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生活第二单元检测.doc

上传人:caoka****i123 文档编号:128130518 上传时间:2020-04-08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3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哲学生活第二单元检测.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哲学生活第二单元检测.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哲学生活第二单元检测.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亲,该文档总共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哲学生活第二单元检测.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哲学生活第二单元检测.doc(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二单元检测试卷(本试卷共100分)第1卷(选择题,共60分) 一、在下列各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意的(每小题2分,共42分) 爱因斯坦广义相对论曾经作出过暗能量的假设。2003年8月23日,一个科学小组在研究中借助美国“威尔金森微波各向异性探测器”拍摄到了宇宙婴儿时期的一张照片,这张照片证实了一个神奇得让人无法置信的图景:用以构成恒星、树木、人类的普通物质只占4,另有23的是诡异的暗物质,余下的73则是暗能量。另外,中国和意大利的科学家也正在借助粒子加速器实验合作寻找暗物质的粒子。这些成就在人类探索宇宙奥秘和物质基本结构的道路上无疑是一个光辉的里程碑。据此回答l。2题。 1从哲学

2、上看,暗物质和暗能量的发现表明了( ) A自然界有自己的起源和发展史,宇宙问根本不存在什么上帝 B新事物总是层出不穷的 C世界的本质只有随着现代自然科学的发展才能得以被证实 D承认自然的客观性是正确处理人与自然关系的基本前提 2从爱因斯坦的假设到现代科学的证实,暗物质和暗能量的发现过程表明( ) A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 B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C认识的根本任务是透过现象看本质 D科学实验是推动社会进步的有力杠杆 32004年8月,中国浙江沿海受到“云娜”台风的侵袭,在当地政府和广大人民群众共同奋战下,台风给当地造成的损失被降到最小;一个月后,风暴“珍妮”经过海地,造成600多名海地

3、人丧生。海地是美洲最贫穷的国家之一,对森林的长期滥砍滥伐使海地承受自然灾害的能力非常脆弱。中央气象台准确地预报了这次台风,在台风来临之前,浙江全省共转移40多万人这说明( ) A人们能认识和改变规律 B规律具有客观性 C人们能限制规律发生破坏作用的范围,减少损失 D人们可以利用规律为人类谋福利 物理学家把由反粒子组成的物质称作反物质,1928年英国物理学家狄拉克预言反物质的存在。1997年美国科学家发现在银河系上方约3500光年处有一个喷射反物质的反物质源。2002年欧洲核子研究中心首次成功地对反物质原子的内部结构和物理特性进行了研究。据此回答4-5题。 4从哲学上看,反物质的存在表明( )

4、A世界的本质并非是物质 B人类可以有意识地改造自然 C旧事物终究是要灭亡的 D世界是客观存在的物质世界 5人们对反物质的发现过程表明( ) A意识能够决定物质 B人的意识能够正确地反映客观事物 C实践具有客观物质性和社会历史性 D任何真理都是相对真理 6恩格斯说, “世界的真正统一性是在于它的物质性”。这就是说( ) A自然界和人类社会是统一的物质世界 B人类社会本质上是物质的又是意识的 C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 D意识的形式和内容都是客观的 7从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角度讲,人是无法控制天气的。人类只能通过观察,了解、掌握天气变化规律来影响天气,趋利避害。人无法控制天气,这是因为( ) A人类的

5、产生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结果 B自然界的存在和发展是客观的 C人类在自然界面前是无能为力的 D自然界的现象是纷繁复杂的 8我们在日常生活中也用物体这个说法,在物理学上也有物质一说,它们与哲学上的物质一词的关系是( ) A必然与偶然 B绝对与相对 C个性与共性D部分与整体 人类社会产生之后,人类所到之处都有留下了自己意识的印记,经过长期的生产劳动,已使自然界的面貌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据此回答910题。 9虽然“人类所到之处都留下了自己意识的印记”,但是人类改造自然物的活动必须以( ) A人类社会的客观存在为基础 B自然物及其固有的属性和规律为基础 C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关系为基础 D人类自身能力所能达

6、到的水平为基础 10人类的活动已使整个自然界的面貌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人类所到之处都留下自己的意识印记。这说明: A人类产生之前自然界是客观的,人类产生之后自然界是主观的 B自然界是客观的人类社会是主观的 C在特定条件下,意识可以决定物质 D人们利用自然物和改造自然物,是意识能动性的体现 古希腊的赫拉克利特说过: “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他的学生克拉底鲁认为: “人甚至连一次也不能踏进同一条河流。”据此回答1112题。 11“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的观点( ) A否认了世界的物质性 B承认意识能够正确地反映客观事物 C说明了物质运动的绝对性 D夸大了物质的运动 12“人甚至连一次也不能

7、踏进同一条河流”的观点( ) A正确地说明了物质和运动的辩证关系 B否认了事物的相对静止,会导致诡辩论 C夸大了事物的相对静止,否认了运动的绝对性 D否认了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 13中国古代哲学家苟子说: “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这句话体现的哲学道理是( ) A物质运动规律具有普遍性 B物质运动规律具有重复性 C物质运动规律具有稳定性 D物质运动规律具有客观性 14下列各项正确反映物质和运动关系的是( ) A运动是内容,物质是其形式 B运动是现象,物质是其本质 C运动是暂时的物质是永恒的 D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物质是运动的主体 15月食是地球运行到太阳和月球中间、地球的影子遮掩月球时

8、产生的一种奇特天象。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预告,5月5日凌晨将发生月全食。科学家准确预告月全食的发生表明了( ) A人们能够认识和利用规律预见事物的发展方向 B物质是运动的,运动是有规律的,规律是客观的 C每个人的认识能力都是无限的 D意识是对客观事物的正确反映 16现实生活中,有些领导干部热衷于提“新口号”,出“新主意”,因其脱离实际且过多过滥,结果必然是“落实难”。这从哲学上告诉我们( ) A实事求是是正确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立足点 B意识是对客观世界的真实反映 C必须坚持从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出发 D错误的思想意识对事物发展不起作用 17“实干兴邦空谈误国”,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作风,是我

9、们党的一大祸害。从哲学角度看,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的共同点是( ) A主观认识脱离当时当地的客观实际 B否认正确思想意识的指导作用 C违背党的宗旨和原则 D以书本上的个别词句和结论为出发点 18瑞士昆虫学家保罗米勒发明的杀虫农药DDT,因其药效稳定,一度在世界各国大量生产、使用,因此米勒于1948年获诺贝尔奖。但后来在使用DDT的实践中发现它会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又被绝大多数国家禁止生产和使用。从哲学上看这件事说明( ) A人们的认识是不断由片面走向全面的过程 B人们的认识是先看现象后看本质的过程 C人们的认识是模仿与创造的统一 D人们的认识对实践具有决定作用 19在20世纪60年代,就有歌唱八

10、大员,鼓励人们从事服务业。在新形势下,党的十六大又提出“广开就业门路,积极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引导全社会转变就业观念,推行灵活多样的就业形式,鼓励自谋职业和自主创业”。当初鼓励人们从事服务业,现在鼓励自谋职业和自主创业,两种提法的共同之处在于( ) A都是一种相对真理 B都强调个人对社会的奉献 C都重视发挥意识的能动性和创造性 D都是一切从实际出发,根据当时的国情提出来的 20在谈到作文的夸张时,鲁迅曾有关于“燕山雪花大如席”的精彩论述。语文老师在教我们作文时,也总要求发挥想像力。其实,人的任何想象( ) A都来自于客观世界 B都是对客观事物正确的反映 C都不是对客观事物的反映D都取决于人的大

11、脑 21下列选项中,正确揭示意识本质的是( ) A意识对事物的发展起促进或阻碍作用 B意识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C意识要通过实践的途径才能对物质发生作用 D意识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像 二、下列各题的四个选项中,至少有一项是符合题意的。错选、多选该题不给分:少选且正确的给1分(每小题3分,共18分) 22古希腊哲学家曾经对世界的本质进行了可贵的探索。泰勒斯说, “世界的本原是水”。赫拉克利特则认为, “世界是一团永恒的活火”。德谟克利特认为 不可再分的物质微粒原子和虚空是世界的本原”。对此,正确的看法是( ) A他们的看法都属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 B他们的看法在根本方向上是唯物主义的 C他们的观点

12、没有超越日常生活的经验层次 D他们的观点在本质上是唯心主义的 23从动物心理发展为人类意识起决定作用的是( ) A人脑的形成 B物质文明的发展 C语言的发展 D劳动和社会交往 24人类社会在本质上是客观的,具有物质性。这表明( ) A自然地理环境是客观的物质要素 B。人口因素也具有客观物质性 C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统一也是客观物质的 D社会的进步发展完全不受人的主观意识的制约 25在人类和人类社会形成的过程中,劳动所起的作用有( ) A劳动创造了人脑和人手 B劳动推动了语言的产生与发展 C劳动产生了意识和人类所特有的抽象思维能力 D劳动形成了人类的社会关系 26下列说法中,正确体现意识能动性的有

13、( ) A胸有成竹,料事如神 B纸上谈兵,画饼充饥 C天下无难事,只怕有心人 D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 27对于追求和探索真理,古罗马诗人卢克莱修曾说: “站在岸上看船在海上颠簸是一件乐事,站在一座堡垒的窗前看下面的战争和它的种种经过是一件乐事,但是没有一件乐事能与站在真理的高峰目睹下面谷中的错误、漂泊、迷雾和风雨相比拟的了。”这表明( ) A追求和探索真理比占有真理更有意义 B追求终极的真理是人生乐事 C认识不能停滞,而应该不断深化、扩展和向前推移 D认识的最终目的就是获得和占有真理 第1I卷(非选择题,共40分) 三、简答题(每小题7分,共14分) 28浙江省农业科学院、浙江大学、中国水稻研究所、浙江省茶叶研究院等科研单位和院校,派遣100名科技特派员,到浙江山区和革命老区等欠发达乡镇,帮助提高当地农村科技水平和农民素质,增强农民致富能力,增加农民收入。 为什么通过提高农村科技水平和农民素质,就能实现农民增收?用意识的能动作用观点加以说明。 29中国科协公布的我国第五次公众科学素养调查结果表明高达204的公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