平均状态 2 单圈环流 假设地表均匀 太阳直射赤道 不考虑地球自转 在赤道与

2、极地间存在怎样的热力环流呢 一 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 活动 1 绘制赤道和极地之间的热力环流 2 比较赤道和极地近地面的气压的高低 南极 北极 2 单圈环流 热力因素赤道低压带极地高压带 这个单圈环流能不能维持下去 不能 因为地球的表面是不均匀的而且地球在不停的自转 考虑地球自转的情况下 大气又是如何运动的呢 在赤道与极地间 形成低纬 中纬 高纬三个环流圈 三圈环流 一 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 60 N 30 N 0 极锋 3 三圈环流 以北半球为例 动力因素副热带高压带副极地低压带 低纬环流 中纬环流 高纬环流 副热带高压带 副极地低压带 气压带的成因可以归纳为两类 1 由于冷热不均引起的 热力原

3、因 2 由于气流被迫上升和下沉引起的 动力原因 你认为 赤道低气压带 副热带高气压带 副极地低气压带和极地高气压带的成因各属于哪一类 想一想 南半球同样存在三圈环流 30 N 0 60 N 30 S 60 S 赤道低压带 极地高压带 副极地低压带 副热带高压带 副热带高压带 副极地低压带 极地高压带 极地东风带 西风带 东北信风带 极地东风带 西风带 东南信风带 七个气压带六个风带 问题回归 风是指空气的水平运动 而南 北纬30度附近气流下沉 形成了副热带高气压带 致使这里缺云少雨 风也很少出现 马纬度 无风的原因 低压带 上升气流 多雨天高压带 下沉气流 多晴天西风带 低纬来的气流 暖湿信风

4、带 极地东风带 高纬来的气流 干冷 4 气流与天气 300N 600S 300S 00 900N 600N 900S 阴雨 阴雨 阴雨 晴朗 晴朗 晴朗 晴朗 极地高压带 赤道低压带 副热带高压带 副极地低压带 极地高压带 副热带高压带 副极地低压带 极地东风带 西风带 东南信风带 东北信风带 西风带 极地东风带 4 气流与天气 中国科考队到北极地区考察 他们搭帐篷的时候门口应朝什么方向 西南方向 体验成功 甲 每一个风带都位于一个高气压带和一个低气压带之间 近地面大气由高气压带流向低气压带 乙 南半球的盛行西风是西南风 丙 来自极地高气压带的温暖气流 极地东风 与来自副热带高气压带的寒冷气流

5、 盛行西风 在南北纬600附近相遇形成极锋 谁对谁错 有关风带的说法 1 单圈环流的形成因素是 A 高低纬度之间受热不均B 地形的障碍C 地转偏向力D 摩擦力 A 2 下图中所示为三圈环流的一部分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甲是动力原因形成的高压 丁是热力原因形成的高压B 甲是极地高压 丁是副热带高压C 乙是西北风 丙是东南风D 乙是干冷气流 丙是暖湿气流 A 2 2气压带和风带 二 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 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 1 回顾全球气压带和风带的名称 位置及分布规律 2 根据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规律 说明气压带 风带的分布和移动规律 3 分析案例一 初步认识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 南极 北极

6、单圈环流 热力因素赤道低压带极地高压带 南半球同样存在三圈环流 30 N 0 60 N 30 S 60 S 赤道低压带 极地高压带 副极地低压带 副热带高压带 副热带高压带 副极地低压带 极地高压带 极地东风带 西风带 东北信风带 极地东风带 西风带 东南信风带 七个气压带六个风带 5 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移动 一 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 地球在做自转运动的同时也在做公转运动 若再考虑公转这一因素 三圈环流所形成的气压带和风带将会有何变化呢 全球气压带和风带季节移动 春分日 夏至日 90 60 30 0 30 60 90 极地高压带 春分日 夏至日 移动规律 夏至日 秋分日 90 60 30 0 3

7、0 60 90 极地高压带 移动规律 夏至日 秋分日 秋分日 冬至日 90 移动规律 秋分日 冬至日 冬至日 春分日 90 移动规律 冬至日 春分日 4 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移动规律 1 气压带和风带在一年内随太阳直射点的南北移动而作周期性的季节移动 2 就北半球来说 大致夏季偏北 冬季偏南 活动 根据气压带和风带位置 判断节气 春秋分 夏至 冬至 当我国各地白昼时间最短时 下列四幅图中 气压带 风带分布的位置正确的是 A aB bC cD d 活动 伦敦奥运会期间 7月27日到8月12日 气压带和风带的移动方向 思考 1 图示季节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北极科考最佳季节B 郑州阴冷季节C 东南

8、信风带位置偏北D 南极出现极夜 B 小结 探究一 探究二 探究三 板书3 3 气压带 风带的季节移动 1 三圈环流 2 气压带 风带的分布 低纬环流 中纬环流 高纬环流 全球七个气压带 六个风带 夏季北移 冬季南移 北半球 一 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 三 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 1 一 大气环流的作用1 调整了全球水热分布2 是天气变化和气候形成的重要因素 二 气候的形成 1 单一气压带控制下的气候 位置 赤道及其南北两侧 即南北纬10 之间的广大地区 分布 亚马孙平原 刚果盆地 马来群岛成因 全年受赤道低压带控制 盛行上升气流 气候特征 全年高温多雨 年均温在26oC以上 年降水量2000毫米

9、以上 陆地自然带 热带雨林带 赤道低压带与热带雨林气候的形成 1 4 7 10月份 伊基托斯 热带雨林气候 全年高温多雨 气候特征 2 单一风带控制下的气候 位置 纬度40 60 之间的大陆西岸分布 欧洲大西洋沿岸 美洲太平洋沿岸成因 全年盛行西风 受海洋暖湿气团的影响 气候特征 全年温和湿润 陆地自然带 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西风带与温带海洋气候的形成 0 100 200 300 400 500 600 降水量 mm 1 4 7 10月份 伦敦 温带海洋性气候 全年温和湿润 气候特征 3 气候带和风带交替控制下的气候 地中海气候的形成 位置 纬度30 40 之间的大陆西岸分布 地中海沿岸地带 北

10、美洲的加利福尼亚沿海 南美洲的智利中部 非洲好望角地区 澳大利亚的墨尔本和帕斯周围等成因 夏季受副热带高压带控制 气流下沉 冬季西风带南移 盛行西风气候特征 夏季炎热干燥 冬季温和多雨陆地自然带 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 夏至 冬至 0 100 200 300 400 500 600 降水量 mm 1 4 7 10月份 罗马 地中海气候 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 气候特征 2 2气压带和风带 三 北半球冬 夏季气压中心 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 1 回顾气压带 风带的分布和移动规律 2 理解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形成的北半球冬 夏季气压中心 3 理解东亚季风气候的成因 南极 北极 单圈环流 热力因素赤道低压带极

11、地高压带 南半球同样存在三圈环流 30 N 0 60 N 30 S 60 S 赤道低压带 极地高压带 副极地低压带 副热带高压带 副热带高压带 副极地低压带 极地高压带 极地东风带 西风带 东北信风带 极地东风带 西风带 东南信风带 七个气压带六个风带 春秋分 夏至 冬至 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移动 地表形态的差异对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有什么影响呢 二 北半球冬 夏季气压中心 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大陆增温和冷却的速度快于海洋 呈带状分布的气压带被分裂成一个个高 低气压中心 以亚洲地形为例 观察地球表面是否均匀 二 北半球冬 夏季气压中心 冬季 大陆冷却快于海洋 高压 低压 二 北半球冬 夏季气压中心

12、亚洲高压 蒙古 西伯利亚高压 阿留申低压 冰岛低压 600附近原为副极地低压带 冬季因陆地气温低 空气收缩下沉 陆地表面形成高气压 切断了副极地低气压带 使低压保留在海洋上 二 北半球冬 夏季气压中心 夏季 大陆增温快于海洋 低压 高压 二 北半球冬 夏季气压中心 亚洲低压 印度低压 夏威夷高压 亚速尔高压 一月 1 考虑 高低纬间热量不均 地转偏向力 太阳直射点位置的移动 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气压带分裂成一个个高 低气压中心 副极地低气压带 七月 1 考虑 高低纬间热量不均 地转偏向力 太阳直射点位置的移动 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气压带分裂成一个个高 低气压中心 副热带高气压带 亚洲季风 赤道 赤

13、道 思考 亚洲东部和亚洲南部冬夏季的盛行风向有何不同 形成原因是什么 3 季风环流的类型 亚洲高压 西北风 寒冷干燥 夏威夷高压 东南风 温暖湿润 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亚洲高压 南印度洋 东北风 干燥 西南风 湿润 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 高气压 F 低气压 0 印度低压 夏威夷高压 高气压 1月 7月 低压 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0 100 200 300 400 500 600 降水量 mm 1 4 7 10月份 上海 亚热带季风气候 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少雨 气候特征 0 100 200 300 400 500 600 降水量 mm 1 4 7 10月份 北京 温带季风气气候 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

14、冷干燥 气候特征 0 100 200 300 400 500 600 降水量 mm 1 4 7 10月份 早穿棉袄午穿纱 围着火炉吃西瓜 莫斯科 温带大陆性气候 冬夏温差大 降水少 气候特征 2 2气压带和风带 四 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 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 1 回顾气压带 风带的分布和移动规律 2 回顾季风气候的成因 3 分析大气环流因素对气候的影响 南极 北极 单圈环流 热力因素赤道低压带极地高压带 南半球同样存在三圈环流 30 N 0 60 N 30 S 60 S 赤道低压带 极地高压带 副极地低压带 副热带高压带 副热带高压带 副极地低压带 极地高压带 极地东风带 西风带 东北信风带

15、 极地东风带 西风带 东南信风带 七个气压带六个风带 春秋分 夏至 冬至 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移动 亚洲高压 西北风 寒冷干燥 夏威夷高压 东南风 温暖湿润 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亚洲高压 南印度洋 东北风 干燥 西南风 湿润 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 三 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 一 大气环流的作用1 调整了全球水热分布2 是天气变化和气候形成的重要因素 二 气候的形成 1 单一气压带控制下的气候 位置 赤道及其南北两侧 即南北纬10 之间的广大地区 分布 亚马孙平原 刚果盆地 马来群岛成因 全年受赤道低压带控制 盛行上升气流 气候特征 全年高温多雨 年均温在26oC以上 年降水量2000毫米以上 陆

16、地自然带 热带雨林带 赤道低压带与热带雨林气候的形成 赤道低压带 盛行上升气流 副热带高压与东北信风交替控制 赤道低压与东北信风交替控制 副热带高压与西风交替控制 西风控制 冬夏季风交替控制 受极地气团控制 纬度高 太阳辐射弱 受极地气团或冰洋气团控制 纬度最高 太阳辐射弱 受冰洋气团控制 距海洋较远终年受大陆气团控制 1 4 7 10月份 伊基托斯 热带雨林气候 全年高温多雨 气候特征 2 单一风带控制下的气候 位置 纬度40 60 之间的大陆西岸分布 欧洲大西洋沿岸 美洲太平洋沿岸成因 全年盛行西风 受海洋暖湿气团的影响 气候特征 全年温和湿润 陆地自然带 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西风带与温带海洋气候的形成 0 100 200 300 400 500 600 降水量 mm 1 4 7 10月份 伦敦 温带海洋性气候 全年温和湿润 气候特征 3 气候带和风带交替控制下的气候 地中海气候的形成 位置 纬度30 40 之间的大陆西岸分布 地中海沿岸地带 北美洲的加利福尼亚沿海 南美洲的智利中部 非洲好望角地区 澳大利亚的墨尔本和帕斯周围等成因 夏季受副热带高压带控制 气流下沉 冬季西风带南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