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岸经贸关系发展.doc

上传人:caoka****i123 文档编号:128116146 上传时间:2020-04-08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3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两岸经贸关系发展.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两岸经贸关系发展.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两岸经贸关系发展.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两岸经贸关系发展.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两岸经贸关系发展.doc(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两岸经贸关系专题背景材料海峡两岸贸易往来发展甚早。据记载,汉代以来,台湾岛已与大陆有贸易往来。到17世纪,大陆逐渐成为台湾的主要贸易对象,其中17世纪初每年往来台湾与大陆的货船或渔船达300多艘。到18世纪后期,大陆差不多是台湾唯一的贸易对象,即大陆占了台湾对外贸易的绝对部分,与其他地区贸易量很少,每年两岸往来船只约在1000至2000艘。可以说这一时期,台湾是中国经济体系或中国经济圈的组成部分,台湾经济的繁荣与否同大陆经贸往来密切相关。 1895年,日本占领台湾后,台湾成为日本的殖民地,台湾与大陆的贸易受到严重影响,日本取代大陆成为台湾的主要贸易伙伴。到抗日战争爆发前,大陆与台湾的贸易平均只

2、有台湾与日本贸易的7.4,即台湾已为日本经济体系的一部分。 日本投降后,台湾重新回到祖国怀抱,台湾与大陆的经贸关系恢复。但随着国民党退居台湾与两岸军事对峙形势的出现,两岸经贸关系完全中断,这是国共内战与国际冷战的历史大背景造成的。在长达30年的时间里,两岸之间只有台湾必需的中草药等通过香港转口台湾,其他一切经贸、通航与通信往来完全中断。 70年代末,随着与两岸关系的逐渐解冻,两岸转口贸易开始恢复。但由于台湾当局的严格限制,在80年代中期前,两岸贸易量不大,年贸易额尚未超过10亿美元。1987年,台湾当局开放台湾民众赴大陆探亲后,两岸关系有所改善,加上大陆经济的迅速发展,两岸贸易出现快速增长,贸

3、易量大幅增加。按台湾“陆委会”的估算,1990年,两岸贸易总额超过50亿美元,1992年超过100亿美元,1995年超过200亿美元,2000年超过300亿美元。 27年来,两岸经贸关系快速发展。截至2005年底,台商赴大陆投资项目达68000个、协议金额超过900亿美元;2005年两岸贸易总额达912亿美元。两岸经贸关系成为两岸关系中最积极、最活跃的因素,这是两岸参与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必然结果。上世纪80年代中期后台商掀起的大陆投资高潮,实质是亚太地区产业分工的进一步延续。90年代中期台湾高科技产业加速向大陆转移,其中原因之一是受跨国公司全球化战略的影响。随着今后全球化进程及区域经济合作势头的

4、加快,台湾未来的经济运行,必须进一步以大陆市场为依托,才能加快台湾经济的转型和升级。从过去的经验看,台商对大陆的投资有明显的阶段性,由一开始的劳动密集型逐步发展到重化工业与高科技产业,由此带动了两岸贸易量的激增。现阶段,台湾的制造业向大陆转移的高峰已过,在国际竞争下进入“微利时代”,进一步发展既需要台当局减少资金与科技的管制,又有赖两岸直航的有力支撑。台商投资需要新的“增长点”与主导产业,很多人都看好在岛内产业结构中占70%以上的服务业,尤其是其中的金融保险业。随着大陆加入世贸组织开放服务业过渡期的即将结束,台湾金融机构的参与要求更加迫切。迫于岛内民意尤其是来自工商界的强大压力,台湾当局有关部

5、门赶在首届经贸论坛召开前进行了一场“文宣战”:声称要以“台湾主体性”与“政策主动性”为大陆政策的主轴,将对客货运包机、大陆居民赴台旅游及农产品登陆持“开放态度”,甚至提出了6个月内完成两岸协商的时间表。如前所述,目前两岸经贸往来规模已很大,截至2004年,两岸贸易总额累计达4046亿美元(其中2004年一年两岸贸易额已达783亿美元)。台商投资方面,截至2004年,台资项目累计达64626项,合同台资额799亿美元,实际利用台资396亿美元。但总体而言,两岸经贸关系却一直是在不正常状况下运行,迄今为止两岸经贸关系在结构上仍基本呈“间接、单向、民间”畸形发展。命题最佳切入点清代两岸间的商业贸易参

6、考背景材料清代两岸间的商业贸易鼎盛一时,台湾稻米源源不断地输往福建等东南沿海地区,被誉为“海外一大粮仓”。米谷是福建第一要事 。由于福建地狭人稠,山地丘陵几乎占全省土地面积的80以上,平原面积不足20,素有“八山一水一分田”之说,土地十分贫瘠,粮食常常无法自给,尤其是漳州、泉州等闽南地区,缺粮情况非常严重。每逢灾欠之时,福建就人心惶惶,社会动荡不安,各地由于粮食危机衍生的社会动乱层出不穷,贫民结伙抢掠富人和米铺的事件屡见不鲜。不少人为生活所迫,甚至入山为寇,出海为盗,严重危害福建的社会秩序。清代福建官员最为头疼的事情,莫过于筹措粮食。雍正时期任闽浙总督的高其倬就深有体会地说:“米谷一节,最为福

7、建第一紧要之事。”乾隆时期任福建巡抚的周学健也慨叹道:“闽省第一要务,无如筹画民食仓储一事”。漳州泉州依赖台湾稻米。清初台湾地广人稀,土地肥沃,农业相当发达,号称“海外一大粮仓”。米谷一直是台湾最重要的出口商品,常年有上百万石的米谷源源不断地接济福建沿海各地,其数量甚至超过福建本地的粮食产量。高其倬就称,漳、泉等地的民食,是“四分出于本地,六分资于台湾。”足见漳、泉等地对台湾稻米的依赖程度之深。台湾米谷源源不绝地供给,大大缓解了闽南地区的粮食紧缺的困境,对调节米价、稳定市场发挥了积极作用,“若台粟三五日不至,而漳、泉米价即行腾贵”,“台米一至,价必渐落”。福建官员都对台米的积极作用赞不绝口,认

8、为福建“终以台米为接济根本”。就连乾隆帝也大加赞赏,“历来闽省所恃者,乃台米也”。大陆百姓纷赴台湾谋生台湾米谷大量运销福建等东南沿海地区,缓解了当地的粮食危机。那些在大陆无立锥之地的百姓也从中领悟到:与其在大陆被动接济台湾米粮的救济,不如主动前往地广人稀的台湾从事生产谋生。诚如当时福建官员讲的,“一到台地,上之可以致富,下之可以温饱,一切农工商贾以及百艺之末,计工授直,比内地率皆倍蓰”。他们带去了先进的生产工具和生产技术,为开发台湾提供了一支庞大的生力军。台湾百货皆取自内地与台米大量输往大陆遥相呼应的是,大陆的日用手工业品等源源不断输入台湾。清代台湾是一个典型的农业社会,没有形成一个自给自足的

9、经济体系,许多生活用品无法自给,因此“百货皆取资于内地”。台湾与大陆从而形成一方提供农产品、一方提供手工业品的互通有无、互惠互利的经济关系,而在其中扮演中介角色的,主要是台湾米谷的主要输出地福建漳、泉、厦等地的商人。他们从福建载去台湾所需的生活必需品,回程时载回台湾的米、糖等农产品,台湾的米谷贸易发达之极,每年往返于台湾海峡的“台商米艘聊樯相从。”除了福建外,台湾米谷不时销往粤、江、浙、沪、津等地。随着台湾米谷贸易范围的扩大,台湾对外交流的地域逐渐扩展,前往江、浙、上海等地贸易的台湾郊商越来越多。台湾米谷销往大陆,推动了台湾社会经济的发展,台湾的社会生产主要是围绕农业生产来进行的。一旦台湾米谷

10、外销不畅,立即对台湾的社会经济造成严重冲击,造成“熟荒”现象。台湾道姚莹即描述道:“米客不至,台人苦谷有余而乏日用。富家一切兴作皆罢,小民无从觅食,盗贼益多。寥寥,已数月无厦口商船矣。乾隆皇帝统一台湾后,为防止台湾成为海盗渊薮,乃颁布渡海三禁,严格限制大陆民众渡台。为了便于管理,清政府只开放厦门与台湾南部港口鹿耳门一条对渡线路,限定闽台往来只能由两口出入,这条规定一直执行了近百年。随着台湾中北部的开发和两岸商业贸易的发展,到中部、北部贸易及采买粮食的商船日多,这条规定越来越不合时宜,束缚了两岸贸易的正常发展。赴台贸易的大陆商船都必须从厦门出口,由台湾中南部港口进口,再绕至中北部进行贸易。如此绕

11、道周转,不仅耗时耗费,而且增添了海上风险,给商人造成极大不便,以致走私日益猖獗,福建及台湾官员屡次要求清政府“明设口岸,以便商民”。乾隆四十八年(1784年)和五十三年,清廷先后增设台湾中部港口的鹿仔港和北部的八里坌港为正口,分别与泉州蚶江和福州五虎门对渡,以满足两岸贸易发展的需要。自此形成闽台交流的三条正式路线。乾隆五十五年(1791年),在闽浙总督觉罗伍拉纳的提议下,清政府又废除厦门船只赴鹿港贸易必须由蚶江挂验赴台的不合理规定,允许厦船可以直接赴鹿港贸易,不必再由泉州蚶江中转。在两岸贸易的冲击下,清廷的不合理规定土崩瓦解。英国侵略者欲截断台海贸易台湾米谷源源不断运输到福建的情况,甚至引起英

12、国侵略者的注意,他们描述道:“台湾被描写为中国东海岸的谷仓是最恰当不过的”、“福建省就是从富庶的台湾吸收大米以满足其大部分消费的需要的。”他们据此提出恶毒的建议,企图通过切断闽台粮食贸易,达到侵占厦门和台湾的目的。“要占领厦门,以便截断台湾米粮的供应这一供应是福建人所必不可少的。”占领厦门后,就可轻而易举地控制台湾,“假若认为台湾占领起来太大,那厦门包括金门岛,可以给我一个良港,可以控制并可据以劫取台湾商业。”廉价洋米冲击台湾经济鸦片战争后,外国人向中国沿海地区输入大量廉价的洋米,使得台湾米谷的销路大受影响,台湾经济随之萎靡不振,时任分巡台湾兵备道徐宗痛心地说,台湾社会经济是“十年前之不如二十

13、年前,五年前之不如十年前也,一二年内之不如五六年前也”,这种现象是由于台湾米谷的大陆市场被洋米占据造成的,“盖由内地食洋米而不食台米也,不食台米也,则台米无去处。而无内渡之米船,即无外来之货船。往年春夏外来洋元数十万,今则来者寥寥,已数月无厦口商船矣。各厅县虽有海口,几成虚设。”寥寥数语,淋漓尽致地勾勒出台米滞销对台湾社会经济的严重影响。信息可能调动知识点1、 明清时期社会经济的发展2、 郑成功及其子孙经营台湾的史实3、 清设台湾府的历史意义,闭关政策4、 台湾人民的反割台斗争5、 一国两制方针和海峡两岸交流6、 亚洲四小龙经济发展的有利条件7、 经济全球化及其区域化8、 中国国民党对民族独立和民生幸福的历史贡献(1) 辛亥革命,三民主义(2) 国民大革命,新三民主义(3) 抗日战争,正面战场的贡献(4) 始终坚持一个中国的立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