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论语》

上传人:lb2****090 文档编号:128101593 上传时间:2020-04-08 格式:PPTX 页数:40 大小:757.2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论语》_第1页
第1页 / 共40页
新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论语》_第2页
第2页 / 共40页
新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论语》_第3页
第3页 / 共40页
新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论语》_第4页
第4页 / 共40页
新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论语》_第5页
第5页 / 共4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新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论语》》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论语》(4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11课 孔子 论语 十二章 作者简介 孔子 前551 前479 春秋时期鲁国人 名丘 字仲尼 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 教育家 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被誉为 万世师表 千古圣人 世界十大思想家之首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把他列为世界十大名人之一 论语 属语录体散文 是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记录关于孔子和他弟子言行的书籍 共20篇 内容有孔子谈话 答弟子问及弟子间的相互讨论 它是研究孔子思想的主要依据 南宋时 朱熹把它列为 四书 之一 成为儒家的重要经典 宋朝宰相赵普曾赞颂说 半部 论语 治天下 四书 论语 大学 中庸 孟子 五经 诗 书 礼 易 春秋 写作背景 教文言文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语感 增强学生的积

2、累 提高语文素养 熏陶道德修养 论语 是儒家文化的重要经典之一 而儒家文化是我国传统文化的核心 在教学目标的设定上 应让学生接受儒家文化中优秀思想的教育和熏陶 使他们在情操修养 立身处事 为人治学等方面 得到更好的引导 从而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人生观 健康坚定的价值观和乐善好学的品格和气度 当然也借这些短小精炼的小短文提高学生阅读文言文的兴趣和理解文言文的能力 生字新词 论语 l n 不亦说乎 yu 不愠 y n 三省吾身 x ng 传不习乎 chu n 不惑 hu 不逾矩 y j 不思则罔 w ng 不学则殆 d i 一箪食 d n 曲肱而枕 q g ng zh n 好之者 h o 笃志 d

3、1 学而时习之 按时复习 2 有朋自远方来 从 3 人不知而不愠 了解 生气 发怒 4 不亦君子乎 指道德上有修养的人 5 吾日三省吾身 每天 多次反省 6 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真诚 诚实 7 传不习乎 老师传授的知识 8 三十而立 站立 站得住 这里指独立做事情 生字新词 9 四十不惑 迷惑 疑惑 10 不逾矩 越过 超过 规矩 规范 11 温故而知新 学过的知识 得到新的理解与体会 12 学而不思则罔 迷惑 意思是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 13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懂得 代词 的人 喜欢 爱好 14 可以为师矣 可以 凭借 做 当做 15 人不堪其忧 忍受 16 思而不学则殆 有害 生字新词 17

4、好知者不如乐知者 以 为乐趣 18 饭疏食饮水 吃 粗粮 冷水 19 曲肱而枕之 弯曲胳膊 承接连词 20 不义而富且贵 不正当的手段 21 于我如浮云 对于 22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泛指多个 几个 于此 意思是 在其中 23 择其善者而从之 好的方面 优点 24 子在川上曰 河边 生字新词 25 逝者如斯夫 流逝 这 指河水 26 不舍昼夜 舍弃 27 三军可夺帅也 军队的通称 28 匹夫不可夺志也 普通的人 男子汉 29 博学而笃志 忠实 坚守 30 切问而近思 恳切地提问 多考虑当前的事 生字新词 品味语言 这个环节以学生探究合作学习和老师指导串讲法为主 特别强调以下字词的翻译 子 孔子

5、而 进而 然后时 按时习 温习之 代词 它亦 也说 通 悦 愉快乎 语气词 吗朋 志同道合的人自 从乐 快乐知 了解而 但是愠 愤恨 恼恨 2 曾子曰 吾日三省吾身 为人谋而不忠乎 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传不习乎 1 子曰 学而时习之 不亦说乎 有朋自远方来 不亦乐乎 人不知而不愠 不亦君子乎 品味语言 子 古时对男子的尊称吾 我日 每天三 多次省 反省吾身 我自己为 替谋 谋划忠 尽心尽力信 诚实传 老师传授的知识习 温习 3 子曰 吾十有五而志于学 三十而立 四十而不惑 五十而知天命 六十而耳顺 七十而从心所欲 不逾矩 而 就学 做学问立 独立做事不惑 通达事理知 懂得天命 自然的规律和命运耳

6、顺 能听得进不同的意见逾 越过 超过矩 规 品味语言 4 子曰 温故而知新 可以为师矣 故 旧的知识而 然后知 领悟以 凭为 做矣 语气词 了 而 却则 就罔 迷惑无所得殆 有害 5 子曰 学而不思则罔 思而不学则殆 6 子曰 贤哉回也 一箪食 一瓢饮 在陋巷 人不堪其忧 回也不改其乐 贤哉回也 贤 高尚箪 古代盛饭用的圆形竹器陋巷 简陋的住所堪 忍受 段落结构 论语 十二章选自于我国儒家经典著作 论语 是一本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论的语录体古籍 论语 十二章谈的是学习方法 求知态度 道德修养和为人处世之道 因此 其丰富的语言精华和深刻的思想精髓 对于心理发展正处于萌芽阶段的初中生 具有重要的教育

7、意义 板书设计 关于学习的态度和方法 1 4 5 7 9 10 12章关于思想品德修养 2 3 6 8 11章关于孔子思想体系的核心 12章 知识链接 流传版本 论语 自战国前期成书问世以后 因秦始皇的 焚书坑儒 政策 几乎惨遭灭顶之灾 到汉初 朝廷明令 大收篇籍 广开献书之路 有些冒着生命危险收藏下书籍的人 纷纷向朝廷 献书 因口口相传再手抄笔录辗转反复 字句往往有所差异 今日所读之本经历了两次大改造 一个是西汉末年 汉成帝帝师张禹以 鲁论 为主 结合 齐论 编定的 张侯论 有21篇 西元二世纪中期 郑玄又以 张侯论 为底本 根据不同版本进行点校 定下 论语 今本 并结集了两汉间对 论语 的

8、不同解释 不到一百年后 何晏把郑玄本及其反对派的观点编成了 论语集解 何晏之后 南北朝时代 皇侃受佛教的影响 编成 论语义疏 西元八至九世纪 唐朝的韩愈 柳宗元对郑玄 何晏所编之本都持怀疑态度 要回到原典 但由于郑玄在世时已与孔子相差600余年 论语 原典并不可考 今本据阮元校勘 十三经注疏 本统计 约1万2千字 知识点解析 知识点一 古今异义词古今异义是指随着社会发展和人们认识的进步 古今词义发生变化的一种语言现象 古今词义演变大致有以下几种情况 1 词义扩大2 词义缩小 有些词的原有意义范围比较狭小 现在的应用范围比原来广泛了 其特点是 今义大于古义 古义又包括在今义之中 例如 江 古代指

9、长江 现在泛指所有江河 河 古代特指黄河 现在泛指所有河流 中国 古义只指中原地区 现在指全中国 3 词义转移4 褒贬变化 知识点解析 古今词义在演变的历史过程中 出现了褒贬意义相互转化的现象 例如 先帝不以臣卑鄙 中的 卑 是指地位低下 鄙 是指知识浅陋 并没有贬义 现在的 卑鄙 则指品质恶劣 已变为贬义词 词义发生了转移 即古义表示甲事物 今义表示乙事物了 例如 独怆然而涕下 中的 涕 古代指眼泪 现转移为 鼻涕 了 词的古义内容 随着时代的变化逐渐变得狭小的现象 例如 金就砺则利 中的 金 古代泛指一切金属 现在专指黄金 古今异义现象在文言文阅读中常会遇到 只有准确辨析出这个词是否古今异

10、义 才能正确理解其表达的意思 顺畅地翻译文意 在复习过程中 考生要重视掌握辨析古今异义词的几种有效方法 知识点解析 古今异义是指某个词语古已有之 现在仍然使用 字音字形完全相同 而意义已发生了变化的词 简单地说 我们判定一个词是否古今异义词 需要看四个方面 这个词古代就有 这个词语现在还在使用 这个词语的词形词音与现代汉语的完全相同 古义与今义不同 如果这个词具备了这四个方面的条件 那就可以判定这个词就是古今异义词了 把握好判定标准 知识点解析 复习中 把课文里出现的古今异义的词整理出来 作为牢固的词语积累 在阅读课外文言文时就将从课文中学到的词语含义灵活迁移出来 就能够快速地推断出阅读材料中

11、词语的含义了 例如 翻译句子 购仰妻子急 购 和 妻子 都是古今异义词 联系课文 桃花源记 妻子 是 妻子儿女 之意 我们将该句翻译成 紧急悬赏缉拿田仰的妻子儿女 借课文辨析词义 结合上下文辨析 知识点解析 判断一个词在句子中的确切意义 需要根据该词出现的上下文语境 语境既是这个词所在句子的语言环境 也指整段文字 整篇文章笼罩下的大语言环境 例如 孔雀东南飞 可怜体无比 阿母为汝求 可怜 是一个形容词 在现代汉语中的意思是值得怜悯 根据上下文 用现代汉语的词义理解此句 句意不通 这句话是焦仲卿的母亲所说 她在劝焦仲卿速遣刘兰芝 娶东家女为妻 可怜 是用于形容东家女的 因此 在此处是 可爱 之意

12、 再如 阿房宫赋 燕赵之收藏 韩魏之经营 收藏 现代汉语的意思是收集 保藏 经营 现代汉语的意思是筹划并管理或泛指计划和组织 而在此句中 收藏 和 经营 都是词类活用的词语 都是动词活用为名词 指的是金玉珠宝 又如 过秦论 皆明智而忠信 宽厚而爱人 句中 爱人 在现代汉语里指丈夫或妻子或指恋爱中男女的一方 把这个词义放到句中去 怎么也说不通 因此只能把它们分开来理解 爱 指爱护 人 指人民 爱人 指爱护人民 知识点解析 从发音形式上 可以分成以下两类 单音节的古今异义词 双音节的古今异义词 单音节的 文言文绝大多数词是单音节的 即由一个音节组成的词 就是一个音节表示一定的意义 判断时要按照现代

13、汉语构词方式 变为双音节的 例如 卖炭翁 中 手把文书口称敕 回车叱牛牵向北 把 字 古义 动词 握住 端着 今义 握住 把持 介词 将 量词 再如 曹刿论战 中 一鼓作气 再而衰 三而竭 再 字 古义 数词 两次 第二次 今义 又一次 再一次 多次 继续 还有 按词的音节判断 例 1 学而时习之 时 古义 今义 习 古义 今义 2 吾日三省吾身 日 古义 今义 三 古义 今义 知识点解析 讲评 准确辨析古今异义词 我们可以利用朗读时语音的不同或停顿 来区分词的界限 从而分辨古今词义的差异 我们结合词语出现的上下文语境 通过分析比较 也能分辨出古今词义的差异 泛指多数 一日 学习 复习 时间

14、按一定时间 每天 数词 三 小练习 1 温故而知新 古义 今义 2 择其善者而从之 善者 古义 今义 从 古义 今义 3 可以为师矣 古义 今义 知识点解析 讲评 准确辨析古今异义词 我们可以利用朗读时语音的不同或停顿 来区分词的界限 从而分辨古今词义的差异 我们结合词语出现的上下文语境 通过分析比较 也能分辨出古今词义的差异 旧的知识 善良的人 可以凭借 过去的 老的 旧的知识 优点 跟从 跟从 可能 许可 学习 知识点解析 1 表示转折关系 相当于 然而 可是 却 2 表示偏正关系 连接状语和中心词 相当于 着 地 等 或不译 3 表示假设关系 连接主语和谓语 相当于 如果 假使 知识点二

15、 虚词 而 的用法 例 人不知而不愠 不亦君子乎 青 取之于蓝 而青于蓝 例 朝而往 暮而归 哗然而骇者 虽鸡狗不得宁焉 盖一岁之犯死者二焉 其余则熙熙而乐 吾尝终日而思矣 知识点解析 例 人而无信 不知其可 诸君而有意 瞻予马首可也 子产而死 谁其嗣之 子而思报父母之仇 臣而思报君之仇 其有敢不尽力者乎 勾践灭吴 4 表示并列 相当于 而且 又 和 或不译 5 表示承递关系 相当于 而且 并且 就 或不译 例 敏而好学 不耻下问 永州之野产异蛇 黑质而白章 秦师轻而无礼 锲而舍之 朽木不折 锲而不舍 金石可镂 蟹六跪而二鳌 知识点解析 例 择其善者而从之 其不善者而改之 余闻而愈悲 置之地

16、拔剑撞而破之 灭滑而还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6 表因果关系 相当于 因而 7 表目的 相当于 以便 例 遏其生气 以求重价 而江浙之梅皆病 病梅馆记 赂秦而力亏 破灭之道也 例 诸侯恐惧 会盟而谋弱秦 过秦论 知识点解析 8 通 如 好像 如同 例 军惊而坏都舍 9 通 尔 你 你的 小练习 论语 十二章中虚词 而 字的用法有哪些 请归类解释 例 而翁归 自与汝算耳 若欲死而父 而母立于兹 吾翁即若翁 必欲烹而翁 则幸分我一杯羹 促织 知识点解析 表并列关系 并列关系表示 而 所连接的前后两项是并列对等 地位相同的语法关系 没有先后主次之分 位置互换而不影响意义的表达 可以译为 又 又 和 并且 等 也可不译 书中共见2处 如 博学而笃志 切问而近思 1 博学而笃志 切问而近思 2 1 学而时习之 2 不义而富其贵 于我如浮云 3 温故而知新 可以为师矣 4 择其善者而从之 其不善者而改之 5 曲肱而枕之 知识点解析 表顺承关系 表顺承关系的 而 连接的前后两项表示两个连续发生的动作或相关的情况 两项之间表现出动作先后相继 在语义上是前后顺承 顺序不能变换 这种用法的 而 连接的经常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