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淄博淄川中学高一政治下学期期中.doc

上传人:li****i 文档编号:128042946 上传时间:2020-04-07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7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山东淄博淄川中学高一政治下学期期中.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山东淄博淄川中学高一政治下学期期中.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山东淄博淄川中学高一政治下学期期中.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亲,该文档总共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山东淄博淄川中学高一政治下学期期中.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山东淄博淄川中学高一政治下学期期中.doc(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淄川中学高一阶段性检测政治试卷时间:60分钟 分值:100分 第卷(选择题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1.不知从何时开始,“今天你低碳了吗?”已不知不觉成为了一句人们日常生活的问侯语,人们在经过了一系列思考后理性地选择了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使落实科学发展观成为人们的自觉行动。这主要体现了( )A.人们改造世界的水平取决于主观认识 B.思维方法在认识和改造世界中起决定作用C.真正的哲学智慧能够指导人们正确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D.没有哲学就没有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2爱因斯坦说:“哲学的推广必须以科学成果为基础。可是哲学一经建立并广泛被人们接受之后它们又常常促使科学的进一步发展,指示科学

2、从许多可能的道路中选择一条路。”这句话说明( )世界观决定方法论 哲学是“科学之科学”哲学为具体科学提供方法论指导 具体科学的进步推动哲学的发展A B C D3在实际生活中常常有这样的一种情况出现,即人们对某种事物的存在与否感到难以预料,心中无底时,往往就认为信则有,不信则无。这种观点从哲学上说,是认为( )A.世界不是由神创造的,而是由人创造的 B.社会存在是客观的,决定人的思维C.思维是世界的本原,思维决定存在 D.世界观不同,对事物的看法就不同4对世界观、方法论、哲学三者之间的关系,表述正确的是( )哲学既是世界观的学说又是方法论的学说要有世界观和方法论就必须学习哲学科学的世界观决定科学

3、的方法论,二者构成哲学 不同的哲学,世界观和方法论不同A B C D 我国南北朝时期的范缜说:“形存则神存,形谢则神灭”“形者神之质,神者形之用。”英国哲学家贝克莱认为:“存在即被感知”“物是观念的集合。”据此回答56题。5上述材料中的两种观点都是对_问题的回答( )A.世界观和方法论关系的问题 B.思维能否正确反映客观事物的问题C.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问题 D.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6上述两种观点的根本分歧在于( )A.主观能不能反映客观 B.意识能不能正确地反映物质C.物质和意识哪个是世界的本原 D.世界观和方法论究竟谁决定谁7.下列选项能够正确反映唯物主义三种基本形态演进顺序的是( )存在

4、就是被感知 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世界是一团永恒的活火 人是机器,思想是人脑的特性A. B.C. D.8.关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说法正确的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直接理论来源是黑格尔的辩证法和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马克思主义哲学实现了唯物辩证的自然观和历史观的统一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自然科学知识马克思主义哲学实现了实践基础上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A. B. C. D.真正的哲学都是自己时代的精神上的精华,反映时代的任务和要求,推动时代的步伐和进程。据此回答9-10题9哲学反映时代的任务和要求,就是说( )A哲学是经济政治的体现 B哲学是思想文化的灵魂C哲学是经济工作的重点 D哲学是政治斗争的核

5、心10文艺复兴与人文主义思想和自然哲学,实际上这是欧洲新兴市民阶级通过复兴古典文化的形式,在意识形态领域内发动的一场波澜壮阔的反封建运动。它促进了人们的觉醒,为资产阶级革命做了思想动员和准备。可见( )A哲学是自己时代精神上的精华 B真正的哲学是伟大的物质力量C真正的哲学是社会变革的先导 D哲学促使人类思想水平的提升11.下列选项中属于规律的一组是( )新陈代谢 守株待兔万有引力定律 种瓜得瓜,种豆得豆A B C D12.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指出,城镇建设,要体现尊重自然、顺应自然、天人合一的理念,依托现有山水脉络等独特风光,让城市融入大自然,让居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要融入现代元素

6、,更要保护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延续城市历史文脉。这告诉我们处理人与自然关系的基本前提是承认自然界的客观性客观规律和主观能动性相互影响、相互制约主观能动性的发挥是认识和利用规律的基础联系具有普遍性、客观性和多样性ABCD13.北宋沈括在梦溪笔谈中有言:古人诗有“风定花犹落”一句,素来认为无人能对,王安石用“鸟鸣山更幽”来对,集句成妙。“风定花犹落,鸟鸣山更幽”这一妙对蕴含的主要哲理是( )A物质和运动的统一 B主观和客观的统一C物质和意识的统一 D运动和静止的统一14.英国诗人雪莱在无常中吟唱道,“今天,花儿喜爱欢悦/明天,就会凋谢/我们希望长驻一切/诱惑你,然后飞逸/什么是人间的欢乐/那是戏弄

7、黑夜的电火/像闪光一样短促”。下列与诗中的哲理相近的是()A.不是风动,不是幡动,仁者心动 B.人一次也不能踏进同一条河流C.万物都在运动,但只是在概念中运动 D.静者静动,非不动也;静即含动,动不舍静15.荀子说:“天不为人之恶寒也辍冬,地不为人之恶辽远也辍广。”这句话表明( )A.万事万物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B.自然界先于人和人的意识而存在C.自然界的事物是按自己的意志行事的 D.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16.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这里的“客观实在”是( )A自然界中客观事物的共同属性 B世界上万事万物的总和C万事万物共同的属性 D所有有形的物体

8、17.关于运动有几种看法:甲说“太阳每天都是新的”;乙说“方生方死,方死方生”;丙说“飞鸟之景未尝动也”。这些观点按照顺序分别是( )A.辩证法、相对主义、形而上学 B.二元论、形而上学、辩证法C.辩证法、相对主义、两点论 D.辩证法、形而上学、相对主义18.“过了沙头渐有村,地平江阔气清温。暗潮已到无人会,只有篙师识水痕。”与此诗表达哲理相近的是( ) 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溪,不知地之厚也近水楼台先得月,向阳花木易为春试玉要烧三日满,辩才须待七年期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A B C D19“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下列说法与这首诗的

9、哲学寓意一致的是( )A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 B江山易改,本性难移C种瓜得瓜,种豆得豆 D金无足赤,人无完人 20下列关于意识的表述,正确的是( )A意识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正确反映 B意识是与物质同时产生的C意识不仅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也是人类社会的产物 D意识是先于物质而产生的21我国科学家已破译水稻遗传密码,完成水稻基因组的“工作框架图”和数据库,并将公布数据,供全球无偿共享,这一研究必将推动我国农田生产的发展和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材料说明( )A物质决定意识 B意识对物质具有巨大反作用C意识对物质具有决定作用 D意识可以直接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22下列观点体现一切从实际出发的有(

10、 )因地制宜 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 拔苗助长 刻舟求剑 照搬照抄A B C D23. 如图既可以看成正在对视的两个人,也可以看成一个酒杯。这表明( )A.运动是客观事物的固有属性和存在方式 B.人们的认识结果是由认识的主体决定的C.意识对客观世界的反映是主动而有选择的D.人们的认识活动可以能动地改造客观世界24. 身体每况愈下的病人看着窗外的一棵树,树叶在秋风中一片一片地掉落下来。她说:“当树叶全部掉光时,我也就要死了。”一位老画家得知后,画了一片青翠的树叶挂在树枝上。看着这片始终没有掉落的绿,病人竟奇迹般地活了下来。故事蕴含的哲理是()A.精神的力量可以派生出物质的力量 B.实践活动可以割断

11、不利于人的联系C.意识对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控作用 D.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25. 有人学习了愚公移山的故事后,认为愚公真“愚”,为什么移山不用炸药炸,用车运呢?这种观点主要错误在否认了( )A实践的社会性 B实践的能动性 C实践的客观性 D实践的历史性26. 黑格尔说:“真理是在漫长地发展着的认识过程中被掌握的,在这一过程中,每一步都是它前一步的直接继续。”这说明真理( ) 在认识过程中不断被推翻 在发展过程中不断超越自身是具体的、有条件的 在认识中不断超越历史条件A. B. C. D.27某市广场移植的木棉树近半枯死,大部分移栽的木棉树龄均在30年至50年间,这就意味着它们极有可能

12、“挖自深山”。像城市广场这样的环境条件,本就不适合移植木棉。深山中的木棉树因为不能适应城市的生存环境而死亡,说明( )A.任何事物的联系都是直接的、具体的 B. 运动是事物的根本属性C.人们无法认识和改变事物的联系 D. 事物之间的联系是具体的、有条件的 28. 目前国际互联网发展迅速,人们足不出户就可以在网上获得各种信息,购买所需物品,并能与远隔千里之外的朋友聊天、讨论问题,各抒己见。这说明( )A.人们可以根据自己的意愿改变联系B.人们可以改变事物的状态,建立新的具体联系C.任何两个事物都存在着联系D.事物的联系是客观的,人们无法改变29. 每个人都在追逐自己的梦想,这构成了“中国梦”的一块块基石。“中国梦”的建构,又为个人放飞自己的梦想提供了平台和土壤。这体现的哲学道理有( )整体和部分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 整体功能大于各部分功能之和 部分制约整体,部分的发展对整体的发展起主导作用 整体的功能状态及其变化影响部分A. B. C. D.30.2017年6月26日,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三十六次会议强调,改革越深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