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沈阳铁路实验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4月月考历史试题(含解析)

上传人:【**** 文档编号:128085582 上传时间:2020-04-08 格式:DOC 页数:19 大小:173.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辽宁省沈阳铁路实验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4月月考历史试题(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辽宁省沈阳铁路实验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4月月考历史试题(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辽宁省沈阳铁路实验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4月月考历史试题(含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辽宁省沈阳铁路实验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4月月考历史试题(含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辽宁省沈阳铁路实验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4月月考历史试题(含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辽宁省沈阳铁路实验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4月月考历史试题(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辽宁省沈阳铁路实验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4月月考历史试题(含解析)(1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沈阳铁路实验中学2018-2019学年度下学期阶段考试(4月)试题高一历史时间:60分钟分数:100分一.选择题(38*2=76分)1.王祯在农书中认为农业生产的关键在于时宜、地宜,并详细地论述了开垦、土壤、耕种、施肥、水利灌溉、田间管理和收获等农业操作的基本原则和措施。据此可知,我国古代农业生产A. 分工日益细化B. 结构日趋合理C. 注重精耕细作D. 技术领先世界【答案】C【解析】【详解】依据材料“开垦土壤、耕种、施肥、水利灌溉、田间管理和收获等农业操作的基本原则和措施”结合所学可知,中国古代农业在生产过程中投入较多的生产资料、劳动和技术,进行细致的土地耕作,以最大限度地提高单位面积产量,

2、体现出精耕细作的特征。因此C选项正确。A选项错误,材料并未涉及古代农业生产的分工;B选项错误,材料并未体现中国古代农业结构;D选项错误,依据材料无法比较得出中国古代农业技术领先世界。故正确答案为C选项。2.社是土地之神,稷是五谷之神。古时君主为了祈求国事太平,五谷丰登,每年都要祭祀土地神和五谷神,社稷也就成了国家的象征。社稷祭祀反映的观念是A. 以农立国B. 以民为本C. 封建迷信D. 抑制商业【答案】A【解析】【详解】材料中君主对五谷丰登的重视,对土地神和五谷神的崇拜,还有社稷成为国家的象征都体现出古代中国重视农业发展,以农立国。因此A选项正确。B选项错误,材料并未体现重视民众,以民立国;C

3、选项错误,材料主要体现的是封建国家对农业的重视,并非主要体现封建迷信;D选项错误,材料并未体现封建国家对商业的政策。故正确答案为A选项。3.北宋前期,统治者提倡江南江北不同农作物的”参植”,要求各地官吏大力宣传,并制定了如由北方官府供给南方所缺的粟、麦.豆的种子,北方种稻免其租等优惠政策。其主要目的是A. 提高粮食产量B. 増加政府的财政税收C. 改变积贫积弱的局面D. 维护国家统一【答案】B【解析】【详解】依据材料结合所学可知,统治者提倡南北不同作物“参植”,并采取了相应鼓励政策,政府这样做是希望通过提高作物产量,最终达到增加政府财政税收的目的,而增加粮食产量并不是最终的目的。因此B选项正确

4、。A选项错误,提高粮食产量不是统治者的根本目的;C选项错误,材料中政府所采取的措施并不能改变宋朝政府积贫积弱的局面;D选项错误,统治者所采取的措施是有关经济方面的,其主要目的并不是维护国家统一。故正确答案为B选项。4.吕氏春秋审时载:“夫稼,为之者人也,生之者地也,养之者天也。”齐民要术种谷中也有“顺天时,量地力,则用力少而成功多。任情返道,劳而无获。的结论。这反映了古代农业具有A. 人定胜天的世界观B. 因地制宜的生产观C. 和谐统一的生态观D. 精耕细作的发展观【答案】C【解析】【详解】依据材料可知,中国古代农业生产认为,不违农时,掌握土壤条件,则会使农业生产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强调了农业

5、生产应当重视天时和地利的和谐统一,因此C选项正确。A选项错误,材料并未体现人定胜天的世界观;B选项只强调了地利的影响,并未全面的反映题意,错误;D选项错误,材料并未体现精耕细作的内容。故正确答案为C选项。5.商鞅变法规定,禁止父子、兄弟共同住在一间房子里,一家若有两个以上成年男子,必须分居另立户籍,否则加倍征收赋税。秦统一六国后,这一规定推行到全国。这一规定A. 瓦解了传统的宗法制度B. 保障了国家的财政收入C. 削弱了国家对农民的控制D. 有利于农业经济的发展【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材料“禁止父子、兄弟共同住在一间房子里”“一家若有两个以上成年男子,必须分居另立户籍,否则加倍征收赋税”

6、中可以分析出,这些措施有利于小家庭的推行,也有利于增殖人口、征发徭役和户口税,有利于发展封建经济,故D选项正确;宗法制度是指以血缘关系为基础的政治制度,材料没有体现瓦解宗法制度的内容,也无法得出相关信息,故A选项错误;材料中的措施,能够一定程度上增加财政收入,但不能够说保障了国家的财政收入,故B信息错误;材料中的措施有利于推动小家庭的耕作形式,有利于推动中国古代封建小农经济的发展,无法得出削弱国家对农民的控制的信息,故C选项错误。6.管子一书中记载,春秋时期齐国已用铁农具耕种土地。但据考古发现,在长江流域春秋晚期吴国墓葬中发现的农具和手工业工具,均为青铜制造。在中原地区洛阳王城、郑州碧沙岗和山

7、西侯马等地春秋中晚期以至战国之际的遗址中,还普遍存在石、骨、蚌器的生产工具。由此可见春秋时期A. 长江流域的经济发展水平已超过中原地区B. 铁制工具仍然没有普遍使用C. 中原地区的战乱严重影响了该地经济发展D. 中国经济重心仍在关中平原【答案】B【解析】【详解】依据材料“在长江流域春秋晚期吴国墓葬中发现的农具和手工业工具,均为青铜制造还普遍存在石、骨、蚌器的生产工具。”可知,春秋时期铁质农具仍未得到普遍使用,因此B选项正确。A选项错误,长江流域的经济发展水平超过中原地区是在南宋时期;C选项错误,材料并未体现战乱对经济发展的影响;D选项错误,依据材料无法得出当时中国经济重心仍在关中地区。故正确答

8、案为B选项。7.1027年,宋仁宗诏江淮、两浙、荆湖、福建、广南州军,自今后客户起移,更不取主人凭由,须每田收田毕日,商量去往,各取稳便。据此可知当时A. 劳动力的商品化趋势日益明显B. 统治者实行抑制土地兼并的政策C. 租佃制下人身依附关系有所松弛D. 租佃关系在北宋居主导地位【答案】C【解析】【详解】依据材料“自今后客户起移,更不取主人凭由,须每田收田毕日,商量去往,各取稳便。”可知,此时期租佃制下主户对客户的控制削弱,农民的人身依附关系有所松弛,因此C选项正确。A选项错误,材料并未体现劳动力的商品化趋势;B选项错误,宋朝统治者实行“不抑兼并”的政策;D选项错误,依据材料无法比较得出租佃关

9、系在北宋居主导地位。故正确答案为C选项。8.清代农村家族经济在遗产继承中既存在保障嫡长子权益的“抽长制”,又有照顾丧失劳动能力者的“膳田”、“寡守田”等社会保障机制。这说明A. 宗法制度在清代农村占据主导地位B. 家族经济在代代继承下逐步被分割C. 社会保障制度在清代已经发展完善D. 遗产继承以和谐家族关系为出发点【答案】D【解析】【详解】依据“在遗产继承中既存在保障嫡长子权益的抽长制,又有照顾丧失劳动力者的膳田、守寡田等社会保障机制”可知,遗产继承既是宗法关系的体现又确保了家族之间的和谐,因此D选项正确。A选项错误,依据材料可知,此时期既存在保障嫡长子权益的“抽长制”,又有照顾丧失劳动能力者

10、的“膳田”、“寡守田”等社会保障机制,不能得出宗法制度在清代农村占据主导地位;B选项错误,材料并未主要体现家族经济逐步被分割;C选项中“发展完善”一词表述过于绝对,错误。故正确答案为D选项。9.北魏实行均田制,把土地划分为生产谷物的露田,栽植桑、榆、果木的桑榆田,植麻的麻田,造屋和种菜的园宅田,备休耕的倍田,明确规定各类上地的用途。这一做法A. 推动经济作物广泛种植B. 推动北方经济恢复发展C. 有利于棉纺织业的发展D. 限制了土地的高度集中【答案】B【解析】【详解】依据材料可知,北魏实行均田制划分土地时,试图保证农民在粮食、蔬菜、桑麻等方面的需要,同时还注意土地肥力的保持,这有利于推动北方经

11、济的恢复发展,因此B选项正确。A选项错误,“广泛种植”在材料中无法体现;C选项错误,材料并未涉及棉花的种植;D选项错误,材料体现的是各类土地的用途,结合所学可知,均田制未能限制土地的高度集中。故正确答案为B选项。10.明朝政府曾将业主土地登记造册,并对地块统一编号,标明行政区名称及业主姓名、土地坐落、面积、四至等,同时记载有土地买卖与分割事项。这一做法的主要目的是A. 保证国家财政收入B. 防止农民随意迁徙C. 完善地方行政区划D. 削弱地主经济势力【答案】A【解析】【详解】依据材料可知,明朝政府对业主土地相关情况进行详细的登记,以便于征收赋税,保证国家的财政收入,因此A选项正确。B选项错误,

12、对土地登记造册与农民迁移无关;C选项错误,材料并未涉及对地方行政区划的调整;D选项错误,该措施的实施对象是包括自耕农和地主等在内的拥有土地的业主,并非针对地主。故正确答案为A选项。11.魏晋南北朝隋唐时期,许多历史著作都突出地加重了对南方社会发展进程的记载。晋书记载有关江南水利兴修之事,宋书各载北方人口南迁和侨立州郡的情况,隋书极言扬州之盛,称丹阳“埒于二京,人杂五方”,通典记载了江南漕运对于关中的重要性。这说明A. 北人南迁完成了经济重心南移B. 历史著作带有时代特点的印记C. 江南社会经济发生了根本变化D. 历史撰述越多越接近历史真相【答案】B【解析】【详解】依据材料可知,伴随着南方经济的

13、发展,史书越来越多的记载了南方经济发展的情况,这说明历史记载带有鲜明的时代特色,因此B选项正确。A选项错误,经济重心南移完成是在南宋;C选项错误,“根本变化”一词表述绝对;D选项错误,历史撰述的多少与是否接近历史真相无关。故正确答案为B选项。12.下表为北宋时期被列入正史列传的人数统计表。该表说明北宋北方人数(个)北方所占比例南方人数(个)南方所占比例前期27884.5%5115.5%中期27463.9%15536.1%后期12140.3%17959.7%A. 地域是官员选拔的决定性因素B. 政治中心转移影响人才培养C. 正史列传作者偏袒南方士人D. 经济是文化发展的重要基础【答案】D【解析】

14、【详解】依据表格数据可知,南方被列入正史的人数在逐渐增加,并最终超过了北方,结合所学可知,出现这一现象的原因是北宋时期经济重心的逐渐南移,南方经济的发展为其文化发展提供了重要基础。因此D选项正确。A选项中的“决定性因素”一词表述错误;B选项错误,北宋时期政治中心仍在北方,并未转移;C选项错误,正史列传作者偏袒南方士人的表述错误。故正确答案为D选项。13.元朝匠户子孙世袭,被长期“鸠集”在官营手工作坊内工作,而到明朝初年,匠户除在规定时间服役外,其余时间都可以“自由趁作”。这种变化A. 表明私营手工业占据了主导地位B. 标志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C. 促进了手工工场的兴起D. 说明匠户地位和身份的根

15、本改变【答案】C【解析】【详解】依据材料信息可知,明朝政府放松了对匠户的控制。结合所学可知,匠户在服役期间可以“自由趁作”,可以经营民营手工业,从而促进了手工工场的兴起,因此C选项正确。A选项错误,私营手工业占据主导地位是在明朝中后期之后;B选项错误,资本主义萌芽出现的标志是雇佣关系,材料并未体现;D选项错误,材料说明匠户地位和身份得到一定程度的改变,不是根本改变。故正确答案为C选项。14.西汉政府在丝织业发达地区设置官营丝织作坊,如齐郡有“三服官”主管制作“天子之服”,所属“作工各数千人,一岁所费数巨万”。长安有东、西织室,汉元帝时,每年花费五千万钱以上。这反映出汉代A. 丝织业的生产技术高超B. 官营丝织业生产规模大C. 官营生产超过私营作坊D. 丝织业为政府垄断专卖【答案】B【解析】【详解】依据材料中“作工各数千人,一岁所费数巨万”、“每年花费五千万钱以上”等信息结合所学可知,这体现了汉代官营丝织作坊中织工人数多,生产成本高,说明其生产规模大,因此B选项正确。A选项错误,材料并未体现汉代官营丝织业的生产技术水平;C选项错误,材料并未比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