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东阳中学2020高二政治月考1.doc

上传人:caoka****i123 文档编号:128103034 上传时间:2020-04-08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13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浙江东阳中学2020高二政治月考1.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浙江东阳中学2020高二政治月考1.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浙江东阳中学2020高二政治月考1.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浙江东阳中学2020高二政治月考1.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浙江东阳中学2020高二政治月考1.doc(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浙江省东阳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政治10月月考试题1、 判断题(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正确的请将T涂黑,错误的请将F涂黑。每小题1分,共10分)1. 哲学是具体科学的基础,哲学的进步推动着具体科学的发展。2. 辩证法和形而上学是哲学中的两个基本派别。3. 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概念,揭示了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存在。4. 运动是绝对的无条件的,静止是相对的有条件的。 5. 发挥主观能动性可以认识和改造规律。6. 意识的内容是客观的,形式是主观的。 7. 物质决定意识,要求我们一切从实际出发,使客观符合主观。8. 人的正确认识只能从生产实践活动中来。9. 真理最基本的属性是客观性。10. 世界

2、上没有一个事物是孤立存在的。2、 单选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11. 热播的电视剧芈月传中提到了春秋战国时期流派繁多的哲学,有些根本观点相同,有些根本观点完全相反,但无论哪种哲学,都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 世界观与方法论的统一科学之科学 正确的学说A. B. C. D.12. 关于哲学基本问题,下列说法正确的有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辩证关系问题对思维能否正确认识存在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标准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分歧是围绕意识能不能正确认识物质的问题展开的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分歧是围绕物质和意识谁是本原的问题展开的A. B. C. D.13哲学史上存在着唯

3、物主义和唯心主义、辩证法和形而上学这“两个对子”。下列选项中能正确体现“两个对子”的是气者理之依也天地合而万物生 形存则神存存在就是被感知擒贼先擒王牵一发而动全身 沧海变桑田天不变道亦不变A. B. C. D.14. 气候现象是一种“客观实在”,实实在在地作用于人类生活的每时每刻。关于“客观实在”的理解正确的是A.世界上万事万物的总和 B.自然界中客观事物的共同属性C.人们抽象出来的一切现象 D.客观存在的万事万物的共同属性15从哲学角度看,下列对漫画解读正确的是失败者的借口,体现主观唯心主义倾向失败者的借口,体现客观唯心主义倾向良好的机遇是获得成功的决定性因素善于抓住机遇是成功不可缺少的条件

4、A. B. C. D.16. 下列各项中,集中体现了人类社会的物质性的是A.劳动中形成的社会关系是客观的 B.构成社会物质生活条件的基本要素是客观的C.支配社会发展的规律是客观的 D.人类社会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17. 俗语说:“有意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荫。”其中蕴涵的哲学寓意是A.人在客观事物面前是无能为力的 B.事物的变化发展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C.物质是始终处于运动变化的过程中 D.静止是一种特殊的运动状态18. 英国哲学家毕尔生说:“万物都在运动,但只是在概念中运动。”我国唐代的著名和尚慧能也有相同的观点。坛经记载:“时风吹幡动,一僧曰风动,一僧曰幡动,议论不一”。慧能进曰:“

5、不是风动,不是幡动,仁者心动!”毕尔生和慧能的观点属于A.离开物质谈运动的唯心主义观点 B.离开运动谈物质的形而上学观点C.把物质和运动结合起来的观点 D.神创论观点19. 不管怎么运动,日月星辰总是沿着一定的轨道运转,电流变化必然引起磁场变化,磁场变化引起感应电流的产生。上述事实主要说明A.物质和运动是不可分割的 B.自然界是物质世界的组成部分C.事物有时处于静止状态 D.事物的运动是有规律的20. 东北地区为治理“冬霾”问题,采取了加强组织领导、技术指导、督导考核、宣传引导等措施,治理人为的秸秆焚烧问题。这些措施表明A.顺应社会发展规律就能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B.向雾霾宣战需要从根本上变革

6、物质生活的生产方式C.改善生产与生活方式有助于消除人与自然的斗争性D.治理雾霾的前提是尊重自然规律、按自然规律办事21. 段子手在事后调侃“人机大战”时说,“我叫李世石,我和阿尔法狗(AlphaGo)最大的区别就是我赢了我高兴,它却不会。”这是因为阿尔法狗有智能没智慧 阿尔法狗是人类思维的产物“人全部的尊严就在于思想” 阿尔法狗无法模拟人脑的功能A. B. C. D.22. 口技艺人的“妙绝”就在于仅以“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用这些简单的道具摹拟出惟妙惟肖各种声响。这是口技者在长期的实际生活中通过仔细观察、专心揣摩、勤学苦练而献给社会的一种艺术。这说明艺术来源于人的大脑 在形式上是主观的

7、是纯意识构建的联系 是对客观现实的能动反映A. B. C. D.23.保定定兴县发现一座古墓,考古人员根据墓葬的结构、雕刻图案及器物残件,初步推断为明代墓葬。由此可见A.意识具有目的性 B.意识具有主动创造性C.意识具有直接现实性 D.意识具有自觉选择性24. 塑料使用产生的垃圾对地球的污染日益严重,各国都在积极采取对策:一方面,呼吁人们“远离塑料袋”“拒用塑料袋”;另一方面,依靠科技进步,努力探索回收利用和降解相结合的办法。这反映了A.实践的发展为人们提供新的认识工具和手段B.认识是在主体与客体的相互作用中实现的C.实践不断提出新的课题并促使人们去解决D.认识是在变革对象的实践中反复发生的2

8、5. 天文学家分析150光年外一颗白矮星周围的岩石碎片发现,他们可能是含有大量水分的一颗行星留下的残骸。这是首次在太阳系外发现含水行星的残骸,表明很久以前那里可能有类似地球的宜居行星。这一发现进一步佐证认识的不断完善决定着实践的不断深化只有尚未认识的事物,而没有不可认识的事物人们对事物的认识不断超越历史条件的制约真理不会停止前进的步伐,而是在发展中不断超越自身A.B. C. D.26“失败也是我需要的,它和成功一样有价值。只有在我知道一切做不好的方法以后,我才能知道做好一件工作的方法是什么。”从认识论角度看,这段话表明A.正确的意识和错误的意识都有价值 B.只要经过失败就一定能成功C.在探索真

9、理的过程中,真理与谬误往往相伴而行 D.真理是在谬误中产生的27. 习近平在韩国首尔大学演讲时指出,“有些人认为发展起来的中国必然成为一种威胁,甚至把中国描绘成一个可怕的牛魔王”,“好在真理是客观存在的,并不会随着这样那样的说法而改变”。习近平主席的讲话意在表明谬误不是对客观存在的反映 真理与谬误的界限不容混淆客观性是真理最基本的属性 追求真理是永无止境的过程A B C D 28. 中科院通过暗物质粒子探测卫星“悟空”发现,宇宙中存在着质量为14万亿电子伏左右的“新物理粒子”。科学家预测,它可能就是人们长期以来寻找的暗物质。这表明人的认识是无限的认识没有终点,科学没有顶峰“新物理粒子”也具有一

10、切客观事物和现象的共同本质人能够发挥主观能动性超越历史条件推动认识 A B C D29. 近年来,随着互联网的迅猛发展,使大量数据的获取、传输、处理、分析等变得越来越便捷。大数据分析的关键就在于从海量的数据中找到隐藏的关联,从而帮助人们做出正确的决策。这说明突破事物现象的联系,才能抓住本质联系具体事物之间的联系是无条件的绝对的人们可以根据事物固有联系建立新的联系把握联系的多样性对于我们正确认识事物具有重要意义A. B. C. D.30. 浙中生态廊道东起磐安、西至兰溪。廊道集水利、交通、城建等功能于一体融合文化、体育、旅游等产业,将极大提高金华的环境承载力和区域竞争力。生态廊道建设说明认识事物

11、的本质联系,能引导事物朝有利的方向转化离开了人为事物的联系,自在事物的联系就不能实现发挥主观能动性,人可以建立有利于实践的具体联系离开了事物的客观联系,主观能动性就不能发挥作用A B C D 31人民日报发表评论称,教育要循序渐进,静待花开,要“唤醒”而非“催熟”。这句话体现了规律具有客观性 事物的联系都是本质的联系要坚持适度的原则 要充分发挥主观意识的作用A. B. C. D.32“找短板,补短板”频繁现于媒体:推进供给侧改革,“补短板”能力持续提升;专业精英“补短板”,打造金融升级版;民生水利“补短板”,山区治河获点赞“补短板”强调的是从全局着眼,实现整体最优目标 减少曲折性,推动社会协调

12、发展注重有序性,促进系统结构优化 抓关键部分,实现整体统筹发展A B C D 33.下列说法,最能体现矛盾同一性的是A.量体裁衣 B.因材施教 C.积劳成疾 D.居安思危34. 改革开放以前,人们理解的社会公平、正义往往是一种平均主义。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人们理解的社会公平、正义包括两个基本的价值取向:一是让全体人们共享社会发展成果;二是为每个社会成员的自由、充分发展提供空间,机会平等。这表明任何真知都是主观与客观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同一事物的矛盾在不同发展阶段上各有不同的特点想问题、办事情要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 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A. B. C. D.35. 当前,我国经济发展形势总体是好的,但发展中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矛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